1、1充分挖掘教材 构建习作平台让低年级习作训练生动立体天台白鹤中心小学 陈晓红【摘要】小学低年级的习作训练是高年级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也是比较重要的基础阶段。教 师要立足文本,充分挖掘教材,为学生的习作训练构建好平台,让低年级的习作训练变得生动立体。【关键词】 教材 模仿 挖掘 【正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小学低年级正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大转折点。从思维特点来说,他们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在作文习作中,学生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学生们写得一篇篇枯燥无味、千篇
2、一律、生拼硬凑的文字,教师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觉。我们知道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一句话,一个词,无不凝聚着作者及编者的心血。通过挖掘教材的解读,可以使学生了解作者布局谋篇、遣字造句等多种方法,教师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写作文中来,提高写作文能力。如何利用教材为习作训练铺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习作: 一、从“仿写”入手古希腊美学杰出的代表亚里士多德就曾经指出,艺术首先起源于人类的模仿天性,他说:“模仿就是人的一种自然倾向,从小孩时就显出。人之所以不同于其它动物,就在于人在有生命的东西之中是最善于模仿的。人一开始学习,就通过模仿。 ”可见,
3、模仿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模仿性特别强,小学生模仿习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小学生作文的启蒙教学应紧紧抓住儿童的这一模仿心理特征。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课文,都经过编者的精挑细选,是进行写话训练的绝佳资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不失实机地为学生搭建写话的平台。 (一)优美句段的模仿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也是学生形成写话能力不可或缺的拐杖与桥梁。模仿是写话入门行之有效的方法。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模仿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语文的技能。模仿是人类学习的重要方法,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缺乏生活经验,也没有丰厚的语言积累,更谈不上什么写话的方法
4、。让学生模仿课文2中优美的语段,不失为作文起步阶段一种快捷而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很多课文中都有典型的语言形式,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品读外,重要的是巧妙地抓住这些语言现象,让学生仿写。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春雨的色彩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泉水一课,第 2、3、4、5 自然段,语言优美,句式相同,学生很爱读。教学中,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文本独特的语言美,然后启发学生“泉水还会流过哪些地方?”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写几句。教师可以提供这样的句式,可以让学生先说后写。泉水流到 看见 ,泉水 说:“ 。”学生发挥想象,一些富有童趣的语言跃然纸上。再如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其中第二
5、段中有这样的句式“秋天的雨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这两个句子,句式工整严密,语言充满诗情画意。非常适合学生仿写。于是,我出示了这样的句式:秋天的雨把( )给了( ),( )像( )。 ( )哪(啊)( )哪(啊), ( )。学生发挥想象,同样优美的句子 纷纷出现:秋天的雨把黄色给了香蕉,黄黄的香蕉像一艘艘小船,游啊游啊,游来了秋天的丰收。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 的苹果像小朋友的笑脸,笑啊笑啊,送来了秋天喜悦。秋天的雨把紫色给了葡萄,晶 莹的葡萄像一串串珍珠, 闪
6、哪 闪哪,闪出了秋天的快乐。秋天的雨把白色给了棉花,雪白的棉花像一 朵朵白云, 飘哪 飘哪,送来了农民的喜悦。从模仿入手,训练学生写好每一个片段。素质教育新形势下的校园生活,为学生提供了诸如“同学们的课外生活真丰富” 、 “同学真行”等丰富的写作内容,我们只善于抓住学生经历过的这些丰富内容与课文中“总分总”等构段形式的和谐结合,我们就能训练学生写好每一个片段,为书面谋篇打下坚实基础。(二)课文结构的模仿(总分总 首尾呼应)文章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并随着内容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形式表现影响着内容,对内容起反作用。因而属于形式的结构因素,与内容能否得到有力的显现也有极大的关系。对小学
7、三年级学生进行结构的训练,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从段的构成方法入手,不综合、归纳出段的构成规律,那么,学生是无法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根据主题的要求进行艺术构思,无法把经过集中、提炼的生活材料、人物、事件、环境等进行剪裁,分别轻重主次,合理而匀称地加以安排,组织成有机的艺术整体,而写出来的作文常常是语无伦次, “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由于很多教师忽视了这一规律,致使三年级作文训练往往不过关,恐怕这也就是小学作文普遍上不去的原因所在。小学的作文没有上去,造成中学、大学的作文教学上不去的恶性循环,这不能令人表示深深的忧虑。基于此,三年级作文教学,教师必须结合课文的讲授,训练学生认识构段的方法和规律,
8、并运用这些方法和规律模仿书面表达,其中诸如“总分总”的结构,通过实例展开段落的结3构方法,以及采用定义、分类的办法等结构方法,都必须使学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由此进而过渡到篇的训练。这里,对课文范例的从句子到段落到篇章的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模仿依然是十分重要的。从模仿结构入手,训练学生写好每一篇作文。在指导学生仿写作文时,我们一方面要紧紧抓住课文结构的典型范例形式,另一方面要紧紧围绕结合课文内容所进行的学生课外活动,使学生习作时,既有表达的可参照文章形式又有表达的切身经历内容的认识,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画杨桃一课就是利用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通过详细记述一件图画课上画杨桃这件事来传达一个道理
9、。在习作时,学生就能模仿地把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写出自己与课文形式相仿的记事、写人的作文来。(三)写作顺序的模仿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一定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做” (叶圣陶对于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这是每一个人写作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同样如此。模仿协作的一个最为朴素的道理就是:看看作者是怎么样写的,了解他们写作时处在什么样的情景,怀着什么样的情感,想表达什么,为什么这样写。教师只有引领学生在这样的基础上读课文,才能感同身受,才能“体会作者的 思想感情,初步体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路”在何方?一是作者内在的情路,二是表现出来的纹路,即
10、课文的脉路,能够掌握基本的写作思路顺序、倒叙、插叙。(四)把课文当范文读(珍珠泉)吕叔湘先生说:读书对于写作是有帮助的,但是更主要的是能知道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而不是那么写,这也是要有人 指点的。大家都知道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课文的优势,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改写,读写,扩写等想象作文,就是再造想象的训练。小学语文教材上有许多篇目都适宜做这方面的训练。如人教版三年级下珍珠泉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语言优美,写作思路清晰。是一篇非常完美的写家乡景物的例文,跟本单元的习作主题密切相关,相信教材的编排意图也是如此。于是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一处家乡的景物。其实薄薄的一本语文书,有限的课文里面有无限
11、的资源,要靠我们老师去挖掘和利用。而且新课标也指出教材只是一个例子,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那么学了一篇课文之后,就应该以课文为例,自己也能作文。这也充分体现了省教育厅教研室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建议 30 条中的第 16 条 习作要有适当频率和数量要求。低年级要经常进行写话练习;中高段每两周写一篇大作文,每周写一篇小作文。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和读后感。阅读教学中要经常随机进行读写结合练习。所以我认为充分挖掘每一篇课文的写作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作文能力,尤其是对于语文水平低的学生,帮助大部分学生打好扎实的作文功。而且是和本组课文的主题及习作的内容完全一致。在习作教学之前就可以当作范文学习。教材中的优
12、秀范文还有很多,如 四季、 菜园里 (一册)、 柳树醒了、 荷叶圆圆(二册)、 秋天的图画、 纸船和风筝(三册)、 北京亮起来了、 画风(四册),我们都可以引导学生摹仿它们的写法,或一句或几句地写一写。当然,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不能忽视学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阶段性,层次性,离开了学生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包括一般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无本之木。我们必须从每节课,每个环节实实在在使学生不再怕作文,把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摇头晃脑时,而是作为一种兴趣爱好,不但4“作文难”会远离我们,而且我们还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妙笔生花,而这些所有的关键都
13、是要激发学生的习作情感因素,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积极参与意识,写作才能有效的进行,才能取得应有的训练目的。总之,模仿是儿童的明显心理特征,因而,模仿是小学生习作的有效途径。小学作文启蒙教学应紧紧抓住这一特征,从模仿入手,教给学生模仿理性认识生活内容与模仿灵活运用文章形式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二、挖掘教材 训练写话(一)故事留白的填充有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会在某些情节里有留白之处,这为学生的写话训练提供了契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钻研教材,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依托文本找寻教练点,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进行小练笔。 陶罐和铁罐时,文中第 11 自然段的开头“许多年代过去了”此时教
14、师可以问学生“陶罐和铁罐被埋在厚厚的尘土下面,有一天”让学生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分别扮演陶罐和铁罐进行对话编故事。学生合作编了更加精彩更加生动的故事。“哎呦哎呦”突然厚厚的尘土下面传来了痛苦的呻吟。“铁罐兄弟,铁 罐兄弟,是你吗?”陶罐问。“是我!疼死我了!” 铁罐回答说。“你怎么啦?”陶罐关切的问。“我现在浑身难受,好象有千万只虫子在咬我的身子 ”“怎么会这样呢,你是不是生病了”“我也不知道,啊!天啊!我的肚子都腐 烂了,肩膀也破了个洞,哎呦”“那怎么办,我能不能帮你做点什么”“不用了,谢谢 你,陶罐兄弟,以前我总是奚落你,说你的不是,真对不起。你能原 谅我吗?”“没有关系,咱 们现在是好朋
15、友了”“陶罐兄弟,我真想和你一 辈子做朋友,哎呦,真是疼死我了。 ”“铁罐兄弟,要不我 给你讲故事吧”于是陶罐给铁罐讲起了一个个故事,希望帮助他忘掉痛苦,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突然有一天,陶罐像往常一样 呼唤铁罐,但是却听不到任何回答,原来,铁罐已经完全被氧化了,永远消失了。(二)重点词语的拓展一句话写得好,很可能是其中某个词语用得特别贴切,耐人寻味。课文中不乏这样的句子,其中的关键词语值得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潜心涵咏体悟。在品悟之余,教师要趁热打铁,让学生从关键词入手,展开想象,练习写话。这样的写话练习,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语句的精妙,领悟汉字的丰富的内涵。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掌声时
16、,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的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可抓住 “犹豫” 一词, 体会人物内心的活动和情感,先说说,可以以第一人称写一写此时的心理活动。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学生理解了全文内容,把握了课文所写事情的北京之后,引导他们借具体情景挖掘关键词5语的内涵,学生理解的不仅仅是抽象的意思,而且是丰富的情感,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情感内涵的理解程度,还有效进行了深刻的人物心理揣摩,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三)阅读情感的延伸“我想对谁说”人教版教材中有许多抒情性的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感人,往往在课堂上得到学生功名,催发学生情感和灵感。但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若没有
17、凝结成文字,很可能就会淡化、以往。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中的训练点,及时练笔,将学生的情感、感悟沉淀下来。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三个儿子就是这样寓意深刻的文章,富有哲理。学生学完课文后,启发他们你想对文中谁说几句话?说后写下来。再如三年级上册的我不能失信在文章的结尾,也可以启发学生对小宋庆龄说几句话,从而深切体会主人公的内心及高尚品质。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提高写作能力。(四)利用插图练写话小贝蒂救燕子低年级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许多课文插图形象、生动,除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之外,也是绝好的说话习作材料。教师要善于运用插图,有目的地挑选那些趣味性强、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训练写话
18、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一课的插图风景优美,展现了春天的美好的景象,在上课之前,可以让学生看图想象,写一写“美丽的春天” 。再如燕子专列所配的插图很好地展现了小贝蒂救护冻僵的燕子的画面。但是课文没有把她如何救护的过程写具体,就给了学生很好的想象发挥的余地,于是,我就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下,小贝蒂是怎么样救护那一只只冻僵的燕子。三年级学生的的词语积累有限,为了达到一定的水平,我给出了一些词语“轻轻掀开、小心捧起、微微 闭着、用嘴里的气”等词语。学生不但能利用插图结合自己的想象,还能用上老师给出的词语进行练笔,不担心无话可说,不担心作文质量低。而且写出来的效果也不错,有想象、有观察、有好词。保证了最低限度的作文水平。作文水平是体现学生语文水平的标志,那么作文教学应该也是体现我们老师的语文和教学的水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加强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力提高双方面的水平。【参考文献】1孙友红.创建文本“超链接”让写话训练立体生动J.小学语文 2009(1-2),752藤衍平.模仿,最深的爱慕J.小学教学 2009(1)343王丽琴.课堂,让“ 虚假” 走开 J. 小学教学 20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