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九年级社会资源问题资料.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7083307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社会资源问题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社会资源问题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社会资源问题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社会资源问题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社会资源问题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战争1979 年-1989 年,苏联为了夺得西亚地区的资源以及进一步威胁中国及抗衡美国在该地区的势力,发动了对阿富汗的入侵,战争初期苏军迅速解决了阿富汗正规军,但之后的游击战使苏联深陷泥潭,阿富汗游击队在美国的暗中支持下给予苏军沉重的打击,苏军在付出惨重的人员伤亡及物质损失后不得不撤出阿富汗;1980 年-1988 年,两伊战争。在美国的挑拨离间下,撒达姆发动了对伊朗的 全面战争,双方互有攻守,战争历时 8 年, 造成超过 100 万人的重大伤亡及巨大的财产损失。伊拉克的国力开始衰退,当年全球 数一数二的富国地位不复存在。 1990 年-1991 年,海湾战争。 刚刚结束了 8 年残酷战争的

2、伊拉克人民在还没有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的情况下又被推入新的战争旋涡 90 年 8 月 2 日,撒达母发动了对主权国家科威特的入侵,在联合国谴责决议被无视后, 由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于 1991 年 1 月 17 日对科威特境内的伊拉克部队及伊拉克本土军事设施展开打击,至 2 月 28 日,科威特全境光复。此战伊拉克损失 10 万余人及无数武器装备,而多国部队仅仅是伤亡 300 多人的代价,现代战争从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伊拉克长达 14 年的经济制裁开始,伊拉克人民的苦难也从此开始,直到今天 1992 年-1993 年,南斯拉夫内战,因种族仇恨而导致的战争是人类的悲哀,大规模的种族屠杀与灭绝在

3、这里成了家常便饭。战争导致国家的分裂,斯偌文利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马奇顿宣告独立,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不复存在。 1998 年-2000 年,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的边境战争。 1999 年 3 月 24 日-6 月 20 日,美国借口南 科索沃问题,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 纠集北约部队发动对南联盟的空袭。结果,南联盟屈服,撤出 科索沃,美国夺得在巴尔干地区的控制权,俄罗斯进一步被挤压出该地区。 2001 年, 在 911 恐怖袭击后美国迅速反应,发动对阿富汗塔利班的攻击,在反塔利班武装的支持下, 美英盟军推翻塔利班政权,并成功扶植 阿富汗新政府。 至此,美

4、国在西亚的战略进一步成功, 直接将 武装力量 插进 中国及俄罗斯的后院 2003 年 3 月 20 日, 美英盟军同样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发动对 伊拉克的进攻,料想中的伊顽强抵抗没有出现, 伊拉克军及撒达母政权迅速瓦解,撒达母时代终结美国人用最直接的方法夺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2011 年 3 月 19 日,美军实施“奥德赛黎明”(“Operation Odyssey Dawn”)行动,位于地中海的导弹驱逐舰巴里号向利比亚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美军在这次行动共发射了 110 多枚战斧导弹。一场由利比亚本国人民引发的利比亚骚乱,经过一个多月的演变,自北京时间 2011 年 3 月 20 日 0

5、:45,演变成了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利比亚战争。爆发事件 2011 年 3 月 19 日,美军实施“奥德赛黎明”(“Operation Odyssey Dawn”)行动,位于地中海的导弹驱奥巴马与卡扎菲逐舰巴里号向利比亚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美军在这次行动共发射了 110 多枚战斧导弹。3 月 19 日,法国“幻影-2000”战机准备降落在科西嘉岛的索伦扎拉军事基地。据法国媒体 19 日报道,法国战机当天已在利比亚进行了 4 次军事打击行动,摧毁了数辆卡扎菲军队的装甲车。3 月 19 日,美国海军导弹驱逐舰向利比亚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利比亚总人民大会秘书(议长)穆罕默德祖维在 19

6、日当晚举行的记者会上说,首都的黎波里和东部城市米苏拉塔多处军事和民用目标遭到了来自于某些西方国家的导弹袭击,造成平民伤亡,建筑设施严重毁坏。战争历程 2011 年 3 月19 日美国海军向利比亚发射了 110 多枚战斧导弹,战争爆发;2011 年 3 月 20 日多国部队战机完成了对利比亚的 三轮空袭;利比亚官方 20 日公布的统计称,西方国家的军事打击已造成 64 人死亡,150 多人受伤。2011 年 3 月 21 日美英法等国对利比亚发动的军事打击 21 日进入第三天。当日美英再向利比亚发射12 枚“战斧”巡航导弹,并竭力将禁飞区向第二大城市班加西以南及以西方向推进。2011 年 3 月

7、 22 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 22 日延续“战斧”攻势,再向利比亚发射 24 枚“战斧”巡航导弹,但当地时间 21 日深夜,美国空军一架战机在利比亚东北部坠毁,成为 19 日开战以来美军遭受的首个重大损失。2011 年 3 月 23 日美国开始向北约组织移交部分军事行动主导权。战争性质 原本是利比亚国内不同部落和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而引发的国内战争,后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介入发展为西方国家与中东北非的国际战争。利比亚骚乱 对于该国动乱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由於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但事实上,这个国家正在陷入的分裂还有着深刻的根源。利比亚战争,是继上世纪 90

8、 年代的科索沃战争,本世纪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后,西方国家为首的军事联盟第四次对主权国家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利比亚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The 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简称利比亚,是北非的一个国家。位於地中海南岸,与埃及、苏丹、乍得、尼日尔、阿尔及利亚跟突尼西亚相邻。除沿海地区及南部山区外,利国大部分均为沙漠。利比亚战略位置重要,并为产石油国,曾使它成为欧洲各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因该国政府反对西方霸权主义,使其在政治上被西方国家排斥。从 2003 年起,利比亚积极与欧美各国改善关系,也达成许多的重大共识,目

9、前联合国对利国的制裁已经解除。对于该国动乱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由于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但事实上,这个国家正在陷入的分裂还有著深刻的根源。利比亚曾经是意大利的殖民地。在意大利殖民统治时期,利比亚由三个自治邦组成。东部地区和班加西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卡扎菲在 1969 年的一场军事政变中掌权后,依靠武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他还迁都至的黎波里,将利比亚的政治重心向西转移。其政权对东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顾,尽管利比亚的很多石油财富都在那里。 报道认为,卡扎菲一定程度上利用部族之争维持了统治,并将自己的部族提拔到关键的安全岗位和决策岗位。他还通过

10、定期改组整个政府,使潜在政治对手失去支持基础或威信,从而成功地抑制了其他政治权力中心的生长。作为其伊斯兰革命意识形态招牌的体现,他还在 20 世纪 80 年代对全部民营企业实行国有化。而路透社的评论认为,卡扎菲对于利比亚长达 40 年的领导并没有使得这个国家成为一个人民的国家。相反的,利比亚是目前全世界贪污腐败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原油产量占全球份额 2%的国家,利比亚所创造的石油财富并没有惠及其 600 万人口。 据利比亚知情者说,卡扎菲自己的部落“卡扎法”(Gadhafa)控制着部分武装部队,他们花费数年时间摧毁了对手“瓦尔法拉”(Warfalla)的基地。瓦尔法拉曾被认为是该国

11、最大的部落联盟,但这已成过去。现在,在利比亚的政治忠诚遭受严峻考验之时,很多曾被卡扎菲冷落或压迫的部落都在反对他。瓦尔法拉的几位部落首领日前就曾现身,号召人们推翻卡扎菲。来自利比亚东部的“扎维亚”(Al-Zawiya)部落也在周末加入了示威人群,一位首领曾威胁说,如果卡扎菲继续当权,就要切断至关重要的石油供应。事实上,持续的冲突和内战的可能性已经惊扰了全球石油市场,国际油价跃升到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外电分析称,利比亚动乱将影响整个地中海经济,而作为其前殖民统治者的意大利将首当其冲。 目前,利比亚内务部长奥贝迪、司法部长亚利等已宣布辞职退出卡扎菲领导的政府,奥贝迪并号召军队支持反对派以及履行“

12、公民法定义务”。此外,至少有 7 名利比亚驻外大使以辞职来抗议国内的杀害事件,一些高级外交官则呼吁卡扎菲下台。人口从 2000 年到 2007 年,我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由 1.26 亿增长到 1.53 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0.2%提高到 11.6%,占全球老年人口的 21.4%,相当于欧洲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率高达 3.2%,约为总人口增长速度的 5 倍。预计 2020 年老年人口将达到 2.4 亿人,占总人口的17.17%;到 2050 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 4 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 30%以上。不过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更多人准寻计划生育,加上医疗卫

13、生事业的进步,我国老龄化的速度会更快,原因还有人口基数大 解决方案:1 适当延长事业单位人员,企业人员等非重劳力劳动者的退休年限,延长劳动者的劳动价值2 完善医疗卫生保障体制,使老年人的身心更加健康,有助于他们继续创造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鼓励他们继续为社会服务。3 可以在东部一些发达且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地区(如上海等)放松计划生育政策甚至可以鼓励生育,因为象上海现在好多白领由于事业原因都好迟生育甚至迟迟不生育30 年人口政策回顾1978 年 3 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计划生育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载入我国宪法。1980

14、年 9 月,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至此,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提出的“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和“晚、稀、少”的要求,最后定位在 1980 年的“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82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第一次明确规定了我国的人口政策,即“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并对生育政策作出完整、具体的表述:“要继续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具体要求是: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除特殊情况经过批准者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农村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某些群

15、众确有实际困难要求生二胎的,经过审批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不论哪一种情况都不能生三胎。对于少数民族,也要提倡计划生育,在要求上,可以适当放宽一些。具体规定由民族自治地方和有关省、自治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报上一级人大常委会或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这一指示精神成为各地制定具体生育政策的基本要求。在实践中,1980 年确立的“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要求在贯彻落实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是因为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已陆续进入结婚、生育期,形成了新的出生高峰;农村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后,计划生育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原来的一些办法有的已不适应,有

16、些地方出现了放任自流的现象;新婚姻法实行后,法定的结婚年龄比提倡晚婚的年龄提前了几个年龄组,形成了婚姻和出生“堆积”现象。面对严峻的人口增长形势,1984 年 4 月,中共中央及时批转了国家计生委党组关于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汇报,实行“堵大口,开小口”,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政策。此后,各地制定和完善计划生育条例都遵从这一指示精神制定具体的生育政策。资源(1)土地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土地少,人均占有耕地更少。 我国有 960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是世界第三大国,不可言小。但我国又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拥有 12 亿多人口,平均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 110 多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三倍。我

17、国东南部部分省平均人口密度甚至达到每平方公里 600 人上下。更为严重地是,我国的耕地数量只有 1432 亿亩(1996 年底统计数) ,仅占全部土地面积的 104,人均只有 117 亩多,不足世界人均耕地(375亩)水平的三分之一。而人均土地资源才是直接关系一国人均国民收入、土地产品产量的重要指标。 (2)土地类型多,但山地多于平地。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东西跨滨海湿润区、半湿润区、内陆半干旱区、内陆干旱区,导致了我国地貌、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十分复杂,形成了多样地形。 从海拔 500 米以下的东部广大平原、丘陵,到西部海拔 1000 米以上的山地、高原和盆地,山

18、多于平原。据统计,我国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 33,丘陵占 10,高原占 26,盆地占 19,平原仅占12。按广义标准计算,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部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平原面积仅占三分之一;全国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农业人口和耕地在山区。这种情况造成了我国农林牧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的结果。 (3)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耕地资源总体水平差。 按照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我国土地一般可划分为东南部和西北部面积大致相等的两大部分。这条等降水量线习惯上称为“瑷辉腾冲”线,即由黑龙江省瑷辉起,经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到云南省腾冲止。 “瑷辉腾冲”线东南部为湿润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322) 、半湿

19、润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178) ;西北部为半干旱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192)和干旱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08) 。 “瑷辉腾冲”线以南地区,由于受季风环境影响,雨量充沛,并随纬度高低和距海远近,年降水量变动于 4002400 毫米间,干燥度(最大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一般低于 15;雨热同期,全年降水量 80集中于作物生长活跃期。 “瑷辉腾冲”线以北地区,降水量一般小于 400 毫米,低者仅几毫米,干燥度大于 15,甚者超过 20。因此,全国 90以上的耕地和内陆水域分布在东南部地区;一半以上的林地分布并集中于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86以上的草地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地区。人口、工业也都集

20、中于东南部地区。现有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不到 40,还有近亿亩耕地坡度在 25 度以上,需要逐步退耕。干旱、半干旱地区 4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出现退化,全国 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由于土地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和耕地资源的质量不高,决定了我国不同地区土地的人口承载力相差很大和土地利用上的显著差异。 (4)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面积大,后备土地资源潜力不足,特别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已利用的达到 100 亿亩左右,占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土地是难以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以及永久积雪、石山、裸地等。 我国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土地开发程度较高,可利用的土地大多已耕种

21、,可利用尚未利用的土地数量十分有限,而且大多质量差,开发难度大。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目前还有土地后备资源 188 亿亩,但其中可供开垦种植农作物和牧草的宜农荒地仅约 5 亿亩,而其中宜耕荒地资源只有 204 亿亩。在这全部 5 亿亩宜农荒地中,现为天然草场的约占 40,即 2 亿亩。这些荒地即使开垦,一般也应用于种植饲草、饲料。另有 1 亿亩荒地零星分布在南部山丘地区,应主要用于发展经济林木。实际上可开垦为农用地的不足 2 亿亩,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开垦后仅可得耕地 112 亿亩,摊到我们每个人头上,人均也不足 01 亩。此外,目前还有部分工矿废弃地,但可复垦为耕地的数量不大。根据现有开发

22、复垦能力,我国今后 15 年最多可开发 8000 万亩土地。 (5)土地资源利用程度低,土地浪费严重,人地矛盾尖锐环境我国环境状况形势严峻除了能源约束,中国经济发展和增长还受到环境约束。能源开采和利用直接影响环境,涉及空气污染,水污染和生态恶化等环境的所有方面,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首要原因。尽管很难对环境污染影响进行量化,一些粗略的估计可以说明中国的污染已经多么严重。根据世界银行 2003 年的估计,中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 GDP 的比例高达 15%,相当于 4400 亿人民币。自 20 世纪 09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有 2/3 是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基础上实现的。全国流经城

23、市的河流中,90%的河段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75%的湖泊出现了负营养化问题,酸雨的影响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 1/3。2004 年,全国主要城市中有 60%未能达到二级空气质量标准。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中有六个在中国。能源开采和利用是主要污染源。中国政府一直担心人口对环境资源的影响,高耗能产业的过度发展使环境问题更加突出。由于成本较低,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改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中国所面临的环境和资源危机已不是未来之事,而是现实的危机。2005 年 1 月 27 日,在瑞士达沃斯正式发布了评估世界各国(地区)环境质量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ESI)。这

24、项由国际权威环境专家联合完成并在达沃斯论坛发布的评估结果显示:在全球 144 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指数位居全球第 129 位,也即全球倒数第 14 位。这表明,中国的环境质量相当恶劣。目前,中国全国范围内污染排放和资源开发,都已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中国现在的人口远超过土地承载率,资源极度短缺,环境容量极度狭小,却仍持续着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与此同时,中国资源浪费极大,每万美元消耗的矿产资源是日本的 7.1 倍,毫无疑问,这种增长方式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2006 年,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中国绿色 GDP 核算报告2004表明,2004 年,全

25、国环境退化成本(即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 5118 亿元,占 GDP 的 3.05%。其中,水污染的环境成本为 2862.8 亿元,占总成本的 55.9%;大气污染的环境成本为 2198.0 亿元,占总成本的 42.9%;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50.9 亿元,占总成本的 1.1%。由此,2004 年的 GDP 就将扣减 1.8%。“能源-环境约束”现状使中国的工业化成为对环境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快速的经济增长和中国工业全面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生态角度说,中国环保问题已处于最紧要的拐点上,“生态危机”已经来临。自 2003 年之后,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出现大面积反弹,边治理边破坏

26、,人与自然的矛盾极为突出,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大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污染情况已经相当严重。2005年数据统计显示,中国 1/3 的国土已经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的 2/5 成为劣质五类水,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严重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有将近 3 亿农村人口饮用水不达标。近 1/3 多达 4 亿的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1500 万人因此得上了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癌症。全国城市垃圾年清运量 1.49亿吨,进行无害化处理的仅有一半;工业危险物处置率仅为 32%。世界银行 2001 年发展报告列举的世界污染最严重的 20 个城市中,中国占了 16 个。2003 年中国

27、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占 GDP的 15%。综上所述,中国的能源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诸多问题,面对人均能源资源减少,资源分布不均,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对能源依赖程度高的现实国情,要实现以较少的能源消费增长满足较高的经济增长需求,从根本上需要依靠能源生产和使用技术的提高,提升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成本,提高环保水平。我们广大的热能工作者应该在目前的形势下,利用我们的聪明才智,积极寻求提升能源效率,降低能源生产成本,提高环保水平的新技术。我们认为积极发展热电联产和热电冷联产是符合上述要求的技术路线一、 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问题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

28、本国情。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按自然资源总量的综合排序,我国是世界第四位。其中矿产资源探明储量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水能、太阳能和煤炭资源分别居第一、二、三位,石油资源居世界第八位;耕地、草原面积居世界第四位,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是世界上人均资源占有水平较低的资源小国之一。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复杂,资源种类齐全,但资源质量不高,自然生产力低。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之间不匹配,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众多人口对有限资源的压力将愈来愈大。后备资源供给不足,潜伏着更大的资源危机。如果不能在地质勘探方面强化投入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

29、石油、天然气、关健矿产资源将严重衰竭。人口持续增长,耕地不断减少,供水能力紧张,能源紧缺愈加深重,矿产资源不足,后备资源基础薄弱,资源总需求迅速扩大,各类资源供应长期紧缺,是我国人口与资源、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矛盾的基本格局,资源短缺将长期成为遏制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二、环境破坏与资源开发的问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急剧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以矿产资源为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量将成倍的增加,我国煤炭资源作为所占比例最大的能源,所占比率达 75%左右,并且在 21 世纪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但矿产开发,特别是煤炭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在给国家提供大量的能源、原材料、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为国

30、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巨大的能源保障的同时,却给矿区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在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地区,矿藏的开采、洗选、冶炼等过程都需要大量的用水,因此,会排放出大量的污水、废水,造成严重的水污染。采矿活动对水资源的破坏极其严重,随着开巷开拓,需要派出,大量的矿井水,由于大量的排水,疏干了采矿区上方或矿坑周围地层含水层,形成地下水降漏斗区,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其影响范围可达 40 至 50 千米的半径,造成这一区域水文环境的吧破坏。三、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问题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开发,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并且严重威胁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健康,甚至在将来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合理发展。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其主要是来自工业的排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巨大,废气、废水与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