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甸初中六年级地理下册新授课教案课题 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 人文环境 2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2.19 授课时间 2.28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亚洲各国间经济发展的差异。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地理图表,分析数据,了解亚洲各国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分析人口的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正确的人地 观。教学重点 亚洲内部经济发展的差异。教学难点 一个国家(地区) 经济发展的水平是由其自然、历史、社会条件决定的。教学关键重难点处理方法引导读图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复习提问:1、人口超过 1 亿的亚洲国
2、家有 、 、 、 、学生复习课本、 。2、亚洲众多的人口,对 和 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出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亚洲各国间经济发展的差异。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地理图表,分析数据,了解亚洲各国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分析人口的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与资源、 环境相协调,树立正确的人地 观。三、导入新课前面我们了解了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基础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当然经济的发展也是文化的范畴。因此,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也是由各国的自然、历史、社会发展等决定的。 这一节课我 们就来学习这一差异及其成因。板书:亚洲内部经济发展差异四、讲授新课课
3、件:用大屏幕投影图 6.18 亚洲部分国家 2000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图。活动:找出亚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 10000 美元和低于 500 美元的国家。同学回答: 教师:由此可见,同样是亚洲境内各国,但 经济差异很大。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强调:发达国活动:1.试计算出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尼泊尔的多少倍?2.新加坡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中国的多少倍?教师:同学们从计算中得出什么结论?同学回答:亚洲内部经济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活动:看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图中所给出的 14 个亚洲国家中排在第几位?同学回答:第 9 位。教师:可见中国的经济发展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
4、的发展,但经济发展水平却还很低。活动:同学一齐来读课文 P1415 感知形成差异的原因不同。教师:亚洲内部各国由于国情不同,发展经济的道路也大相径庭。当然各国的发展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并结合世界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大环境来确立经济发展战略。如我国根据国情在 80 年代以来搞改革、开放,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蒸蒸日上。教师: “三类产业 的划分“。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 业、林业、 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交通运输、贸易、金融、旅游 业(流通部门 、服务部门)第一产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赖以生存的最基本部门。人均生产家一般第三产业比重较大总值
5、越高的国家,第三产业比重越大,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越低的国家第一产业比重越大。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可见:国家的产业结构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国家内部经济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至此,我们将亚洲的自然、人文状况全部学完了,我想大家也一定从中学会了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学习方法,希望大家能运用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教师:下面我提几个问题,看同学们对这一章掌握得怎么样。六、反馈练习伴你学 P78 一、选择题板书设计第二节 人文环境一、人口最多的大洲36.8 亿 占世界 61%人口自然增长率 1.4%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1000 个民族三个文明发祥地经济发展差异原因表现教学反思: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亚洲国家内部经济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由于设计意图明确,所以课堂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可操作的措施,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密切,整体感 觉一气呵成,所以学生最终的三维目标实现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