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叶永烈,作者介绍 叶永烈,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影响较大。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的“最佳传记文学家奖”。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于2002年12月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5年10月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诞生纵观漩涡敏锐洗澡花圃推理 逆时针 追根求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 司空见惯无独有偶打破沙锅问到底,词语,定理:已经证明具有正确性、可以作为原则或规律的命题或公式,如,几何定理。定律: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学说:指学术上自成理论体
2、系的主张或见解。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以为奇。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比喻有恒心,有毅力。,词语理解,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用三个事例,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观点。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总结全文,重申观点。,一、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二、说说找到科学真理的一般规律。 三、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四、分析重点句子。 五、在科学史上,类似课文中的
3、事例还有哪些?,思考:,一、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思考:,“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二、说说找到科学真理的一般规律。,思考:,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三、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思考:,一、谢皮罗教授发现漩涡的方向和地球自转有关。(第3自然段),二、化学家波义耳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发明了酸碱试纸。(第4自然段),三、奥地利医生发现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正在做梦 。(第5自然段) 三个事例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符合科学真理发现的一般规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石蕊试纸石蕊是一种枝状地衣,可提炼出红紫色的结晶粉末,粉末的主要成分是碱性碳酸盐;这种粉末微溶于水,易溶于酒精。将粉末溶于酒精溶液等,形成一种混合物,就是石蕊色素染料;把滤纸浸在染料中,干燥后便成了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常用来检定物质的酸碱性。如果将石蕊试纸放入酸性溶液中,试纸就会转为红色;若放入碱性溶液中,试纸则变成蓝色。,相关链接,四、分析重点句子。,思考:,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
5、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里的“ ?”号和“ !”号,它们各指的是什么?,重点句1:,“?”是发现问题,不断追问。 “!”是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的直观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重点句2:,“打破沙锅问到底”是句俗语,形象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 “发现”“发明”“创造”“成就”四个词说明平常的事情中有真理,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发现。,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重点句3:,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
6、知著,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不断探索。,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重点句4:,这句话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并不神秘;只有那些“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才能发现。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中 心 本文用三个事例证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真理,说明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问题, 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发现真理。,五、在科学史上,类似课文中的示例还有哪些?,思考:,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依据仿生学原理,仿照蝙蝠发现了雷达。,风车的发明是来源于水车的灌溉原理 。,妙笔生花: 请你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有志者事竟成”“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