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文化专题要略大纲.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7073689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专题要略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国文化专题要略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国文化专题要略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国文化专题要略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国文化专题要略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文化专题讲授提纲第一章 简论一、文化的含义 文化之义的最早出处: 周易贲:“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意思: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治理天下。即用“文”来“化” 。“文化”一词出现的时间:汉代 刘向说苑指武:“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 意思:指与国家多军事手段(武功)对立的概念,即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孔颖达的解释:“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 ”意思:文化,主要指文学艺术和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顾炎武: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容,莫非文也。可见,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狭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西方“文化”从起源就包含了人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

2、产两个领域。英国文化学者泰勒的定义:“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定义:广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2 页下)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物,惠及子孙,影响世界,现在越来越多的的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英国科学家罗伯特坦普尔 1986 年出版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 ,介绍了中国 100 个“世界第一” ,指出: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

3、创造,可能有一半以上来自中国。中国人至今未充分认识自己的成果。西方人重视和研究中国文化并非完全出于好奇,而是要真正认识和改造自己。中国人也要认识和改造自己。但是, (一)我们并不真正了解自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把精力集中于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忽略文化研究,甚至摒弃优秀文化。现在的年轻人也不看重民族文化。 (二)我们还不容易认识自己,中国的历史很长,还没有清醒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三)我们还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闭关锁国的夜郎自大心态被冲垮后变成洋奴心理,崇洋媚外。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文化。三、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外在特点: 统一性,即未分裂瓦解过;连续性,未中断过;包容性,长期吸收周

4、边文化和外来文化;多样性,地域广、民族多,异彩纷呈。内在特点:冯友兰的“哲学特征说” ;任继愈的“宗教特征说” ;李泽厚的“美学特征说” ;梁漱溟的“伦理特征说” 。最近几年新的概括:一、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不像西方文化依附于神学独断;二、注重和谐中庸,不像西方文化那样讲求分别与对抗;三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不像西方文化那样追求冒险与刺激。四、中国文化的未来 张岱年“综合创新”的主要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综合;(二)中国文化优秀传统与近代西方文化的先进成就综合;(三)儒道墨法的综合:儒家的和为贵思想、道家的批判精神,墨家重视自然科学与,形式逻辑的文风,法家以法治国与肯定

5、“力”的作用的观点。第二章 地理概况地域环境特点:第一、内陆辽阔,空间巨大 是造成中国文化亘古独立、长生不灭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文化带封闭保守特点的环境原因;第二、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为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特点提供了发展条件。 第三、山河壮丽,景色秀美 对民族文化心理及审美趣味产生影响。高原:青藏、内蒙古、黄土、云贵盆地: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四川平原: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一、黄河、长江与中国文明 黄河概述: 长度 5464 千米 发源: 巴颜喀拉山下的卡日曲; 黄河命名:流经秦晋高原,夹带大量泥沙,水呈黄色; 地上河: 泥沙淤积,河床高于地面。 早期文明: 古人类新石器文化遗

6、址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下游的新石器文化区以泰山为中心。适宜于农耕,成为发达的农业文明区。 “七大古都” (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五个在黄河流域 是中国文明的最早发祥地。长江概述: 发源 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冬山西南 6300 余千米 落差 6600 余米 是中华文明的第二个哺育区 1、 新旧石器遗址集中于川滇、汉水中游、苏皖平原。 2、其次中下游地区以稻作为代表的水田农业文化是在中国文化中心逐渐南移背景下发展起来的。3、有商贸文化(水运商业) 、丝织工艺(瓷器、丝绸、文房四宝) 、园艺(花果栽培) 、园林文化。二、中国历代疆域 四至: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口、亚洲大陆腹地、

7、曾母暗沙、黑龙江心、面积:1045 万平方公里。 三、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先秦划分若干州 秦汉至隋大体实行郡县制:秦设三十六郡,郡以下设县,以郡统县; 汉袭秦制,但郡国并存,汉武帝分十三刺史部 ,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但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端。东汉末形成州郡县三级政区 唐宋到辽金主要实行“道路制” 元明清基本实行“行省制” 。四、现行省、市、自治区名称的由来第三章 历史发展一、中国文化的源头在自己境内 黄河、长江两大块文化哺育区1、 1986 年发现巫山人,距今约 200 万年。2、云南元谋猿人,170 万年前。3、 陕西 蓝田猿人 80 万年前4、北京 北京猿人 60 万年左

8、右,已大量使用石器,人工取火 以上属于直立猿人。智人:广东的马坝人、陕西的大荔人、湖北的长阳人、山西的丁村人、内蒙古的河套人、广西的柳江人、北京的山顶洞人和四川的资阳人,距今约 20 到 1 万年左右。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 1 万年至 4 千年 特点:由使用石器到发明、制造陶器和铜器,由渔猎发展到农耕,由氏族分化出家庭,由公有财产分离出私有财产,由氏族社会进入阶级社会。母系氏族社会 最能反映母系氏族公社文化的是仰韶文化,因最早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得名。遗址数以千计,而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最为著名,也称彩陶文化,距今 5000 年左右。父系氏族社会代表为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市的龙山文化,又称黑陶文化。

9、四大区域说:1、黄河流域文化区 最早 “裴李岗文化 8000 年左右” “仰韶文化 5-6000年” 、 “齐家文化 4000 年左右” 。 2、长江流域文化区 “河姆渡文化约 7000 年” 、 “良渚文化” “屈家岭文化 3-4000 年” 3、珠江流域文化区 “石峡遗址 4-5000 年” 4、北方和东北文化区“红山文化 5000 年左右”总结 中国文明是土生土长的;不是起源于一时一地的;黄河流域是起源的主要区域;各地发展不平衡。中原地区最早约 5000 年前进入文明社会。二、三皇五帝 三皇:有伏羲 神农 黄帝等 6 种说法。五帝:有少昊 颛顼 帝喾 尧 舜等 3 种说法。伏羲 人首蛇身

10、,与女娲是兄妹,结为夫妇繁衍人类,活动以中原核心,三月七日生日,死入太昊陵,在河南淮阳县;神农 也称炎帝,姜姓,是太阳神,牛头人身,教人造农具、播五谷、尝百草,发明医药。属母系氏族后期,农耕时代,湖北有神农架,葬茶陵,在湖南炎陵县。黄帝 姓公孙,生于曲阜,长于姬水,又姓姬,号轩辕,与炎帝同败蚩尤,主要活动于中原,发明衣帽、房屋、车船、弓箭、是“人文初祖” 。妻嫘祖发明养蚕,史官仓颉造字。采铜铸鼎后升天,群臣葬衣冠于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尧舜禹,夏商周诸王都是其子孙。少昊 是太昊伏羲的儿子,迁都曲阜,在位 80 余年,陵镇曲阜。颛顼 号“高阳氏”是黄帝的孙子,依鬼神的意志制定行为规范,拟定祭祀仪式

11、,教化百姓。帝喾 号“高辛氏”黄帝的曾孙,颛顼的侄子,是很有头脑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与颛顼都葬于濮阳,称“二帝陵”生尧等四子。尧 名“放勋”号“陶唐氏” “其仁如天,其智如神” 。出现国家雏形,有礼乐,都临汾,有尧陵,万姓捧土筑成。舜双瞳,故名重华,号“有虞氏” ,有许多孝行、能力,尧将二女嫁他。建都永济,命禹治水、皋陶掌刑、后稷理农。晚年南巡,死于苍梧,娥皇、女英哭,死于洞庭,有墓。禹不属于五帝,与汤武、周武称“三王” 。治水有功,是颛顼之孙,尧的族弟。封为“夏伯”,继舜立国,号夏,死于会稽。子为启,进入奴隶社会。二、夏代文明 启继禹位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传 17 君至桀,430 余年,

12、文字记载简略。 情形:一、社会生产力已有很大提高,农业生产已有很大发展,出现了铜器。二、出现了私有财产,形成了奴隶制度;三、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家统治系统。 (1)王位世袭制度(2 )国家官吏制度(3)行政区划制度:全国为九州,地方官为 “九牧”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夏代的都邑之一。三、商周社会 商汤祖先是契,佐舜治天下。 伊尹为相,定都于亳,传 30 王。1384年迁都于殷。至纣王帝辛被周武王灭,计 600 余年。 殷墟 妇好墓(22 代商王武丁妻) 。 司母戊鼎 875 千克 甲骨文(1)发达的奴隶制国家,奴隶主拥有大批奴隶; (2)国家机器已大大加强,武装力量相当可观;(3)社会生产

13、力更为提高,天文历法进步,普遍使用货(贝币)币;(4)宗教祭祀活动盛行。周王朝始祖弃,即舜禹时的农官后稷,姬姓,武王姬发伐纣建周朝,传 12 王,至平王东迁洛邑,历 250 余年,从西周共和元年(841 年)有准确纪年。 封建制即分封土地以建国。奴隶社会,井田制,分封土地以建国家, “周公制礼作乐” 等级制度,用于贵族内部,刑罚用于镇压人民,有大盂鼎、毛公鼎、百谷(指农业生产) 。四、春秋战国 770 年西周灭,平王东迁,称东周分春秋(以476 年为界)战国。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建立。诸侯势力强大, “春秋无义战” ,形成“春秋六强”:齐 晋 楚 秦 吴 越。还有春秋五霸:齐桓公 晋文公 楚

14、庄王 秦穆公 宋襄公(宋无实绩) 重要变化: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破坏,奴隶变农奴,鲁国初税亩(不论公私田,一律按亩收税)封建制的生产关系由此产生 三家分晋是卿大夫取代宗祖成为新统治者的典型,从此进入战国时代。 战国七雄 百家争鸣 五、秦汉帝国秦(221 至206 )秦王的措施(1)创立皇帝制度,设三公九卿为其服务;(2)废除分封诸侯制度,实行郡县制;(3)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焚书坑儒,严刑峻法,无休止征用人力物力,筑长城,修驰道、造宫殿、陵墓,结果造成人民反抗。楚汉之争。西汉(206 年至公元 8 年)立国 休养生息 文景之治 汉武帝 1、加强中央集权,2、盐铁国营,3、

1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4、伐匈奴,通西域,扩疆土。成果:使汉朝达到极盛阶段,汉人、汉字、汉文化。 王莽新朝(9 至 24 年) 刘秀重立东汉( 25 至 220 年) 184 年黄巾起义 太平道 张角 张梁 张宝 曹操统一北方七、魏晋南北朝 三国(220 至 280 年)曹丕 洛阳 魏、 孙权 建业(南京) 吴、 刘备 成都 蜀。中国历史上最纷乱复杂的时期 吴军到达台湾,开始了台湾与大陆的政治联系。 西晋(265 至 317 年)司马炎取代魏立晋。灭亡原因,官僚贵族过腐朽生活加重农民的负担;民族矛盾尖锐;王室内部争权,自相残杀。 南方 西晋皇族司马睿建东晋(317 至 420 年) ,都南

16、京;北方 五胡十六国是个笼统的说法, 前秦统一北方 383 年苻坚 淝水之战被东晋击溃南北朝(420 至 589 年):南方 东晋后为宋 齐 梁 陈均以建康为都,称“南朝”北方 鲜卑族 439 年建北魏,都大同,后都洛阳。534 年分裂为东魏,都邺城,西魏都长安,后被北齐、北周取代,577 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史称“北朝” 。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学习汉礼仪、用汉姓、通婚,促进民族融合。八、隋唐时代 隋朝(581 至 618 年)杨坚 “开皇之治” , 隋炀帝暴政。唐朝(618 至 907 年)唐太宗李世民(627 至 649 在位)贞观之治,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好时期之一, 武则天(690 至

17、704 年在位) ,独树一帜的女皇帝。善用人才,鼓励农桑。 唐玄宗(712 至 755 年在位) 开元之治 安史之乱(755) 黄巢起义(875)五代十国(907 至 960 年) 朱温 后梁 李存勖 后唐 石敬瑭 后晋 刘智远 后汉 郭威 后周 十国 北方战乱,经济重心南移。九、宋元明清 赵匡胤陈桥兵变建北宋(960 至 1127 年) 与辽国 西夏三足鼎立,官僚机构庞大,阶级矛盾尖锐。 王安石变法失败,方腊、宋江起义 。 金灭辽,灭宋 南宋(1127 至 1279 年)与金南北对峙。南宋偏安一隅,订“绍兴合议”向金割地称臣,金领有北方。 铁木真建蒙古国,为成吉思汗,与窝阔台、蒙哥三代大汗横

18、扫欧亚,消灭西夏、金国,西至欧洲大陆,于 1271 年建元朝,至 1368 年。空前统一,疆域广大,奠定中国疆域基础。四等级划分。朱元璋 明朝(1368 至 1644 年) 商业资本活跃,工商城市繁荣。明朝的忧患:1 、太监专权;2、倭寇侵扰;3、西方殖民主义侵入。 努尔哈赤建后金,都沈阳,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 清(1636 至 1911 年)张献忠、李自成起义,明亡。清军在吴三桂协助下进北京。郑成功 1662 年收复台湾,康熙时与大陆统一。 乾隆时认定中俄边界,平定准格尔部、硕特部、回部,把新疆、青海、蒙古、西藏纳入中央政府管理,奠定中国版图 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十、近

19、代历史 1839 年林则徐虎门硝烟,鸦片战争失败,1842 年签南京条约赔军费、割香港、开放五口通商,是近代屈辱史的开端。1856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订中俄瑷珲条约 ,向俄国割让 60 万平方公里领土, 天津条约增开通商口岸、允许传教、继续赔款。1860 年英法联军再次攻入大沽口,烧毁圆明园,签北京条约 。洪秀全 太平天国 1851 捻军 洋务运动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1895 年甲午海战 签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辽东半岛 1898 戊戌变法 六君子 义和团 1900 八国联军 辛亥革命 1911 中华民国 1912 袁世凯复辟 1915 张勋复辟 1917 1921 年中国共

20、产党成立。第四章、姓氏与名、字、号定义: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汉人姓氏制度特点:(48 页下)一、姓氏的产生与发展 母系氏族社会族号,是人之所生的意思。 氏晚生,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互相区别的称号 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这是最初姓氏的根本区别。 夏商周“男子称氏以别贵贱” 贵者才有氏 “女子称姓以别婚姻” 姓与氏混合约在秦汉时代。二、姓氏的主要来源 (一)最早产生的姓是真正意义上的姓,多带“女”字旁;(二)以国、邑为氏;(三)以官职为姓;(四)以祖父或父亲的名或字为氏;(五)以排行次第为氏;(六)以爵号、谥号为氏;(七)以居

21、住地为氏;(八)以职业或技能为氏;(九)以事为氏;(十)避讳改氏或皇帝赐姓;(十一)由少数民族的称呼而来三、古代的望族和大姓 姓标志人的血统,还标志人的的门第和地位,故有高低贵贱之分。帝王、功臣、贵戚之姓取得特权,形成豪门大族,如东汉的刘姓,东晋的王谢,唐朝的李姓及郑、崔、卢、王等姓。 三、古代的望族和大姓 郡望意识:由于推崇高门大姓而产生,指某一姓氏世居某郡而为人所仰望。实际指某一姓氏的社会影响。近现代仍有影响,如江浙钱氏,是五代吴越开国君主钱鏐的后代,多出名人,当代有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正英、钱其琛、钱穆等。四、姓氏混杂与谱牒 原因(一)帝王分封子弟功臣(二)战乱(三)官宦(四)移民

22、 家谱的意义:保存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些真实史料,为研究某一阶段的政治、经济情况和人口变迁提供了方便。 举例如圣裔宗谱 (孔家) 岳氏宗谱 (飞) 荣氏宗谱 (毅仁)五、全国姓氏数量 百家姓 ,宋初编,收单姓 408 个,复姓 76 个;姓觽明陈士元编,共收 3625 个单复姓;中华人名大词典近代臧励和编,共收 4129 个;中华姓氏大辞典统计历史上共有姓氏 11969 个。 大姓举例六、中国人的名、字与号 左传名有五:信、义、象、假、类。 贱名、丑名 单名 复名 佛教名 文革名 字的来源:由名演化而来。古人称名或字讲究,见 53 页下。 “名之与字,义相比附”是取字的原则 因名取字的几种情况:

23、一名与字意义相同; 二相关;三相反;四、五行相生;五、以排行为字等。号 因一方面社会对文人学士有推崇敬佩的心理,另一方面骚人墨客用委婉的手段表达超然物外的理想和情趣。 取号方式依性情、爱好、居住环境而定,含义是追求旨趣,祈求自勉,表明环境,显示收藏,描述形貌,取自文学意境,表现自身才能和专业等。举例第五章 汉字 一、汉字的产生 三说:1、由伏羲发明的,从八卦演化来;2、起源于结绳记事,从神农氏来;3、黄帝史官仓颉发明。 前二说已基本否定,由一个人造字也不可信。 现代学者的观点:陶器上刻画符号就是汉字的雏形;仓颉可能是一个原始部落或这个部落的首领,吸收其他部落的记事符号和图形,首做整理工作推动了

24、汉字的形成。二、现存最早的汉字: 甲骨文 定义、发现时间、人物、内容。 19851986 年,西安龙山文化村落遗址发现十多块兽骨,认出若干字,是最早的甲骨文,距今约 4000 年左右,是最早的汉字。和山东桓台史家遗址的甲骨文片同属于原始甲骨文,把文字史向前推进了差不多一千年。 殷墟甲骨文。 金文也称钟鼎文,是商周时代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三、石鼓文 大篆的代表,是春秋时期秦国的石刻,是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是由金文到小篆的过渡字体。四、汉字的结构六书 许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班固的说法: 五、汉字结构的基本精神 (一)写实主义精神,象形字从实物演化而来,会意字也设法以两个或两个以

25、上的具体实在的事物象征其意义。 (二)人体本位精神 在汉字结构中,以人为感觉万物的基础,或者说,人是物质世界的中心,是万物的主体部分,以人的整体和部分、人的动作构成无数字,代替动物等。 (三)原始社会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的放映。六、汉字的改革与现代化 改为拼音文字不可行、不可取。袁晓园等“汉字现代化研究会” ,事实证明,汉字完全可以适应电子新技术的发展。第六章 学术思想一、孔孟之道 儒,最早是奴隶主贵族中掌管道德教化、音乐礼仪的官员。如巫、史、祝、卜。为诸侯执掌仪礼的称“君子儒” 。替人家办理丧事祭礼的成为“小人儒” 。后成为孔门弟子的专称。孔子创立的学说称儒学,孔子思想实际是“仁”字。仁者爱人

26、,即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爱人的方法是推己及人,一方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另一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具备了“仁”的人应“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 “言忠信,行笃敬” ,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这样就具备了理想人格。修身达人的伦理观念(爱人就是从爱自己到父母兄弟、妻子朋友,由家庭而社会而国家) 即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的道理。道德教化的政治观念。孔子的政治思想:首先是正名 其次是主张统治者“立信” 主张用道德教化治理国家。 (详见 72 页下) 。 也有保守落后的东西:恢复周礼、鄙视妇女、轻视体力劳动。孟子 思想核心:性善和良知 重视主观精神的修养, 因

27、为他认为人所以不能成为善人是他不培养扩充自己的善端,所以提出“养浩然之气” ,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 在仁学理论方面,补充提出“义” , 仁是发自内心之爱,义是所以为人之道。再提出“舍生取义” 使儒家主张的道德观更加完备。 在政治思想方面,发展了人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行仁政,即国家要养民。孟子的性善论和仁政思想对儒学影响深远。荀子 性恶论 因为人性恶,所以要靠后天的;力量帮助人为善。方法一是“修身”二是“师法” ,即通过教化。 政治上主张强化君权,但重视民的作用 突出贡献:“明于天人之分” 。主张从礼义出发、以人治为本的法治,故还是儒家的内核

28、。 董仲舒、以儒家为核心,杂糅阴阳五行,道、法诸家学说,将天道与人事相比附、建立以天人感应为中心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成为封建统治的理论支柱。 王充抨击董的荒谬和虚妄论衡求真实,疾虚妄,匡时俗,否认天有意志,认为灾异是自然现象。否认灵魂,强调用事实验证知识的可靠性、人性有善恶并可以改变,反对崇古非今,浮华虚伪。二、老庄思想 影响中国文化发展的第二大学说,道德家的简称,与儒家不同在于:出世之学,主要讲宇宙人生,作用偏重于个人的精神层面。 老子最重要的思想是把“道”作为最高范畴,用以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 道表示宇宙的原始状态,在天地形成之前已经存在;还表示世界的本源,天地万物从道产生。强调“道法自然

29、” 。 (详见 75 页下。 )哲学精华: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详见 75 页下) 。从此建立策略思想: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知雄守雌、知荣守辱。但过分强调“柔弱”故有消极性:无为而治、否定进步。庄子思想 核心是自然无为,同样把“道”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认识方面比老子更超然,论述时比老子更幽默。 逍遥游 、 齐物论论述超然物外的哲学思想。认为人应体认自然之道,顺应自然之则,用以消除物我之间的对立,达到人与自然的契合,人的精神活得绝对的自由。要求人安时处顺,死生如一,完全顺乎自然, 提出心斋 坐忘等内心修养的途径,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对文学创作的审美意识产生深远影响。三、墨家学说 与

30、儒学并称的两大显学。代表下层劳动者的利益和要求 十大主张 兼爱 非攻 尚贤 尚同 节葬 节用 非乐 非命 尊天 明鬼 讲不分亲疏远近,一视同仁的兼爱,主张“非攻” ,反对不义战争和兼并,无论什么出身的人都可以做官,反对贵族世袭制,具有阶级平等意识。 “尚同”是统一思想、统一政令,百姓与天子同是非;主张节约财富,节制人的欲望,提倡节葬,节用、非乐;“非命”是不要屈从于命运;“尊天” 、 “明鬼”是肯定“天志” “鬼神”的存在。 在形式逻辑和自然科学方面有贡献。四、法家学说 韩非 与韩非同时或之前已有申不害(主要讲术) 、商鞅(主要讲法) 、慎到(主要讲势)等法家人物,思想是循名责实,信赏必罚 法

31、术势合一 对后世的作用:是后世封建统治者维护集权统治的理论基石。五、汉代经学 因汉武帝独尊儒术而兴起的两汉学术思想的主流,是研究和阐发儒家经典的宗旨及其方法的学问。内容涵盖古代文化的一切领域,从研究六经(六艺 诗、书、礼、乐、易、春秋)到十三经。汉朝有古文(用古籀文字写成的先秦旧本)学派,今文(因经典大都无先秦旧本,汉时用隶书写定,故称。 )学派:今文学派的代表人物董仲舒尊孔子为经学之祖,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 为汉朝的大一统寻找理论依据,故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立为“官学” 。 古文学家则推崇周公,认为六经是经过孔子整理的,真正的古意有待研究,故推崇名物训诂,多以考据为特色。王莽改制后立为官

32、学。东汉有马融、许慎、郑玄遍注群经,称“郑学” 。三国王肃按自己的理解遍注群经,成“王学” 。立为“官学” 。南王北郑都属古文学派,唐孔颖达五经正义将南北观点合二而一,对汉代以来的经学作了一次系统性的归纳梳理。宋代学者抛开传统的训诂、释义,直接对经书的原文“义理性命”剖析,形成“理学”开辟儒学新阶段。六、魏晋玄学 释义:以老庄思想为主旨,糅合儒家经义产生的一种学说。 “玄”指深奥难测而又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某种状态、关系或道理,研究这种状态、关系、道理的学问就是玄学。 代表人物有何晏,著道德论 、 论语集解 、王弼著周易注 、 老子注主张“贵无” ,强调“返璞归真,一任自然” 。后有嵇康、阮籍、郭

33、象等,宣扬何王的观点,使玄学大盛。嵇、阮属“竹林七贤”根本点是张扬道家的自然主义,抨击虚伪的儒家名教。他们崇尚空谈,不拘礼教,行为放荡,遂有裴頠、郭象等针对无德无行提出“贵有” 。力图使自然与名教、儒家与道家统一。直到东晋佛道盛行,玄学才衰微。玄学实际内涵是以本末有无为核心,展开的本体和本性之学,所探求的是宇宙存在的根据,就人的本性而言,玄学认为人性自然,应顺应自然,不能有任何造作。魏晋玄学及其思辨方法如“得意忘象” 、“得意忘言”对文学艺术产生深远影响。七、宋明理学 实际是宋明时代的儒家学说。因竭力宣扬儒家“大道”故称“道学” 。形成:1、儒学内在的变化、2、佛教思想的流行,特别是禅宗的 “

34、心性说” 。 代表人物:宋初胡瑗,即安定先生。讲“砥砺气节” ;孙复,即泰山先生。讲“经世济人” ;张载,即横渠先生。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强烈的经世致用精神” ;周敦颐,即濂溪先生,以“中正仁义”为人生之大道;程颐,即伊川先生、程颢,即明道先生。认为人与宇宙只为一体,知识和真理只在内心,欲明天理,只须识心见性。北宋理学四大家:周张、二程,加朱熹称濂(周) 、洛(二程) 、关(张载) 、闵(朱熹)四学。 南宋朱熹,即紫阳先生,集理学之大成,继承北宋诸儒,糅合佛老,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学体系:理是形而上的绝对真理,气是形而下的由“理”派生出来的具体物质。阴阳二气

35、交合变化,生成金木水火土。理气相合而成人,气中之理,即是人性。气有清浊,性有善恶,所以要居恭持敬,明德修道,以便去浊还清。他的学说与二程一脉相承,故合称“程朱理学” 。陆九渊,即象山先生。认为人心即是真理,断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元代理学只是朱学流行的一个阶段。明代陈献章,即白沙先生、王守仁,即阳明先生掀起一个理学的高潮,称“白沙学派” 。李贽是极端怪异的思想家,反对儒家的名教和专制统治,提倡个性自由和社会解放,被视为异端,被捕,死于狱中。奇人。八、清代朴学 释义:感于亡国切肤之痛,斥责理学空谈心性误国,提倡经世致用之学,走向考据,形成朴学。 顾炎武,即亭林先生,清儒第一人,以考

36、古求真为宗旨,写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黄宗羲(梨洲先生)精于史学研究,具有强烈的民主思想, 明儒学案是第一部研究哲学断代史的著作。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王夫之,即船山先生,总结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思想,达古典哲学的高峰。 颜元(习斋先生) ,专讲实学的思想家,学、治、性、人四存之学。 朴学流派有吴派:惠栋、江永、钱大昕;皖派: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浙东派:全祖望、章学诚。晚清有俞樾、孙诒让、章炳麟、王国维。 第七章 宗教信仰宗教的本质是人对客观环境(自然和社会)错误的感觉、认识乃至荒谬解释的结果。宗教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人

37、都是软弱无力的,都忽视取消人自身的积极性,因而,宗教的本质作用都是消极的。宗教是一种扭曲的、畸形的、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背道而驰的文化。中国一直没有出现一种宗教统治全民意识的局面,而是诸教并存,不论来自何方,总要带上中国色彩,中国百姓最讲实际利益,只要能救苦救难,都顶礼膜拜。 (详见 86 页)一、多神信仰和三大崇拜在中国人眼中物物处处都是神,时时有神,但对天地、祖先、君师的崇拜最突出。(一) 中国古代所有信仰中,天地是最神圣的,称“皇天后土” ,顶礼膜拜,封禅是其中的大礼。封禅是由帝王来祭祀天地。 “封”是在泰山顶上设坛祭天;“禅”是在附近的小山(梁父)上祭地。封禅的根本目的是帝王取得天下

38、后,以天子的身份祭告天地,表示自己的统治符合天意。秦始皇、汉武帝、刘秀、唐高宗相继封禅。古人祭祀地神是为了感谢大地负载万物,养育万民的功劳。由于天阳地阴的缘故,后土被塑成女人像。首次列为国家大典的是汉文帝,在河东汾阴(山西万荣) ,汉武再祭祀,并掘出古鼎,后成定制。古代帝王祭祀天地还有庙祭和郊祭,北京现存的天地日月四坛都是明清帝王祭祀天地山川而建的。古人崇拜山岳因其高大,云遮雾绕,能兴风雨,似有神灵居住。五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五镇:沂山(山东临朐) 、吴山(陕西陇县) 、会稽山、巫闾山(辽宁北镇) 、霍山(山西霍州)是仅次于五岳的大山四渎:东大淮、西大河、南大江、北大济。是古中国境

39、内直接流入大海的河,大济现已不能直接入海了。 )四海:东海、西海(青海湖)南海、北海(渤海)(二)祖先崇拜及祭祀秦代以前,天子、诸侯、大夫、士都用宗庙祭祖,周初制度化,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秦始皇以后只准皇帝有宗庙,称太庙。官员百姓祭祀祖先用宗祠,如江苏常州的瞿氏宗祠。现存最古老的是山西闻喜县礼元镇的“裴氏祠” 。出过许多著名人物:晋地图学家裴秀、历史学家裴松之、裴行简、裴度。(三)君师圣贤崇拜及祭祀 指那些在历史发展中有杰出贡献的人物。君,是历代帝王,自唐以来都在 京师修建祭祀历代帝王的庙堂。北京阜成门内现存的历代帝王庙国内仅存。1530 年仿南京建,初期只祭祀三皇五帝、

40、大禹、成汤、周武、汉高祖、汉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 15 位。师,指那些可为万世师表的圣人,孔子和关公。对此二人的崇拜是中国独特的现象。祭孔实际是封建国家尊崇教育的表现。祭关,虽然宣扬其忠义勇武的一面,但中、宗教色彩比较浓厚。关属于道教神衹系统,成为民间信仰的一位保护神。祭孔是封建国家尊崇教育的体现,是汉代以来独尊儒术并以儒学为统制思想的必然结果,祭关,虽有宣扬其忠义勇武的一面,但宗教色彩比较浓厚。这是两祭内涵上的主要区别。祭孔始于478 年鲁哀公改造孔子宅,岁时祭祀。至前 195 年刘邦亲祭,公元 1 年汉平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是受封之始。祭祀关公的活动开始得较晚,589 年家乡的人在

41、山西解州镇盖小庙奉祭他。宋以后显赫起来,佛道二教争相网络关羽为本教护法神。1652 年清政府出于笼络汉族臣民的考虑,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后又下诏天下立关庙,于是关庙遍及城乡。妈祖信仰 海峡两岸奉为女神。是宋初湄洲林家的姑娘,传能救海难。先贤,就是那些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过牺牲和贡献的杰出人物。如周公、屈原、张良、韩信、诸葛亮、王羲之、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岳飞、文天祥。二、佛教(一)佛教的传入和发展 释迦牟尼创立,汉明帝永平 10 年传入,建白马寺,迦叶摩腾、竺法兰译出四十二章经 ,据说是中国最早的佛经。现一般认为佛经传入于两汉之间。魏晋南北朝佛教发展表现在:一、佛经翻译规模扩

42、大;二、弘传活动进一步兴盛;三、大量营建佛寺僧舍,石像、石窟。四、西行求法成风。佛教在魏晋南北朝突出发展的原因:1、天下大乱,各阶层都遭受苦难,想寻求寄托和安宁;2、流行的玄学与佛教出世思想合流;3 、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利用。如梁武帝四次舍身同泰寺。唐代佛学达到高潮,特点为:1、佛学大盛;2 、寺产丰肥; 3、宗派林立。(二)中国的佛教宗派 三论宗:以研习中论 百论 十二门论得名。奉最早传译三论的鸠摩罗什为初祖。基本教义是主张万物虚幻,但世俗人认为存在,修道者认为是空无实体,这就是真俗二谛。既然万物“非有非无”则一切“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 ”就是“八不”三阶宗(三阶教、普法宗

43、):以北朝信行为祖师,教义是把佛教按时期、处所、人众分成三个阶段,提倡苦行忍辱,消除罪恶,甚至死后还要以身布施。因教义、修行方式与其他宗派差异较大,屡遭禁绝,宋后湮灭。天台宗:因创立于浙江天台山得名。创始人智顗,因以法华经为教义,又称“法华宗” 。教义主张诸法实相,万物互通,一心具有三千世界,即千差万别的事物都反映了真如法性的本质,因而万物皆由心生。到唐代,名僧湛然提出“无情有性” ,即草木山石也有佛性。12 世纪传入日本,衍生日莲正宗。创价学会是其分支。祖庭浙江天台寺。华严宗:依华严经为经典,创始人杜顺,到三祖法藏正式形成,法藏称“贤首国师”故又称“贤首宗” 。教义主张心是万物的本源,客观世

44、界只有在主观世界感觉到它时才存在。祖庭终南山华严寺。法相宗:其理论在于深入辨析一切事物(法)的种种表现(相)及其产生的原因,故名。创始人为玄奘及弟子窥基,因居于慈恩寺,又名“慈恩宗” ,又因主张万法唯识(主观精神),心外无境(客观世界) ,叫“唯识宗” 。不受想成佛的众生欢迎,不久即告衰微,近代始受重视。祖庭西安大慈恩寺。律宗:研习和传持戒律为主的宗派,经典是四分律 ,因其创始人道宣住终南山,故称“南山宗” ,把戒律分为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部分。道宣的弟子弘景,再传弟子鉴真,赴日创日本律宗。律宗起源于终南山,但那里的寺庙已不复存在,后人遂以鉴真修行的扬州大明寺为律宗祖庭。净土宗:专修往生西

45、方阿弥陀佛净土的宗派,故称。因宣扬往生净土的人先投生莲花中,故称“莲宗” 。依据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经 ,以南北朝时代昙鸾为初祖,晚年住汾州石壁玄中寺,后来的传承者住长安香积寺。密宗(教):经典大日经 、 金刚顶经 ,称受大日如来佛秘密传授教旨,故称密宗。始于唐代三位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弟子很多,以惠果、惠朗最著,惠果以长安青龙寺为道场,日本空海就学于惠果,回国创建真言宗。禅宗:禅的本意是思维修养、静虑定心,为印度佛教的一种修行方法。禅宗是佛教中国化最典型的产物。特点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主张我心即佛,识心见性,以心传心,因而不用背诵经卷,只要坐禅修行即可。以菩提达摩为初祖以历代传承的

46、袈裟和法钵为信物。分南禅(慧能,主张顿悟) ,北禅(神秀,主张渐悟) 。后北衰南兴,再分为五家七宗,流传很广。(三)喇嘛教源流与达赖、班禅 喇嘛教即藏传佛教, “喇嘛”是藏语译音,意为“上师” ,是对有地位有学问的和尚的尊称。早期西藏流行带原始性质的苯教,松赞干布信佛,创立文字,译经建寺,佛教战胜“苯教”取得统治地位,称“前弘期” 。838 年受苯教打击中断百余年,970 年左右复兴,吸收苯教和藏民族的东西,形成四大宗派:宁玛、噶当、噶举、萨迦。后有格鲁派,称后弘期。以密教经典为主,吸收苯教的仪式和神衹,各派有严格的制度,流传于蒙藏地区。宁玛派,出现较早,古旧的意思,戴红帽,称红教。噶当派,

47、“噶当”意为“佛语都是训诫” ,重戒律、强调实修、因果报应、流转轮回超脱生死,后并入格鲁派。噶举派,意为“口授传承” ,白衣,故称白教,以苦行为特色,支派甚多,其中噶玛噶举派最早采用“活佛转世”制度。萨迦因其主寺萨迦得名,又称花教,昆氏家族创立,家族传承,可娶妻生子。五祖罗追坚赞即八思巴,被忽必烈封“帝师” ,为政教合一之始。格鲁派最晚最大,黄衣帽称黄教,15 世纪青海僧人宗喀巴痛感藏传佛教戒律松弛,僧人生活放荡,决心改革宗教。他以噶当派对教义为主,兼收并蓄,形成系统严整的教义教法体系,要求僧人严守戒律,终身不娶,并严格寺院制度,佛教为之一振。格鲁意“善规” 、 “善律” ,六大寺:色拉、哲蚌

48、、甘丹、扎什伦布、拉卜楞、塔尔。采用活佛转世制度,金瓶掣签。达赖、班禅是黄教两大活佛转世系统的称号,1543 年,索南嘉错赴蒙古传教,首领俺答汗尊他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赖喇嘛” ,称号从此开始。 “达赖”是蒙语,大海的意思。自五世达赖被册封后,历代达赖喇嘛须经中央册封才合法。为消弱达赖的政教权力,1645 年领兵在藏的蒙古族首领固始汗尊扎什伦布寺主罗桑却吉坚赞为“班禅博克多” ,是班禅称号的开始,也实行活佛转世制度,1713 年清政府正式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意为“学问高深,如同珍宝一样的大学者。 ”(四)反佛思想和灭佛斗争 反佛原因:一方面佛教在思想和理论上与本土的儒学、道家对抗;其

49、唯心主义哲学与中国已存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对抗;另一方面封建帝王也从本人信仰和统治集团利益出发同佛教发生对抗,发生四大灭佛事件。反佛思想家:南北朝范缜,南朝佛教与儒学争论 1、神灭与不灭, 2、后世有无报应,儒学主张灭,无报应。范缜写神不灭系统批判佛教妄说,与梁武帝等激烈辩论,日服千人。唐朝傅奕、狄仁杰、辛替否、韩愈等从维护儒家传统或帝王统治的角度反佛,其意见虽多不被采纳,但指出的事实无可否认。还有一种“融佛”的做法。即主张儒、道与佛教互相融合,有的主张三教合一,宋代达到顶峰。如张商英说儒是治皮肤病的,道是治血脉病的,佛山治骨髓病毒,三教相通,可治本。佛教为自身生存发展也竭力适应中国人的需要和传统,逐渐中国化,禅宗流行,佛教中国化后,反佛思想就很微弱了。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周世宗柴荣。灭佛是中外文化冲突的反映,也是三教对立的表现。(五)佛教与中国文化(1)与哲学史 佛教的基本哲学观点是否认客观现实世界的存在而设想出一个西方极乐世界,各派用各种证据论证现实世界的虚幻性、主观精神世界的绝对性,属唯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