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7073593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教材选修 3 教案 湖南永顺民族实验学校 曾传操1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 5 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印度国民大会党;穆斯林联盟;1947 年 6 月蒙巴顿方案;1947 年 8 月印度、巴基斯坦分立;三次印巴战争和孟加拉国的建立;1954 年的东南亚条约组织 ;克什米尔的特殊性。2、理解:了解印巴战争,分析克什米尔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3、运用:了解印巴战争,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正确的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问题探究:克什米尔问题在引发第一和第二次印巴战争中的作用;东、西巴基斯坦有什么特点。2、

2、归纳分析:分析英国殖民当局在印度的政策以及造成的影响。以印巴分立及其产生的后果为例,指出在实行分立过程中哪些措施被历史证明是不正确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不同的居民中,出现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单靠战争这一种方式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印巴之间从战争走向和平符合时代潮流。3、了解印巴战争,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印巴冲突的原因。难点:印巴分立为什么会激化两国矛盾。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南亚次大陆发生的三次战争,分析了引发这些战争的原因。南亚次大陆发生的战争,主要

3、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战争,它们与殖民统治者的政策,以及在实行分别立国时对一些地区和不同宗教、民族之间矛盾的处理失误有直接关系。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上的纠纷和战争,造成了双方的巨大损失,但并没能解决问题。建议:本课主要介绍了南亚次大陆冲突的背景和三次印巴战争的经过,学习时要注意分析引发这些战争的原因。 从原因、经过、结果等方面整体把握南亚次大陆的冲突概况。 学习本课要注意联系二战后英国实力的变化和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了解影响印巴冲突的国际因素。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利用教师提问法导入:师:古代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古代的印度与今天的印度是一样的吗?生:不一

4、样。古代的印度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师:对,今天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从 17 世纪以来一直就是英国的殖民地。为什么后来分成了两个国家呢?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教材选修 3 教案 湖南永顺民族实验学校 曾传操2教师进一步指出:南亚地区,和我们之前讲过的朝鲜半岛、越南的情况有些类似,在二战时,都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日本在亚洲各国的殖民统治崩溃,但英、法、荷、美等帝国主义又卷土重来,企图恢复它们过去的殖民统治,南亚各国人民便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便是其突出事例。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而导入新课学习。一、 “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立:英 属 印 度 是 指 英 国 人 在 1

5、858 年 到 1947 年 间 所 统 治 的 印 度 次 大 陆 ,包 括 今 印 度 共 和 国 、孟 加 拉 国 、巴 基斯 坦 和 缅 甸 。这 期 间 上 述 地 方 在 英 国 的 殖 民 统 治 下 ,成 为 大 英 帝 国 的 一 部 分 。1、印度的特点:两大教派与两大政党;( 1) 两 大 教 派 : 印 度 教 和 伊 斯 兰 教英国殖民势力进入南亚次大陆的时间虽然比葡萄牙、荷兰要晚些,但势力发展较快。1600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后,积极向东扩张,一步步将西方竞争对手挤出印度。1757 年,孟加拉成为南亚次大陆第一块英国直接管辖的地区,东印度公司也由海外贸易公司转变为

6、拥有殖民统治权的殖民机构。随着印度在英国殖民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1833 年,英国政府取代东印度公司直接参与了对印度殖民管理。1858 年,英国议会通过印度法案 ,宣布英国女皇为印度最高统治者,并在内阁中设立印度缅甸事务大臣。这标志着印度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印度境内约 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12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冲突由来已久。1)宗教原因:印度教是印度的古老宗教,而伊斯兰教则是随着穆斯林的入侵而传入印度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差异,首先在于宗教信仰上。印度教崇拜以三大神(梵天、湿婆和毗湿奴)为主的众神,伊斯兰教崇拜安拉。印度教徒宣扬轮回转世和解脱,伊斯兰教宣扬“末日审

7、判” 。这种信仰和价值观的不同是教派冲突的重要原因。伊斯兰教信奉真主,不搞偶像崇拜,印度教信奉多神,偶像崇拜盛行;穆斯林把牛肉视为主要的肉食来源,而印度教徒则把牛视为神,对神牛顶礼膜拜。因此在伊斯兰教的宰牲节时经常发生教派冲突,有时甚至发生流血事件。 2)经济原因:由于种种原因,印度社会财富的分配大都集中在印度教徒的手中,穆斯林的经济地位向来较低。据统计,在印度独立后发展起来的 50 个工业财团中没有一个是穆斯林,在拥有 5000 万卢比资产的 2832 个工业资本家中只有 4 个穆斯林。3)国际因素:印度穆斯林中某些组织和个人在国外力量的支持下坚持分离主义,在相当程度上危及了对国家统一的诉求

8、,刺激了印度教徒的情感,导致教派冲突不断激化。4)政治原因:80 年代以来,印度政府领导人威望下降,经济发展迟滞,民众生活遇到严重困难,加之某些政客对宗教矛盾的利用,教派冲突开始曲线上升。( 2) 两 大 政 党 : 印 度 国 民 大 会 党 和 穆 斯 林 联 盟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 1885 年组成了“印度国民大会党” ,在初期它是英国殖民统治的支持者和合作者。但是随着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提高,国大党逐渐扮演起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角色,其力量也不断壮大。印 度 伊 斯 兰 联 盟 于 1906 年 12 月 在 达 卡 成 立 。 初 期 成 员 主 要 是 商 业

9、 资 产 阶 级 、 贵 族 、 地 主 。 宗 旨 和 任 务是 : 服 从 英 国 政 府 , 保 护 和 增 进 全 印 穆 斯 林 的 各 种 政 治 权 益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穆斯林联盟也逐步扩大了影响。2 0 世 纪 30 年 代 开 始 , 倡 导 在 印 度 西 北 部 和 东 北 部 穆 斯 林 居 民 占 多 数 的 地 区 建立 单 独 的 巴 基 斯 坦 国 家 。虽然两大政党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上有一致的要求,但在一些政见上仍有分歧。国大党认为,印度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应该联合起来;穆斯林联盟认为,印度的穆斯林有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典制习俗、

10、伦理道德和文化方式,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应该建立独立国家。1928 年两党合作关系破裂,穆斯林联盟明确提出了“两个民族”理论,主张按照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把印度居民分为两大民族实体,即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人和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双方各自独立,应有自己的民族家园。1940 年,穆斯林联盟基于“两个民族”理论提出了建立独立的巴基斯坦国的目标。这为英国采取“分而治之”手段,挑拨印度两大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利用不同宗教信徒和民族间的矛盾冲突,削弱印度反殖民统治阵营提供了客观条件。2、 蒙 巴 顿 方 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教材选修 3 教案 湖南永顺民族实验学校 曾传操3( 1) 背 景 : 二 战 后 ,

11、 印 度 民 族 独 立 浪 潮 高 涨 ; 在 立 国 问 题 上 两 大 政 党 产 生 分 歧 , 种 族 冲 突 不 断 ;对于印度独立后究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印度各派政治势力之间有很大的分歧。1946 年 6 月,工党内阁向印度派出使团,调解印度各方的矛盾。在经过与国大党、穆斯林联盟、土邦王公、锡克教徒、低等种姓代表及许多其他团体的磋商之后,代表团提出了两个建议:一、 “大巴基斯坦方案”,建立一个统一的印度,这个印度将是松散的联邦,下面有印度斯坦和巴基斯坦两个分治地区,中央政府只负责国防和外交;二、 “小巴基斯坦方案”,即分别成立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订立攻守同盟条约,或者组成邦联

12、,巴基斯坦国的疆域将比第一个方案大大缩小,旁遮普、孟加拉和阿萨姆三省的非穆斯林地区将被划给印度。但是在与各个利益集团进行会谈之后,内阁使团发现这两个方案都难以为各方接受:国大党和印度教大斋会反对“巴基斯坦”的概念;穆斯林联盟要求兼得“小巴基斯坦”的主权和“ 大巴基斯坦 ”的疆域。几经周折,英国内阁代表团最后推出了内阁使团方案 。该方案避免了“印度斯坦”和“巴基斯坦” 的划分,只是建议英属印度和土邦国这两个政治实体成立印度联邦,各省仍然实行现行的代议制和地方自治,享有很大的自主权,但是不能脱离联邦成立单独的国家。这个方案实际上是将英属印度的代议制和地方自治制度原封不动地用到独立后的印度身上,客观

13、地说,也是最佳的方案,既可以维护次大陆的统一,又可以使地方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尤其能够消除穆斯林对“印度教徒多数统治” 的恐惧,是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的双赢方案。甘地高兴地称这个方案将使“ 这个悲伤的国家变为没有悲伤和痛苦的国家” ,旁遮普省的穆斯林也因为该方案维护了本省的完整而感到高兴。但是,国大党领导人中以尼赫鲁为首的强硬派认为内阁使团方案中关于制宪会议的规定偏袒了穆斯林,穆斯林联盟则因为这个方案“否定了巴基斯坦精神” 而干脆拒绝对其加以讨论,穆罕默德真纳代表印度穆斯林联盟对艾德礼内阁表示,除非英国事先保证接受“巴基斯坦原则” ,否则就不准备接受英国政府提出的任何方案。印度国大党为此与全印度穆

14、斯林联盟彻底决裂。并由此酿成大规模的种族冲突。 二 战 后 , 英 国 实 力 下 降 , 着 力 从 印 度 “脱 身 ”;1945 年上台执政的英国工党政府,对形势判断趋于清醒,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和印度都发生了变化,印度本国的政治力量已经在印度社会中发挥着决定性影响,因此对印度的独立的态度,比保守党更加客观。1946年 5 月,受英国政府委派到印度进行实地调查的英国使团提出解决印度问题的方案,建议建立印度联邦,而不是两个独立国家。这遭到穆斯林联盟的反对。英国使团同时又提出按宗教信徒居住情况把印度分成三个大的区域,即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地区,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和有穆斯林居住的地区。每个地

15、区都可以成立自己的政府,制定本地宪法。这又被认为是支持印巴分立,遭到了国大党反对。一位英国使团成员写道:“1947 年 3 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装满弹药而在大洋中着了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要在大火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 ”1947 年 3 月,蒙巴顿勋爵出任印度总督,并受命提出印度自治方案。他在印度看到了危机局面,认为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内战将在我任职期间爆发。 ”蒙巴顿的话和上面英国使团成员的话,都表明英国需要尽快从印度“脱身” 。(2)内容:根 据 居 民 宗 教 信 仰 , 英 属 印 度 分 为 印 度 联 邦 和 巴 基 斯 坦 两 个 自 治 领 , 分 别 建 立 自 治 政 府

16、; 巴 基 斯 坦 由 东巴 基 斯 坦 和 西 巴 基 斯 坦 构 成 ; 王 公 土 邦 在 “移 交 政 权 ”后 享 有 独 立 地 位 , 可 分 别 谈 判 加 入 印 巴 任 何 一 个 自 治 领 。这 个 方 案 为 当 时 的 主 要 政 党 印 度 国 大 党 和 穆 斯 林 联 盟 所 接 受 。 1947 年 8 月 15 日 , 英 国 把 在 印 度 的 政权 分 别 移 交 给 印 度 国 大 党 和 巴 基 斯 坦 穆 斯 林 联 盟 。 英 国 在 印 度 的 殖 民 统 治 从 此 告 终 。 英 国 在 印 度 的 经 济 利 益基 本 未 受 影 响

17、, 而 印 度 独 立 法 规 定 的 内 容 又 在 印 度 和 巴 基 斯 坦 之 间 形 成 了 一 些 争 端 , 其 中 最 严 重 的 是 克 什 米尔 问 题 , 为 印 巴 日 后 的 长 期 冲 突 埋 下 了 伏 笔 。3、 印 巴 分 立 :1947 年 7 月 , 英 国 议 会 通 过 印 度 独 立 法 案 , 8 月 15 日,巴基斯坦和印度联邦成为英联邦中的两个独立的国家。巴基斯坦在地域上由东、西两部分组成。1950 年 1 月,印度共和国宣告成立。普拉沙德当选第一任印度总统,尼赫鲁成为第一任总理。1956 年 巴 基 斯 坦 伊 斯 兰 共 和 国 成 立 ,

18、 伊 斯 坎 德 尔 米 尔 扎 成 为 首 位 总 统 。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教材选修 3 教案 湖南永顺民族实验学校 曾传操44、 印 巴 分 治 的 影 响 :( 1) 英 国 在 印 度 殖 民 统 治 的 终 结 ;( 2) 为 印 巴 冲 突 埋 下 了 不 和 的 种 子 。二、三次印巴战争:1、克什米尔问题印巴冲突的导火线根 据 “蒙 巴 顿 方 案 ”的 规 定 , 印 度 教 徒 居 多 数 的 地 区 划 归 印 度 , 穆 斯 林 占 多 数 的 地 区 归 属 巴 基 斯 坦 。 但对 克 什 米 尔 的 归 属 问 题 却 规 定 由 各 王 公 土 邦 自 己 决 定

19、 加 入 印 度 或 巴 基 斯 坦 , 或 保 持 独 立 。克什米尔是印度的第二大土邦。在印度独立法案中,土邦可以自行选择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克什米尔位于西巴基斯坦东北部和印度北部,是由查谟和克什米尔两部分组成,它分别与印、巴、中、阿(富汗)交界,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克什米尔面积 19 万平方千米左右,人口约 500 万,其中居民的 78%为穆斯林,20% 的印度教徒主要集中在查谟地区。在印巴分立时,克什米尔土邦由印度教徒哈利辛格王公统治,从宗教信仰上,他希望加入印度,但这必将遭到占居民多数的穆斯林的强烈反对;相反,如果加入巴基斯坦,作为一个“异教徒” ,他在土邦的统治权力也会遭到质疑。如果

20、按照宗教信仰原则,克什米尔“自然”归属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对克什米尔特别重视。本课中“学思之窗”引用的材料可以证明这一点。克什米尔的穆斯林展开了推翻印度教徒统治、要求加入巴基斯坦的运动。与此同时,在印度教徒集中的查谟地区,穆斯林遭到大规模屠杀,当地约 50 万穆斯林中被杀害的就达 25 万人。克什米尔对于印巴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印度对此有着十分明确的认识,尼赫鲁曾经说:“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会在中亚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同样,克什米尔对巴基斯坦也有下分重要的价值,克什米尔俯瞰巴基斯坦,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近在咫尺。巴基斯坦首任总理阿里汗在评价克什米尔和巴基斯坦的关系时说

21、:“ 克什米尔就像是巴基斯坦头上的一顶帽子。如果我们允许印度取走我们头上的这项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 ”2、第一印巴战争(1947.101949.1):(1)起因:“蒙巴顿方案”未能解决克什米尔归属问题,引发教派冲突。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当时,克什米尔地区 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印度认为,克什米尔邦的大君是印度教徒,应为印度所有;巴

22、基斯坦认为,穆斯林占当地居民的 77%,应该划归巴基斯坦。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蒙巴顿方案” 在 1947 年 8 月一出台,在克什米尔的查谟地区便有 20 万穆斯林居民被印度教徒杀害。在巴基斯坦的穆斯林闻知此事,义愤填膺,10 月 22 日,亚克巴汗维将率领巴基斯坦的 2000 名普什图民军进入克什米尔,目标直指其首府斯利那加。这样一来,克什米尔土邦国王哈里辛格就投向了印度怀抱,于 26 日签署了克什米尔加入印度的协议。由于克什米尔土邦政府中的印度教徒武装缺少武器,所以穆斯林武装没有遇到大的抵抗,就先后攻占了木泽弗拉巴德、乌里、巴拉穆拉、吉尔吉特等众多克什米尔首

23、府斯利那加、杰城、拉乔里和诺歇拉待少数战略要地,但也将其围得水泄不通。印度政府针锋相对,于 10 月 27 日把先头部队 2 个步兵营由新德里紧急空运到斯那加附近一机场。装备精良的印军一踏上克什米尔的地面,便迅速向斯利那城中进发,并很快从大君哈利辛格的地方武装手中接管了斯利那加的防御。此时,穆斯林武装已兵临斯利那加城下,双方在城郊发生了激烈交火。于是正式拉开了第一场争夺克什米尔“公主 ”的帷幕。(2)经过:巴基斯坦号召“圣战” 、印巴战争升级、联合国干预停火。第一次印巴战争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印度为了夺回在克什米尔的主动权,派出部队,从查谟地区进入克什米尔参战。印军把兵力部署在两个主

24、要作战方向上,即在斯利那加和查谟各部署了一个师的兵力。印军以两地为前进基地,向周围巴基斯坦武装发动了全面进攻。然而,战争进行到 1947 年底,由于克什米尔地区大雪封山,阻止了印军的进攻行动。印军主动提出联合国调停,并借机积极备战。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教材选修 3 教案 湖南永顺民族实验学校 曾传操5第二阶段,1948 年 3 月 17 日清晨,印军发动了新一轮进攻,以第 7 坦克旅开道,从查谟地区向西北的唐格尔巴在克什米尔西南的争夺战。翌日,印军占领了查谟西南重镇唐格尔,解除了巴基斯坦武装对查谟最直接的威胁。面对如此不利态势,巴基斯坦总督真纳命令巴正规部队进入克什米尔地区,准备与印度一决雌雄。巴

25、基斯坦增援部队赶到克什米尔后,巴军总数达到了 5 万人,而印度军队也有 4 万之众。两军在奔杰地区展开了激战。奔杰像一台“搅肉机”,两军都竭尽全力要战胜对手,为此,双方不断投入新的兵力,战争规模逐步升级,但都一进难以战胜对手,随后战斗进入对峙状态。第三阶段,在克什米尔北部,印军实施了打通喜马拉雅山连接克什米尔东西两部分的要道的战斗。乍吉山口战斗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例。印军在总结前两次教训时认为,光使用步兵参战,没有坦克的火力掩护是无法夺取这一山口的。虽然恶劣的天气影响了坦克的行动,但是,印军的坦克还是克服了山道雪滑的情况,不断前进,并向巴军目标猛烈开火。印军从巴基斯坦武装手中终于夺回了有着重要战略

26、价值的乍吉山口,打通了克什米尔东西的联系。(3)结果:印巴停火,以双方实际控制区作为停火线,但并未解决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1949 年 1 月 1 日,在联合国的多次干预下,印巴双方宣布在克什米尔停火,至此历时 15 个月的第一次印巴战争结束。经过漫长的 7 个多月谈判,印巴双方终于就停火线的确认达成协议。这条停火线是根据当时双方实际控制的区域划分的,因此印度占据了克什米尔约 3/5 的地区,人口约 400 万;巴基斯坦占据了 2/5 的地区,人口约100 万。当然,双方确认的停火线并没有解决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停火线两边日后变成了双方的实际控制区。印巴两国围绕克什米尔的争端依然存在,并且成为

27、它们之间关系长期紧张、冲突不断的重要原因。第一次印巴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南亚次大陆爆发的首次大规模武装冲突。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投入的武装力量规模逐步扩大,最后达到了旅级建制的规模,显示出双方完成战争目标的决心。3、第二次印巴战争(1965.89 月):(1)起因:边界纠纷引发克什米尔冲突;美苏大国的插足。第一次印巴战争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而结束。停火线把克什米尔一分为二,形成了“印控克什米尔”和“巴控克什米尔”两个地区。显然,这只是结束战争的应急办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克什米尔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它在冷战的格局中具有了相当重要的军事政治价值。1954 年 5 月,美

28、国和巴基斯坦共同防御协定签订。按照该协定,巴基斯坦在遭到入侵时,美国将采取适当的行动予以支援,包括派遣武装部队。9 月,巴基斯坦与美、英、法等 8 国共同签署了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 ,条约规定成员国要采用自主或互助的方式抵制武装进攻,防止和反对受外界指挥的颠覆活动。美国特别提出了一项谅解,即它对于侵略和武装进攻的承认, “只适用于共产党的侵略” ,这就进一步加重了该条约的意识形态色彩。1955 年 9 月,巴基斯坦又正式加入了由英国起主要作用的地区性军事联盟组织巴格达条约组织。通过与西方强国的军事合作,巴基斯坦的军事力量得到迅速加强。从 19541965 年,巴基斯坦从美国得到 15 亿美元的军

29、事援助,获得了当时先进的坦克和飞机,其中包括巴顿式坦克 200 辆,1 个中队的 F104 战斗机,4 个中队的 F86F 喷气式战斗机和 2 个中队的B57B 轰炸机。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开始,印度与苏联迅速接近。苏联给予印度经济和军事援助。从 19551965 年,苏联向印度提供了 10.22 亿美元的经济援助。仅在 60 年代的前半期,印度就从苏联购买了适用于高原的安东诺夫12 重型运输机和“猎狗式”直升机,购进了 2 个中队的米格21 战斗机,以及地对空导弹和萨姆2 防空导弹系统。这些先进武器可以使印度与从美国购进武器的巴基斯坦相抗衡。1965 年 4 月,印巴之间因库奇兰恩

30、地区的边界纠纷发生冲突。4 月 9 日,巴军一个旅的部队攻占印军萨达尔哨所,接着乘胜向东北方挺进。印军快速反击,很快夺回失地。24 日,巴军派出一个步兵师在坦克部队的支援下击溃印军,收复原占领地。此后,印度把边界冲突扩大到克什米尔,越过 1949 年 7 月划定的停火线,向巴占克什米尔地区挺进。(2)经过:巴军首先发起进攻;激烈的空战与坦克大战;印巴停火。1965 年 8 月,巴军首先发起攻势,对克什米尔地区的印军给予突然打击,攻占了印军重要据点昌布。同时,双方展开了激烈空战。巴军出动 F104A 和 F86 各一架与印军 8 架战斗机交战。相比之下,巴军战机性能略胜一筹,不仅装备了“响尾蛇”

31、导弹,还配备了火箭弹,可以远距离打击敌机,而这正是印战机的致命弱点。结果,巴军战机以 2 对 8,击落印军 4 架战机,自己无一伤亡,暂时取得了战场的制空权。1965 年 9 月 6 日凌晨,印军不宣而战,越过印巴边界,向拉合尔方向发起攻击。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向全国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教材选修 3 教案 湖南永顺民族实验学校 曾传操6发表广播讲话,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正式对印宣战。第二次印巴战争全面爆发。双方在拉合尔城至印度边境重镇克赫姆卡兰一线展开激烈交战。巴军指挥部为增援拉合尔的守军,下令调用所有直升飞机运送援兵;军方还对把境内的铁路实行管制,用列车将第 6 坦克师紧急运往前线。得到加强的巴

32、军进行反攻,印军被迫后撤,实际上有些部队已是在溃逃,损失惨重。在巴基斯坦境内的战线上,双方在查温达地区展开的一场坦克大战,印军 400 多辆坦克和巴军 200 余辆战车进行大战。巴基斯坦空军渐渐显出优势,不仅驱散了印军战机,而且开始参与地面作战,对印军坦克部队实施攻击。此战双方损失巨大,谁都无力再发起进攻。联合国安理会于 9 月 20 日通过了 211 号决议,要求印巴在 3 天内停火,恢复 8 月 5 日前的状况。印度方面于 9 月 21 日,巴基斯坦方面于 22 日先后接受联合国的停火决议。9 月 23 日,印巴两国军队正式停火。(3)结果:两败俱伤,印巴宣布用和平手段解决彼此间的争端,但

33、克什米尔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印、巴在这次交战中,印军炮兵略占上风,巴军装甲兵稍占优势,但双方都损失惨重,很不划算。1966 年 1 月上旬,印度总理夏斯特里和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在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首府塔什干举行会谈,双方签署了“塔什干宣言” 。宣言重申印巴两国将用和平手段解决彼此间的争端,规定双方限期把军队撤回到 1965年 8 月 5 日前各自的阵地上。巴基斯坦承诺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不使用武力而采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和“互不干涉内政的义务” 。 但是,引起双方争执的核心问题克什米尔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它依然是严重影响两国关系和地区稳定的不良因素。4、第三次印巴战争(1971 年 11 月12

34、 月):(1)起因:东巴基斯坦问题(东、西巴划分东巴自治印度介入)巴基斯坦建国时,其国土就分成东、西两部分,相距 2 000 千米,中间夹着印度。其中,东巴基斯坦原为印度的孟加拉邦的一部分,人口多于西巴。两地居民虽然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但在语言、文化和习俗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巴基斯坦国家的中央政权和军事大权基本上控制在西巴人手中。东巴的农产品为巴基斯坦创造了大量外汇,但真正能够用于东巴的只有 20%。这些都使东、西巴之间的矛盾日益增加,东巴人民对政府的不满,逐渐发展成为东巴要求自治的政治运动。1970 年,东巴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洪灾,巴政府救灾不力,引起东巴群众强烈不满,纷纷上街游行。同年底,巴基

35、斯坦举行全国大选,在东巴获胜的人民联盟提出要求东巴自治的主张,遭到巴基斯坦政府的反对。1971 年 3 月,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以东巴秩序失控、人民联盟分裂国家为由,派军队进入东巴镇压。一部分人民联盟成员逃往印度,组成“孟加拉国临时政府” 。印度认为这是一个肢解巴基斯坦的好机会。它一方面支持“孟加拉国临时政府”组建军队(称“孟加拉解放军” ) ,一方面从外交、军事上积极准备。11 月 21 日印度出兵东巴,随后又于 12 月 3 日越过克什米尔停火线,向西巴进攻。这样,原来的巴基斯坦内战演变为第三次印巴战争。(2)经过:印军先后进攻东巴和克什米尔;印军在东巴取得决定性胜利;印巴停火。1971

36、年 11 月 21 日,印军向巴基斯坦发起突然进攻,印巴战争爆发。23 日,巴总统叶海亚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巴军全力抗击印军。战争在东巴和西巴两个战场展开。印度的战略企图是,东攻西守,以夺占东巴为最终目标。巴基斯坦的战略指导方针则是全力固守各战略要地,以此粉碎印军的突击行动。准备充分的印军投入兵力 46 万余人,其中在东巴战场的 16 万人;出动了 460 架飞机和 40 余艘舰艇配合作战。巴基斯坦出动陆海空三军 34 万余人,在东巴战场 9 万人,另有 200 多架飞机配合。印军快速推进,多点进攻;巴基斯坦领土分开,增加了调动指挥难度。12 月 15 日印军分 4 路从东、西、北 3 个方

37、向向东巴进军,完成对巴基斯坦达卡的合围,将东、西巴切割开。印、巴交战激烈,16 日拂晓,印军第 95 旅伞兵营攻进达卡市郊,印军乘胜挺进,午后,东巴军队投降,9.3 万人被俘。结果不到一个月,印军占领了东巴首府达卡,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同时,双方在西巴和克什米尔地区也有战斗。12 月 17 日,达到肢解巴基斯坦目的后的印度政府立即在西巴战场单方面停火。(3)影响:直接结果是导致了孟加拉国的成立。1 971 年 3 月 东 巴 宣 布 独 立 ,1972 年 1 月 正 式 成 立 孟 加 拉 人民 共 和 国 。导致巴基斯坦整体实力大大下降:巴基斯坦被肢解,巴基斯坦丧失了 60%的人口,50%的

38、外汇储备和20%的税收。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教材选修 3 教案 湖南永顺民族实验学校 曾传操7并未解决印巴之间的矛盾,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长期延续。三、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1、英国推行“分而治之”政策,印巴并立有利于英国对其控制:从历史上看,殖民统治者“分而治之”政策的实质,就是化解自己面对的威胁,或者说尽量减小威胁的程度。所谓“分” ,就是分化瓦解,使自己可能的潜在对手处于分裂状态,无法形成联合,并且把注意的方向不是对准了殖民统治者,而是同样处于殖民统治下的另一批群众。这是一种有效的化解威胁的方法。所谓“治” ,就是要对对手形成控制,不能任其为所欲为。就“分”而言,它的前提是要有可以进行

39、“分”的条件和基础,历史上形成的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民族文化等,都可以成为这样的条件和基础。因此,如何人为地扩大和加深这种差别,利用这些差别挑动纠纷、制造矛盾、引发冲突,转移群众对殖民统治的不满,正是殖民统治者推行“分而治之”政策的常见手法。在他们的挑动下,同一地区的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民族居民之间的分歧与隔阂,会日益加深。而一旦扩大成为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激烈冲突甚至战争就难以避免了。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民族居民之间出现分歧、隔阂、冲突、战争,也就给了殖民者和外部势力控制对立的双方或是一方的机会。这种控制的一般手段是,提供一定的经济、军事援助,给予某种声援和“道义”支持等。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分立过程

40、中就伴随着矛盾、纠纷、甚至流血冲突,而由英国殖民者设计的分立方案,其出发点是怎样使英国尽快从印度“脱身” ,而不是真正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站在印巴两国人民的立场上解决问题,因此它没有、也不可能公正合理地解决所有问题,这就为两国矛盾的扩大和加深创造了条件。2、宗教信仰的差异导致排斥、对立: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惟一标准,表面上看似公平,但实际上,极易导致宗教排斥和对立。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混杂的国家,民族差异、宗教差异客观存在。在这样的国家内,是尽可能弥合这种差异,还是刻意地突出和强化这种差异,结果是大不相同的。至少在印巴分立问题上,英国制定并实施的方案所起到的效果,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当

41、然,这类问题非常复杂,在解决时要充分考虑到各方利益。3、边界和领土归属的长期不稳定:印巴两国的冲突主要由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引发。这也是一个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混杂的地区。但是,它的归属从一开始就没有确定,没有被两国接受,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克什米尔之所以没有及时确定归属,根本原因还是英国制定的方案存在着明显的漏洞,甚至是自相矛盾。英国的印巴分立的主要原则是“以教定土” ,即按照一个地区大多数居民的宗教信仰来确定该地区领土的归属。按照这一原则,居民中 77%信奉伊斯兰教的克什米尔地区就应归属巴基斯坦。但英国的印度独立法案又规定了“自由选择”的原则,允许土邦有权选择加入哪个国家。这样,克什米尔

42、王公选择加入印度也是“合法”的。正是这样关于确定领土归属上的“双重标准” ,成了制造分歧与冲突的祸根。同时,它只规定土邦有选择权,但这种选择权怎样行使,是由土邦上层决定,还是由公民自己决定,特别是对像克什米尔这样民族、宗教成分复杂的地区,缺乏相应的、细致的明确规定。从历史事实上看,正是在该地区土邦上层的决定与当地大多数居民的意志出现了矛盾,才使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都认为自己“拥有”克什米尔的主权。4、美苏大国的插手与干预:美苏两国向印巴双方提供武器,并不是出于维护两国利益考虑,而是有深刻的战略目的。这首先涉及到 20世纪下半期东西方冷战大的背景。在冷战背景下,美苏战略的主轴是遏制与反遏制。在欧洲

43、这种遏制与反遏制自不必说,在亚洲,美国在 1951 年和日本单独媾和,使日本成为在亚洲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基地。1954 年,美国牵头组织了东南亚防务条约组织,把亚洲的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拉入其中。1955 年,伊拉克与土耳其签订巴格达条约 ,在安全和防务上进行合作。之后,巴基斯坦、伊朗先后加入。由于土耳其是北约成员,而且美国也部分加入,这个条约自然被视为是北约在亚洲的延伸。这一系列文件造成了一种战略态势:西方国家形成了从东北亚、东南亚到南亚、西亚的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新月形”包围圈。苏联自然要对此做出反应。教学小结:本课主要讲述了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内容涉及“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立、

44、三次印巴战争和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与旧人教相比,除“蒙巴顿方案”印巴分治这部分内容外,其余内容都是新教材新增的,尤以时政热点密切相关,是高考文综热点必须关注的知识点。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教材选修 3 教案 湖南永顺民族实验学校 曾传操8二次大战后,随着英国势力的衰退,1947 年 3 月,英国政府任命蒙巴顿为印度总督,蒙巴顿上任后提出了一个“蒙巴顿方案” 。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获得了独立,但按照居民的宗教信仰建立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而原来的印度土邦可以自由决定加入其中的一个国家,或保持与英国的原有关系。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上层接受了这一方案。1947 年 8 月 15 日,英国政府将印

45、度政权分别移交给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印度和巴基斯坦开始分治,但依然是英联邦的两个自治领。但克什米尔问题并没有解决。此后围绕克什米尔的归属,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武装冲突,造成了这一地区的长期动荡,给两国带来不利的影响,也造成南亚次大陆长期紧张的局势。1998 年 5 月,印巴相继进行核试验,南亚局势一度紧张。1999 年 2 月,应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邀请,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乘车抵达巴基斯坦城市拉合尔,对巴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双方签署了拉合尔宣言 ,印巴关系一度趋向缓和。2005 年 4 月 17 日至 18 日,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对印度进行为期两 天的非正式访问,访问期间穆沙

46、拉夫还与印度总理辛格在新德 里的体育馆观看了印巴两国间的一场板球赛。双方同意共建贸易协会促进经贸合作,克什米尔分离组织将纳入和谈进程。印巴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强调印巴和平进程“不可逆转 ”。从印巴关系长期紧张对峙冲突到最近一度趋向缓和,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和则两利,战则两伤。三次印巴战争表明,使用武力不能解决争端,只能使两国间的积怨雪上加霜。冲突无助于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合乎情理、切实可行和切合实际的办法才能解决两国间存在的一切问题。印巴之间的冲突不符合印、巴本身的利益,这不仅会给两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而且也会给人民带来灾难。古往今来的无数历史事实印证了这一道理。事实证明,印巴和解道路虽

47、然曲折而艰辛,但只要坚持和平对话,前途将充满希望。从当今的世界总趋势来看,和平和发展乃世界主流。只有顺应这一主流才能更加符合本国的利益。问题解答:学思之窗:结合课文想一想,造成印巴之间长期对立和战争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对印巴战争的回顾,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答案提示:同一地区生活着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殖民统治者“分而治之”的政策起到的挑拨作用;以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惟一原则的弊端;领土边界长期不确定归属酝酿矛盾与冲突;大国的介入与出售武器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居民和平相处的前提是彼此尊重;在确定民族国家时,要遵循大多数人民的意愿,不能实行自相矛盾的“ 双重标准”

48、;边界和 领土的归属尽早确定;对大国的干涉提高警惕,独立自主解决内政问题。本课测评:1、试分析二战后印巴长期尖锐对立乃至三次爆发战争的背景原因及其影响。答案提示: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在同一地区生活的实际状况;“分而治之”的政策的恶劣结果;分立后遗留的领土、边 界等严重问题。2、列举大国插手印巴事务的典型事例,分析其与冷战的关系。答案提示:例如美苏两国向印巴双方出售武器,美国把巴基斯坦拉入针对苏联的条约体系。冷 战对抗主轴遏制与反遏制;在亚洲对社会主义国家形成战略包围。学习延伸:1、英国把印度变为其殖民地的简要经过。1600 年,英国入侵印度,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 年,印英普拉西大战,印度战败而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1849 年,英国占领印度全境。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教材选修 3 教案 湖南永顺民族实验学校 曾传操92、印度民族独立简史。18581859 年,印度民族大起义。19051908 年,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19191922 年,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81930 年,印度独立运动。19451946 年,印度第四次民族独立运动高潮。1947 年,印巴分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