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二课第二框 享受学习长海一中 牛春瑜【课标要求】内容标准:“成长中的我”中 1.5 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我与集体,社会和国家的关系”中 1.2 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体现在学生都来参与活动、探究和分享;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体现在问题的提出,教学情境的创设、评价并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参与。本课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着眼于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准备。在教学中
2、本着“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理念,努力创设活动情境,恰当时机设计问题,积极关注体验性学习,强调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体验与感悟中成长。【学情分析】作为中学生,所面对的学习任务与小学相比,有一个较大的转变。面对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把握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对他们有很大影响,帮助学生主动热爱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十分必要的。 “终身学习”是未来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只有具备正确的学习观,学生才有可能不仅仅把学习当成一项任务,而把它作为伴随自己一生的追求。因此在本课中对为什么要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3、怎样珍惜自己的学习权利等进行了探讨,通过体验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学习中得快乐,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到学习苦中我乐,领悟学习带来的快乐,从而能够喜欢学习;懂得良好的学习环境来之不易,从而学会感激家庭、感激学校,感激社会,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而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中苦与乐,学习是权利也是义务的分析,提高自主学习、克服困难和辩证思维的能力,并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3、知识目标:懂得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是苦与乐交融的一种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和认识
4、自己的活动;认识到学习能不断地认识、发现自己的活动;认识到学习能不断地认识、发现自身的潜能,获得一种不断超越自己无穷快乐;认识到学习既是权利也是义务。【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让学生体验学习中的乐趣。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也越来越好,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却有一批不求上进、厌学逃学的学生。尤其是进入人生的第二个关键期的中学生这种现象更为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但学生内心对学习缺乏兴趣,对知识缺乏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如何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显得尤其重要。无数事实证明,
5、只有发自于内心的动力,学习才会持之以恒。2、难点: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诗句。“头悬梁” “锥刺股”的故事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而歌颂至今,因此,在人们的脑海中有一种深深的烙印,即学习是十分辛苦的,只有苦读才有出息。再加上传统应试教育的阴影,给原本快乐的学习套上更加沉重的枷锁。对于学生来说,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的更多艰辛和困苦,很难感受到学习自身带来年快乐,如果说有,那也是来自于外在的某些奖励,它很容易稍纵即逝,更何况这些奖励又只是少数优秀笺专利,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享受不到的,他们感受到的只有冷嘲热讽,甚至是皮肉之苦。由此可
6、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种快乐就显得十分困难。【教学方法及教具】1、教学方法:针对初一学生刚开始初中学习生活的两个月里的感受,遇到的困难与矛盾心理,采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案例和亲身经历,创设情境,案例分析,小组辩论,探讨活动等教学方法。2、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趣,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自己上学的第一天吗?上学的第一天,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是兴奋的:新的书包,新的书本,新的老师和同学,一切都是新的;第一次拿起笔做作业的孩子,有几个脸上不是带着一种喜悦和兴奋呢?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又有了什么样的感受呢?我们又应该如何面对这种感受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问题。二、
7、体验探究,生成观点:第二框 享受学习(板书)(一)学习中的苦与乐(板书)学生活动 1:课堂辩论:用课件展示辩论赛背景,创造辩论氛围步骤一:确立辩题,全班分 2 组,进行抽签选辩题正方:学习是苦多 反方:学习是乐多步骤二: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步骤三:进行自由辩论(要求:1. 首先由正方发言,然后由反方立刻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时间到立刻停止发言; 2. 双方每次由一名辩手发言,发言时,其他同学不得插嘴; 3. 在发言时,如果同时有几人站起,必须只留一人,否则扣小组 5 分 4. 辩论时,辩手必须注意文明辩论。)设计意图:本活动让学生通过辩论,知道学习是苦乐交织的。(小结,过渡)师:世间的万事都是相
8、对的,有好的一面自然有坏的一面,就如我们的学习生活,是苦乐交织的。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P18 第一段文字。学习生活是苦的,但其中的乐也不少,只要我们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寻找乐趣,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更快乐,更充实。其实当我们讨论学习是苦还是乐时,还有一些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上学的机会,为生活而忧愁。所以我们能够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无忧无虑地学习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1、大屏幕展示图片资料(百度图片下载):战争阴影下的儿童、失学的孩子、贫困地区的学童等资料二:伊拉克战火中失学儿童。 (播放录像,配文字说明)海湾战争前,伊拉克实行义务制教育,但战争毁灭了孩子们的希望,目前伊拉克的文盲数正以每年 8、8%的比例
9、飞速增长,整个伊拉克 6-15 岁的失学儿童高达 160 万。作业受制裁重灾区的巴士拉,目前的教师总数不足 1500 人,于是在这里,孩子们整天无所事事地到处闲逛。2、大屏幕展示资料:一位摄影记者在文中写道:“在一个偏远的地方,我看到一群成年人,一副无所事事的懒散样子,眼神都是呆滞的,原来他们没有上过一天学。我觉得自己没有办法有帮他们了,我只能拿着相机摄下那些七八岁、八九岁仍然背着草筐、拉着山羊的孩子,希望引起社会的关注。因为如果没有人帮他们,这些孩子再过三五年,又是一群文盲。他们不是不想上学,而是没有条件。这些孩子,只要有个机会,给他们一点儿阳光,他们就灿烂;你只要让他们上学,给点儿雨露,他
10、们就滋润”学生活动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课件投影问题):看了刚才的资料和图片,你有什么想法?既然学习很辛苦,那我们又何必知其苦而为呢?设计意图:本活动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享有学习的权利是多么幸福。学生讨论回答,师归纳小结:如果在放弃学习的权利与摆脱学习的困难两者中选择,我们将会明白,享有学习的权利和机会,这是多么令人快乐!3、大屏幕展示:受教育,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宪法第 46 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强调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做出规定。(阅读了解教材 P1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青少年的学习权利和义务规定) 。学生活动 3:填写留白:“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
11、受教育的义务”,还应该做到当然,珍惜权利、履行义务,还应做到许多方面,如培养学习兴趣、自觉参加各种教育活动、遵守学习纪律、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等。学生活动 4:讨论:当有人侵犯自己的受教育权,怎样维护自己的权利? 学生讨论回答师归纳: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向学校、亲友、教育局、政府寻求帮助,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具有维权意识,珍惜受教育权,不轻易放弃学习机会。(过渡)我们享有学习的权利,同时也享受学习的快乐,让我们来分享学习中的快乐瞬间吧。(二)探索世界的奥妙(板书)荀子曾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的确,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知识的丰富,我们
12、懂得了许多,却也发现我们不懂的更多。世界是如此奇妙,它以变幻莫测的姿态让我们感到新奇,也让我们感到困惑。学生活动 5:说一说小时候不能理解、现在已经理解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 你还有哪些不知道的或不能理解的现象?(学生发言)1、大屏幕展示资料(百度网页搜索世界奥秘的材料):下面的这些现象你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讨论:世界上真的有鬼魂吗?你相信灵魂可以出窍吗?教师总结:英科学家证明鬼魂由环境造成 (见扩展资料)瑞士专家:“灵魂出窍” 实为人脑作祟 (见扩展资料)师:刚才我们介绍的是已经知道谜底的谜,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你了解吗?比如,真的有外星人吗?复活节岛巨人像是谁建造的?埃及金字塔
13、是如何建成的?恐龙是如何灭绝的?秘鲁峡谷的巨型图案是谁留下的?图片:复活节岛巨人像、埃及金字塔、秘鲁巨型图案、纳斯卡巨画等。对于这些疑惑,请全班同学进行第二次合作,查找相关资料,如果没有相关资料,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提出自己的设想、见解与看法。具体做法是:讨论之后,老师立刻问全班同学有没有能解疑的同学。如果有,让他(她)来回答,并让他说说是怎样知道的。生成“不学习就不能解疑”的道理。老师借此机会大力表扬他:“你真能干真聪明,肯学习就是与众不同”如果没有学生能解疑也没关系,老师可以顺水推舟地说:“希望我们今后带着这一系列疑惑去听老师的讲解,每位老师都将帮助我们学到许多知识,当然,老师不能陪同学们
14、一生。所以更需要自己不断地自学,探索知识的真谛。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环节趁热打铁,比如故意说:“教师心里也有许多疑惑,不知道大家想不想帮我解决?(其实老师肯定有真正的疑惑,但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最好举一些少数学生能解决的疑惑,学生肯定兴致高昂,想解疑的同学一定多)在同学间相互设疑、相互解疑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最大程度地激起全体学生探索奥秘获真知的强烈兴趣,让每个学生对奥秘进行整理:即以前不能理解的疑惑但通过这次课堂教学活动已经明白或懂得其中的一些奥妙的问题有哪些?同时让学生思考:你是怎样懂得这些知识的?有的是看书得到的有的是看电视得到的有的是和同学交流得到的有的是自己探索得
15、到的有的是在课堂学习中得到的。教师引导:可以获得这些知识的途径与方法有很多,但不管哪一种具体途径,都是一个学习过程,归纳起来就是一种方法,那就是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没有学习,我们就解决不了这些奥妙,就掌握不了这些丰富而又新奇的的知识,我们自己、社会就得不到发展”的道理,从而提高探索奥秘的自觉性。(过渡)师:世界上没有不可认知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因此我们不断探索、发现、学习的过程也将会是快乐的过程,享受学习的过程,从无知走向有知的过程。也因此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2、大屏幕展示视频资料(暴风影音观看并下载,播放给学生
16、看,烘托气氛)学习改变命运李小鹏:重庆江津人,高中就读于重庆江津中学,2000 年以总成绩江津市第一、文科成绩重庆市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校期间,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术部长、辩论队长、院刊主编,曾任北京中经通投资咨询公司兼职项目主管,并于 2005 年出版个人历史专著最高命运:获取最高权力的瞬间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研究生。从 2001 年开始,多次到全国各地做学习方法与心态调整的专题报告,历经河南郑州、许昌、新密、洛阳,安徽蚌埠、滁州、合肥,湖北武汉、黄冈、襄樊。湖南长沙、株洲、岳阳、衡阳,浙江龙港、乐清、嵊州、绍兴,江苏徐州、苏州、扬州、淮安、南京,吉林、重庆、大连等
17、数十个地区,上百场报告。听众数十万,深受广大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欢迎,社会反响强烈。他所倡导的:“抓住每一分钟学习不如抓住学习的每一分钟”;“成绩是个人素质的体现”;“学习是个人最重要的能力”等观念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无数人因他而受益。经 典 语 录 : 我 相 信 , 我 们 无 需 将 应 试 教 育 和 素 质 教 育 对 立 起 来 ,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 应 试 教 育 和 素质 教 育 是 一 致 的 。 成 绩 是 个 人 素 质 的 体 现 , 学 习 能 力 本 身 就 是 最 重 要 的 素 质 。3、大屏幕展示插图(新浪新闻网搜索)“济南百岁老人求学”,找学生谈感想
18、。4、大屏幕展示文字材料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性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设计意图:从个人到国家,都需要不停的学习,让学生受到触动,初步具有忧患意识,发自内心的热爱学习,初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三、感悟升华,指导践行:现在的社会不学习是不行的,是无法生存的。到学校上学是学习的最佳途径,我国义务教育法保护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比起无法上学的青少年我们享有学习机会是幸福的,让我们享受学习,终身学习吧,初中三年是学习的黄金期,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登上知识的高峰,实现自我超越。接下
19、来请大家欣赏诗歌,结束我们本课的学习探讨。【欣赏配乐诗】 四时读书乐朱熹(百度 MP3 下载)春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夏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秋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冬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课堂小练习】:李东上了初中后,面多作业多,压力大的状况感叹道“学习真苦啊!”你怎么帮助他转变观念?参考答案:学习生活是苦的,但其中的乐也不少,只要我们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寻找乐趣,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更快乐,更充实。其实当我们讨论学习是苦还是乐时,还有一些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上学的机会,为生活而忧愁。所以我们能够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无忧无虑地学习是一件多么幸福的
20、事。我们不断探索、发现、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过程,享受学习的过程,从无知走向有知的过程。【板书设计】学习中的苦与乐 学习是苦乐交织的珍惜受教育的机会探索世界的奥妙 探索与发现世界终身学习,超越自我【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要时时关注那些不爱发言的,成绩一般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需要去认真发现乐趣的,不要过早的放弃学习,和那些贫穷的孩童相比,我们要幸福很多。我在网上搜索资料时候,时时想着学生看到这个图片,这段资料,这段视频会有什么感想,自己先做学生,然后再做老师。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关注力,让他们自然的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最终反思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自己,超越自己。教育就是培养出优秀于自己的学生,让他们把精力放在吸取知识上,而不是无所事事。通过这节课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愿意去学习,对自己充满信心。姓名:牛春瑜性别:女职称:中学二级学校: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第一中学 手机:15942485414邮箱:ncy_邮编:116500地址: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第一中学 享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