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7073055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第卷 (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1(2010北京东城区期末)若两物质恰好完全反应,下列各项中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电子总数 原子总数 分子总数 物质的总能量 物质的总质量A BC D解析: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电子总数、原子总数、物质的总质量是守恒的,而分子总数可能发生变化,物质的总能量一定发生变化。答案:A2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烧碱、液态氧、碘酒 B生石灰、熟石灰、白磷C干冰、铜、氯化氢 D空气、氮气、胆矾解析:此题是按一定顺序

2、对物质进行分类,解题时必须对选项中各物质的组成及所属类别把握清楚。答案:A3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B BaSO4 投入水中,导电性较弱,故它是弱电解质C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两种共价化合物分子D氯水能导电,所以 Cl2 是电解质解析:极稀的强电解质的导电性比浓的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弱,A 错;尽管 BaSO4难溶于水,但溶解的部分全部 电离,故其为强电解质,B 错;弱电解质溶液中,有未电离的弱电解质和2水这两种共价化合物分子,C 正确;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 错。答案:C4中新网 2008 年 8 月 6 日综合报道,美国航

3、天局(NASA)“凤凰号”飞船探测器在分析火星土壤样本时,初步探测到一种对人类有害的物质“高氯酸盐”( perchlorate)。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高氯酸盐中氯的化合价为 5B高氯酸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既可以作氧化剂,也可以作还原剂C加入有机可燃物后加以冲击摩擦或急速加热时易爆炸D高氯酸盐无毒,溶于水不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解析:高氯酸钠的化学式为 NaClO4,其中 Cl 的化合价为7, A 错;高氯酸盐 中氯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遇易燃物容易爆炸,故 B 错、C 正确;作为盐不管有毒无毒,溶于地下水都会造成污染,D 错。答案:C5下列逻辑关系图示中正确的是

4、(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物质的分类标准。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而气溶胶属于胶体的一种,故 A 错误 。氧化还原反应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分类标准不同,故 B 错误。钾盐与钠盐是根据盐中的阳离子进行分类的,碳酸盐是根据盐中的阴离子进行分类的,故 C 错误。答案:D6下列物质中,长期露置于空气中主要是由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而发生颜色变化的是( )绿矾溶液 氢氧化亚铁 溴水 苯酚 亚硫酸钠 过氧化钠 溶解有氨气的稀酚酞溶液AB C 3D解析:绿矾溶液中的 Fe2 和氢氧化亚铁中的 Fe2 具有还原性;溴水露置在空气中变色是因为溴的挥发;苯酚因为在空气中被氧化而

5、显粉红色;亚硫酸钠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为硫酸钠,但颜色没有变化;过氧化钠在空气中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由淡黄色变为白色;溶解有氨气的稀酚酞溶液露置时因为氨气挥发而褪色,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A7(2010福建莆田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H OH =H2OB氯化铝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Al3 3NH 3H2O=Al(OH)33NH 4C氯化铁溶液腐蚀铜制作印刷电路板Cu Fe3 =Fe2 Cu2D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CO OH =CO2H 2O 3解析:A 项中氢氧化 镁为难溶物, 应写化学式,应为:Mg(OH)2 2H =Mg2 2H 2O;C 项中得失电子

6、不守恒,电荷不守恒,应为:2Fe 3 Cu= =2Fe2 Cu 2 ;D 项中电荷不守恒,应为:HCO OH =CO H 2O。 3 23答案:B8(2010湖南九校联考)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 pH0 的溶液中:I 、Ca 2 、NO 、NH 3 4B加入 Al 能放出 H2 的溶液中:Cl 、SO 、NO 、Mg 224 3C在由水电离出的 c(OH )10 13 molL1 的溶液中:ClO 、Na 、SO 、Cl 23D在 c(OH )1.010 3 的溶液中:Na 、 S2 、AlO 、 SO 2 23解析:A 项,pH0 的溶液呈强酸性,在酸性条件下

7、NO具有强氧化性,会将 I 氧化,故 I 不可以大量存在;B 项,加 3入铝放出氢气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由于存在 NO,故酸性条件下不会产生氢气,而碱性条件下 Mg2 不可以大 34量存在,不符合题意;C 项,由水电离出的 c(OH )10 13 molL1 的溶液,水 电 离受抑制,则溶液可能是 强酸性溶液,也可能是强碱性溶液,但不论是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ClO 与 SO均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不可以大量共存。23答案:D9(2010石家庄质检二)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FeCl 2 溶液: Na 、H 、MnO 、SO 4 24B含 Al3 的

8、溶液:Ag 、Cu 2 、NO 、AlO 3 2C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K 、Na 、AlO 、ClO 、SiO 223D常温下,pH1 的水溶液:NH 、Ba 2 、I 、CH 3COO 、NO 4 3答案:C10(2010 陕西西安质检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明矾溶液与氨水反应: Al3 4OH =AlO 2H 2O 2B过量的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2 OH =HCO 3C过量的氯气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Fe2 Cl 2=Fe3 2Cl D小苏打溶液与稀硫酸反应:CO 2H =CO2H 2O23解析:A 项中离子方程式 应为:Al 3 3NH 3H2O=Al(OH)33NH

9、;C 项中离子方程式应为: 42Fe2 Cl 2=2Fe3 2Cl ;D 项中离子方程式 应为:HCO H =H2OCO 2。 3答案:B11(2010 西安名校联考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 Ca(OH)22H =Ca2 2H 2OB亚硫酸氢钠水解:HSO H 2OSO H 3O 3 23C碳酸氢钠与硫酸氢钠溶液混合: CO 2H =CO2H 2O23D用石墨电极电解 NaCl 溶液:2Cl 2H 2O52OH Cl 2H 2= = = = =电 解 解析:A 项中澄清的石灰水 应拆写为离子形式,应为:OH H =H2O;B 项中亚硫酸氢钠水解呈碱性,

10、应为:HSO H 2OH2SO3OH 。 3答案:D12今有HSO ;S 2 ;SO ;HS 等四种离子, 3 23向含各种离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 NaOH 固体、少量浓盐酸、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其离子数目都减少的是( )A B只有C只有 D解析:HSO OH =H2OSO ;HSO H =SO2H 2O; 3 23 3其中的4 价硫也极容易被高锰酸钾氧化。S 2 不能跟 OH 反应。 SO 不跟 OH 反应。23HS H =H2S;HS OH =S2 H 2O;其中的2 价硫表现强还原性,极容易被高锰酸钾氧化。答案:A13已知 2Fe2 Br 2=2Fe3 2Br ,若向 100 mL

11、的FeBr2 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 Cl2 3.36 L,测得形成的溶液中Cl 和 Br 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 FeBr2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75 molL 1 B1.5 molL 1C 2 molL1 D0.3 molL 1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计算。由2Fe2 Br 2=2Fe3 2Br 知,Br 2氧化性大于 Fe3 ,故氯气先氧化 Fe2 ,再氧化 Br ,反应为2Fe2 Cl 2=2Fe3 2Cl ,2Br Cl 2=2Cl Br 2。由上述反应知,欲使形成的溶液中 Cl 和 Br 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Fe2 完全被氧化,Br 部分被氧化,列式计算求解即可。答案:

12、C14(2010 荆州)目前新一代高效、无污染的消毒剂二氧化氯(ClO 2)已被许多国家广泛应用在饮用水的处理上。已知工业上制备二氧化氯的方法之一是用甲醇在酸性介质中与氯酸钠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6CH3OHNaClO 3H 2SO4 ClO 2CO 2Na 2SO4H 2O(未配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剂是甲醇B通过反应可得出 NaClO3 氧化性大于 Na2SO4C生成 1 mol CO2 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4 molD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61答案:D15已知 NH4CuSO3 与足量的 10 mol/L 的硫酸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有红色金属生成;有刺

13、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呈蓝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硫酸作氧化剂B NH4CuSO3 中 S 元素被氧化C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D1 mol NH 4CuSO3 完全反应转移 0.5 mol 电子解析:根据实验现象知,红色金属为铜;在硫酸中不可能产生氨气,因此刺激性气味气体是二氧化硫;蓝色溶液即为硫酸铜溶液。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H4CuSO32H 2SO4 CuCuSO 42SO 2(NH 4)= = = = = 2SO42H 2O,因此浓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只有铜元素。因此 A、B、C 均不正确。答案:D16(2010 江苏苏北调研 )A、

14、B、C、D 、E 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它们均含有同一种短周期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其中 A 是单质,B 在常温下是气态氢化物,C、 D 是氧化物,E 是 D 和水反应的产物。下列判断中不合理的是( )AA 不可能是金属B由 C 生成 D 肯定发生了电子转移C A 生成 C 肯定属于离子反应DB 和 E 可能会发生反应生成一种盐7解析:根据图示转化关系,B 为 A 的气态氢化物,因此 A不可能为金属,A 对 ;根据 C、D 为 A 的不同氧化物,则由 C 生成 D 为氧化还原反应 ,B 对;根据图示关系, A 有变价氧化物,可以推断 A 可能为 N2、S 等,此时 A 生成

15、 C 的反应为单质和氧气的反应,肯定不是离子反应,C 错;当 A 为 N2时,B 为 NH3、E为 HNO3,NH3与 HNO3反应生成 NH4NO3,D 对。答案:C第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52 分)17(8 分)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1)现有下列 6 种物质:SO2、SiO 2、CaO、MgO 、Fe 2O3、Na 2O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它们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 5 种有明显的不同,请找出这种物质,并写出依据( 写出两种分类方法) :_。_。(2)从上述物质中分别找出两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

16、各写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_、_。(3)虽然分类的方法不同,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请用简单的图示方法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_。(4)生活中的食醋和淀粉分别属于分散系中的_和_,用_可以鉴别(填化学专用名词)。解析:(1) 找不同 类的物 质,关键抓住其余 5 种物质的共同点,可以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分析。(2)根据常 见 物质的转 化关系分析。(3)氧化 还原反 应与离子反 应不存在包含关系,但二者有交集。(4)食醋属于溶液,淀粉属于胶体,可用丁达尔效应鉴别。答案:(1) SO2 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余是固体Na 2O2 是过氧化物,其

17、余为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答8案不惟一,合理即可)(2)CaOSiO 2 CaSiO3(或 MgOSO 2= = = = =高 温 MgSO3 等其他合理答案) = = = = = Na2O2SO 2=Na2SO4(3) (意思正确、能表示二者的交叉关系即可)(4)溶液 胶体 丁达尔效应18(8 分)某校课外小组同学制备 Fe(OH)3 胶体,并研究该胶体的性质。(1)该小组同学采用了以下操作制备胶体,请将空白处填写完整:取一个烧杯,加入 20 mL 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向烧杯中滴加 1 mL2mL 饱和_溶液,继续煮沸待_后,停止加热。(2)将制得的胶体放入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如上图所示

18、,放置 2 min 后,取少量半透膜外的液体于试管中,置于暗处,用一束强光从侧面照射,观察(填写“有”或“无”)_丁达尔现象;再向烧杯中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3)将半透膜内的液体倒入 U 型管中,如下图所示,在液体上方加入少量电解液以保护胶体,接通直流电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填“ 阴”或“阳 ”)_极附近颜色逐渐变深,其原因是_。9解析:Fe(OH) 3胶体的制备,不能采用铁盐和碱的反应,两者反应会生成 Fe(OH)3沉淀。Fe(OH) 3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Cl 能透过半透膜,用强光照射半透膜外液体无丁达尔现象,加硝酸银有 AgCl 白色沉淀 产生。Fe(OH)

19、 3胶粒带正电荷,通电后向阴极移动。答案:(1) 氯化铁 (FeCl3) 液体呈红褐色(2)无 有白色沉淀生成(3)阴 Fe(OH) 3 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移动19(12 分 )化工生产中常常用到 “三酸两碱” , “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 “两碱”指烧碱和纯碱。(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名不符实的一种物质是_。(2)“三酸” 与“两碱 ”之间均可反应,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六个( 酸过量时),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却只有两个,请写出这两个离子方程式(酸过量时) :_;_。(3)“三酸” 常用于溶解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浓硝酸的是_(填序号)。AA

20、g BCuC Al DFe(4)烧碱、纯碱均可吸收 CO2,当含 0.1 mol NaOH 的溶液吸收一定量 CO2 后,将溶液低温蒸干得到固体的组成可能有_种情况,如果固体的质量为 6.85 g,则该固体的组成和物质的量分别为_。解析:(1) 纯 碱(Na 2CO3)属盐;(2)H OH =H2O;2H CO =CO2H 2O;(3)常温下23Ag、Cu 溶于 浓硝酸, Al、Fe 会钝化;(4)NaOH 吸收 CO2后的组成有 Na2CO3与 NaOH、Na2CO3、NaHCO3、Na2CO3与 NaHCO34 种,按物质的量进行计算。因 5.3 g6.85 g8.4 g,故固体组成为Na

21、2CO3、NaHCO3,设其物质的量分别为 x、y,则有Error!,解得10x0.025 mol, y0.05 mol 。答案:(1) 纯碱(2)H OH =H2O 2H CO =CO2H 2O23(3)A、 B(4)4 Na2CO3 为 0.025 mol,NaHCO 3 为 0.05 mol20(12 分 )(2010广东四校联考 )()含氯消毒剂可防甲型H1N1 流感。二氧化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第四代高效、无毒的广谱消毒剂,它可由 KClO3 在 H2SO4 存在下与 Na2SO3 反应制得。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某无色溶液只含有下列 8 种离子中的某几种:Na 、 H 、

22、Mg2 、Ag 、Cl 、OH 、HCO 、NO 。已知该 3 3溶液可与 Al2O3 反应,则:(1)该溶液与 Al2O3 反应后有 Al3 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_,一定不会含有大量的_。(2)该溶液与 Al2O3 反应后有 AlO 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 2含有_,可能含有大量的_。(3)写出该溶液与 Al2O3 反应生成 AlO 的离子方程式 2_。解析:KClO 3在 H2SO4存在下与 Na2SO3反应,要注意 SO最终要被氧化成 SO 。溶液与 Al2O3反应后有 Al3 生成,23 24说明该溶液显酸性,一定含有 H ,OH 、HCO 一定不会大量 3存在。该溶液与 Al2O3

23、反应后有 AlO 生成 说明该溶液显碱性, 2H 、Mg2 、Ag 与 OH 不能大量共存,必定要含有一种阳离子:Na ,故溶液中一定含有 OH 、Na ,可能含有 Cl 、NO 。 3答案:(1)2ClO SO 2H =2ClO2SO H 2O 3 23 24( )(1)H OH 、HCO (2)OH 、Na Cl 、NO 3 3(3)Al2O3 2OH =2AlO H 2O 221(12 分 )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有两个变化的反应式:NO 4H =NO2H 2O;2H 2O2=2H2OO 2 3(1) 是_ 过程,写出 H2O2 的电子式_。11(2)在下列四种

24、物质 KMnO4、Na 2CO3、KI、Fe 2(SO4)3 中选取一种,完成反应,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3)已知 H2O2 和 KI 可发生如下反应:H 2O2KI =KIOH 2O,2KIO= =2KIO 2。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综合两个反应,KI 的作用是_,总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_。(4)H2O2 还可以与酸性 KMnO4 溶液反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反应中_是还原剂,0.1 mol H2O2 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为_(用 NA 表示) 。解析:分析某一过程是氧化过程还是还原过程,要看化合价的变化,反应是化合价降低的过程,是还原过程。还原过程要加还原剂才能实现。H 2O2与 KI 作用时, KI 参加了化学反应,但反应前后其性质和质量均无改变,因此它实际是催化剂,对H2O2的分解起催化作用。(4)5H2O22MnO 6H =2Mn2 5O 28H 2O H 2O2 40.2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