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考物理回归课本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它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声速:15 oC 时声速是 340m/s。介质: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mediun).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声调就高,振动慢,声调就低。频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之为频率。频率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声音的声调。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rtz) ,简称赫。For example:物体在 1s 中的时间里振动 100 次,频率就是 100Hz。振幅:物体振动决定响度,称为振幅。物体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For examp
2、le:用力击鼓比轻击鼓产生的声音大。分贝 dB:是一种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0d 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理想的安静环境。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分析:生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所以,如果要控制噪音,则应该从这三方面着手:防止噪音产生-阻断噪音的传播(即介质)-防止噪音进入耳朵第二章 光现象光的传播速度 c:真空中或空气中光速为 c=3108m/s水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的 3/4;玻璃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的 2/3.光的反射规律光遇到水面、玻璃及其它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如图: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ON 叫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大夹角i 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
3、线的夹角 r 叫发射角。光的反射规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局法2线两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镜面反射:平滑的镜面的反射。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进行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你照镜子的时候可以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 ,镜子里的这个“你”就是你的像。S1 就是 S 在平面镜中的像, S1 叫虚像。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即,斜射时,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看水
4、或玻璃等透明介质中的物体,会感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光的色散-光的颜色之谜(分解太阳光)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色光的三颜色:红绿蓝光照到物质上时,一部分被物体反射,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如果物体是透明的,还有一部分透过物体。不同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反射、吸收和透过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色彩。所以,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太阳光的辐射) 、紫外线(有助于合成维生素 D,能杀死微生物,用力杀菌)第三章 透镜 课本 P603凸透镜:中间侯、边缘薄;对光有会聚作用。
5、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有发散作用。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1. 任何通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2. 平行于光轴射向凸透镜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 F。3. 由于光路可逆,过焦点射到凸透镜的光会平行射出。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像是缩小、倒立的。投影仪也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像是放大、倒立的。见课本 P64 图 3.2-4放大镜是凸透镜,像是放大、正立的。能记录下所成的像,这种像叫做实像。如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近视眼及远视眼 见课本 P69第四章 物态变化温度计 C oC 表示摄氏温度。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0 C
6、。人的正常体温是 37 C。正确使用温度计:1.温度计的玻璃抛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低或容器壁。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在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体温计: 测体温时,玻璃泡内的水银随着温度升高,发生膨胀,通过细管挤到直管;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收缩,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它表示的读数依然是人体的温度。熔化和凝固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吸热。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放热。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在一定温度下熔化的固体物质
7、。如冰,水,各种金属。晶体4熔化时的问题叫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只有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如蜡、松香、玻璃、沥青。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为沸点。沸腾: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在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只能不断地变成水蒸气,它的温度却保持不变。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影响蒸发的因素:1. 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的越快。2.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3. 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越快,蒸发就越快液化: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
8、都可以液化。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吸热。樟脑丸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固。放热。霜和冰花,雾凇。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伦,简称库。原子的结构 元电荷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比原子小得多。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核运动。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元电
9、荷,e。 e=1.610-19C5氧核 原子结构示意图电荷在金属杆中可以定向移动,金属是导电的。能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水、食盐水溶液不能导电的叫绝缘体。 橡胶、玻璃、塑料电流1.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 电流的方向:正电荷移动的方向。3. 闭合电路中,电流:正极用电器负极4. 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有电源、电路要闭合。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连通的电路。断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直接接通电源两极。电路原件及其符号 见课本 P105串联:两个灯泡首尾连接,然后接到电路中。1. 连接特点:元件逐个相连,无分支。2. 工作特点:任一用电器不工作,其他用电器均停止工作。3. 开关控制特点:
10、一只开关可控制各个用电器工作,且与开关位置无关。并联:两个灯泡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 (头头相连,尾尾相连)1.连接特点:各用电器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器。2.工作特点:某一用电器不用,其他用电器照常工作。3.开关控制特点:干路上的开关控制所有电器,支路上的开关只控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4.电流路径:干路电流在节点处分别流经各支路,再在另一节点处汇合留回电源负极。电流的强弱: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字母 I 代表。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合A。 (安 -毫安 -微安)1mA=10-3A 1UA=10-6A6单位换算: 0.25A=( )mA 120mA=( )A=( ) U
11、A7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电压 电阻电压 单位:伏特 V (伏-千伏-毫伏)1KV=103V 1mV=10-3V1. 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2.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与各之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电压与电流:有电流,则必有电压。 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U 总 =U1=U2=U3=.电阻 R: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欧姆,简称欧)1 千欧 K 兆欧 M 1 M=103=106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横截面积、长度、温度。实验验证:1.可以先找同样长度和直径的铁丝
12、和铜丝,测电阻发现铜丝的电阻要小。 2.再测两根同样长,但不一样粗的铜丝的电阻,发现粗铜丝的电阻要小。 3.再测两根同样粗,但不一样长的铜丝的电阻,发现粗铜丝的电阻要小。 4.再在不同温度下测同样粗细、同样长短的铜丝的电阻,会发现温度越低,电阻越小。当然,如果温度够低,它的电阻是等于零的,呵呵 另外,玻璃的电阻是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的。第七章 欧姆定律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I = RU电阻的串、并联问题一)关于电阻的串联问题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电阻的串联是电路的重要基础知识,电阻串联的总电阻是从“等效”的意义上去理解的。总电阻的
13、计算公式是建立在实验测定和理论推导的基础上,为了推导串联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必须复习有关串联电路的两个基本特点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I=I1=I2=8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导体两端电压之和U=U1+U2+.从上面的两个基本特点,应用欧姆定律可导出电阻串联时,总电阻的计算公式R=R1+R2+.即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之和。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几个导体串联后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导体的电阻都大1. 教学中应强调“总” 字的等效意义。图 1(a)是两导体串联起来的电路,如果把导体看成一个整体,图(a )就成图( b) 。因此,串联电路的总电流、总
14、电压、总电阻中的“总”都是电路的一种“总代替” (或等效代替)的意思2. 串联电路中电压和电阻成正比:在上图( a)中,设电阻 R1 两端电压为 U1,电阻R2 两端电压为 U2,图(b)中等效电阻 R 两端电压为 U。由欧姆定律可得, , 。由于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推得 ,得到 或。所以,在串联电路,电压的分配跟电阻成正比。这是串联电路中的一个重要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很有效。可以大大提高解题效率(二)关于电阻的并联问题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电阻并联的总电阻也是从等效的意义理解的。并联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同样是建立在实验测定和理论推导的基础上,为了推导此公式,必
15、须复习有关并联电路的两个基本特点 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I=I1+I2+ 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U=U1=U2=.从上面两个基本特点,应用欧姆定律,可以导出电阻并联时,总电阻的计算公式 9+即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即把几个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几个导体并联后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并联导体的电阻都小1. 教学中应指出应用上述公计算总电阻的思路。求并联电路总电阻时应按“先倒、后和、再倒”的顺序进行。如在求 6 和 12 两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时, “先倒” ,即和 ;“后和” ,即 ;“再倒” ,即把 倒过来,得到。要防止没有“再倒
16、” ,误为 。还应注意单位,如“先倒”为 ,不能误为 。如果是两个并联电阻,总电阻的计算式为 。利用此式计算比较方便,但三个或三个以上电阻并联时此式不适用2. 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阻成反比在图 2 所示电路中,设电阻 R1 中的电流 I1,电阻 R2 中的电流为 I2,由欧姆定律可得,U1=I1R1,U 2=I2R2。由于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推得 ,从而得到或 。这表明,在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跟电阻成反比。这是并联电路中的一个重要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很有效第八章 电功率电能的计量电能的单位:度。 学名叫做千瓦时。符合是 kW.h 日常生活所以单位能量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合 J.国际单位
17、101kW.h=3.6106J电能表的参数:见课本 P39 四个参数220V:是说这个电能表应该在 220 伏的电路中使用。10(20)A :是说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 10 安,额定最大电流为 20 安。50Hz:是说这个电能表在 50 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600revs/kW.h: 是说,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 1 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上的转盘转过 600 转。电功率 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电功率。是用来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 P 表示,它的单位是瓦特(Watt) ,简称瓦,符号是 W。P= P=UI TW1,SJ则有:P=I 2R P=U2/RW=PT. 1 千
18、 瓦 时 是 功 率 为 1KW 的 用 电 器 使 用 1H 所 消 耗 的 电 能 。电与热焦 耳 定 律 : 电 流 通 过 导 体 产 生 的 热 量 与 电 流 的 二 次 方 成 正 比 , 跟 导 体 的 电 阻 成 正 比 , 跟 通 过 时 间成 正 比 。Q=I2Rt例 : 一 根 60 欧 的 电 阻 丝 接 在 36V 的 电 源 上 , 在 5MIN 内 共 产 生 多 少 热 量 ?第 九 章 磁 现 象 见 课 本 P64磁 性 : 物 体 能 吸 引 铁 、 钴 、 镍 等 物 质 的 性 质磁 体 : 具 有 磁 性 的 物 体磁 极 : 磁 体 上 磁 性
19、最 强 的 部 位 。 南 极 : SOUTH POLE 北 极 : NORTH POLE磁 性 间 相 互 作 用 的 规 律 : 同 名 磁 极 相 互 排 斥 , 异 名 磁 极 相 互 吸 引 。磁 化 : 是 原 来 没 有 磁 性 的 物 体 获 得 磁 性 。磁 性 材 料 : 软 磁 体 : 外 磁 场 撤 除 , 磁 性 消 失 。 硬 磁 体 : 能 保 持 磁 性 。磁 场 : 对 放 入 其 中 的 磁 体 有 磁 力 作 用 。磁 场 的 方 向 : 在 某 一 点 小 磁 针 静 止 时 N 极 所 指 的 方 向磁 感 线 : 为 了 形 象 描 述 磁 场 而
20、假 想 的 有 方 向 的 曲 线 。 磁 感 线 从 N 极 出 发 , 回 到 S 极 。11电 生 磁 电生磁是奥斯特发现的。原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螺 线 管 : 将一条长长的金属导线在一个空心筒上沿一个方向缠绕起来,形成的物体我们称为螺线管特 性 : 通 电 时 有 磁 性 , 断 电 时 磁 性 消 失 ; 电 流 越 大 , 磁 性 越 强 ; 匝 数 越 多 , 磁 性 越 强 。【如果一条直的金属导线通过电流,那么在导线周围的空间将产生圆形磁场。导线中流过的电流越大,产生的磁场越强。磁场成圆形,围绕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可以根据“右手定则”( 见图 1)来确定:将右手拇指伸出
21、,其余四指并拢弯向掌心。这时,拇指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而其余四指的方向是磁场的方向。实际上,这种直导线产生的磁场类似于在导线周围放置了一圈 NS 极首尾相接的小磁铁的效果。 】安 培 定 则 : 用 右 手 握 住 通 电 螺 线 管 , 使 四 指 弯 曲 指 向 螺 线 管 中 电 流 的 方 向 , 那 么 大 拇 指 所 指的 那 一 端 是 通 电 螺 线 管 的 N 极 。 左 手 反 之 。磁 生 电 P85由 于 导 体 在 磁 场 中 运 动 而 产 生 电 流 的 现 象 , 是 一 种 电 磁 感 应 现 象 , 产 生 的 电 流 叫 做 感 应 电 流 。九 年 级 物
22、 理 考 试 大 纲第 十 一 章 多 彩 的 物 质 世 界质 量 : 一 切 物 体 都 是 由 物 质 组 成 的 。 物 理 学 中 , 物 体 所 含 物 质 的 多 少 叫 做 质 量 。 M1kg=103g 1mg=10-3g 1t=103g密 度 : 物 质 的 质 量 与 体 积 比 。 =m/V 千克每立方米 克每立方厘米第 十 二 章 运 动 和 力机 械 运 动 : 在 物 理 学 里 , 我 们 把 物 体 位 置 的 变 化 叫 做 机 械 运 动 。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12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
23、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二、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
24、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分类:(根据运动路线)曲线运动;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 变形 ,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运输中单位 km/h;两单位中 m/s 单位大。换算:1m/s=36km/h。人步行速度约 11m/s。它表示
25、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 1 秒中运动 11m。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 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13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1 v2 v 则 v2vv1。常识:人步行速度 11m/s;自行车速度 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 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 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 实验中数据的记录: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
26、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三、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 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 3m;1m=10 6m;1m=10 9nm;1m=10 3nm。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
27、数不变,等量代换”。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 25m;课桌高 07m;篮球直径 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 1mm;一只新铅笔长度 175dm;手掌宽度 1dm;墨水瓶高度 6cm。5特殊的测量方法: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 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 n 张纸的厚度 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 L/n。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 n 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 L,则细铜丝直
28、径为 L/n。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 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 N1和 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 D2=03N 1N 2mm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
29、 L 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14D、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直尺三角板辅助法;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
30、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 1282cm,乙测得结果为 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 mm,则乙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7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
31、环境 人为因素。(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四、时间的测量1单位:秒(S)。2测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五、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4力的作用效果
3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 1N。 6力的测量: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弹簧测力计:15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
33、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六、惯性和惯性定律1伽利略斜面实验: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伽
34、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2牛顿第一定律: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
35、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3惯性: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
36、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七、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16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
37、的力。17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 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5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画图时注意: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方向相同:F 合 =F1+F2方向相反:F 合 =F1-F2第 十 三 章 力 和 机 械一、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二、
38、重力1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 G=mg 其中 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 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大气不会产生压强。三、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
39、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18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6滑动摩擦力: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
40、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7应用: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练习:火箭将飞船送入太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太空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它受力(“受力”或“不受力”的作用,判断依据是:飞船的运动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飞船实验室中能使用的仪器是 B(A、密度计;B、温度计;C、水银气压计;D、天平)。四、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
41、棒叫杠杆。说明: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 O 表示。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表示。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 L1表示。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 L2表示。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找支点 O;画力的作用线(虚线);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标力臂(大
42、括号)。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9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 F1L1=F2L2也可写成:F 1 /F2=L2 /L1。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
43、最大需要做到: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4应用:名称 结 构特 征 特 点 应用举例省力杠杆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省力、费距离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费力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费力、省距离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等臂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不省力不费力 天平,定滑轮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五、滑轮1定滑轮: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
44、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F(或速度 vF)=重物移动的距离 SG(或速度 vG)2动滑轮:20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 2 倍的省力杠杆。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 F= 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F=(G 物 +G 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F(或 vF)=2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 SG(或 vG)3滑轮组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理想的滑
45、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 F= 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F= (G 物 +G 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F(或 vF)=n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 SG(或 vG)。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 n=(G 物 +G 动 )/F 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第 十 四 章 压 强 和 浮 力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1压力: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 F=物体的重力 G。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重为 G 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
46、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G G F+G G F F-G F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21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3压强: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公式 P=F/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 2(m 2)。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 F(一般 F=G=mg)和受力面积 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
47、体的接触部分)。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gh。压强单位 Pa 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 0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 4Pa。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 4N。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 F=G 容 +G 液 ),后确定
48、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F/S)。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2测量: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3液体压强的规律: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4压强公式: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这个方法今后还会用到,请认真体会。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 V=Sh ;质量 m=V=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Shg。液片受到的压强:p=F/S=gh。液体压强公式 p
49、=gh 说明: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522F=G FG 6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一般方法:首先确定压强 P=gh;其次确定压力 F=PS。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 F 用 p=F/S压力:作图法;对直柱形容器 F=G。7连通器: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