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家庭一、家庭的概念及家庭发展的四种形式1. 比较各种家庭的定义答:(1)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开始生产另一些人,即增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家庭。 ”(2) 汉语大辞典关于家庭是这样定义的:“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成员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 ”(3)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把家庭概括为:婚姻是家庭的起点,是家庭中最主要的关系,是判断家庭的首要指标;血缘是家庭的纽带,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因血缘关系而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是判断家庭的又一重要指标;共同生活、有密切的经济交往是家庭成立的必要条件,无论家庭成员是
2、否具有血缘关系,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经济上的密切交往,起到了维系血缘的作用。(4)因此,用完整简约的一句话来定义家庭: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2. 家庭的本质和特征(书 P 23-24 内容熟读)(1)两性结合,延续后代;(2)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有其自身产生和发展的历史;(3)是人类的基本群体,不仅为人们创造了社会的基本条件,而且还因此满足人们从物质到精神的多方面需要。3. 家庭发展的四种形式(1)血缘家庭属于群婚制的最初阶段,婚姻是按照辈分来划分的,凡属同一辈分的男女均可以结为夫妻,即使是兄弟姐妹之间结为夫妻也是合乎道德的,这种同辈而婚的婚姻构成了人类最古老的家庭形态血
3、缘家庭。(2)普那路亚家庭某一氏族的男子与另一氏族的一群女子交互群婚,也就是说,一名男子可以与一群女子发生性关系,同样一名女子也可以与一群男子发生性关系,但它排除了兄弟姐妹的性关系。(3)对偶家庭(第三阶段,普那路亚家庭的过度形态,一夫一妻制的准备阶段)属个体婚制。对偶家庭是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形成的一种不牢固的婚姻关系,两性婚姻以方便和需要为基础,男女任何一方不愿维持这种婚姻关系可以随时分离。但在婚姻期间,男女双方是一对相对确定的配偶,共同生活在一起,生育和抚养子女。(4)一夫一妻制家庭(进入野蛮时代,私有制出现)随着新的社会生产方式的确立,真正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一夫一妻制家
4、庭才能得以实现。二、家庭的生命周期1新婚夫妇的两人世界这一阶段是新婚夫妇相互适应、磨合的时期,由于生活习惯、价值观念有差异,需要双方努力协调、真诚地悦纳对方。2. 孕育孩子阶段这一阶段是新婚夫妇作好准备,迎接小生命到来的时期。3. 为人父母、养育孩子阶段这一阶段是父母重视幼儿教育,关注幼儿早期智力开发、良好个性的形成,寻求亲职教育的时期。4. 孩子长大成人阶段这一阶段是父母因材施教,培养孩子负责、敬业等优良品质,为孩子今后走向社会打好基础的时期。5. 老年阶段这一阶段是父母回归二人世界,进入老年的时期,相依相伴,共度夕阳。三、家庭结构的概念及类型1. 家庭结构的定义是指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
5、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2. 家庭结构的要素(1)家庭的类型; (2)家庭的规模3. 比较核心家庭与主干家庭对幼儿发展的不同影响答:(1)核心家庭是指已婚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兄弟姐妹关系,主要特点是人口少,结构较简单。核心家庭的优点是父母与子女接触多,易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教育一致程度高,父母对孩子的经济投入由自己支配;核心家庭的缺点是父母大多为双职工,用于工作的精力和时间多,孩子易受不良少年的影响;或父母严格限制孩子,抑制孩子的交往,这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2)主干家庭是指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家庭关系是(
6、外)祖父母、父母、孩子三代,主要特点是代际关系较为复杂,人口相对核心家庭较多。主干家庭的优点是可以弥补双职工家庭在料理生活及照顾、抚育孩子时间、精力的不足,特别是当孩子父母不在家时能给予孩子生活上的照顾、行为习惯上的教育;主干家庭的缺点是不同的代际,由于年龄、观念、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方面有差异,在家庭教育时会出现矛盾,从而导致教育的不一致,不利于孩子的发展。4. 比较联合家庭与残缺家庭各自的特点答:(1)联合家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兄弟姐妹各自组成家庭后依然共同生活,即有一个以上核心家庭联合而成的家庭。主要特点是成员比较多、规模比较大,除了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外,还有连襟关系、妯娌关系等。联合家庭
7、成员的关系比较复杂,相处也常会有矛盾,相互之间自由度低,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2)残缺家庭,即不完整的家庭,包括夫妻离异或一方去世,由父亲或母亲一人与孩子组成的家庭。单亲家长抚养责任重大,经济压力同样要比普通家庭大。同时,残缺家庭中的孩子心理压力也较大,容易性情孤僻、悲观失望,甚至有反社会行为,需要家长及时疏导。四、我国家庭规模的变动1. 为什么我国家庭规模呈现小型化、核心化趋势?答:(1)家庭规模受到社会生产方式制约,同时也与某一地区、某一民族的传统观念、政治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但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历史上每一次家庭规模的变化都是由大变小的过程。在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的四种家庭形式中,家庭规模在
8、逐渐稳固地保持在较小的水平上。同理,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家庭结构也相应地简单了,出现“核心化”趋势。(2)家庭结构核心化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社会服务功能越来越大,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独立经济能力大大增强,家庭成员相互之间更追求独立的个性化生活,而核心家庭更能满足人们这种需要。(3)家庭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并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家庭发展也是螺旋式地向前迈进的,总的发展趋势是小型化、核心化,但也不排除在某一特定时期,它会呈现出高低起伏,我们应该客观辩证地加以理解。五、家庭关系的概念及类别1家庭关系的定义家庭关系,又称家庭人际关系
9、,是家庭成员之间根据自身的角色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人际互动联系,是家庭的本质要素在家庭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形式,是家庭成员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 家庭关系的特点(1)家庭关系是以婚姻血缘为纽带的;(2)家庭关系最为持久、稳定;(3)家庭关系表现出一种其他任何社会关系都不曾有的连续性和承先启后性;(4)家庭关系受到法律的保护和道德的监督。3. 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的不同特征答:(1)夫妻关系在家庭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家庭的起点和基础。由夫妻关系产生亲子关系,然后再衍生出其他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良好的夫妻关系表现为男女双方共同安排好家庭生活、生儿育女,在事业上相互帮助。夫妻关系还
10、必须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准则。(2)婆媳关系是由姻亲而结成的一种家庭关系。婆媳关系影响结姻家庭之间的和谐,良好的婆媳关系表现为婆婆和媳妇在家中享有同等的地位和发言权,互敬互爱、互相帮助,婆婆为儿子、儿媳承担部分家务劳动,儿媳尽心尽力照顾婆婆。六、影响家庭关系的因素1.内部因素(1)家庭规模结构及人员素质家庭人数影响家庭关系,家中已婚夫妇的对数越多,家庭关系越难协调。每一对夫妇都能形成一个核心,因此多对夫妇就会形成多个核心,必然增加家庭的离散型,影响家庭稳定。夫妻间互相信任,彼此忠诚,则关系和谐。家庭成员有共同的兴趣还好,一般来说,关系比较好。(2)家庭中的代际关系家庭中的代际层次越多,家庭
11、关系则越复杂。不同代际的人由于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年龄及身体差异等原因,他们在对事物的判断、处理问题的方法上会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常常会引起冲突,影响家庭关系。(3)家庭传统及背景良好的家风对形成优质的家庭关系是有深刻影响的;家庭收入和支出方式、对金钱的观念、财产的分配和继承都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2. 外部因素(1)社会生产方式及生产力发展状况生产方式决定家庭关系中成员的地位和权力。(2)法律和道德风俗一个社会的法律制度对家庭关系起到约束和保障作用;道德风俗对家庭关系起到监督和导向作用。(3)宗教宗教对家庭关系有约束和限制作用。七、家庭功能的概念及类别1. 家庭功能的概念是指在
12、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家庭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2. 家庭功能的类别(1)生育功能人类进入个体婚制以来,家庭一直是生育、繁衍后代的基本组织。(2)性生活功能家庭为人们提供了被法律和社会风俗所认可的性生活,对于人的个性、家庭的巩固,甚至对社会的稳定都有很大的影响。(3)抚养和赡养功能家庭是抚养孩子和赡养老人的最佳场所。对于孩子和老人的健康来说,家庭的抚养和赡养是其他社会机构不能简单代替的。(4)情感交往功能家庭成员的交往是最纯真、最真实的,对于人一生的性格、品质和情感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5)物质生产功能家庭的物质生产功能满足了人们衣食住行等生活基本需要。(6)教育功能家庭对人的教育是终身
13、的,家庭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7)娱乐功能家庭独有的温暖、舒适、愉快的气氛是其他任何娱乐场所无法取代的。(8)宗教和政治功能宗教和政治功能是家庭的附加功能,它不为家庭所必须,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才出现。在信奉宗教的国家和地区,家庭起着传播宗教、世代传教的作用;在家长制宗法盛行的时期,家庭中的最长者具有绝对权威。3. 家庭功能的多元性家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它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家庭的功能可以分为固有功能和历史功能。固有功能指性爱、生殖和养育子女等功能,即满足人们的生理和生育需要,是任何时期、任何地区的家庭生活所需要发挥的功能;历史功能指人们为保持正常的家庭生活所需要发挥的功能,如物质生产
14、功能、教育功能等,这些功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通常也是为家庭所具有的,但并不是家庭发展所必需的。正是家庭功能的多元性才使家庭得以存在、发展,这种多元性是其他任何一种社会组织所不能比拟的。4. 现今社会家庭的教育功能有何特点?答:家庭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作为家庭主要功能之一的教育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社会发展到今天,许多发达国家的家庭物质生活水平已相当高,社会开放了,人们的思想意识相当多元。在西方国家,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更偏重于自立自强,培养独立意识;我国社会主义家庭教育有许多新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家长非常重视子女的家庭教育,而且自觉地用民主态度教育孩子,教导儿童青少年对自身权益进行法律保护。可见,
15、当今家庭的教育功能更加注重孩子的个性、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加强了孩子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从而使孩子更易融入当今的社会大家庭。八、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1. 影响家庭功能的具体因素(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2)社会制度和法律;(3)传统习俗和伦理道德。2. 为何“生育观念”是影响家庭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答:随着人们的人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生活不断改善,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生育子女不仅降低了家庭生活水平、增加了家庭负担而且影响了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 (1)生育观念的改变使家庭的生育功能首先开始退化。 (2)其次,正是因为新型“生育观念”的产生,导致家庭平均生育孩子的数量普遍减少,使
16、家庭消费功能有能力从“平均”向“多元”发展,在原来维持温饱的基础上有更多的钱去投资保险、房地产等。 (3)现代“优生优育”的生育观念,使得父母开始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不再以知识技能的学习作为孩子首要任务,而是更加关心孩子的健康的个性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养成,从而影响了家庭的教育功能。 (4)当然,孩子数量的减少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也使得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能得到保障,导致家庭的赡养功能逐渐弱化。可见, “生育观念”是影响家庭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九、家庭功能的变化1. 家庭功能变化的情况(1)生育功能逐渐退化;(2)生产功能从丧失到恢复;(3)消费功能由平均到多元;(4)教育功能分化;(5)赡养功能弱化。2. 从家庭功能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近十年来,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意识形态也相应地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家庭功能的变化尤其说明了人们对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这种新的认识也将促使家庭功能不断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