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六章练习答案.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7071771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练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六章练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六章练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六章练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六章练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道德品质的基础是( ) 。C道德认识2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 。B道德信念3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 。D内化4衡量品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 ) 。C道德行为5人们在具有了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其( ) 。B道德意志6关于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因素,社会学习论的研究更侧重于( ) 。C道德行为方面7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识8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

2、,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9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 ) 。C两难故事法10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 ) 。D对偶故事法D11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12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 。D与他人相接近13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 。D内化14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 ) 。B态度15一个人的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3、)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D16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 ) 。A品德17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 ) 。A态度的认知18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称为( ) 。A直觉的道德情感19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 ) 。C伦理的道德情感20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 。B从众21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A主动性和稳定性22道德两难故事法的

4、创始人是( ) 。D柯尔伯格23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 。B观念和信念24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它是( ) 。A态度的核心成分25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称为态度的( ) 。D行为成分二、填空题1态度的结构包括_、_和行为成分。认知成分 情感成分2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力量和人们内心信念支持的_和准则的总和。行为规范3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_和_。心理特征 倾向4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稳定的_。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5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

5、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_,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认识和体验6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_一致的行为。大多数人7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_,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模仿8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_,形成_。道德观念 道德信念9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_、想像的道德情感和_三种。直觉的道德情感 伦理的道德情感10道德认识是对_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规范11道德情感是伴随着_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认识或道德观念12_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13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_指引和_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道

6、德认识 道德情感14依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道德发展大致可分为_和_。他律道德阶段 自律道德阶段15按照皮亚杰的理论,服从外部规则只根据行为后果判断对错的儿童属于_阶段。权威16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理论,在儿童道德判断处于前习俗水平的对应发展阶段为_和_。惩罚服从定向阶段 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阶段17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理论,在儿童道德判断处于后习俗水平的对应发展阶段_和_。墨守成规的契约定向阶段 良心或原则的定向阶段18皮亚杰认为儿童 5 岁以前是“无律期” ,他们通常以“_”方式来考虑问题。自我中心19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的阶段依次为_、认同、_。依从 内化20根据皮亚杰的

7、观点,个体道德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对个体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_和_。认知能力 社会关系三、简答题1简述态度的结构。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一般情况下,态度的上述三种成分是一致的,但有时也可能不一致。 2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有哪些?认知失调。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当认知不平衡或不协调时,就会有不愉快或紧张的感受,个体就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

8、,以达到新的平衡。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态度定势。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假如学生对教师有消极的态度定势,则教师的教诲与要求可能会成为耳旁风,甚至引发冲突。道德认知。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3良好态度与品德常用的培养方法有哪些?有效的说服;树立良

9、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四、论述题1论述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形成具有后天性,品德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

10、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二是想像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像而发生的情感体验;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在品德的形成过程中,以上四种心理成分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在学校教育实践中,道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开端,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

11、行为产生的基础;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是品德形成的中间环节,不仅影响着道德认识的倾向,而且对道德行为可以起到一种激励和定向的作用;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识的指导下,在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推动下,通过训练形成起来的,同时它又对巩固和发展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起到促进作用。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这四种心理成分一旦失去协调平衡,如果某一方面有所偏离,就会相互影响彼此削弱,只有这些心理成分协调平衡地发展,才有利于人将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品德。 2请阐述柯尔伯格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理论。1950 年后,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提出了三水平六个阶段的发展顺序。(1)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

12、学低中年级阶段。该时期的特征是,儿童们遵守规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这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还缺乏是非善恶观念,只是因为恐惧惩罚而要避免它,因而服从规范。认为免受处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事都是坏的。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阶段。这一阶段行为的好坏按行为的后果带来的赏罚来定,得赏者为是,受罚者为非,没有主观的是非标准。或是对自己有利就好,对自己不利就是不好。(2)习俗水平。这是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之实践,这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使他人愉快和帮助

13、他人的定向。这一阶段个体按照人们所称“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得到别人的赞许。 尽义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秩序的定向。服从团体规范,“尽本分”,尊重法律权威,这时判断是非已有了法制观念。(3)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自己支配)的境界。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数人达到。这一时期也可分为:墨守成规和契约定向。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义务感,尊重法制,但相信它是人订的,不适于社会时理应修正。良心或原则的定向。这一阶段有个人的人生哲学,对是非善恶有其独立的价值标准。对事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受现实规范的限制。总之,柯

14、尔伯格通过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在 10 岁前大都处于第一种水平;13 岁前后半数以上处于第二种水平,只有极少数进人第三种水平;16 岁以上 30进入第三种水平。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但具体到每个人,时间有早有迟,这与文化背景、交往等有关。要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必须让他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利于讨论和展开道德推理的练习。3论述利用群体约定培养学生的态度与品德的基本操作程序。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对其成员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由于群体约定的约束力和群体压力的存在,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作出集体约定的方法,

15、来改变学生的态度。具体程序操作如下: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如态度改变未获成功,则应鼓励学生从第四阶段开始,重新制定方法,直至态度改变。 4论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一般来说,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

16、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受到他人或规范的压力,个体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依从阶段的特征表现为;行为、观点是受外界影响而被迫发生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处于依从阶段的态度与品德,其水平较低,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认同阶段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榜样的特点、榜样行为的性质、示范的方式等都影响着认同。内化。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

17、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5联系实际,谈谈在态度与品德的培养中,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说服?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进行说服。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一般认为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级学生,教师最好只提供正面论据;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考虑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使学生产生客观、公正的感觉,从而相信教师所言,改变态度。发挥情感的作用。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一般而言,说服开始时,富于情感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理论证,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情感因素作用更大些。考虑原有态度的特点。教师进行说服时,还应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若原有的态度与教师所希望达到的态度之间的差距较大,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否则将难以改变态度,而且还容易产生对立情绪。教师应该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