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部分综合测试卷(带解析)第卷(选择题,共 54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 54分)1一化学兴趣小组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甲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乙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NaCl 是非电解质BNaCl 溶液是电解质CNaCl 在水溶液中电离出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DNaCl 溶液中水电离出大量的离子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在氨水中通入过量 SO2:2NH 3H2OSO 2=2NHSOH 2OB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 SO2:2ClO H 2OSO 2=2HClOSOC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 CO2:3OH 2CO
2、 2=COHCOH 2OD在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 3 4OH =AlO2H 2O3(2009山西康杰中学)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 KI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Fe3 Fe 2 ;MnOMn 2 ;Cl 22Cl ;HNO 2NO,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 KI,得到 I2最多的是( ).AFe 3 BMnOCCl 2 DHNO 24三聚氰胺C 3N3(NH2)3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动物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它遇强酸或强碱水溶液会水解,胺基逐步被羟基取代,最后生成三聚氰酸C 3N3(OH)3。三聚氰
3、酸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 NO2,其反应原理为:来源:Z.xx.k.ComC3N3(OH)33HNCO;8HNCO6NO 27N28CO 24H 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3N3(OH)3与 HNCO为同一种物质BHNCO 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C1 mol NO 2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4 molD反应中 CO2是氧化产物5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 、NH、Cl 、Mg 2 、Ba 2 、CO、SO,现取三份 100 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入 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 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 气体 0.04 mol;(
4、3)第三份加足量 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 6.27 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 2.33 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K 一定存在B100 mL 溶液中含 0.01 mol COCCl 一定不存在DBa 2 一定不存在,Mg 2 可能存在6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混合物:石炭酸、福尔马林、水玻璃、水银化合物:CaCl 2、烧碱、聚苯乙烯、HD电解质:明矾、胆矾、冰醋酸、硫酸钡同系物:CH 2O2、 C2H4O2、C 3H6O2、C 4H8O2同位素:C、C、CA BC D7氰氨基化钙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制备 CaCN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5、2HCN= =CaCN2C OH 2CO 2。在该反应中( ).A氢元素被氧化,碳元素被还原BHCN 是氧化剂CCaCN 2是氧化产物,H 2为还原产物DCO 为氧化产物,H 2为还原产物8常温下,加水冲稀时 c(H )/c(OH )的值明显减小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K 、Cl 、NO、CH 3COO K 、Fe 2 、I 、SO Ba 2 、Cl 、NO、Na Na 、Ca 2 、Cl 、HCO K 、SO、Cl 、NOA BC D9科学家发现,食用虾类等水生甲壳类动物的同时服用维生素 C容易中毒,这是因为对人体无害的5 价砷类物质在维生素 C的作用下,能够转化为有毒的3
6、 价含砷化合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维生素 C具有还原性B上述过程中砷元素发生还原反应C上述过程中5 价砷类物质做氧化剂D1 mol5 价砷完全转化为3 价砷,共失去 2 mol电子10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分类组合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A 纯碱 盐酸 烧碱 氧化铝 二氧化碳B 烧碱 硫酸 食盐 氧化镁 一氧化碳C 苛性钠 醋酸 碳酸铵过氧化钠来源:学,科,网Z,X,X,K二氧化硫D 苛性钾 油酸 小苏打 氧化钠 三氧化硫1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足量硫酸铝与纯碱反应:2Al 3 3CO3H 2O=2Al(OH)33CO 2来源:学。
7、科。网B硫酸铜与烧碱反应:CuSO 42OH =Cu(OH)2SOC苯酚与碳酸钠反应:2C 6H5OHCO= =2C6H5O CO 2H 2OD碳酸钡与硫酸反应:Ba 2 SO= =BaSO412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在稀氨水中通入过量 CO2:NH 3H2OCO 2=NHHCOB少量 SO2通入 Ca(ClO)2溶液中:SO 2H 2OCa 2 2ClO =CaSO32HClOC用稀 HNO3溶解 FeS固体:FeS2H =Fe2 H 2SD氢氧化钙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稀硫酸混合:Ca 2 OH H SO= =CaSO4H 2O13与铁相似,金属锡能溶于盐酸生成氯化亚锡,氯
8、化亚锡又能被氯化铁氧化为氯化锡。则下列有关粒子氧化、还原能力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氧化能力:Sn 4 Sn 2 B氧化能力:Fe 3 Sn 4C还原能力:Fe 2 Sn 2 D还原能力:FeSn14用 48 mL 0.1 mol/L的 FeSO4溶液,恰好还原 2.4103 mol RO(OH)2 ,则 R元素的最终价态为( ).A2 价 B3 价C4 价 D5 价15向 X的溶液中加入 Y试剂,产生的沉淀示意图与下图所示情形吻合的是(注意线段的斜率)( ).A.向 NaOH和 Ca(OH)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 CO2B向 HCl和 Al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OHC向 NH4Al(S
9、O4)2溶液中滴加 NaOHD向 NH4Cl和 Mg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OH16据最新报道,科学家发现了如下反应:O 2PtF 6=O2(PtF6),已知 O2(PtF6)为离子化合物,其中 Pt为5 价,对于此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此反应中,O 2是氧化剂,PtF 6是还原剂BO 2(PtF6)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C在此反应中,每生成 1 mol O2(PtF6)则转移 1 mol 电子D在 O2(PtF2)中不存在共价键17已知酸性条件下有如下反应:2Cu =Cu2 Cu。由于反应温度不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可能产生 Cu或 Cu2O,两者都是红色固体。某同学对氢
10、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所得的红色固体产物进行验证,每一次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由此推出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产物是( ).加入试剂 稀硫酸 浓硫酸 稀硝酸来源:学科网 浓硝酸来源:学科网 ZXXK实验现象产生红色固体,来源:学科网溶液呈蓝色加热,产生无色气体产生无色气体,溶液呈蓝色来源:学科网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呈绿色A.只有 CuB只有 Cu2O来源:学科网C一定有 Cu,可能有 Cu2OD一定有 Cu2O,可能有 Cu18下列是某同学对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所作的评价,其中评价合理的是( ).第卷(非选择题,共 46分)二、非选择题(共 46分)19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MFe 2Ox,3
11、 x4,MMn、Zn、Ni,其均显2 价,下同),由铁酸盐 MFe2O4经高温还原得到,常温下,它能使工业废气中的酸性氧化物分解除去,转化流程如下:(1)已知铁酸盐(MFe 2O4)被 H2高温还原时,发生反应的 MFe2O4 与 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则还原产物 MFe2Ox中 x_,MFe 2Ox中2 价铁与3 价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2)在酸性溶液中,Fe 2O易转化为 Fe2 :Fe2O2e 8H =2Fe2 4H 2O有 K2MnO4、Na 2CO3、Cu 2O、Fe 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配平:_。20(2009
12、黄冈秋季期末)A、B、C、D 四种可溶化合物(所含离子各不相同),分别由阳离子 Na 、Mg 2 、Al 3 、Ba 2 和阴离子 OH 、Cl SO、CO 两两组合而成。为了确定这四种化合物的成分,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将四种化合物各取适量配成溶液,分别装入四支试管。取 A溶液分别滴入另外三种溶液中,记录实验现象如下:B溶液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C溶液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D溶液白色溶淀沉淀部分溶解向 B溶液中滴入 D溶液,无明显实验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_;B_;C_;D_。(2)上述的第三次实验,再加入 A,沉淀部分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来源:Z*xx*k.Com(
13、3)中若是向 C溶液中滴入 D溶液,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2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验证臭氧的氧化性强于氧气,进行了下述实验,请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实验目的验证臭氧的氧化性强于氧气。实验原理2KIO 3H 2O=2KOHI 2O 2,淀粉溶液遇单质碘变蓝色。实验用品臭氧消毒碗柜、a 溶液、碘化钾溶液、滤纸 、玻璃片、温度计。实验步骤取 a溶液与碘化钾溶液混合。取两片用滤纸剪成的纸条,在 a和碘化钾的混合液中湿润后分别置于两块洁净的玻璃片上。将一块玻璃片()置于臭氧消毒碗柜中并接通电源生成臭氧。将另一块玻璃片()置于可控温度的温箱里,尽量地使温箱的温度与消毒碗柜中的温度相等。观察现象并进行记
14、录:时间(min) 0 15 30 45 60 90 120玻璃片()上的滤纸白色 白色灰色来源:学科网 浅蓝色 蓝色 蓝色 浅蓝色滤纸的颜色变化玻璃片()上的滤纸白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灰色 灰色 浅蓝色请根据上述实验原理、步骤及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药品中的 a溶液是_溶液。(2)写出在臭氧消毒柜中产生 O3的化学方程式:_。(3)整个实验过程要保持两块玻璃片所在环境的温度相同的原因是_。(4)从实验数据记录可以得出 的结论是_(填序号)。AO 3的氧化性比 O2强B氧气也能氧化碘化钾中的碘离子C空气中可能也有一定浓度的 O3,所以实验数据不可靠,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O 3
15、不仅氧化 I 的速率比氧气快,而且有漂白作用(5)在 O3氧化 KI的反应中,若有 9.6 g O3发生反应,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22亚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人如果缺铁就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下面是一种补铁药品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该药品为无水碱式盐,含 Fe2 34%36%,是薄衣片与 Vc(维生素 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某同学设计实验对其中的铁成分进行了验证,请一起完成该实验。(1)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既可以氧化 SCN 生成 N2、CO 2和 SO,也可以将 Fe2 氧化成Fe3 。(2)向去掉糖衣、研磨好的药品中加稀盐酸,得到浅绿色浑浊液,说明有_(填离子符号)存在。(3)
16、往上述溶液中滴入几滴 KSCN溶液,出现浅红色,说明溶液中有少量 Fe3 存在。该离子存在的原因可能是_(填字母)。a药品中的铁本来就是以三价铁的形式存在b在制药过程中生成少量三价铁c本实验过程中有少量二价铁被氧化为三价铁(4)将(3)中所得溶液分成 2份,分别装在 A、B 2 支试管中。(5)向 A试管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再慢慢滴入过量的 H2O2溶液,溶液的红色先变深,之后红色逐渐褪去。红色变深的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6)向 B试管的溶液中加入一片 Vc片,片刻后溶液红色也褪去,说明 Vc有_性。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 54分)1解析:电解质是指在熔 融状态或水
17、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NaCl 是电解质,其固体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A 项错误;NaCl 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 项错误;NaCl 在水溶液中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故连接好电路后能导电,C 项正确;在 NaCl溶液中,水电离出的离子是少量的,D 项错误。答案:C2解析:氨水中通入过量 SO2,生成 HSO,A 项错误;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SO2,SO 2会被 HClO氧化为 SO:ClO SO 2H 2O=2H Cl SO,B 项错误;当2 时,产物仅为 Na2CO3,当1 时,产物仅为 NaHCO3,当 12 时,产物为 Na2CO3、NaHCO 3,反应中 O
18、H 与 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所以产物中既有 CO又有 HCO,C 项正确;氢氧化铝不溶于弱酸弱碱,故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离子方程式为Al3 3NH 3H2O=Al(OH)33NH,D 项错误。答案:C3解析:选项中等物质的量的各物质得电子数越多,则氧化生成的 I2越多。设各取 1 mol物质,则 Fe3 Fe 2 得 1 mol e ,MnOMn 2 得 5 mol e ,Cl 22Cl 得 2 mol e ,HNO 2NO 得 1 mol e ,故反应中得到 I2最多的为 MnO。答案:B4解析:C 3N3(OH)3与 HNCO的组成不同,结构不同,不是同一种物质,A 项错误;由原
19、子成键规律可知 HNCO的结构为 HN=C=O,可知其中 N显3 价,C 显4 价。HNCO为还原剂,NO 2为氧化剂,B 项错误;1 mol NO2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 4 mol,C 项正确;CO2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D 项错误。答案:C5解析:由步骤(1)可知,Cl 、CO、SO 三者中至少有一种;由步骤(2)可知,一定有NH且可算出有 NH0.04 mol;由步骤(3)可知,同时有 CO、SO,且可算出有 SO0.01 mol,有CO0.02 mol,考虑到离子共存问题,可知原溶液中无 Mg2 、Ba 2 ;考虑到电荷守恒,可知阳离子除了 NH外必定还有 K ,可能存在 C
20、l 。答案:A6解析:石炭酸为苯酚的俗称,属于化合物,水银为汞的俗称,属于单质;中聚苯乙烯为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HD 属于单质;中 CH2O2为甲酸,而C2H4O2、C 3H6O2、C 4H8O2既可能为羧酸,又可能为酯类。答案:B7解析:本题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如下:CaCO32N= =CaN2CO 2 CO 2,注意到生成物 CO2中的碳元素来自 CaCO3,其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未发生变化。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可知,HCN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aCN 2是氧化产物,H 2是还原产物。答案:C8解析:加水冲稀时 c(H )/c(OH) 的值明显减小,说明溶液呈酸性,即每组添上氢离子
21、,只有 A选项符合。答案:A9解析:1 mol5 价砷完全转化为3 价砷共得到 2 mol电子。答案:D10解析:A 项中 纯碱属盐类,烧碱属碱类,Al 2O3属两性氧化物;B 项中 CO属不成盐氧化物;C 项中碳酸铵由 NH和 CO构成,属盐类,Na 2O2属过氧化物,不属碱性氧化物。答案:D11解析:B 中 CuSO4应以离子形式存在;苯酚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弱,苯酚与Na2CO3反应不可能生成 CO2,C 错误;D 中 BaCO3难溶于水,不能以离子形式存在,且也应有气体放出,D 错误。答案:A12解析:HClO 有强氧化性,可把 SO氧化为 SO,B 错;稀 HNO3有氧化性,可把 S2
22、与 Fe2 氧化,C 错;D 应为 Ca2 2OH 2H SO= =CaSO42H 2O,所以 D错。答案:A13解析:据条件可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Sn2HCl= =SnCl2H 2,SnCl 22FeCl 3=2FeCl2SnCl 4。由此可判断出:氧化能力 Fe3 Sn 4 Sn 2 ,还原能力 FeSnSn 2 Fe 2 ,故只有C正确。答案:C14解析:由题意可知,发生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分别为铁元素和 R元素。首先根据化学式中正负化 合价代数和为零,算出RO(OH) 2 中 R的化合价为5 价。再设 R元素的最终价态为 x,由电子守恒有:4810 3 L0.1 mol/L(32) 2.4
23、10 3 mol(5 x),解得 x3。答案:B15解析:题目中已强调“注意线段的斜率”这句话,所以更应明确图像表示的是一个等腰梯形,而非斜梯形。选项 B中滴加的 NaOH溶液应先和 HCl反应,所以一开始没有沉淀生成,不合题意。选项 C中发生的反应依次是:Al 3 3OH =Al(OH)3,NHOH =NH3H2O,Al(OH) 3OH =AlO2H 2O,所得的图形是一个斜梯形。选项D中生成的 Mg(OH)2沉淀不溶于 NaOH,因此沉淀量不会减少。选项 A中,从化学原理分析,反应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Ca2 2OH CO 2=CaCO3H 2O;第二阶段是2OH CO 2=COH 2
24、O(若认为有下列反应发生:CaCO 3H 2OCO 2=Ca2 2HCO,由于有 OH 的存在,则有反应 Ca2 2HCO2OH =CaCO32H 2OCO,随之发生,这相当于CaCO3没有溶解);第三阶段是 CaCO3的溶解过程:CaCO 3H 2OCO 2=Ca2 2HCO。答案:A16解析:由题知 O2(PtF6)中 Pt为5 价,F 只有1 价,所以 O为价,在化学反应中 O元素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PtF 6是氧化剂,电子转移数目为 e ;O 中存在着共价键,所以 D不正确。答案:C17解析:根据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说明红色固体产物中一定有 Cu2O,是否含有 Cu不能确定。答案:D1
25、8解析:选项 A中碳酸钙是强电解质,但是难溶物,在离子方程式中应保留化学式。选项 B中由于酸性 H2CO3苯酚HCO,因此在苯酚钠溶液中不管通入多少 CO2气体,生成物中都不可能有 CO。选项 D中由于通入的 Cl2量不足,不能把 Br 全部氧化,离子方程式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是正确的,但评价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 46分)19解析: (1)MFe2O4被还原时,MFe 2O4与 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则(3)222, x3.5,即 Fe在 MFe2Ox的平均价态为2.5 价,则 Fe2 和 Fe3 物质的量之比为 11。(2)要使 Fe2O被还原,应选择具
26、有还原性的物质,只能是 Cu2O,反应的方程式为:Fe2OCu 2O10H =2Fe2 2Cu 2 5H 2O。答案:(1)3.5 11(2)Fe2OCu 2O10H =2Fe2 2Cu 2 5H 2O20解析:分析 4种阳离子和 4种阴离子之间的关系可知 CO只能与 Na 结合成Na2CO3,而 OH 只能与 Ba2 结合成 Ba(OH)2。对照实验可知 A为 Ba(OH)2,生成的白色沉淀分别是 BaCO3、Mg(OH) 2、Al(OH) 3、BaSO 4,D 溶液中生成的白色淀淀再加 Ba(OH)2溶液后沉淀部分溶解,说明 D是 Al2(SO4)3。溶液 B可能是 Na2CO3或 MgC
27、l2。根据实验可确定溶液 B是 MgCl2,则 C是 Na2CO3。(2)中沉淀部分溶解属于铝盐的性质。(3)中 CO与 Al3 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气体和沉淀。答案:(1)Ba(OH) 2 MgCl 2 Na 2CO3 Al 2(SO4)3(2)Al(OH)3OH =AlO2H 2O(3)冒出大量气泡,同时生成白色沉淀21答案:(1)淀粉 (2)3O 2通电 2O3(3)温度会影响反应速率,保持温度相同是为了消除温度不同带来的误差(4)ABD (5)0.4 mol22答案:(2)Fe 2 (3)ac (5)2H 2Fe 2 H 2O2=2Fe3 2H 2O;11H2O22SCN =N22CO 22SO2H 10H 2O(6)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