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设计长武中学 政治组 正小华教材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认识到这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矛盾分析法的精髓。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含义。并能以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为什么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在学生掌握了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基础上,集中对学生进行方法论教育。通过教学,不仅要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方法,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这一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即运用这一方法去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本节内容,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哲学依据、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怎样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的基本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合作交流并进行展示,学会分析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方法。在探究的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知识点,通过练习检查学习效果。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矛盾,要抱有正确的态度。使学生坚信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
3、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具体分析一些社会现实问题,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教学方法:1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漫画导入:设问:漫画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漫画中的现象告诉了我们一个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遵循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新知讲授第一学习阶段:自主学习预习检查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1、什么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含义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
4、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2)哲学依据:矛盾特殊性原理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归纳:(1)理论依据矛盾特殊性原理。(2)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3)重要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活的灵魂。3、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危害(板书)表现在“ 一刀切” 、 “一风吹”,认识不了事物,解决不了矛盾,给工作带来损失,甚至产生严重后果4、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前提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有承认矛盾的普
5、遍性与客观性,才能进一步对矛盾作具体分析。(2)关键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该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研究这些特点,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分开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重要条件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在运动中把握事物,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预习检查阶段,学生发言,教师点拨引导。第二学习阶段:合作探究 共同学习【合作探究 1】播放视频一城市规划千篇一律播放视频二加快农村建设 因地制宜城镇化讨论:1、视频一中城市规
6、划千篇一律违背了什么哲学原理?2、视频二中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体现了什么方法论?3、结合视频一、二你能说说具体问题具体分的重要性吗?学生交流探究,小组展示。 【合作探究 2】 大比拼 看看哪个组说得多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你能说出几个蕴含这一哲理的成语、俗语、古语吗?大比拼:学生分组比拼。也可展示漫画、讲故事1-3 组:列举包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或俗语。 (如: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入乡随俗、量体裁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力而行、因人而异等。你能举出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俗语、故事或漫画吗?4-6 组:列举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相
7、反的成语或俗语(如:千篇一律)生吞活剥、一刀切、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张冠李戴 、抱薪救火 、生搬硬套、人云亦云、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等。通过比拼,加深学生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解。思维拓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的关系比较 一切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实事求是含义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是指在矛盾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哲学依据物物质决定意识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规律的客观性哲学范畴唯物论 认认识论 唯物论区别侧重点
8、侧重于主观和客观的相符合,反对主观主义侧重于认识和解决问题时,注重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反对“一刀切”侧重于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违背客观规律(三)知识构建: 记忆口诀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共讲了三个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是什么) 、重要性(为什么)及违背它的危害性各小组根据对本节课的理解归纳总结知识点。(五)课堂有效检测:1、民间俗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凝聚着广大人民的智慧。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 “看菜吃饭” 、 “量体裁衣” 。这两句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矛盾中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离开
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A、 B、 C、 D、2、差异就是优势,西部各省区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经济。新疆可以发展“一黑一白”经济石油和棉花;云南可以发展“绿色”经济动植物资源;陕西有四大特色经济高科技、旅游、果业和军工等等。上述观点体现了( ) A.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的B.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C.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3、材料一:孔子对不同的人问的同一个问题,往往给与不同的回答。路过的大夫孟懿子问孝,他说;“无违” 。不违背礼仪就是孝。孟武伯问孝,他说;“父母唯其疾之忧。 ”父母最担心孩子生病,保持自己的健康就是孝。弟子子游问孝,他说;“今之孝
10、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的关键是敬,而不是简单的养活父母。子夏问孝,他说;“色难” 。在父母面前经常保持愉悦的容颜就是孝?材料二:据华佗传记载,州官倪寻、李延同时请华佗看病,两人都说头痛发烧,不适的感觉也一样。华佗诊断了他们的病情之后,给倪寻开的是通导药,而李延开的却是发散剂。两人都责问华佗:为什么病状相同,开的药却不一样?华佗回答说,倪寻的身体外部没有病,病是由内部积食引起的,故用泻药;而李延的身体内部没有病,病是由外感风寒引起的,故用发散药。材料一、二分别说明哪些成语?分析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六)作业布置:根据本节内容,课外搜集资料,形成书面小论文。联系1、都突出强调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根据不同的实践、地点和条件,去认识不同的事物。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从实际出发的深入体现和必然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二者是融为一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