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生物S型曲线和J型曲线详细比较.doc

上传人:buyk185 文档编号:7063454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S型曲线和J型曲线详细比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S型曲线和J型曲线详细比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S型曲线和J型曲线详细比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S型曲线和J型曲线详细比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S型曲线和J型曲线详细比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J 型曲线和 S 型曲线特点比较1 。1 “ J ” 型曲线的特点 “ J ” 型曲线( 如图 1 ) 是指在食物( 养料) 和空间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 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第二年的 数量是第一年的入倍。它反映了种群增长的潜力。 1 。2 “ S ” 型曲线的特点 “ s ” 型曲线( 如图 2 ) 是指种 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 由于资源和空间等的限制,当种群密度增大时, 种内斗争加剧, 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 , 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 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

2、( K 值) , 有时会在最大容纳量上下保持相对稳定。2 “ J ” 型曲线和“ S ” 型曲线疑析 2 1、增长率与增长速率 =现有个体数 原有个体数。增长率是指单位时间种群增长数量, 增长率 = 出生率一死亡率 =( 出生数一死亡数 )( 单位时间 x 单位数量) 。因此,不能将入等同于增长率。增长速率则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率。增长速率 =( 出生数一死亡数) 单位时间。种群增长速率就是曲线上通过每一点的切线斜率, 不论是“ J ” 型曲线还是 “ S ”型曲线上的斜率总是变化着的。在“ J ” 型曲线增长的种群( 如图3 中的 a 种群) 中,增长率等于(入一 1 ) ,不变,增长

3、率(入一 1 ) 也就不变 ( 如图 4 ) 。再看增长速率, 由于一段时间内种群内个体基数不断增大, 故这段时间内净增加的个体数不断增多, 除以时间以后即为增长速率, 可以看出增长速率是不断增大的( 如图 5 ) 。 在“ S ”型曲线增长的种群 ( 如图 3 中的 b 种群 )中, 在环境阻力( 空间压力、食物不足等) 的作用下,导致出生率下降、 死亡率上升,两者之间的差值不断减小,即增长率也是不断减小;当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时,增长率为零( 如图 6 ) ,此时种群数 量到达 K 值。而增长速率会有先升后降的变化过程, 呈现钟罩形变化曲线( 如图 7 )。在“ s ” 型曲线的前半部

4、分, 由于增长率下降的幅度小于死亡率增加的幅度, 所 以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 在种群数量为 12 K,( 即图 3 中 P 点) 时, 增长率的下降幅度等于死亡率的增加幅度,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此时的种群大小能够提供最大持续产量, 可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 而到了后半部分, 增长率的下降幅度超过了死亡率的增加幅度, 所 以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 至种群数量为 K 时, 增长率等于死亡率, 增长速率和增长率均为零。2 2 “ J ” 型 曲线和 “ S ”型 曲线 间 阴影 区域 的含 义 J 型曲线是在环境中空间、 食物等资源是无限的理想状态下的种群增长曲线; 而“ S ” 型曲线是环境中

5、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有限的状态下的种群实际增长曲线。因此图 3 阴影部分就表示了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2 3 “ J ” 型曲线和“ S ” 型曲线数学模型与 自然种群数量变化的差异 “ J ” 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建立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理想状态下 ,实际是环境条件对种群增长无阻滞作用 ,种群增长率不变。而“ S ”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建立在有限条件下,假设有一个环境容纳量 K 值,假设环境条件对种群增长有阻滞作用 ,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按比例增加。种群中每增加一个个体,就对增长率降低产生 1K 的作用。或者说 ,每个个体利用了 1K

6、 的空间, 若种群中有 N 个个体 ,就利用 了 NK的空间,而可供种群继续增长的空间就只有( 1 一 NK),种群增长率从一开始就越来越小。所以,从数学模型建立的条件看 , “ s ”型曲线的初始阶段不能视为“ J ” 型增长。但 自然种群在数量变动中, 并不像数学模型所预测的那样完全符合。当一个 自然种群在环境条件较好的年份或到一个新的适宜环境中, 初期几乎不存在环境限制作用 , 表现为“ J ” 型增长, 后来 当自然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 环境限制作用才显现出来 , 表现为“ s ” 型增长, 此 自然种群的“ S ” 型曲线的初始阶段可以视为“ J ” 型增长。 2 4 人类活动对

7、 自然界 中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 种内因素、 种间因素和其他非生物因素( 如气候、 温度、 p H 等) 。在各种因素中, 人类对 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 且越来越大。人类活动对 自然界 中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一 方面, 随着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受人工控制的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 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等, 使许多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这种现状和发展趋势, 将会使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对人类来讲, 地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一定的,不会扩大; 如果环境破坏严重, 地球对人 口的承载能力甚至会下降; 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

8、基础, 否 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无论哪种因素, 它们都是通过影响种群出生率、 死亡率或迁移率而起着控制种群数量的作用的。 3 “ J ” 型曲线和“ S ” 型曲线题例 例 1 : 图 8 中曲线 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岛后的种群数量变化。如果当初被引入的是羊, 则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 ) A I B C I V D V 解析 : 从曲线图 可看出牛被引入后, 初期种群数量增长较快, 后来减慢, 最后数量基本维持在环境容纳量的水平, 说明该孤岛所能容纳的牛种群数量也是有限的。一头牛的食量比一头羊的大, 因此羊的容纳量相应要比牛多一些, 羊被引入后会出现 I 曲线的变化。答案: A。 例

9、 2 : 图 9 ( A ) 表示某种鼠迁入新的环境后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 9 ( B) 中能反映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解析: 从图 9( A) 可以看出: t ot 1 时, 增长速率越 来越大; t l t 2 时, 增长速率越来越小 ; t 2 一 t 3 时, 保持不变。因为种群增长速率是曲线上通过每一点的切线斜率, 所以图 9 ( B ) 中的 B 图符合题意。答案 B 。 例 3: ( 多选题 ) 图 1 0 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 请分析下列对“ 环境容纳量” 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 随着生产的发展 , 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 C 人类可以局部改造环境, 从而使人 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 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解析: 综合三个图可知, 人 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 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 图、 ) , 最终还是要降下来的。由此可知, 环境容纳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 口的承载能力, 是一定的,不会扩大; 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 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 报复。答案: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