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让多媒体教学高效化世界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语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了中小学的课堂。可在这已过程中,很多问题也暴露出来了。那么如何让多媒体教学扬长避短,成为语文教学高效化的工具呢?本文将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 明辨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扬长避短。 多媒体教学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占领教学的课堂,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实现了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劳动。网上的 PPT 资源等是非常丰富的,老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整合,很多时候不用自己再做 PPT 了,节省了不少时间和资源。 第二,加大了课堂容量,节省了板书时间。以往上语文课,教师常常边讲课边板书, 板书
2、所占用的时间多的甚至占到一节课的三分之一。而有了多媒体以后,老师们可以把这个时间节约出来,扩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从视听两个维度提供刺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 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大约能记忆 15%, 从视觉获得的知识大约能记忆 25%, 但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 , 就能够接受知识的 65%。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色彩斑斓的画面,变成悦耳动听的乐曲,它创设了课文所需要的情境,让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它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但多媒体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某些老师对它过于依赖。在资源匮乏的时代,老
3、师们必须深入文本,研究文本,也就有了自己对文本深刻的个性化的理解。而如今老师们在备课时,往往自己还没理解文本,就搜索了一大堆资源来参考,长此以往,此种教学只是另外一种变相的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肤浅而又缺乏个性。既然老师们都没有自己的理解,又怎么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尊重学生自己的个性化的理解呢” ? 第二,对多媒体的使用不当。多媒体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有些老师仅仅只把它当成板书的替代品,而没有创设情境,穿着新鞋走老路,课堂还是枯燥而又乏味的。与此相反的是,有些老师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滥用多媒体,甚至让多媒体喧宾夺主,取代了老师的位置。 第三,多媒体的具体可感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在某种程
4、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比如说在教授柳永的雨霖铃时,一老师播放了相关的 Flash,创设了情境,学生也沉醉在其中。但这一离别的却同时以此场面进入了每个学生的头脑之中,学生不再有自己的想象了, “一千个读者心中也只有一个哈姆雷特”了。 明辨了多媒体的教学后,教师应在教学中扬其长避其短,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 二, 坚持一个原则:多媒体是工具,不能取代老师。 多媒体教学的全称是多媒体计算机课堂辅助教学。多媒体计算机课堂辅助教学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范围之一,它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压缩视频信号等多种浅谈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感受_语文教学论文(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多媒体辅
5、助教学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它在教学领域体现着鲜活的生命力。但如何更好地利用它为教学服务,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下面笔者就如何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谈几点感受。 一、宜合理使用多媒体 所谓合理,就是指多媒体 CAI 要符合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语文认知规律。这种全新的多媒体教学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似乎为期不远。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总感觉所谓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过是用计算机代替教师的传统板书罢了,因为课件制作的呆板,反而让教学失去应有的灵活性。这个问题的本质就在于多媒体 CAI 的使用没有考虑到语文学科的自有特点以及语文学习的认知规律。 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最终目标
6、,这种语文能力的养成是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为基础的。而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我们却经常发现以媒体信息的展示来代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情况,这完全是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另外我们也看到为追求辅助教学的课件美观,有的课例采用了大量无关的图形、图象、音频等信息,背离了教学大纲的要求。 因此,必须明确,多媒体 CAI 作为一种教学形态,它同样也应该符合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符合语文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语文认知规律。 二、运用 CAI 宜有针对性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用来支持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突破重点难点,主要用来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实际问题。既然传统教学存在一定
7、的局限性,那我们就应首先从这方面入手,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解决这些局限,这样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才能体现出来。例如:利用计算机的功能,我们可以为语文教学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而这是一般语文教师很难用语言能做到的。 所以,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也只是工具,和教科书一样,具有提高教学效果、扩大教学范围和延伸教师功能的作用。它与其它工具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我们教师不应只满足于将它作为一种“新鲜事物”,而应该明白,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像黑板粉笔一样,是自己的一种教学工具,要让大家深刻理解它的强大功能,再从本学科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来辅助自己的教学。这里强调的是一个融入课堂的问题。在目
8、前的情况下,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应首先转换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思路,进行富有成效的实践以积累经验。选用的辅助媒体必须是解决问题的最优势媒体,课堂教学能够很好处理的,就没有必要非得使用媒体。同时,选用的媒体又要具有推广性,尽量简化使用条件,使较多人都会使用。 三、宜灵活使用多媒体 “CAI 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这已成了大多数人的思维定势。按照这一理论推断,CAI 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唯一要素,CAI 课件数量的多少、质量的好坏,决定着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很多一线的教师在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时也经常抱怨 CAI 课件的缺乏阻碍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这一认识是
9、有失偏颇和错误的。这种狭隘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观已不能适应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飞速发展。我们大多数教师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工具作用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丰富内涵,从而大大缩小了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空间。 CAI 是指用计算机帮助或代替教师执行部分教学任务,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提供技能训练,直接为学生服务。用于执行教学任务的计算机程序称为教学软件或课程软件,简称为课件。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教科书、投影、幻灯、挂图等一样,具有提高教学效果、扩大教学范围和延伸教师功能的作用。而计算机和其它工具相比,又具有许多无法比拟的特性,因此,它所发挥的功效也大得多。而很多老师并没有意识到
10、这一点,仅仅把它当作演示 CAI 课件的工具。 如果我们从使用工具的意义上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不难发现,计算机应用于辅助教学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而 CAI 课件的演示仅仅是一个方面。作文课上利用 WPS2000 写作文,修改作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图片、音像资料的展示;互联网上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等,都是计算机在辅助教学中的灵活运用。我们可以把计算机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所有活动都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范畴。认识到这一点,并把这些丰富多彩的辅助教学形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会极大的丰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内涵。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灵活形式和丰富内涵地再认识,会极大地开阔我们的视野。我们会发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天地竟如此
11、广阔。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开始普便应用,它将传统课堂的单一教学转变为现代课堂的多样展示,化繁为简,为教学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法。对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观念的更新,技能的提高及思维品质的改善,都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1)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网络上能够直接阅读原始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可根据本人的学习水平自主地选择学习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全班学生都只能听
12、什么,课本里有什么,学生只能看什么的被动学习局面。(2)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在网络上自主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地记忆结论,而是通过对原始材料的阅读、分析、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能通过与他人交流、探讨,共同完成某项作业,借鉴别人的方法,求解疑难问题,打破了传统课堂交流的局限性,大大拓展了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空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发展。学生在学习时,要自行安排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进度,这些有助于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为适应未来学习的需要打好基础。(3)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多媒
13、体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调控能力,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了互助精神,使学生具有更强的自尊心和成就感。二、有利于教育水平提高。(1)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精通教学内容,更要熟悉学生,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从教学思想上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观念。教师要转变已有的“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开发有效的教学资源,创设情景,才能给学生的学习以一定的引导和具体的帮助,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2)促进师生关系的转变。在传统教
14、育模式中,教师一直占据课堂的中心地位,而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们占据课堂的中心地位,根据他们的学习要求及进度来对他们进行不同的辅导。教师不再充当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更加扎实的知识,更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认真组织、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3)积累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在传统教学环境中,有许多因灵感激发的精彩应答场面瞬间即逝,其间显现的创新思维活动无法再现出来以启迪后人;学生作业中反映出学习的成就与不足,也很难为以后经历这段学习过程的师生借鉴,造成一种无形的教育浪费。运用多媒体教学可将情况保存下来,供其他教师、学
15、生分析、点评、学习、借鉴,成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学论文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已经有些时日了。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多次尝试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了一些粗浅的体会,以下是做一概括。 第一、语文教师应重视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信息时代呼唤着语文教育技术的更新。多媒体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或者再多上一张挂图、一块小黑板。教
16、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有些学生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现代多媒体技术介入课堂,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丰富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无意识下主动、轻松地接受语文知识。科学研究资料证明:人们从语言信号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 15%,而从图象信号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 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够接受知识内容的 65%。多种媒体的综合运用能拓宽教学时空 ,向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详实、典型的具体经验或感性材料,为思维活动的展开构筑坚实基础。多媒体的语文课件以课本内容为依托,借助计算机采集
17、、加工、存储、输出信息极为快捷的优势,对教学内容进行开放式的充实,增加文字、声音、图形、图象、动画、视频等 , 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效果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加盟,必然将给过去沉闷的语文审美教学注入美的无限生机。新编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都对现代教学手段的开发和利用做了很明确规定。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教学,制作更好、更高质量的课件去适应教学要求,将逐渐成为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第二、合理运用课件,教师角色不可异化。实现 CAI 教学,必须借助课件。现在许多课件由计算机专业人士开发制作,他们缺乏一线的工作体验,忽略教学过程设计的科学化,有的就是教材教参或习题集的搬家
18、,而成为一堆语文文献光盘化的资料库。因此要运用所购课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直观实用为标准合理利用。不可硬搬进教室,或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去看资料库,那样达不到培养思维之目的。最好的方法是一线教师自己编制课件。可运用所购买课件的有用部分,再加进自已设计的内容,适时适当地调用以辅助教学。这就需要教师们会制作课件,但无论怎么会制作课件,语文教师的定位还是语文教师,不是定位在我这堂课用没用电脑,或是我是多么善于制作课件上。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把握好分寸,不可舍本逐末,忽视了精心构思教学设计、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激励。要做到合理使用媒体,必须考虑以下几个要求:目的性:即运用教学媒
19、体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必要性:用和不用效果一样的就不用,用了能提高教学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的才用。实效性:媒体运用要讲求实际效果,不能只是简单演示,走过场。第三、上多媒体课应紧扣主题。学生的接受能力反应能力毕竟有限,过多的资料使他们目不暇接,一些重要的内容学生往往还未抄下来就一闪而过,不少多媒体课堂常出现学生的笔记不完整的情况。如果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插图、动画、音响充斥整个课件,刺激了学生的无意注意,严重地影响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注意力,学生表面看似兴趣盎然,课堂看似活跃,但实际上教学的效果可能并不好。语文老师应尊重学科特点,制作课件时,切忌滥用画面来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入细致的体验和理解。
20、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注意到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目的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应根据教学要求来进行课件设计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质量。应关注学生接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方法,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解文章。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必须充分认识多媒体课件的特性,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从优化教学过程出发,严格遵循实用性原则,恰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辅助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凸现出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
21、使之逐步从幼稚走向成熟,实现多媒体课件与语文教学的最佳整合。例如,在苏州园林一文的教学中,我精心制作了课件,对于本课的重点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我做了如下设计:首先通过录像片段展示苏州园林的美丽风光,让学生从中直观地感受出苏州园林的美,引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第四、多媒体教学不是减轻了教师的劳动的强度,而是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多媒体课不是让学生看电影。老师必须督促学生在上多媒体课时,牢牢抓住教学重点, 勤于思考,学会记录,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不要把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教师指挥课件播放、学生死盯屏幕的过程。如果学生得不到教师生动言语的诱导、形象神态的感染,从头至尾只听到音箱里的声音、看见银幕上的
22、图像;教师只顾忙着操作机器,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不能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例如:在琵琶行的教学中要充分而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首先,我们得找到一支感天动地、旋律跌宕起伏的琵琶曲,让学生在欣赏中领会课文中的摹声比喻;还可以配上一幅秋江月夜图,去分析课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烘托。但对于这一千古名篇,显然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教师巧妙地去“导” 、去“引” ,去探寻江州司马与琵琶女两个人物的关系,去研究作者是怎样刻画两个人物形象的,去思考何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最大限度确立的时候,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认同。
23、多媒体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应着眼于其“辅助”作用,正确运用于课堂教学。如果喧宾夺主,把课堂变成毫无生机的“人机对话” ,或为追求时尚,借此来哗众取宠,装点门面,将会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失去其积极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体验”一词,这个体验包含很多的过程,其中不乏:动脑思考,动口读说,动手写做,调动全身感官表演。 “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 ,进而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第五、不要因制作课件耽误了教学的常规工作。制作语文课件往往花去很多时间,本人在学习用 Flash MX 制作课件之初,一个课件要花十多个小时才能初步完成。如果想一鼓作气尽快完成,就难免加班加点,
24、甚至通宵达旦。以致上班时间疲惫不堪,影响了备课、批改作业等常规工作的正常进行。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有的老师一味地花时间在课件制作上,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备课,他们错误地认为制作课件的过程便是备课的过程。而事实上,备课是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检验、评价、挑选满意教学方案的过程。也可以说,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要备教材、备学生、备课堂,而制作课件只是设计教学局部的过程,并不能也不可能代替备课。由于当前语文科现成的共享课件很少,资料库也并不健全,且大多数教师对于课件制作及电脑操作仍不甚熟练,准备一个课件往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很大的精力
25、,因而不可能深入钻研教材,分析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方法。 第六、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应给学生留出思考的余地。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为避免此种弊端,常用的办法是:、借助图文资料,激发学生的想象。如简介作者,可选取作者不同时期的照片,并配以文字资料的介绍。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想象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其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截取些背景资料,最好能配上声音,引领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中去品读作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供学生思考。为了使多媒体教学不至于束缚学生的思维,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供
26、学生探讨,不要求有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能畅所欲言,各圆其说就行。其实问题设计得好,多媒体手段更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开拓思维空间,发展思维能力。如教读课文咬文嚼字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以启发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文中举了多个例子各说明什么道理?你同意作者的分析吗?请说说各自的见解第七、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诗歌和散文情感丰富,意境优美,除了运用诵读的手段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时空造境。借用多媒体的光、影、声、像等信息传达出形象而又具体的物象,再启迪学生动用想象的翅膀,进入诗情画意之中,品味诗文的美。戏剧作品则涉及到舞台说明、人物的扮演和出场、环境的烘
27、托等内容。借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舞美设计,灯光设计、音像设计等,使戏剧艺术能更好地体现出其作为综合艺术的特点,则有利于学生对戏剧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制作和使用课件应重视节奏美。节奏是一种音乐语言,它指各音在进行时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教学的节奏美,表现在教学速度适度,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与安排富有弹性,即有疏有密,有起有伏,有张有弛,就如音乐的节奏一样,密的地方教学内容多,速度快,学生注意力要集中,疏的地方坡度缓,进度慢,让学生静观默想,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使用音乐要适当。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诗章真正的音乐,它所独具的艺术魅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人们随着音乐的律动,旋律的变幻起伏,或喜
28、或悲,或惊或叹。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左右大脑,各司其职,左右大脑的适时调用,有利于大脑的平衡发展,而音乐正促进了大脑的平衡使用。背景音乐,是多媒体课件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平时要积累较好的课件素材。课件素材包括图片素材、声音素材(尤其是课文朗读) 、文字素材等。只有平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制作课件时才能得心应手。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收集中学课文的朗读录音,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和背景知识(包括与课文有关的评论文、同一题材的文章等等) 。这样,制作课件时,若需要用到的素材便可信手拈来,方便地使用。比如把课文录音导入到课件中,可以省去了提录音机和准备磁带等一系列的麻烦事,而且朗读的效果比用录音机要好得多,更不会出
29、现卡带等现象。用多媒体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的感受就会具体、深刻得多。第八、语文教学不可过多依赖多媒体技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使学生的口头、书面表达规范、生动、有说服力。而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只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教学难以实现。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是不可缺少的。学习语言,不用心读是不会有收益的,而这一点多媒体帮不了多少忙。茅盾能背整部红楼梦 ;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典故钱钟书能了如指掌,顺手拈来;毛泽东深厚的古诗文功底,才使他文章佳句叠出,文采斐然。由此可见语文学习中阅读的重要性。如果一味的想靠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恐怕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语文课不
30、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它和数、理、化等别的科学也不同。其它学科,师生双方主要是在课上研究语言媒体所承载着的各种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承载各种信息的语言媒体本身,研究语言媒体的组合规律,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有些东西,只可“意会” ,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我们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不能忽略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CAI课件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必须着力渲染,对一些疑难的问题,关键的过程要侧重设计处理,真正体现课件的长处和辅助教学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