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农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706082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农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农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农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农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农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姓名:余松烈 性别:男 出生年月: 1921 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副团长兼小麦分团团长,山东省小麦三.o 工程首席专家。研究方向:从事小麦栽培及育种、生物统计与田间实验方面的研究。科研简介:创造了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并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已累计推广 3亿亩,增产小麦 130 多亿公斤,节约小麦种子 10 多亿公斤,被农业部定为我国“九、五”重点推广项目。主要完成了“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 “山东省小麦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开发试验”, “山东省小麦中产变高产模式与最佳栽培技术规程”, “山东省黄淮海中低产地区夏秋粮均

2、衡增产栽培技术研究”, “小麦衰老生理机制及其调控”等省、国家级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二等奖 6 项,主编出版了全国农业院校统编教材作物栽培学 、 山东小麦 、 中国小麦学 (副主编)等著作 10 部,发表论文 50 余篇,已培养博士后 4 名,博士生 20 名,硕士生 18 名。 姓名:董树亭 性别:男 博硕导师 出生年月:1953-6-30 职称: 教授研究方向:作物栽培、栽培生理、宏观农业科研简介:主持国家科技攻关、跨越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 20 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4 项、三等奖 2 项,国家级

3、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 项。编著出版教材专著 6 部,发表学术论文100 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首位) 、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 项(首位) ;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个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为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国家级重点学科负责人,省部共建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玉米学组副组长,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副团长,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姓名:王振林 性别:男 博硕导师 出生年月:1959.8 职称:教授,作物学博士点导师组长,研究生处处长,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

4、,山东农业大学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小麦分团副团长,中国作物学会作物生理学组副组长。研究方向:从事小麦等作物高产、优质栽培及产量、品质形成的生理机制与调控研究。具体研究方向为:作物高产、优质的营养特性及其生理生化过程;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的水分利用规律,品种肥水耦合效应及其对作物产量品质形成影响的作用机理;作物有机物代谢的生理生化过程及其调节;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的理论与技术途径,包括研究作物产量、品质形成的生理机制与调节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作物产量品质形成与生态环境和栽培环境的关系及其调控方式;作物高产、优质同步的形态与生理指标及栽培技术途径。科研简介:近年来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

5、金 3 项、教育部博士学科点科研基金 2 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3 项、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 2 项、山东省农业重大技术创新课题 1 项、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 1 项等。发表研究论文 80 篇,其中 11 篇发表在 Photosynthetica,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Biologia Plantarum, 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 Physiologia Plantarum 等国际刊物上, 69 篇发表在中国农业科学 、 作物学报 、 植物学报 、 遗传学报 、 生态学报 、 应用生态学报 植

6、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等国内刊物上。主编著作 1 部,副主编著作 2 部,参编著作 3 部。科研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1 项,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小麦高产优质同步技术生产效果显著,优质小麦栽培攻关达 655.6 公斤高产,实现了小麦高产优质协同增进。附:代表性论著与成果获奖1. 王振林等, The effect of DPC on the 14CO2-assimilation and partitioning of 14CO2-assimilates within the cotton plants interplanted in a wheat stand, P

7、hotosynthetica, 1995, 31(2): 197202 SCI 收录2. 王振林等, Allocation of photosynthates and grain growth of two wheat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potential grain growth in response to pre- and post-anthesis shading, J. Agron. and Crop Sci., 2003, 189: 280285 SCI 收录3. 王振林等, Source-sink manipulation effects on p

8、ostanthesis photosynthesis and grain setting on spike in winter wheat, Photosynthetica, 1998, 35(3): 453459 SCI 收录4. 王振林等, Effects of source/sink manipulation on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and photosynthate partitioning during grain filling in winter wheat, Biol. Plant, 1997, 39(3): 379385 SCI 收录5. 王振林

9、等, Planting density effects on assimilation and partitioning of photosynthates during grain filling in wheat, Photosynthetica, 1997, 33: 199204 SCI 收录6. 陈翠霞 王振林等,Genetic mapping of the resistant gene RppQ to southern corn rust using SSR and AFLP markers.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TAG), 2004,

10、108: 945950 SCI 收录7. 刘霞 王振林 *等, Activities of the enzymes involved in starch synthesis and starch accumulation in the grains of wheat cultivars,GC8901 and SN1391, Agriculture Science in China, 2005, 4: 348354 8. 尹燕枰 王振林*等, Postanthesis allocation of photosynthates and grain growth in wheat cultivars

11、 as affected by source/sink change, Biol. Plant, 1998, 41(2): 203209 SCI 收录9. 贾秀领 王振林*等, Ultrasonic acoustic emissions from leaf xylem of potted wheat subject to a soil drought and rewatering cycle,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6, 5(5): 346 35510. 王庆美 王振林*等, Endogenous hormone concentration in

12、 developing tuberous roots of sweet potatoes,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6, 5(12): 919 92711. 张旺锋 王振林等 , Effect of under-mulch-drip irrigation on apparent canopy photosynthesis, canopy structure and yield formation of high-yield cotton in Xinjia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03, 54: 3

13、8 38 Suppl. SCI 收录12. 郑延海 王振林等,Higher salinity tolerance cultivars of winter wheat relieved senescence at reproductive stage,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2008, 62: 129 138.13. 李鹏民 蔡瑞国 高辉远 彭涛 王振林 Partitioning of excitation energy in two wheat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grain protein contents

14、grown under three nitrogen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Physiologia Plantarum, 2007,129: 822829. 14. 蔡瑞国 王振林*等,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antioxidative metabolism of flag leaves in responses to nitrogen application during grain filling of field-grown wheat,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

15、8, 7(2): 157 16715. 蔡瑞国 张 敏 尹燕枰 王振林*等, 小麦灌浆过程中旗叶光合及抗氧化代谢与氮素营养关系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536216. 戴忠民 王振林 张敏 李文阳 尹燕枰*等, 旱作与节水灌溉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008,41(3):687694 17. 梁太波 尹燕枰 蔡瑞国 王振林*等, 大穗型小麦品种强、弱势籽粒淀粉积累和相关酶活性的比较,作物学报, 2008, 34 (1): 15015618. 李玉静 宋宪亮 孙学振* 王振林*等, 甜菜碱浸种对棉苗耐盐性的影响,作物学报, 2008,34 (2):

16、305 31019. 戴忠民 王振林 张敏 尹燕枰*等,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淀粉粒度的分布特征 , 作物学报,2008, 34 (3): 465 47020. 李文阳 尹燕枰 闫素辉 戴忠民 王振林*等, 小麦花后弱光对籽粒淀粉积累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作物学报,2008 34 (4): 632 64021. 戴忠民 尹燕枰 张敏 王振林*等, 旱作和灌溉条件下小麦籽粒淀粉粒粒度的分布特征,作物学报,2008 34 (5): 795 80222. 姜春明 王振林*等,不同耐热性小麦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对花后高温胁迫的响应,作物学报,2007, 33(1): 143 14823. 贾秀领 王振

17、林*等, 土壤水分状况对小麦叶片超声波信号发射及木质部脆弱性的影响, 作物学报,2007, 33(2): 269 27724. 蔡瑞国 王振林*等, 氮素水平对藁城 8901 和山农 1391 籽粒品质的调控效应, 作物学报, 2007, 33(2) : 304 31025. 严美玲 王振林*等, 不同灌溉处理对小麦蛋白组分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07, 33(2): 337 34026. 刘霞 王振林*等, 花后高温、弱光及其双重胁迫对小麦籽粒内源激素含量与增重进程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07, 33(4): 677-68127. 戴忠民 王振林等, 两种供水条件下两穗型

18、小麦品种籽粒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特征, 作物学报, 2007, 33 (4): 682685 28. 刘霞 王振林*等, 施氮水平对面条小麦籽粒蛋白组分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13(1): 70 7629. 刘霞 王振林*等, 播期对藁城 8901 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及淀粉组分积累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06,32(7):1063 107030. 刘霞 王振林*等, 花后不同时期弱光和高温胁迫对小麦旗叶荧光特性及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5,16 (11): 2117212131. 刘霞 王振林*等, 藁城 8901 和山农 1391 淀

19、粉合成酶活性和淀粉组分特征比较,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 897 903 32. 王庆美 王振林*等, 甘薯内源激素变化与块根形成膨大的关系, 中国农业科学,2005, 38: 24142420 33. 李青常 王振林*等, 施氮水平对小麦面条加工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 42042434. 蔡瑞国 王振林*等, 施氮水平对优质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籽粒生长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12: 495535. 石书兵 王振林*等, 不同施氮时期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及动态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11: 45646036. 王庆材

20、王振林*等, 花铃期遮荫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5,16 (8):1465 146837. 王庆材 孙学振 宋宪亮 王振林*等, 不同棉铃发育时期遮荫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06, 32(5): 671675 38. 艾希珍 王振林*等, 钙对弱光亚适温下黄瓜光合作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9)39. 梁太波 王振林等 , 腐植酸钾对生姜根系生长发育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8 (4): 813 81740. 陈翠霞 王振林等, 南方玉米锈病抗病基因定位及不同遗传背景基因标记比较, 遗传学报, 2003, 30(4

21、): 341 34441. 陈翠霞 杨典洱 王振林等, 齐 319 携带的南方玉米锈病抗性基因的遗传初析, 遗传学报, 2002, 29(10): 903 90642. 陈翠霞 王振林*等, 南方玉米锈病及其抗性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2003, 33(1): 868743. 陈翠霞 王振林等, 不同玉米自交系南方锈病的抗性评价, 作物学报, 2004, 30(10):1053 105544. 贺明荣 王振林 , 源库关系对小麦光合速率及 14C 同化物运转化配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1998, 4: 555 56045. 贺明荣 王振林, 不同小麦品种千粒重对灌浆期弱光的适应性分析, 作物

22、学报, 2001(5):64064446. 贺明荣 杨雯玉 王晓英 王振林 , 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05, 31(8): 1047105147. 史春余 王振林*等,土壤通气性对甘薯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中国农业科学,2001(2):17317848. 王江春 胡延吉 余松烈 王振林 刘爱峰等, 建国以来山东省小麦品种及其亲本的亲缘系数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4): 66467249. 史春余 王振林等, 钾营养对甘薯某些生理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 8(1): 818550. 史春余 王

23、振林*等, 钾对甘薯块根结构,同化物分配和产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 8(3): 33533951. 贺明荣 王振林等, 小麦花后光合物质在不同穗位间的分配及与穗粒重的关系, 作物学报, 2000,(2): 19019452. 王振林 贺明荣 尹燕枰, 晚播小麦灌浆期光合物质同化、分配及调节的效应, 作物学报, 1997, 23(3): 25726253. 王振林等, 晚播小麦源库调节对籽粒灌浆期光合物质分配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1996, 29(1),505854. 王振林 贺明荣, 源库调节对灌溉与旱地小麦花后光合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作物学报,1999,25(2)

24、: 16216855. 王振林等, 小麦供锌状况对叶片结构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物学报, 1993, 19(6): 553557 56. 张旺锋 王振林等, 氮肥对新疆高产棉花群体光合性能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02, 28(6):78979657. 张旺锋 王振林等, 膜下滴灌对新疆棉花光合、冠层结构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 63263658. 张旺锋 任丽彤 王振林等, 膜下滴灌对新疆高产棉花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03,36(2): 15916359. 张旺锋 王振林等, 不同生态区棉花铃重变化及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 中国

25、农业科学, 2002, 35(7):872 87760. 张旺锋 勾玲 王振林等, 氮肥对新疆棉花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8): 89389861. 张旺锋 王振林等, 种植密度对新疆棉花群体光合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报,2004, 28(2): 16417162. 张敏 蔡瑞国 王振林 尹燕枰, 盐胁迫环境下不同抗盐性小麦品种幼苗长势和内源激素的变化,生态学报,2008,163. 付金民 张庚灵 苏芳 王振林, 大豆籽粒形成期 14C 同化物分配和源库调节效应研究 , 作物学报, 1999, 25 (2): 16917364. 闫素辉 尹燕枰

26、 王振林*等, 灌浆期高温对小麦籽粒淀粉的积累、粒度分布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作物学报,2008(印刷中)65. 李建敏 王振林 尹燕枰*等, 强、弱筋小麦籽粒形成期蔗糖、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及其与氮代谢的关系,作物学报,2008(印刷中)66. 蔡瑞国 张敏 尹燕枰 王振林*等, 强筋小麦胚乳淀粉粒度分布特征及对弱光的响应, 中国农业科学,2008(印刷中)67. 李文阳 王振林*等, 不同粒型小麦品种籽粒内源激素变化与籽粒灌浆特征的比较, 华北农学报, 2007, 22: 5 868. 贾秀领 马瑞崑 王振林, 冬小麦叶片气栓塞与叶水势日变化的关系, 麦类作物学报, 2005, 25(1):

27、5054.69. 蔡瑞国 王振林*等, 氮素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光合特性和籽粒灌浆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4,19(4):36 4170. 史春余 王振林, 甘薯块根膨大过程中 ATP 酶活性、ATP 和 ABA 含量的变化, 西北植物学报, 2002(2):31532071. 史春余 王振林等, 土壤通气性对甘薯养分吸收、 14C 同化物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02(4):232236 72. 王振林 尹燕枰 贺明荣, 小麦源库比与同化物分配及结实性的关系,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5, 26(2): 144150.73. 王振林 贺明荣, 源库调节对小麦花后光合、衰老及穗

28、性状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1998, 5:455174. 曹鸿鸣 贺明荣 王明友 王振林, 育苗移栽对麦套棉 14CO2 同化量及运转分配的影响,植物学报,1997,39(3):24124675. 曹鸿鸣 贺明荣 王明友 王振林, 麦套棉 14C 同化物生产运转分配与再分配规律研究,作物学报,1996,22(5):62262576. 王振林 尹燕枰 余松烈 晚播冬小麦各叶位叶片 14C 同化物的运转分配 , 作物学报, 1995, 21 (3): 26327077. 付国占 王俊忠 李潮海 王振林 , 华北残茬覆盖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夏玉米生长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 (4) 78

29、. 付国占 李潮海 王俊忠 王振林 , 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叶片衰老和产量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2005 (1)79. 付国占 李潮海 王俊忠 王振林, 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土壤及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 2005 (1)80. 付国占 李潮海 王俊忠 王振林 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光合产物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5(3)81. 王振林 贺明荣 曹鸿鸣, 小麦种植新技术, 科学出版社, 1998.82. 于振文 王振林 崔德才, 作物生理学, 农业出版社, 1993.83. 王振林 参编, 中国现代科学全书作物栽培学, 余松烈主编, 重庆出版社, 20

30、01.184. 王振林 参编, 现代小麦栽培科学及其发展展望,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85. 王振林 参编, 山东小麦遗传改良,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86. 王振林 贺明荣, 麦棉产量形成过程中光合物质同化、分配及其调节, 1999, 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87. 于振文 王振林等, 小麦衰老生理与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2001,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88. 王振林 贺明荣 尹燕枰, 小麦超高产关键技术突破、集成及其理论研究, 1999, 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89. 董树亭 王振林等, 主要农作物品种专业化选育、区域化种植与利用, 1998,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90. 张旺锋

31、, 新疆高产棉花光合生产特征及其调控研究, 博士论文, 导师: 王振林, 2002, 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91. 陈翠霞, 玉米南方锈病抗病基因遗传、分子标记和定位, 博士论文 ,导师: 王振林, 2003, 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92. 贾秀领, 小麦木质部导管气栓塞发生特性及节水抗旱生理基础研究, 博士论文, 导师: 王振林, 2007, 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注:* 表示通讯作者, 研究责任人。联系方式:通讯地址: 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 61 号 邮编 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话:0538-8241359 移动电话:13181779181Email: 姓名

32、:于振文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44.6,中国工程院院士,博硕导师,职称:教授研究方向:作物生理生态,小麦栽培理论与技术 科研简介:长期从事小麦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系统研究了小麦产量生理和高产栽培技术、小麦品质生理和优质栽培技术,提出了以氮肥后移为关键技术的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被农业部定为我国小麦生产主推技术,在黄淮海麦区推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持“小麦衰老生理与超高产栽培技术”课题获2001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 1 位完成人) , “小麦品质生理与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课题获 2006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 1 位完成人) ,参加“冬小麦精

33、播高产栽培的理论与技术”课题获 1992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 4 位完成人)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6 篇,主编与参编了编著 20 部。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作物学会小麦栽培学组组长,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小麦分团团长。办公电话:8241484 ,电子邮件:姓名:李向东 性别:男 博硕导师 出生年月:1963.03.15 职称: 教授研究方向:以花生和食用豆类为研究对象,以作物高产优质生理生态为研究方向科研简介:是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获得者,现参与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花生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及省、部级科研

34、课题 7 项。曾获省部级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1 项;选育出辐 8707、农大 818、丰花 1 号、丰花 2 号、丰花 3 号、丰花 4 号等花生新品种(系)多个;在“作物学报” 、 “中国农业科学” 、 “植物生理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 、 “应用生态学报”等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50 余篇;作为主要参编人员出版了中国现代科学全书“作物栽培学” 、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作物栽培学”(北方本) 、全国高等学校农林规划教材“植物生产学” 、 “中国花生栽培学” 、 “作物优质高产高效栽培” (副主编) 、 “花生品质学” 、 “农学概论” 、 “花生生产新技术”和“农业新技

35、术千问”等 10 部著作。在科学研究和培养研究生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相对稳定、独具特色并富有成果的研究方向:1.花生营养生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有:( 1)不同种植方式花生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规律;(2)不同种植方式花生 N、P、K 等主要营养元素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3)不同种植方式花生根瘤固氮规律及施 N 等环境条件对固氮的影响;(4)花生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及技术;(5)Cu、Fe、Zn 等微量元素对花生的作用机理及补充措施。本方向在同类研究中占有领先学术地位。2.花生衰老生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有:(1)不同花生品种衰老差异和进程的研究;(2)花生衰老的氮素及生长调节物质调控;(3)

36、花生叶片衰老过程中光合性能及细胞微结构变化;(4)花生叶片衰老的氮素代谢;(5)花生叶片衰老的酶学研究;(6)花生不同叶位叶片衰老的差异。本方向在同类研究中占有领先学术地位。3.花生抗逆生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有:( 1)花生抗旱耐瘠的外观及内部生理指标研究;(2)花生抗旱耐瘠的品种、种质资源筛选与创新研究;(3)花生抗旱耐瘠的生理及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4)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不同抗旱耐瘠花生品种正常生长所需的最低环境条件。本方向在同类研究中占有一定学术地位。4.花生品质生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有:(1)优质花生的外观和内部营养指标研究;(2)优质花生的品种、种质资源筛选与创新研究;(

37、3)花生品质形成的生理及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4)环境条件对花生品质的影响研究(从水、肥、温、光、土壤、农药和生长调节物质等方面开展研究) ;(5)优质花生的生产及调控技术研究。本方向在同类研究中占有一定学术地位。现任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信息系主任、支部书记,山东省品牌专业“农学”专业主任,农学专业骨干课程“作物栽培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主要负责人, “作物高产生理”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花生学报”编委,山东省植物生理学会、山东省旱作农业学会理事。姓名:李兴锋:性别:男,出生年月:1976-10-26,硕士生导师 职称:副教授。中国遗传学会、作物学会会员。

38、研究方向:2003 年 7 月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作物学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主要从事利用远缘杂交和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小麦遗传改良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小麦及其近缘植物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小麦抗病优质等重要性状或基因的分子标记、小麦优良种质资源的创制及其鉴定等内容。教学上主要承担本科生“遗传学”和“遗传学实验” ,研究生“基因组学”的教学任务。科研简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300,小麦三属杂种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山东农业大学青年创新基金各一项。参加国家自然基金、973 项目子课题、农业部种植业结构调整重大专项等多项课题。发表研究

39、论文 1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3 篇。近期发表的有关的论文:1. Li Xingfeng, Song Zhen-Qiao, Liu Shubing, Gao Jurong, Wang Honggang. Cytogenetic study of a trigeneric ( triticale X trileymus ) hybrid, Euphytica, 2006,150(1-2):117-1222. Li Xingfeng, Liu Shubing, Gao Jurong, Lu Wenhui, Wang Honggang, Abnormal pollen Development

40、 of bred wheat-Leymus mollis partial amphiploid,Euphytica, 2005, 144(3):247-2533. Liu Shubing, Wang Honggang, Zhang Xueyong, Li Xingfeng, Li Dayong, Duan Xiayu, Zhou Yilin. Molecular cytogenetic identification of a wheat-Thinopyron intermedium partial amphiploid resistant to powdery mildew. Journal

41、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05,47(6):726-733 4. 刘海燕, 何方 , 王金平, 西廷业, 王洪刚, 李兴锋(通讯作者) . 小麦-簇毛麦新种质山农 05078的鉴定.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2008, 41(2):107-1125. 李兴锋, 刘树兵 , 宋振巧, 王洪刚. 小黑麦小滨麦后代 1RS1BL 易位系的选育和鉴定, 遗传, 2004, 26(4):481-4856. 林小虎, 李兴锋,王黎明,陆文辉,王洪刚. 麦类作物体细胞基因组原位杂交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实验生物学报,2005,38(2):126-1327. 林小虎, 王黎明

42、, 李兴锋, 陆文辉, 赵逢涛, 李文才, 高居荣, 王洪刚. 抗白粉病八倍体小偃麦和双体异附加系的鉴定, 作物学报, 2005, 31(8): 1035-10408. 林小虎, 王黎明 , 李兴锋, 赵逢涛, 高居荣,李文才, 陆文辉, 王洪刚. 抗白粉病小麦- 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的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2005, 35(1): 60-65 9. 陆文辉, 林小虎, 李兴锋, 王黎明, 陈寅初, 王洪刚. 抗条锈小滨麦易位系的鉴定, 作物学报, 2005, 31(1): 88-9110. 李红美, 李兴锋, 高居荣, 王洪刚. 抗白粉病小麦-中间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与杀配子材料杂交后代的

43、细胞遗传学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4):686-691姓名:史春余 性别:男 硕士生导师 出生年月:1964-1-15 职称: 教授研究方向:以甘薯、水稻等作物为研究对象,以作物优质高产与营养施肥为研究方向。科研简介:山东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利用、博士后。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植物营养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杂粮组委员。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863”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等多项研究课题,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1)甘薯产量品质

44、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及其与营养施肥的关系;(2)腐植酸缓释肥料制备及其在薯芋、水稻等作物产品质量安全中的应用。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先后在中国农业科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水土保持学报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60 余篇。电话:8242538(H) ,13853863566;E-mail:姓名:刘鹏 性别:男 硕士生导师 出生年月:1974-12-9 职称: 副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玉米栽培生理生态及 3S 技术在精准农业及生态监测上的集成应用。科研简介:山东农业大学作物学博士、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多年来以玉米为研究对象

45、,以玉米栽培生理生态和品种遗传改良等为研究方向,从事应用和基础理论研究。现主持农部业跨越计划项目“专用型饲用玉米山农饲玉 7 号高产优质高效无公害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 (2007-2009,项目经费 110 万元)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不同基因型超高产玉米品种株型与冠层结构特征研究” (2006-2010 ,项目经费 50 万元)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冬小麦夏玉米周年超高产模式与技术体系研究” (2006-2010,项目经费 25 万元) ;山东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饲用玉米新品种山农饲玉 7 号及其配套技术示范推广” (2007-2009,项目经费 20 万元)山东省科

46、技攻关项目“专用型饲用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 (2007-2009 ,项目经费 10 万元) ;山东省良种工程项目子课题“优质专用玉米良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 (2008-2010 ,经费 10 万元) 。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1 项,作为主要完成人选育的山农饲玉 7 号获得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中国农业科学 、 作物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 10 余篇,副主编教材 1 部,参编专著 2 部。姓名:王建华 性别:男 博硕导师 出生年月:1963-7-15 职称: 教授研究方向:药用植物(资源评价与利用、栽培与育种、生物技术、生理与生化)

47、 、中药材GAP 工程、中药化学、保健食品、中药资源综合利用等。硕士点: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博士点:作物学(一级学科) 、植物资源学(二级学科)科研简介:主要从事以上研究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主持和参加“省财政支农” 、 “省重大科技攻关专项”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省三 O”工程”等省级以上研究课题多项,在中国药学杂志 、 中国中药杂志 、 营养学报 、食品科学 、STARCH 、 应用化学 、 中草药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 60 余篇,申请专利 2 项。副主编教材 4 部。电话:8248076,8242410-8024,;13705386963,;EMAIL:姓名:沈法富 性别:男 博硕导师 出生年月:1965-1-5 职称: 教授研究方向:(1) 作物遗传育种 招收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研究方向:棉花重要性状的基因克隆和遗传转化,选育棉花新品种。(2) 遗传学 招收硕士,研究方向:生物信息数据的挖掘和植物重要性状的基因克隆。科研简介:(1)作物遗传育种方向:主要从事棉花遗传育种和转基因研究工作,近几年先后克隆了盐诱导表达的罗布麻 DNA 解旋酶基因(专利号为 ZL200510045084.1) ,衰老诱导表达的棉花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专利申请号为 200410009656.6),并进行了生物学功能验证。建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