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一 传播学的孕育、创立与发展一、传播与传播学1、传播的外在表现形式达摩:面壁而坐 终日默然 (自己冥思若想)大仲马:蘑菇 雨伞 (两人交流)林肯:葛底斯堡演说 爱德华弗雷德“民有、民治、民享” (组织者组织演讲)1969 年 7 月 20 日 阿波罗宇宙飞船 阿姆斯特朗(1)自身传播 intra personal communication 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 自我信息沟通自我思考、自我陶醉、自我表露、自我宣泄等 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合为一体,传播过程仅限于自己,常常不要求、不希望与他人分享例如:达摩面壁 沉思默想(2)人际传播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2、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亲身传播利用电话、书信等媒介协助进行的传播 人际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播 人际传播和人际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大仲马与服务员的误会(3)组织传播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组织”:A.指具有一定的目的、任务,按照一定的形式建立起来的集群结构;B.也指自发形成的短暂的人数很多的的共同体。 形式企业内部和企业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各单位围绕思想正字工作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各地举办的报告会、演讲会、研讨会、展销会等。例如:林肯在集会上的演说(4)大众传播 mass communicatio
3、n 传播组织通过现代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 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大众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不含褒贬之意例如:电视转播登月实况2、传播的内涵 传播信息流通的过程 (communication 拉丁语 communis)汉语:交流、通讯、沟通、交际等 传播定义的三种类型:(1)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 ( 施拉姆“传播之父” )施拉姆:传播“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2)强调传播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霍夫兰: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3)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
4、:“运用这一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 何为传播2 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收与反馈行为的总称。 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3、关于传播学 传播学就是研究人类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研究范围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两大方面2、传播学的形成1、传播学形成的外部条件 孕育20 世纪 2030 年代美国 形成20 世纪中期 中国20 世纪 80 年代 (1986 年新华社出版施拉姆的传播学概况第一部) 传
5、播学学形成的四个主要外部因素:A.政治因素:选举B.经济因素:广告C.军事因素:战争宣传 一战时,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艾森豪威尔:“在战争上投入五美元,不如在宣传上投入一美元”D.媒介因素:报纸催生新闻事业、电子媒介促进传播学2、传播学形成的内因机制: 传播学典型的交叉性学科 传播学从方法到理论大量借鉴其他学科的内容A.行为科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符号学、语言学、新闻学、宣传学、人类学等B.信息科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统计学等 最具代表性、经典性的研究成果: 从库里到米德的“象征互动理论” (社会学、社会心理学) 卢因的“群体动力学”和“场论” (社会心理学) 李普
6、曼的舆论 (新闻学) 拉斯韦尔对战争宣传的分析(政治学、宣传学) 拉扎斯菲尔德,对选举投票行为的调查(社会学) 霍夫兰“劝服态度政变”的研究(实验社会心理学) 盖洛普对舆论调查方法的改进(社会学) 申农和韦纳对创建信息理论的贡献(信息科学) “三论”对于传播学形成的重大意义:(1)信息论(开启鸿蒙、启蒙) 创始人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电气工程师申农(香农) 1948 年通信的数学理论信息论的奠基之作 信息“不肯定程度减小的量” 、 “两次不定性之差” 核心观点“通信的基本问题是在通信的一端精确或近似地复现另一端所挑选的消息” 申农信息通信模式:3编码把信息转换成可以传递的信号的过程译码将信号还原成信
7、息的程序(2)控制论 创始人美国通信工程师维纳 1948 年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控制论的奠基之作 核心概念反馈信息的反向传播 只有经过信息的反馈,传播活动中的各方才会发生传播关系,才能得以处在同一传播系统之中(3)系统论 大致形式于 20 世纪中期 系统论系统工程、系统科学、一般系统论等 基本结构“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 (亚里士多德) 数学观点3=1+1+1系统观点3 大于 1+1+1 3 小于 1+1+1 整体绝对不等于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简单的相加三、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三论”及其他相关科学为传播提供基本框架1、政治学家 哈德罗.拉斯韦尔(19021977) (美
8、) 代表作世界大战中的传播技巧 (博士论文) 、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等 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1)从内部结构上分析了传播过程的要素,提出传播的 5W 模式 Whosay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传播主题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传播效果控制分析 内容分析 媒介分析 受众分析 效果分析(2)提出“社会传播”概念,从外部功能上探讨了传播的社会作用。 “三大功能”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递遗产 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增加第四项功能提供娱乐(3)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传播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拉斯韦尔的“内容分析法”带有
9、精确定量的特色为使传播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立下功勋2、心理学及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 原籍德国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18901947) 原为杰出的心理学者,属“格式塔”学派“完形心理学” “完形心理学”强调人的经验、行为的整体性,主张整体先于部分并制约部分与系统论思想相似 首创“群体(团体)动力学”和“场论” 核心内容强调“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和作用,将社会因素引入心理学研究。其研究因此转入社 会心理学的领域 社会心理学:社会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 个人心理对社会的作用 “群体动力学”研究团体与个体二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团体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制约与影响个体必须受所属团体的支配3、社会学家 保罗拉扎斯
10、菲尔德4 原籍奥地利的美国社会学家(19011976)筹建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学研究所” 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的贡献(1)创建“二级传播理论” 、破除“魔弹论” “二级传播理论”:1948 年人民的选择 、 “伊里县的调查” “二级传播理论”的核心:A.“舆论领袖” opinion leadersB. 指与媒介关系十分密切,在形式和引导舆论中起关键作用的少数受众群体。信息 信息大众媒介 舆论领袖 社会公众一级传播 二级传播(2)倡导确立“实地调查法”传播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使传播学打破囿于理论的局限,将传播学的研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代表作品:人民的选择 、 个人影响力: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等
11、4、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美国实验心理学家 19121961)霍夫兰涉及的传播研究:(1)研究人的心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2)在耶鲁大学主持“劝服传播和态度改变”的研究课题(3)创立主持传播学的“耶鲁学派”(4) “耶鲁学派”研究宗旨“提出科学的见解,以辨别那些条件可以使这类或那类劝服性传播的效果有所增强或减弱”研究特色:A.由微观入手,对传播的技巧(而非原理)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入细致的总结。B.主要研究方法采用“控制实验法”代表作品:传播与劝服 、 耶鲁大学关于态度和传播研究丛书等三、传播学之父韦尔伯施拉姆美国传播学集大成者(19071988)施拉姆对传播学研究的贡献1、早期挖掘和整理他人的
12、传播研究成果和思想学说A.出版信息论的奠基之作申农通信的数学理论B.创办伊利诺伊大学传播研究所C.编纂大众传播一书2、中期确立传播学集大成者的学术地位A.创办“斯坦福大学传播研究所”B.1956 年,参与撰写报刊的四种理论C.开展“媒介与发展”等传播学重大研究D.1964 年,撰写大众媒介与国家发展3、后期确定“传播学之父”地位A.1973 年,在夏威夷“东西方中心”创办传播学研究所B.出版代表作男人、女人、信息、媒介:人类传播概览专题二 传播符号传播信息的流通信息经由符号得以流通5符号负载或传递信息的基本元素,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及代码系统,如声音、图形、姿态、表情等符号的两大区别:语言和非语
13、言符号信息首先表现为符号,或者说一种信息的外在形式就是某一种符号一、语言符号1、语言符号:语言口头语言 文字书面语言语言及文字的传播功能:语言共时性直接符号把握具体现实形而下文字历时性间接符号探寻抽象真理形而上 (横线应为箭头)语言符号的两个部分:外在形式读音能指(声音形式)表达面语言学内在含义意思所指(语义内容)内容面语义学 (横线应为箭头)2、语义与传播语义学属于语言学的分支,专门研究语言符号意义的学科(1)柯日布斯基及其普通语义学(18791950) 原籍波兰,美国哲学家和语言学家,1938 年在美国创立普通语义学研究所,代表作科学与精神健全:非亚里士多德体系和普通语义学概括 “人是时间
14、的连接体”普通语义学原理A.非等同原理世界上没有各方面完全相同的两个事物,而且由于变动不居,一个事物本身也不等同B.非全原理任何一个事物都有无数特点,人是无法说完全的C.自身反映原理表达离所表达的事物越远,价值就越小(2)语言的陷阱A.语言是静态的,实际则是动态的非等同原理事物运动性 语言静止性B.语言是有限的,实际是无限的非全原理C.语言是抽象的,实际是具体的自身反映原理第一级:科学上所知道的微观与亚微观的奶牛抽象 第二级:我们所看到的奶牛第三级:贝西这头牛“抽象阶梯” 第四级:奶牛(代表包括贝西在内的所有奶牛)早川一荣 具体 第五级:牲畜(代表奶牛及猪马羊等共有特点)第六级:农场财产(代表
15、牲畜及农场其他东西共有特点)第七级:财富(包括农场财产及其他方面的所有资产)(3)语言失当A.死线抽象(译)出自温德尔.约翰逊6指人们长在语言“抽象阶梯”的某一级上使用语言,把语言死钉在某一抽象水平上B.忽视差异指人们在使用语言表达事物,只顾整体的一致,而不顾个体差异C.非此及彼指人们在习惯于使用极端的词汇来表述事物的方式,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排中律”D.自我投射指人们再用语言表述事物时,会不自觉的将自己的主观认识投射到客观的事物上名为说他,实则说己二、非语言符号指除语言以外的其他所有传播信息的符号,一般包括鼓掌、烽火、标志、图像、手势、表情、姿 态、病症、气味等“一种不见诸文字,无人知晓,但
16、大家全部都理解的微妙代码” (elaborate code)语言学家萨丕尔冰山理论:语言符号 意识 非语言符号潜意识冰山理论:海明威(美小说家)创新出的理论非语言符号包括:1、体语指通过人的举止、表情和装束来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非语言符号在西方,又称为“身体语言”body-language、 “行为语言”behavior-language 体语学(kinesics)由伯德恵斯特创立(1)类型:动态动作、静态姿势、类语言动态动作:把眼神划入动态动作一类中 1eg:道路以目;体育比赛裁判手势;舞蹈静态姿势: eg:呆若木鸡;脸色铁青 2面部表情:eg:金斯柏林(美联社记者)纽伦堡审判纪实 所有的符
17、号都会给我们带来信息装束:一战法国军队的服装为湖蓝色上衣+红色裤子气味、病症类语言:eg:嗯;这个那个 占体语约 90%以上 3(2)体语与语言的关系:A.体语丰富了语言的意味B.体语的含义需要由语言赋予和界定语言 体语明确的语义心意 模糊的主观印象理智意识 本能潜意识有意的表达 无意的传播思想、认识、观念 情感、印象、情绪7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拙于言辞,一切高贵的情感都羞于表达。 (周国平)2、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分类:A.象征符号:代表一种抽象意义(如 “十字架” )B.实义符号:用简洁明了、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某种比较确定的意义(公路标识)3.、听觉性非语言符号:泛指作用于人们听觉器官的非语言符
18、号,如:鼓声、口哨、汽笛、乐声等,德沃夏克(捷克) Form the new cotinent “自新大陆”第九交响曲3、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1、语言符号的传播功能(1)传播信息、表达感情、指导行动维特提斯坦(2)早川一荣:A.报告 可以验证的表达 (作为记者要尽量报告,而不是推论)B.推论 从已知的推测未来的表述 (记者要尽可能的将语言保持在报告层面、尽可能不要用推论,若要用推论,即可“借他人之口说出” 。 )C.判断( judgements)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评价,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2、非语言符号的传播功能:(1)传播态度与感情 (2)辅助语言传播 (3)代替语言专题三 符号互动人际传播特征
19、分析互动即你来我往,周而复始的循环一、编码与译码信源编码信号译码目的地 (横线为箭头)(1954 年,施拉姆提出的传播模式) 传播学中的编码和译码:编码:把信息转换成可供传播的符号或代码的过程(传播者行为)译码:从传播符号中提取信息的过程(接受者的行为) 施拉姆的人际传播模式:传播中可能出现的状况:传播者变动信息 接受者曲解信息二、左右认知的主观机制 人的两种认知行为: 感知感性认识 理解理性认识1、影响感知的因素:8 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卢因) “结构因素” (structural factors)指先天性的存在于人的意识领域的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和一种先验的感知框架 “结构因素”对
20、认知活动的影响:(1)类似与近似(resemblance and proximity): A人们在感知事物时往往趋向于把相似的东西视为一类,归并在一起。例 :12 B 14(2)完形趋向(good form) C指人们对事物的感知总是趋向于整齐、规范、统一、完好,而力求避免残缺、凌乱、混杂、破损。例:情人眼里出西施(3)残缺闭合(closure)把接近完好的认识图像完善起来,将其中的残缺部分修补闭合的心理倾向。(4)共同命运(common fate)指人们倾向于把类似的东西当做共同体来感知的心理倾向。2、制约理解的因素:理解人们对感受到的各种刺激进行性选择、组织并解释,从而使来自客观世界的认知
21、元素在脑海中形成一幅有意义的主观图景。A.心理预设人们在开始之前,都带有某种根据生活经验而形成的心理期待,都已经不知不觉的预先设定了理解对 象应有的图景。B.文化背景 C.动机 D.情绪 E.态度三、选择性定律 受众在接受信息过程中势必要根据各人需要和意愿而有所选择和侧重,甚至有所曲解,以便使所接受的信息同自己固有的价值体系和既定的思维方式尽量的协调一致。1、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指人们尽量接触与自己观点吻合的信息,同时竭力避开相抵触的信息的一种本能倾向。2、选择性理解指受众总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对接触到的信息作出独特的个人解释,使之痛手中固有的认知相互协调而不是相互冲突。 李普曼
22、舆论“对于所有的听众来说,完全相同的报道听起来也不会是一样的。由于没有相同的经验,每个人的领会也就不同,每个人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并渗入自己的感情。 ”3、选择性记忆指人们根据各自的需要,在已被接受和理解的信息中挑选出对于自己有用、有利、有价值的信息储存在大脑中。四、人际传播、人际影响和媒介效应1、人际传播的特征符号互动周而复始的编码和译码 编码与译码的能力:听与说;认识与理解相同或相似的经验范围:生活阅历;知识结构2、人际影响与媒介效应 “两级传播理论”:、在一个群体中,常有少数人频繁结束各种媒介了解消息,并对这些消息进行发布和理解,他们被称为“舆论领袖” 。、来自这些媒介的信息首先抵达
23、舆论领袖,然后由舆论领袖通过人际传播传递给受其影响的追随者。 两级传播模式: 9 两级传播理论的局限 施拉姆“多级传播”或“N 级传播” 忽略了大量信息都是由大众媒介直接流向社会公众,中间并不需要经由舆论领袖的事实。 将大众传播中的受众简单的分为主动与被动、活泼与代办、领导与追随者两类人是不符合传播实际的。 信息的传播不仅只是两级,而是多级。专题四 大众传播及控制分析一、大众传播概览大众:A、规模庞大的传播机构B、大批复制的传播内容C、人数众多的传播对象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反馈:A.信息的反向传播或信息的部分倒流B.受众对传播内容的反映作用:A.检验传播效果 B.规划和调整下一步的传播行为二
24、、控制分析:微观对具体传播过程的控制宏观审视传播活动的潜在控制因素1、微观研究:把关及把关人10(1)卢因的把关研究1947 年人际关系把关(gatekeeping)对信息的筛选与过滤(2)怀特的把关研究输入信息输出信息 = 把关过滤信息(3)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把关是多层的,系列把关说(4)巴斯德“双重行动模式”新闻事件新闻采集者新闻稿件新闻加工者新闻成品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2、宏观研究:深层的控制(1)布里德与其“潜网说” 沃伦布里德 编辑部的社会控制 潜网,一方面可以确保媒介组织的传播意向顺利的贯彻下去,另一方面阻止不懂规矩的新来者对媒介组织既定行规的袭扰 媒介组织内的潜网实际上是更大范围
25、的社会体现的折射(2) 报刊的四种理论:四人控制观念及控制体制 “For theories of press”(1956):自由主义、极权主义、社会责任、共产主义理论。 作者:弗雷德里克赛博特 韦伯尔施拉姆A.集权主义理论大众传播事业早期的受控状态 16、17、18 世纪,极权主义思潮, “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朕即国家” 真理是权利的产物,权利是衡量真理的尺度。 集权主义思潮的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代表作品君主论集权主义的“圣经”马基雅维利主义 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的理论先河先秦诸子百家中的韩非子 西方封建专制王朝对新兴的大众传播的严格控制及垄断手段:、向印刷商颁布经营许可证
26、 1、对有关出版物的内容进行检查以及严惩“违法犯纪”的传播者罚款、抄没财 2产、逮捕监禁、刑讯拷打、处以极刑。B.自由主义理论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特征体现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启蒙时代的天赋人权观 代表人物弥尔顿,英法启蒙思想家 洛克、卢梭、伏尔泰,北美思想家潘恩,英 19世纪哲学 家约翰穆勤 基本主张:a.个人权利高于一切,所谓国家归根结底应该用来保护个人权益在个人权益中,最重要的就是自由地持有主张,自由地抒发己见。b.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能凭理性辨别出真理及谬误报刊自由主义的一大观念“自我修正”c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展开“自由而公正”的竞争中才能产生和发展 报刊自由主义理论的另一大观念“观点的自由市
27、场”C.社会责任理论对自由主义理论的改良和完善 思想基础哲学家沙非(chaffee)和霍京(Hocking )的哲学观11 核心“积极自由权” (Positive liberty)“争取积极的自由” 自由主义理论的典型概念“消极自由权”“避免消极的自由” 两种理论的根本区别对言论者和政府的相反态度a. 积极自由权争取的是“公众利益”在政府的协助下去追求b. 消极自由权是个人被动的自由避免的是政府的干预 社会责任理论的本质主张:a. 传播媒介在享有充分自由的前提下,在社会为它提供自由保障的环境中,还应主动地、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b.在没有“他律”的情况下自觉的进行“自律” ,在没有外来约束,外来控
28、制的条件下自觉的进行自我控制 社会责任论的理论悖论:a.重提对传播的控制,认为“不受限制的自由会带来危险”b.这种控制是建立在自由传播基础上的,并且这种控制不是由外界强加到媒介身上,而是由媒介主动对自己实施的D.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集权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延续)思想的偏见“冷战”的产物 四大传播控制观及四种控制模式:a.集权主义理论君主独裁式b.自由主义理论自由放任式c.社会责任理论自我约束式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国家统管式 报刊的四种理论的缺陷:“Last Rights:Revisiting Four Theories of Press”William E BERRY 最后的权利:重议报刊的四种理
29、论a.历史具体性不一致b.单个理论过于简单化c.对资本私有制的权力集中所论太少(3) “批判学派”控制观的代表阿特休尔及其权力的媒介 “批判学派”勃兴于 20 世纪 60 年代 采用“政治经济文化”的分析方法 特色:a.蔑视“正统理论” b.批判缺陷c.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病情” d.提出“医治处方” 传播学“批判学派” 主要关注谁在传播和为谁传播 致力于揭露各种权势集团操纵传播,影响传播和控制传播的实质 轻视传播的具体运作 重破轻立的研究风格 以控制分析为主 阿斯休尔权力的媒介 “Agents of Power”基本观点:所有的媒介,不论是现在还是过去的,都不是独立的、自为的,媒介从来都是某
30、种权势的“吹鼓手” 阿斯休尔理论中权势操控媒介的四种形式:A.官方形式媒介的内容是由规定、条例和法令决定B.商业形式媒介内容反映广告商及其伙伴的思想观点C.利益关系形式媒介的内容反映社会金融企业、政党、宗教团体或其他各类组织利12益D.非正式形式媒介的内容反映亲朋好友利益为目的 “批判学派”控制分析其他代表性研究英国传播学者格雷厄姆默多克和彼德戈尔登 资本主义传播和阶级关系1984英国 John Westgnard权力、阶级和传播媒介 “第四臂膀”和“第四等级”3、控制的形态(1)政治控制政府控制常见手段:A.立法既保障传播者权益,同时又要程度不同的限制它的自由B.行政通过行政措施对传播者施加
31、直接的压力,从而达到控制传播的目的具体形式:a.直接或变相地资助某一传播机构b.对倾向政府的传播者给予优惠或特权c.在传播物质材料的配给上实行倾斜政策d.压抑持不同政见者的传播媒介e.选传播从业人员f.确定新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向C.操纵新闻a.新闻发布会 b.记者招待会 c.吹灯会、试探性气球等等(2)经济控制最根本的控制形态 媒介的所有权 广告(3)受众控制通过反馈信息的有效控制(4)自我控制传播者对自身主动施加的约束“自律” 媒介组织对本机构人员的纪律要求与行业规范 各类传播从业者按照一般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自我约束专题五 媒介分析:经济渠道一、媒介及其比较研究 媒介、大众媒介、大众传播
32、媒介、新闻媒介、传播媒介、媒介组织媒介 媒介:传播大规模信息的载体(内涵) ;是通讯社、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市场营销机构、民意调查机构、公共关系机构等的总称 媒介组织:经营媒介的机构,如报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电影制片厂等。 渠道:信息扩散与流通的方式13 媒介分析的研究方式: 微观研究注意了解各种媒介的传播特性,通过比较发展各种媒介的优势所在,从而为更有效地传播提供理论依据 宏观研究从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上考察媒介的社会作用,揭示媒介给人类的生活、发展及生存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日常印象中的三大媒介: 报纸诉诸视觉,以文字为主要传播符号所传播的信息具有逻辑化和抽象化的特
33、点 广播诉诸听觉,以声音为主要传播符号所传播的听觉信息不如视觉敏锐 电视不仅同时调动听觉与视觉,而且刺激人的全部感应系统,所提供的声像结合的信息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有很强的吸引力 关于三大媒体的代表性比较研究:1、戴维.塞纳和威廉.迈克尤恩的比较研究视听媒介在传播信息方面并不比单纯的视觉或听觉媒介更有效力,对受众的影响更大2、卡伦.布朗的媒介比较研究通过阅读的视觉信息比视听信息更容易给人以更深的印象,因而对受众会产生更持久、更深刻的影响3、 “零点研究”媒介在深造人们的思维方式上的不同 视听媒介被动的体验 始终使人的精神处于紧张而消极的状态中,注意力总是被原作的内容所吸引,不可能发挥更多的主动
34、权、积极性和创造性。 视觉媒介主动地参与 能为感觉信息提供从容的机会,联想的空间和自由的向往4、游戏论威廉.斯蒂芬森的新异媒介观传播的游戏论 工作性的传播,如下达命令,带有任务成分在内,对参与传播者的身心来说是不愉快的“传播不快” Communicationunpleasure 游戏性的传播,如相聚闲聊,没有具体目的,对参与传播者来说是轻松愉快的“传播愉快” Communicationpleasure二、媒介的宏观研究媒介的社会功能1、拉斯韦尔的正面论述媒介有益于社会的积极作用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1948拉斯韦尔的三大功能说:(1)监视环境指媒介准确地客观的反映现实深灰的真实情景,再观周
35、围世界的原貌及重要发展 施拉姆的形象比喻“社会雷达” 新闻事业的首要社会功能报道新闻,传播信息(2)联系社会指把社会的各个部分、各个环节、各类因素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应付环境的变化和挑战 传播家徳弗勒大众传播通论 “新闻是监视,评论或解释性报道就是联系” 监视环境着眼于迅速真实,联系社会侧重于排疑解难(3)传递遗产延续社会的文化传统 精神遗产科学知识、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 人际传播大众传播(4)赖特补充的第四大功能:14 1975 年,社会学家詹姆斯。赖特出版大众传播的社会科学观点 将媒介的功利性和游行性两方面结合2、拉扎斯菲尔德德负面分析 媒介给社会的消极影响 拉扎斯菲尔德与罗伯特.墨顿
36、联合发表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 (1948)(1)拉扎斯菲尔德对媒介传播功能研究的发展A.授予地位的功能大众媒介通过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能够授予个人、团体、社会问题及社会运动以显赫的地位a.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或社会政策给与好评,从而授予个人和集体声望并提高其权威性b.由知名人士发表言论予以推荐不仅会提高被推荐者的声望,而且同时也给推荐者本人带来了声誉“媒介人物”B.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 大众传播媒介通过“揭露”某些背离社会道德的行为发起有组织的社会行动a.“促进社会准则的实行”迫使人们采取一元的而不是双重的道德标准b.此功能源于大众传播媒介的公开性和社会性的特征。c.一次成功的揭发运动最终很可能成为
37、一个循环往复、增添大众传播媒介声誉的过程(2)拉扎斯菲尔德对媒介传播功能负面分析 “大众传播媒介是一种既可为善服务,又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而总的来说,如果不加适当的控制,它为恶的可能性则更大”A.使人丧失辨别能力,盲目顺从现状a.媒介反复传播的一些内容,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对另一些内容的不予传播b.媒介一方面使人们顺从现状,另一方面又很少为人们对现存制度进行批判性的评价提供依据。从而间接但却更有效的维护了现状 德国当代哲学家、社会学家马尔库塞单面人 (1964)单面化趋向的根源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本身也已成为失去批判功能的单面人。只肯定不批判,使人丧失辨别能力;只知盲目的顺从于现状,认同
38、于现状,而不考虑既定的一切是否合理B. 导致审美情趣及文化素质普遍平庸化 大众传播媒介的兴起大众文化的发达C. 廉价占用人们的自由与时间 施拉姆的形象比喻媒介就像“时间窃贼” “the thief of time”D. 麻醉精神而使人丧失行动能力a. 让人沉醉在虚幻中满足之中b. 由此剥夺人们的行动能力三、麦克卢汉与英尼斯的媒介推理 马歇尔麦克卢汉 古登堡的麦克卢汉群星:印刷文人的诞生媒介通论:人体的延伸 、 媒介即通讯等 哈罗德英尼斯1、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 媒介传递的是什么样的内容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媒介的本身,是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因为传播媒介中的变革本身就会给人类社会
39、带来某种讯息,引起社会的某种变革。15(1)英尼斯“发现变化进程的第一人” 这一进程隐含在传播媒介技术的形式中 早期观点:对边远地区原材料的开发利用以及帝国权利的扩张,都与有效地传播系统分不开 后期观点:“价格体制的穿透力”正是传播的穿透力的一个方面 传播市场的动力历史运转的轴心(2)英尼斯关于传播媒介对人类文明史的重要影响的观点A. 在任何社会中,传播媒介都会极大地影响社会组织的形态和人们交往的形式B. 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促进新的知识结构的形成,并常常转移权利中心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一切传播媒介都是人类感官的延伸 英尼斯帝国与传播 、 传播的偏绮性 分析媒介同权力结构之间的关系,讨论传播媒
40、介的偏倚性问题 核心观点:A.文明的兴起、衰落和占支配地位的传播媒介信息相关B.一切文明都是靠对空间领域和时间跨度的控制而存在的 英尼斯的媒介观:(1) “偏倚时间的”媒介 具体长久保存的倾向性,便于对于时间跨度的控制。如羊皮纸、粘土、石头等媒介 存在具有丰富的口语传统社会具有复杂的、仅为少数特权分子所掌握的书写技术的社会之中(2) “偏倚空间的”媒介 具有远距离运送的倾向性,便于对空间领域的控制,如现代的印刷媒介、电话、无线广播、电视等 倾向于现在和未来,有利于帝国的扩张、政治权威的加强、科技知识的发展 特征:极其高效的信息交流和大众传播系统的建立 两种媒介的平衡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只有发展使
41、这两种偏倚性平衡的机制,社会才会稳定 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类的延伸”论点(1)从媒介对人类的心理影响推论传播技术的社会影响(2)关注的焦点在于传播媒介对于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3) “感觉的平衡”(4)核心论点:不同传播技术的使用会影响人类感觉的组织,影响人与人的关系,媒介的影响,会改变人类的感觉生活,从而和社会的发展有关 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的三个主要时期以各种媒介对人类感觉的延伸为标准(1)口头传播时期(部落文化时期)口语传播中,各种感觉器官同时受到刺激,处于和谐状态(2)文字印刷传播时期(脱离部落文化时期)印刷媒介的出现巩固和扩展了视觉作用,从而削弱了其他感觉的作用视觉器官凌驾于其他器官之上,
42、使人们疏远听觉、触觉和直接反应,使人们感觉器官分裂(3)电子印刷传播时期(脱离部落文化时期)延伸了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们重新体验部落化社会中村庄式的接触与交流地球村电子媒介就是自然,它们超越的书面文字对视觉器官的片面延伸,扭转了感觉的分16裂3、 “冷媒介”与“热媒介”以媒介提供信息的清晰度或明确度,信息接受者想象力的发挥程度及在信息接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为依据 (1)热媒介:a.高清晰度b.信息明确度高,能高清晰度的延伸人体某一器官c.传播对象在信息接受过程参与程度低,想象力发挥程度低d.印刷媒介与无线电广播(2) 冷媒介:a.低清晰度 b.信息明确度低c.传播对象在信息接受过程中需要发挥丰
43、富的想象力,参与程度高d.电话和电视4、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媒介理论缺陷(1)过分强调媒介的作用将人类文明发展史等同于传播史(2)无视传播内容的重要意义忽视了大众传播在社会中的作用常常是通过传播内容来发挥的这一重要事实(3)对一些基本概念未作严格的科学界限划分四、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1、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概要 媒介报道什么,公众便注意什么;媒介越重视什么,公众就越关心什么 “议程设置功能”构想基础政治学家伯纳德.科恩及其论著报纸与外交政策 “媒介在使人们怎样想(what to think)这点上很难奏效,但在使想什么(what to think about)这点上却十分奏效” M.
44、E.麦库姆斯和 D.L.肖 首创“议程设置”术语 1972 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对 1968 年大选期间传播媒介的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的调查研究的总结。 在选民对当前重要问题的判断与大众传播媒介反复报道和强调的问题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的对应关系2、议程设置:媒介引导舆论之功能 徳弗勒“议程设置理论认为,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而是新闻媒介的议程是对世界上发挥的事有选择的报道 徳弗勒概括的议程设置的三个方面(1) “把关”过程媒介如何根据自己的标准,在纷争复杂的现实事件中排列出轻重缓急的次序(2)产生议程把媒介的议程告诉受众,使公众了解媒介所以谈论的事情
45、及其分量(3)议程影响公众在媒介的影响下形成自己的议程,并使这一议程同媒介议程达到同步5、媒介的隐性功能:媒介环境1、隐性功能与显性功能 显性功能(manifest function)是指媒介的外显功能 隐性功能(intend function)是指人么习以为常但不曾察觉而又确实存在的媒介功能对人类历史和社会进程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远甚于所有显性功能2、媒介隐性功能的理论基础李普曼的“拟态环境”论 1922 年出版舆论学 (Public Opinion) “The World Outside And The Pictures In Our Heads”身外世界与脑海图景17 身外世界实性世界客观
46、世界“不可及、不可见、不可思议”“out of reach,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间接环境脑海图景“拟态环境” 媒介在人们同现实世界之间竖起一道虽不易察觉但却无所不在的隔离屏障 现代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对真实的客观环境的反应,而是对大众传播媒介创立的“拟态环境”的反应 “拟态环境”的实质不是现实环境的客观再现(1)尽管现代新闻机构的规模在无限制地扩大,但实际上并没有一种“对事实负固定责任的组织”(2)在从新闻来源到消息的采集、写作、编辑、传达的过程中,存在各种“检查机制”(3)出于不同意图或目的的各种宣传活动的存在,都易使新闻和事实原貌发生偏差 李普曼对报刊是“直接民主制喉舌”观点的批判:(1) “从最好的方面来说,报刊是某些制度的工具和维护者,从最坏的方面讲,报刊是少数人利用社会解体来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2)提出建立“对事实负固定责任的组织”的设想3、媒介环境 “我们看不到世界本身,看到的是被大众媒介选择和解释过的世界”居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