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结构流程图:采用详细的教学实录再现?是否合理?其一:十一、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本栏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详细阐述并绘出流程图)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点评设立两道关卡1、 词语关:读对了词语彩虹姐姐就会出现。2、3、 生字关:出示礼盒,针对生字提问,并送出礼品。1、 开火车读词语2、 抽字卡当小老师,回答老师针对每个生字所设的障碍。课件礼品盒、生字卡片用游戏开启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符合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1、师:小朋友,祝贺你们顺利过关,彩虹姐姐真为你们感到高兴,瞧,她来了。你们觉得这道彩虹怎么样?评价彩虹,谈感受课件创设情景导入课文学习,学生
2、通过评价彩虹,从而感受彩虹的美,激发对彩虹的喜欢。2、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1 小节并指导朗读。 师:听完你们的评价老师觉得这道彩虹特别美丽,那你们喜欢她吗?那现在就请你们带着喜欢的感觉把第一小节读一读。带着喜欢的感情读第 1小节。课件 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对彩虹的喜欢。3、 教师提要求,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2-5小节。师:这美丽的彩虹吸引了四个小朋友,他们是谁呢?听!他们正在和四人小组互读,并互相说说喜欢的话,谈理由。课件 1、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尤其是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读书,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引领下,学生知道的不仅是课文内容,同时更是学会了一种阅读的方法2、学生合作学习,体
3、现学生的彩虹姐姐说悄悄话呢?想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吗?让我们打开课文 58 页,小组内读一读 2-5 小节,看看你喜欢谁说的话?为什么?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 讲解 2-5 小节并指导朗读重视在低年级学生中渗透朗读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多元化评价,做到读评结合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的要求。(1)第二节:师:你喜欢谁的话?为什么?能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吗?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师: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你是丁丁,你从这座桥上走过,你想走到哪里?1、生说自己喜欢的话并谈理由,试读。2、学生评价3、展开想象,用“如果我从这座桥上走过,我想走到 。”说一说。课件图片:桥1、让学生学会完整表达自
4、己的想法。2、学生之间懂得进行简单合理的评价。3、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并培养学生想象能力。(2)第三节: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好像沿着这座神奇的彩虹桥来到了遥远的银河。谁再来读读你喜欢的话?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师:你认为这一小节应该怎么读?你能试试吗?师:让我们听听冬冬又是怎么读的?师:请全班漂亮的女生读。1、指名读,说理由2、生说建议,并试读3、听课件范读,生向冬冬发起挑战读。4、全班的女生齐读。课件图片:项链这一环节设计学生向冬冬发起挑战,激起学生的胜负欲,而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重,模仿力又特别强,从而达到朗读的效果。抓住女孩子爱漂亮的心理,进行指导朗读,可以达到最佳的朗读效果。(3)拓
5、展师:小朋友,彩虹姐姐学生展开想象,并根据句式“彩虹像 。”说一说。 课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想象,讨论交流,体会诗篇所描写的情景。是会变化的,丁丁跟冬冬觉得彩虹像桥和项链,那你觉得彩虹姐姐还像什么呢?(4)第四、五小节师:还有谁的话我们还没读?读读试试。师:我们来看一下谁的眼睛最亮,发现了这两个小节里哪一个符号宝宝最多呢?带有问号的句子应该怎么读呢?谁愿意来试试?并指导朗读。1、生自由试读2、生观察反馈(问号)3、生谈问号读法。4、男女互评5、男女生赛读。课件 认识标点符号:“?”体会问号所表达的语气(5)创设情境,了解彩虹的由来师:小弟弟、小妹妹向彩虹姐姐提出很多有趣的问题。 你
6、们想不想也向彩虹姐姐提问题?(想)现在我把彩虹姐姐请来,让我们展开想象,大胆的提问吧。自由提问。 (向在场的所有老师与学生提问。)课件视频 让学生了解彩虹的由来,体会大自然的奥妙。(6)第六节师:彩虹是这么美丽、这么神奇,可是她不可能永远都挂在天上,她还是会消失的,你们看彩虹不见了,它到哪里了呢?此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如果你的心情不好时,你们的声音应该是高还是低?让我生谈感受,齐读最后一节课件感情升华,再次体会对彩虹的喜爱。们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最后一小节吧师:彩虹已经消失了,但是她会一直留在我们心中,现在让我们起立,用我们美妙的声音再来把课文读一遍,记得要把彩虹的美丽给读出来哦!配乐朗读全文
7、课件背景音乐配乐朗读全文,让学生通过朗读再次感受彩虹的美丽,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师:彩虹这么美丽,小朋友也一定很喜欢,现在彩虹姐姐消失了,你们一定非常舍不得,你们想用什么办法留住彩虹?开动脑筋,留住美丽的彩虹。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二: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本栏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详细阐述并绘出流程图)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燕子妈妈笑了这一课,看看谁能把“笑”读到你的脸上来?把“笑”读到脸上来弯弯的眉毛,翘起的眼角、咧开的小嘴。文本。 设计意图、依据:小游戏具有激趣作用。昨天学过生字词了,快把这些词语读给燕子妈妈听吧。同时,教师正
8、音。A.全班读;B.开火车认读;C.全班抢读词语。课件演示本课新学词语。设计意图、依据:多种形式地复习词语,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词语。师:这些词语宝宝真调皮,一转眼它们就藏到课文里去了,你们还认识吗?现在自己先读读课文,要求读课文时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并回答:课文讲了哪两种蔬菜。全班读第一段。 文本。 设计意图、依据: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并引出:冬瓜、茄子。师:屋檐下,燕子妈妈正在和小燕子说话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到菜园里去看看,她是怎么说的呢?你们一起把燕子妈妈说的话读出来。师指导读得亲切温和(引导:想一想自己的妈妈平常怎么跟你说话的。 )师:小燕子飞去了,回来说
9、。师:这是小燕子的第一次发现(板书大和小)燕子妈妈听完小燕子的回答她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来读读燕妈妈的话。师:现在我们来当当小燕子和燕子妈妈来读一读。师:现在老师也给大家一个任务。希望你们也能像小燕子一样认真的做好事情。师:刚才大家都读(生读)二、三自然段。请个别同学读。再全班读。用波浪线画起来。(全班读)用直线画出来。(生读)用波浪线画起来。(生读)大声读四、五、六自然段并用直线画出小燕子的话用波浪线画出燕子妈妈的话。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文本。文本。文本。文本。文本。文本。课件。设计意图、依据:这一环节我先让引导学生学习指导去朗读,第四、五、六段我放手让学
10、生去自学体会,最后我再做总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得很认真,现在谁来告诉老师小燕子第二、三次去菜园里看到了有什么不一样呢?(板书)师:很好,燕子妈妈的要求一次比一次高,小燕子也一次比一次看得更认真仔细。 (出示句子)师:男同学读前半句,女同学读后半句。比一比你们觉得哪句更好。师:那么小燕子有新的发现时他是怎么表现的。 (出示第二句小燕子叫着)我们一起把小燕子说的第三句话读一读,要用高兴的叫着的语气来读。师:现在一二、组当燕子妈妈,三四组当小燕子,我们来把她们的对话读一读。师:(出示课件)谁来说说为什么燕子妈妈满意的笑了。师生分角色朗读。师旁白。刺。学生看句子。请个别学生到前面来仔细的看看。读一读
11、。读一读生:因为燕子很认真。观察仔细。两大组分角色朗读。比比看谁读得好。文本。文本。文本。文本。文本。课件。文本。师:同学们读得多认真啊,小燕子观察得也很认真,它发现了冬瓜与茄子的很多不同,现在请同桌两个演一演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呆会老师请同学来演。出一生扮燕子妈妈,一生扮小燕子,表演故事情节。图片和头饰。 设计意图、依据: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其中,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语气,整体体会燕子妈妈一次比一次高兴和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惊喜的心理变化,并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舞示冬瓜与茄子的大幅图片。 (板书:仔细观察。)台。简单、简约的教学流程图是否值得大家借鉴!其一: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
12、生的活动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教师出示地球仪,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师生欣赏配乐朗读文本,初步学习课文。1、学生观察地球仪,进入学习活动。2、学生注意听,并说说你知道了什么?1、地球仪、朗读带(教具)、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实物教具等相关资源进入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课文,找生字朋友,画上圆圈,并要求在不认得的字上作上记号。2、教师提要求,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识字情况。3、教师检查反馈小组学习生字。1、学生自读课文,找不认识的字,并作上记号。2、学生互帮互教,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识记生字
13、情况。 3、试读课件出示生词(课文中的词,不带拼音)识字卡片(学具)课件学生初步学习,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小组合作的优势进行学习。(三)读评结合朗读诗歌1、在掌握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轻声试读、齐读。2、教师请读得好的同学来范读。3、读评结合,教师引导多元化评价。1、全班学生试着齐读,个别不懂的学生可以轻声跟读。2、学生个别读。3、结合图片,逐句朗读并理解。4、学生自评与互评,课文文本课件重视在低年级学生中渗透朗读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多元化评价,做到读评结合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的要求。并尽可能做到给别人提建议。(四)读文感悟体验感受教师适时出示中
14、国地图,引导学生体会祖国的辽阔;出示天安门、日月潭、武夷山等风景名胜的图片,了解祖国的壮丽。学生感受、体验相关的图片,想一想,并试着说一说。图片这样练习可以让学生的语文视野更开阔,知识面更宽,这样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五)拓展练习教师出示课件,大屏幕上出现许多词语,教师范读,并带领试读,之后和孩子共同想象祖国的形象。学生跟读词语,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各自想象祖国的形象。出示词语的课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拓展性练习,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其二: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1、教师出示地球
15、仪,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师生欣赏配乐朗读文本,初步学习课文。1、学生观察地球仪,进入学习活动。2、学生注意听,并说说你知道了什么?1、地球仪、朗读带(教具) 、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实物教具等相关资源进入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1、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课文,找生字朋友,画上圆圈,并要求在不认得的字上作上记号。2、教师提要求,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识字情况。3、教师检查反馈小组学习生字。1、学生自读课文,找不认识的字,并作上记号。2、学生互帮互教,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识记生字情况。 3、试读课件出示生词识字卡片(学具)课件学生初步学习,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6、,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小组合作的优势进行学习。(课文中的词,不带拼音)1、在掌握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轻声试读、齐读。2、教师请读得好的同学来范读。3、读评结合,教师引导多元化评价。1、全班学生试着齐读,个别不懂的学生可以轻声跟读。2、学生个别读。3、结合图片,逐句朗读并理解。4、学生自评与互评,并尽可能做到给别人提建议。课文文本课件重视在低年级学生中渗透朗读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多元化评价,做到读评结合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的要求。教师适时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体会祖国的辽阔;出示天安门、日月潭、武夷山等风景名胜的图片,了解祖国的壮丽。学生感受、体验相关的图片,想一想,并试着说一说。图片这样练习可以让学生的语文视野更开阔,知识面更宽,这样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出示课件,大屏幕上出现许多词语,教师范读,并带领试读,之后和孩子共同想象祖国的形象。学生跟读词语,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各自想象祖国的形象。出示词语的课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拓展性练习,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