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B超诊断子宫腺肌病56例分析.doc

上传人:dwy79026 文档编号:7051107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B超诊断子宫腺肌病56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B超诊断子宫腺肌病56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B超诊断子宫腺肌病56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B 超诊断子宫腺肌病56 例分析【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彩色多普勒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指子宫内膜侵入肌层,亦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1 ,本文对我院 2002 年 12 月2007 年 9 月,超声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 56 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 56 例均为在我院妇科住院手术患者,年龄 2850 岁,平均 39 岁。均为已婚妇女,其中 54 例为经产妇,2 例为无孕者。1.2 检查方法:使用美国产 GELOGIQ-5pro 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 3.55.5MHz。患者膀胱适度充盈后,取平卧位,常规行子宫扫查,注意观察子宫

2、大小、形态、肌层回声、子宫内膜厚度及位置有无变化,同时应用 CDFI 显示子宫肌层与病灶周边及其内部血流分布情况,最后摄片记录。1.3 结果:56 例术前超声诊断为子宫腺肌病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 49 例,误诊 7 例,其中 2 例为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5 例为子宫肌瘤。本组所有患者子宫体积均有不同程度增大,形态饱满,以厚径增大明显。其中弥漫型 39 例,子宫肌层回声弥漫性增粗、增强,分布不均匀,后壁肌层大多较前壁明显增厚,可致内膜线相对移位(图 1) 。局灶型 17 例,为肌层内局限性不均质低回声或高回声区,边缘尚规则,边界模糊,部分有球体感,子宫形态可不规则(图 2) 。彩色多普

3、勒检查于病灶周边及其内可见点状、短棒状血流。月经期病灶内常见散在小无回声区,且月经期子宫体积增大明显。2 讨论 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 3050 岁的经产妇,一般认为与多次妊娠、分娩时宫壁创伤及宫腔操作的手术有关。其临床表现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月经失调等。本病是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细胞和间质细胞侵入肌层,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充血、水肿、出血伴平滑肌纤维反应性增生所致2 ,根据子宫内膜在肌层分布不同分弥漫型和局灶型。弥漫型指子宫内膜弥漫分布于整个肌壁,形成增厚的粗纤维带和微囊腔,腔中偶见陈旧性血液。使子宫前后壁弥漫而不对称增厚,常以后壁增厚明显。局限型指子宫内膜在肌层中局限性生长

4、,形成结节或团块,但无包膜,与肌层无明显边界。由于周期性内膜增生、出血引起痛经,同时使子宫收缩,加重痛经程度。月经过后,异位的子宫内膜萎缩,痛经往往减轻或消失。本组 2 例合并子宫肌瘤(图 3) ,5 例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提示局灶型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鉴别尤为重要。子宫肌瘤除小的肌壁间肌瘤外,一般子宫外形不规则,病灶回声呈强、等、弱回声,内部呈漩涡状回声,边界清楚,周边有“假包膜“回声,彩色多普勒检查,于病灶周边可见半环状血流。局灶型子宫腺肌病患者病灶回声不均匀,边界模糊,无“假包膜“,月经前后动态观察,子宫体积及内部回声常有变化3 。在临床工作中除认真仔细地观察比较声像图特征外,还需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才能提高本病的诊断率。总之,随着子宫腺肌病发病的上升,超声检查由于操作简便、价格便宜、诊断准确率较高已成为临床诊断子宫腺肌病最有价值的方法。【参考文献】1吴钟瑜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1:3192蒋玲玲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3(11):10043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 3 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16作者:顾雪华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第三人民医院,江苏盐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