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基础考前重点提示一:存货发出成本的计算存货发出成本的计算存货发出既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又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如果采用实际成本法则在存货发出时,必然要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中作出选择。如果按照计划成本进行存货核算,则要对存货的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单独核算,最终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下面先就实际成本法说明存货发出的计价。个别计价法: 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采用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
2、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是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 个别计价法的成本计算准确,符合实际情况,但在存货收发频繁情况下,其发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较大。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一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先进先出法: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具体方法是:收入存货时,逐笔登记收入存货的数量、单价和金额;发出存货时,按照先进
3、先出的原则逐笔登记存货的发出成本和结存金额。 先进先出法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较繁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
4、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或: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采用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但由于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因此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
5、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采用移动平均法能够使企业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但由于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货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此外,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存货,通常还采用毛利率法和售价金额核算法等方法进行核算。补充(适用于商业企业):1、毛利率法: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销售成本=
6、销售净额-销售毛利2、售价金额法;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会计基础考前重点提示二: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计提折旧的范围: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1)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2)单独估
7、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注意: 第一,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 第二,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折旧。第三,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但不需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第四,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如有改变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折旧方法可以采用直线法(平均年限法、
8、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折旧方法的选择应当遵循一致性原则,如需变更,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年限平均法年折旧率= ( 1 - 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月折旧率= 年折旧率 12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 月折旧率或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 1 - 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 (1-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 ( 2 预计使用年限 ) 100%年折旧额=每年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最后 2 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账面净值-预计
9、净残值) 2(4)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X100%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 预计净残值)X 月折旧率会计基础考前难点指导三:坏账准备的计提与核算一、如何计提坏账准备企业发生的坏账损失有两种核算方法:一是直接转销法;二是备抵法。由于备抵法更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因此,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要求企业采用备抵法来进行坏账的会计处理。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备抵法是按期估计坏账损失,形成坏账准备,当某一应收账款全部或部分被确认为坏账时,应根据其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金额。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入资产减值损失;一方
10、面设置“坏账准备”科目,待实际发生坏账时冲销坏账准备和应收账款金额,使资产负债表上真实反映应收账款的净值。相关的会计分录如下:(一)计提坏账准备时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坏账准备(二)发生坏账时借: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三)冲销的应收账款又收回时借:应收账款贷:坏账准备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二、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具体来说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四种:即“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一)余额百分比法这是按照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坏账百分比由企业根据以往的资料或经验自行确定。在余额百分比法下,企业应在每个会计期末根据本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和
11、相应的坏账率估计出期末坏账准备账户应有的余额,它与调整前坏账准备账户已有的余额的差额,就是当期应提的坏账准备金额。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1.首次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坏账准备计提百分比2.以后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账户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二)账龄分析法这是根据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通常而言,应收账款的账龄越长,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越大。为此,将企业的应收账款按账龄长短进行分组,分别确定不同的计提百分比估算坏账损失,使坏账损失的计算结果更
12、符合客观情况。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1.首次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各账龄组应收账款余额各账龄组坏账准备计提百分比)2.以后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三)销货百分比法这是根据企业销售总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百分比按本企业以往实际发生的坏账与销售总额的关系结合生产经营与销售政策变动情况测定。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也可以按赊销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采用销货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本期销售总额(或赊销额)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四)个别认定法这是针对每项应收款项的实际情况分别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例如公司是根据应收单位账
13、款的 5来计算坏账,但是有一企业有明显的迹象还款困难,就可以对这一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准备金按 10或其他。在同一会计期间内运用个别认定法的应收账款应从其他方法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中剔除。个别认定法区别于余额百分比法和销货百分比法的主要特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坏账准备计提的依据不再是销货总额或赊销总额,而是客户的信用状况和偿还能力;二是计提坏账准备的比率不再是所有的欠款客户都用一个相同的比例,而是信用状况不同其适用的比率也不同。只要调查清楚了每个客户的信用状况和偿还能力,再据此确定每个客户的计提比率和欠款数额,就能核算坏账准备。三、计提坏账准备时应注意的问题第一,新准则规定,企业对于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及符合条件的应收票据和预付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与旧准则规定有所不同。第二,计算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坏账准备科目余额时,先要注意题目中要求的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判断是否需要考虑坏账准备科目余额后,按照题目的要求一步步地处理,通常在每年末都需要将坏账准备科目余额计算出,以便计算的直观性和准确性。第三,企业对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一般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但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关联方(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等,并且不准备对应收账款进行重组或无其他收回方式的,则对预计无法收回的应收关联方的款项也可以全额计提坏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