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卷第5期2009年10月中国医学伦理学Chinese Medical Ethics扁鹊的医德思想及其伦理价值林常清(桂林医学院,广西桂林541004)V0122 No5Oct20D9(摘要】扁鹊是我国中医理论的奠基者,他不仅具有高超的诊断技术,还具有高尚的医德情操。深入发掘和探索扁鹊的医德思想,不仅有助于弘扬和丰富我国的中医文化,而且对于构建中华传统医学道德体系具有现实的伦理价值。【关键词扁鹊;医德思想;伦理价值中图分类号R一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565(2009)05005702On Bian Ques Medical Ethics Thought and its
2、Ethical ValuesLIN Changqing(Guilin Medical CollegeGuilin 541004。China)Abstract:Bianque was。according to legend-the earliest known Chinese physician【ca500 BC)-andwag regarded as the founder of TCM Theory in ChinaHe possessed outstanding diagnostic techniques。and hishminded medical morality as wellTho
3、rough excav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his medical ethics thought is not onlyhelpful to enrich and early forward TCM culture-but also of great practical ethical values in constructing TCMmorality systemKey words:Bianque;Medical Ethics Thought;Ethical Valuesl扁鹊的医德思想11生命至重。仁术济世扁鹊被世人冠以“苍生大医”的称号。他在行医过程中,积累
4、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却不为功名利禄所萦怀,其“周游列国”、。随俗为变”的行为展示了他“生命至重,仁术济世”的医德风范。扁鹊对病人“普同一等”的诊治态度,表明了他无论是对地位低下的平民大众还是地位至上的王权贵族都始终一视同仁,至意深心,详细检查,对症用药,这些都展示了其高尚的医德。12实事求是,不图虚名扁鹊治愈了危症重病的患者,非但不居功受谢,反而诚心谢病家。在虢太子案中,扁鹊闻言太子的病情,推测太子并非真死,于是。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三阳五会”以熨剂即“以八减之齐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等方法治愈虢太子的尸厥。o他治好虢太子的尸厥证后虢君十分感激,大家也都称赞他有起死回生之术;扁鹊却客观地说
5、:“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这段话反映出一代大医实事求是,不图虚名的品质;赞扬了他虽然医术高明。但却具有不浮夸,不沽名钓誉的高尚医德精神。13谦和不矜。通达医理扁鹊认为有道德修养的医生,不该居功自傲,而应树立。谦和不矜”的礼仪谦恭风尚。扁鹊的医德思想也渗透了这种儒家风范,在他的医疗行为中体现了一种“医者德为先”的仁义思想。掌握医理是医生职业的第一步,但是谦和不矜,勤于思考才能精通医理。扁鹊弟兄三人均为当时的名医,尤以扁鹊最负盛誉。某日扁鹊为魏文侯针灸,文侯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都精于医道,谁的医道最好呢?”扁鹊回答道:。长兄医术最好,二哥次之,我的医术是三人中最差的。”
6、魏文侯不解,扁鹊进一步解释道:“长兄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在病人自身还未发觉有疾时,他就开出药方,铲除病根,这使得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而我的水平,只能在病人病人膏肓的时候进行治疗,大家看到我在经脉穿刺,用针放血,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症患者的病情得以缓解或治愈,觉得我的医术高,所以我名闻天下”。这段对话充分体现了扁鹊做学问的睿智境界和做人的谦逊品质,深刻蕴涵着行医者应具备的谦虚人格,即医者应以礼待人,尊重同道,团结协作,相互信任,一切以病人为中心。14开拓创新,坚毅求真扁鹊把经络知识和I临床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中医的“四诊法”。这一发明源自经络理论。中国古代的医学家很早就发现了人体的血脉跳动
7、和心脏是同步的,在扁鹊之前的中医先辈们很早就通过脉象来了解病情,只是过去的切脉手法是顺着人体的血脉由浅入深地去触按,这种方法比较麻烦。B1扁鹊继承和发扬前人的医学成果,提出病邪沿经络循行,由表人里传向脏腑,形成了独特的切脉诊断技术。他通过观察病人的脉搏跳动,诊断出疾病的性质和轻重缓急,从而辨证施诊,对症下药。由此,司马迁把脉诊的首发权归功于扁鹊,他曾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p。一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G2008 C04157万方数据15精勤不倦深究医术扁鹊广泛行医于民间,“周游列国,随俗为变”。为满足群众的需要而施展自己的医术。在治学上,扁鹊不满足于一技
8、一法,而是根据客观实际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医学专业和研究方向。如他到越国都城邯郸,看到当地妇女患病较多,就开始钻研妇科病治疗方法,成为“带下医”;在洛阳,听说当地许多老年人患眼病、耳病较普遍,就着眼于五官科疾病的研究,成为“耳目痹医”;到咸阳,看到当地儿童的发病率很高。就研究儿童发病原因,成为“小儿医”。由此可见,扁鹊在专业上,不仅精通内科,还通晓妇科、五官科、儿科;在诊断上,他不仅精通“切脉”,而且善于“望色、听声、写形”;在治法上,他不仅精通针灸,还善于手术、药剂等方面的医术,可谓是一位医术高超的全科医生。2扁鹊医德思想的伦理价值21 有利于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医德教育是医学生人文素质
9、教育的主渠道,在医德教育中,医学史是最重要的素材,为医学生的人格塑造、气质培养和修养提高提供了借鉴。【1扁鹊的医德思想属于中医医学史的重要研究领域,在中医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了解扁鹊的行医实践和医德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对医学生来说,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和提高重在将医德思想“内化”为学生稳定的素质和自觉的行为。扁鹊在行医生涯中所展现的精勤不倦,深究医术,重视创新诊疗手段和方法的精神,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当今医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自我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发意义。22有助于增强医学生的医德情感和医德信念市场经济强调经济利益和物质利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种重
10、利轻义的价值观容易滋生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面对现实环境,不少大学生错误的把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运用在道德上、感情上,把名誉地位、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这些功利主义价值观使一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追求发生动摇,在道德价值观念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困惑和焦虑。一旦精神防线被击垮,理想的天平发生倾斜,便会做出错误的道德行为选择。“1医德之本在于治病教人,需要具备良好的医德情感和医德信念。深入探索扁鹊的医德思想有有利于增强医学生的责任情感和事业情感,树立热爱医学、献身事业的医德风范。培养吃苦耐劳、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利于激励医学生心系神圣的职业责任感
11、,为维护人类生命和健康,为推进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23 有助于深刻理解和反思传统的医学道德精神扁鹊认为病有六种不易治的情况,“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赢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协”也就是说,人的疾病种类繁多,错综复杂;而在治疗疾病方面,可以遵循的方法和规律太少。“六种不易治”的思想可以说是扁鹊在面临所处时代的医疗技术和水平非常有限的情形下形成的医疗感悟。一58特别是在巫医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将“信巫不信医”作为“不易治”
12、的条款,可以说是以科学求真对抗巫医迷信的战斗宣言,表明古代医学已经摆脱了巫医的束缚,从原始医学的蒙昧状态中走了出来。扁鹊的“六种不易治”思想深刻概述了行医之难以及行医者应该具备的诊治思维。行医之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医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病的人及病人身上的疾病。人的机体异常复杂,疾病也是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在诊治过程中不易辨识和把握。二是诊治需要医患双方的合作与配合。医生的医术再高明,设计的救治方案再完美,如果没有病人的积极配合,也难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因而行医者应该具备整体性的诊治思维,在面对病人时,既要看到生病的人,也要看到病人的疾病。具体而言,医生除了掌握娴熟的医学技能以外,还应该关
13、心病人,包括了解病人的心理、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影响疾病的主要因素,视病人为一个整体的人。24有助于培养“治未病”的医德理念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状态的关注已经从“已病图治”逐渐转变为“养生保健,未病先防”。医学服务也从指向“疾病的医学”转而指向“人的健康的医学”。因此,治未病”的医德理念受到医学领域乃至社会各阶层的重视。扁鹊根据多年的行医实践提出了“良医治未病”的医德思想。扁鹊与魏文侯讨论何为“医道”的对话,从另一个侧面回答了“什么样的医生才是好医生”的问题,他之所以认为长兄的医道最好,是因为长兄面对病人首先考虑的是“治未病”,这是一种行医人的基本理念竭力为患者着想,不做有损患者健康的事情。“治未病”思想的实质是重视预防保健和早期治疗的思想。它已远远跳出了有病治病的对抗性思维的局限,真正做到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以维护健康为目的而不是以治病为目的。当医生将养生防病的理念传递给患者时,在医疗保健上更体现了人性化的特色。参考文献】1 冯文林的治疗学思想 2007(06)2.孙立群.王立群 千古中医故事 20083.司马迁 史记 19594.杜志章 论医学史课程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功能 2003(06)5.马莉.马延龙.杨玲 从医生的医德医风谈医学生的道德教育 2008(02)本文链接: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