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三文综复习资料.ppt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7047327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文综复习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文综复习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文综复习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文综复习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文综复习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三文综答题技巧,文科综合总复习要经常训练以下几种思维方法: (1)比较分类法确定被比较的事物和现象,分门别类进行对比,找出其异同点,从而分清事物和现象的特征及相互联系的思维方法。 (2)归纳演绎法由特殊的事例推导出一般性规律及特征的思维方法,称为归纳法;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导出个别性的结论的思维方法,称为演绎法。 (3)逆向思维法从解决中心问题的目标状态出发,追溯推理,经中间状态回到初始状态,从而最终解决中心问题的思维方法。 (4)综合分析法把复杂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部分来研究和认识,再把分层剖析过的对象的各部分特征,结合为一个整体概念的思维方法。 (5)类比推导法将已知或新给出的原理、知识或方法

2、横向类推到类似的新情境中去,以解决新问题或得出新知识,即已知(或新知A)新知(或新知B)。运用这种思维方法的关键在于找好横向类比迁移的“参照点”。 (6)发散性思维法难以从常规方向或模式解决的问题,需突破常规思维,换一个角度或方向(逆向、横向、侧向等)思考以解决问题,对与解决问题有关的信息进行试探性分析与比较。此法具有发散性(多向性),有助于发现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突破点”。,高中政治复习,【政治学科】 关键在于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纵观历年政治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部分,试题的分值相当大,而且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也是做好拔高题的一个前提,因此

3、,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是错误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是困扰考生的一个瓶颈。我认为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基本指导思想 要以新教材的课本为主。课本“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细致,但也不是简单地翻一遍,或是单纯地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 第一,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知识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

4、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自己不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知识死角。要下工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根据记忆规律,我们过一段时间还要重复复习一个前面我们复习过的内容,但时间有限,因此每进行完一个阶段(也就是两课),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两课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高中地理复习,【地理学科】 更应侧重主干知识 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文综试卷中的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

5、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几乎每年都会把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气候、洋流、农业生产的条件、城市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我国不同地点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作为主要考查内容,这些都是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的重点知识,没有一道超纲题。 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考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抓住图表事半功倍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

6、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物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为了便于考查考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在近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往往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表达和联系地理、历史、政治这三科知识的信息载体,所以地图和图表往往是学科内或者跨学科综合题的切入口。 针对高考重视图表考查的特点,地理第一轮复习中,考生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训练。可有计划地每天用教材中的地图和相应的地图册复习、练习,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

7、理规律和原理。 关注热点拓宽视野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特征之一就是题目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很多题目是以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的。对热点问题的关注不妨从现在就开始。 目前地理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主要有:人口的过度增长与人口迁移、城市化、水土流失、沙漠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大气与水污染、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生态灾难、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建设、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地区冲突(如中东)、台湾问题、伊朗朝鲜核问题等。对这些国内和国外已经、正在或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考生应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识,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热点、焦点、重大社

8、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复习中应把重点、热点、焦点问题作专题式“问题化”处理,弄清这些问题发生的地点及背景,注意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主干知识的密切结合,把握其因果缘由及影响,使热点问题重点化。凡与热点有关的问题,即使本来不是学科的重点知识,也要掌握。,文综政治高考题目,24.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下列行为属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是 A.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B.物价部门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 C.国家修订个人所得税法 D.工商部门给新力企业发放营业执照 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

9、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26.近年来,我国蔗糖产业逐步由福建、广东等地向广西、云南等地转移。“东蔗西移”、“东糖西移”一方面为东部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在西部形成新的蔗糖业基地,提升了我国蔗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一事例表明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有利于 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通过东部地区工业化带动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 加强西部地区加工工业的基本地位 西部地区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形成优势产业 A.

10、B. C. D.,2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下列企业行为中,属于不正当竞争的是 甲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 乙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进行有奖销售,最高奖励现金1万元 丙企业通过捐建希望小学,提高了知名度,扩大了市场份额 丁企业为了稳定市场份额,联合行业内的其他企业达成价格协议 A. B. C. D. 28.我国197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4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为9.7;199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239.5亿美元,外贸依存度为31.8;2007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位,外贸依存度为

11、73。这表明 A.我国经济越来越脆弱 B.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C.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越来越优化 D.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重灾害,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和损失。有专家指出,极端天气如果发生在远古或者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就不会构成如此严重的灾难。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灾害。和时值“春运”、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以及防灾准备不足等因素共同起作用有密切关系。鉴于此,我国政府提出,越是经济发展越要高度重视防范灾害的工作。回答2931题。 29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端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2、越来越大。这表明 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也随之深化和发展 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和失控 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A. B. C. D.,30.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 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 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 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

13、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 A. B. C. D. 31.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 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 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 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 A. B. C. D.,32.经过近10年艰苦实验,我国科学家应用基因技术,利用水稻亚种间遗传基因的杂交优势,培育出高产稳产的超级稻新品种。这说明 外因和内因一起构成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在特定条件下外因构成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外因使事物的变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外因通过改变内

14、部矛盾双方的地位推动事物发展 A. B. C. D. 3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议会共和制、总统制同属于民主共和制,但两者有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从本质上说在于 A.所体现的阶级属性不同 B.所体现的国家结构不同C.所体现的权力授受关系不同 D.所体现的国家政权运行方式不同,34.W市人大常委会向市民公开征集未来5年立法项目与建议草案,10天内共收到市民意见2081件次,其中立法建议221件,60以上的市民建议被采纳。这表明 W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活动中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人大常委会在立法活动中有必要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 地方人大常委会具有制定地方法规的权力 人民群众在立法活动中享有提案权

15、 A. B. C. D. 35.在经历了近5年的政治冷淡后,中日两国领导人通过从“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从“迎春之旅”到“暖春之旅”的访问,融化了两国关系发展中的坚冰,开创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全面发展的新局面。中日关系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由 各自的国家制度决定的 各自的国家利益决定的两国的外交政策决定的 两国面临的国际格局决定的 A. B. C. D.,高中文综历史高考题,12.古人云:“日之所照曰阳。”下列各项中,两者均属于“阳”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13.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A.否定了封建

16、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4.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A.龚自珍 B.洪仁玕 C.李鸿章 D.严复 15.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 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16.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

17、宁所指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17.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18.马基雅维利提出:“确立某种秩序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一个君主制的政府;因为在那些人民已经彻底堕落、法律毫无约束力的地方,必须确立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力。通过这种权力,以一双高贵的手,以充分的专断的力量,才有可能控制那些权势之人过分的野心和腐败。”这表明,马基雅维利认为 A.君主制是摆脱无序状态的

18、必然选择 B.君主制是有序状态下的最理想政权 C.君主的统治神圣而高贵 D.君主的统治必须合乎道德,19.热月政变后,巴黎街头已听不见“公民”与“女公民”的称呼,彼此称“先生”、“夫人”或“小姐”,人们不再吃“平等面包”,“革命广场”改称“协和广场”,这些变化说明当时的法国 A.社会秩序趋于常态 B.经济生活恢复正常 C.王党势力重新抬头 D.男女社会地位平等20.在英国,1811年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1/3,1931年占1/4,1951年降至1/5以下。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化进程加速 B.农业机械化的实现 C.对外移民的增加 D.工业化的快速推进22、韩国

19、建立后,仿效欧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迟缓。20世纪60年代初,军人集团执掌政权,实行威权政治,经济高速发展。进入90年代后,韩国确立了政党政治。这反映出在韩国 A.只有威权政治才能干预经济 B.欧美式政治体制不适合发展经济 C.经济发展与推行政党政治必须同步 D.民主体制的确立需要相应的经济基础,23.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

20、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学高中文综政治学科的方法和技巧,【政治学科】 关键在于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纵观历年政治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部分,试题的分值相当大,而且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也是做好拔高题的一个前提,因此,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是错误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是困扰考生的一个瓶颈。我认为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基本指导思想 要以新教材的课本为主。课本“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所以在

21、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细致,但也不是简单地翻一遍,或是单纯地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 第一,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知识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自己不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知识死角。要下工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根据记忆规律,我们过一段时间还要重复复习一个前面我们

22、复习过的内容,但时间有限,因此每进行完一个阶段(也就是两课),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两课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学高中文综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地理学科】 更应侧重主干知识 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文综试卷中的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几乎每年都会把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气候、洋流、农业生产的条件、城市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我国不同地点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作为主要考查内容,这些都是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的

23、重点知识,没有一道超纲题。 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考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抓住图表事半功倍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物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为了便于考查考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在近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往往把地图

24、和图表作为表达和联系地理、历史、政治这三科知识的信息载体,所以地图和图表往往是学科内或者跨学科综合题的切入口。 针对高考重视图表考查的特点,地理第一轮复习中,考生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训练。可有计划地每天用教材中的地图和相应的地图册复习、练习,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 关注热点拓宽视野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特征之一就是题目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很多题目是以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的。对热点问题的关注不妨从现在就开始。 目前地理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主要有:人口的过度增长与人口迁移、城市化、水土流失、沙漠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大气与水污染、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生态灾难、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建设、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地区冲突(如中东)、台湾问题、伊朗朝鲜核问题等。对这些国内和国外已经、正在或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考生应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识,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热点、焦点、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复习中应把重点、热点、焦点问题作专题式“问题化”处理,弄清这些问题发生的地点及背景,注意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主干知识的密切结合,把握其因果缘由及影响,使热点问题重点化。凡与热点有关的问题,即使本来不是学科的重点知识,也要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