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及反思本节课以Mg(OH) 2作为研究对象,以化学平衡观为统领建构教学内容的主线,围绕“沉淀的溶解、沉淀的转化”展开教学。实验的设计上是将教材的实验33和实验35合二为一,并将其改为局部开放的探究实验,其设计目的:(1)节省了课堂实验的时间;(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实验试剂,设计 、 、 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Mg(OH) 2能否与不同的盐溶液反应?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也增强了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欲望。当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可以转化为红褐色沉淀时,与学生原有的认知发生冲突,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思维保持积极的活跃状态。同时,为引入下一个
2、问题沉淀的转化埋下伏笔 另外增加的探究NH 4Cl溶液为什么能使Mg(OH) 2溶解实验,是对前面的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内容的升华,学生既要考虑NH4Cl溶液中的主要粒子的影响,还要考虑排除NH 4Cl水解的干扰。此时学生不仅要知道应找含有NH 4+的盐,还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阴离子对溶液不产生酸碱性的影响。 缺憾总会有的,一是由于开放实验所用的时间成本比较高,设计教学的内容较多,学生的讨论不能充分。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如果开放教学,就要将问题精简,不能泛泛,抓住核心问题开放,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二是由于事先印发了学案,为了节省时间将实验记录的表格印在学案上,造成一部分学生思维受限,没有引发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