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单元测试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3(含答案).doc

上传人:梦中客 文档编号:7042615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测试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3(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单元测试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3(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单元测试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3(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单元测试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3(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单元测试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3(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100 分,90 分钟)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得 分一、选 择 题 (本 题 包 括 15 小 题 , 1 10 题 每 题 2 分 , 11 15 题 每 题 3 分 , 共 35 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树根“变”根雕 B玉石“变”印章C水果 “变”果 汁 D葡萄“变”美酒2下列叙述不符合化学实验规则的是( )A上实验课前,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B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实验安全C每次实验时,应该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D实验后,可以把剩余药品随意拿出实验室3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发现小块蜡烛并未减少,并浮在

2、水面上,由此不能说明蜡烛具有的性质是( )A受热易熔化 B密度比水小 C较软,硬度不大 D不溶于水4通过对化学的学习,我们应该树立的理念是( )A化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科学 领域B化学的发展是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C化学是以理论推导为基础的科学D推广食用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绿色食品”5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金刚石硬度大 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6下列是 2016 年无锡市实验操作考查“药品的取用和加热”中部分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7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

3、探究,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燃烧能发光、发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A B C D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木炭用作燃料C金用于制作项链 D铝用于制作导线9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 CuSO45H2O,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 CuSO4;在工业精炼铜、镀铜中都要应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A制法 B物理性质 C化学性质 D用途10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酒精挥发 酒精燃烧 B海水晒盐 海水淡化C钢铁生锈 冶炼钢铁 D

4、葡萄酿酒 葡萄榨汁11下列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 9.56 g 固体 B在托盘天平两端放大小相同的滤纸称氢氧化钠C用 10 mL 量筒量取 5 mL 液体时仰视读数 D用 10 mL 量筒量取 9.6 mL 水12下列叙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化学性质的是( )A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铁制品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B植物油可以燃烧;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最后不见了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汽油易燃烧D食盐易溶于水;水结成冰13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他将量筒摆放平稳,面对刻度线,首先俯视凹液面量取 79 mL 液体,倒出部分液

5、体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70 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 )A大于 9 mL B小于 9 mL C等于 9 mL D不能确定14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 CO2 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CO2 含量多”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那么小明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B人体只呼出二氧化碳C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不含有氧气D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15下列操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 1/3 ;把鼻孔靠近集气瓶口

6、去闻气体的气味;将试管倾斜,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直立试管;取用放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向下;将烧瓶放在桌子上,用力塞紧塞子;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将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握住容器的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A BC 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30 分)16(5 分)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_、_、_与_的科学,它是一门以_为基础的自然科学。17(6 分) 下面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_( 填序号) 。(2)仪器和 的名称分别是_和_

7、。(3)常用作热源的仪器是_,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均填仪器名称)。(4)用仪器能否量取 8.68 mL 溶液?_( 填 “能”或“否”)。18(6 分) 用数字填空:(1)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所用的托盘天平一般准确到_g。(2)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使用试管夹,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大约_处,试管里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试管要与桌面成_角,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别人。(4)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则一般应取_mL。19(8 分) 下面是某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所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呼出的气体是什么?”

8、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环节;“呼出的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环节;“呼出的气体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环节;“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环节;“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环节;“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 ,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环节。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_(填上述序号)。20(5 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实验要求填空:(1)量取 4.5 mL 溶液,需要一种合适的玻璃仪器是_。(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_。(3)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_。(4)给 2 mL

9、 的液体加热时所需要的仪器有_。(5)酒精灯不小心被碰倒,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_。三、简答题(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20 分)21(10 分) 看图回答问题:(1)上面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 是_(填字母)。(2)指出上图中两个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及可能造成的后果。_;_。(3)请结合上面的错误示例,任举两例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并指出可能造成的后果:_;_(上图错误示例除外)。22(10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 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材料 2 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

10、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材料 3 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O 3)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物理性质:_;化学性质:_;用途:_。(2)由氧气转化为臭氧发生的是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_ _。四、探究实验题(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15 分)23(9 分) 很多同学都喜欢既别致又实用的叶脉书签,其制作方法如下:首先选取大小适当、稍老一些的树叶(

11、如桂树叶)放在烧杯中,加入 100 g 12%的氢氧化 钠溶液,加热煮沸 1015 min(不搅拌) ,取出,冲洗,将叶片压平,最后系上各色丝带,漂亮的叶脉书签便做好了。(1)在制作过程中,需称取 12 g 氢氧化钠固体。由于氢氧化钠易潮解,称取时,要将其放在_中,称量时若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转,则应_(填序号) 。A增加砝码 B移动游码C取出一些氢氧化钠固体 D再加一些氢氧化钠固体(2)量取 88 mL 的蒸馏水,量取时最好选用_(填“10 mL”“100 mL”或“500 mL”)量筒,读数时视线应_ _。(3)小明将称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盛有 88 mL 水的量筒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完

12、全溶解后得到了 100 g 12%的氢氧化钠溶液。小明的操作是否正确?为什么?_。(4)小芳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作叶脉书签,请指出图中两处错误:_;_。24(6 分) 植物不但进行光合作用,也同时进行呼吸作用,为了比较二者的不同,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一个晴朗的早晨,选取大小相同的同种植物两盆,在花盆上各放一杯澄清的石灰水,然后把其中一盆用无色透明的塑料袋罩住,放在阳光下,另一盆则用黑色塑料袋罩住,放在阴暗处,如图所示。傍晚,在塑料袋上剪一小口,并插入燃着的木条,发现 A 中木条比 B 中更亮;而 A 中的石灰水保持澄清,B 中石灰水变浑浊。(1)A 中木条燃烧更旺,说明 A 中_较多,从而说明

13、在阳光照射下植物主要发生_作用。(2)A 中石灰水保持澄清,而 B 中变浑浊,说明 B 中_较多,从而说明在缺少光照条件下,植物主要发生_作用。(3)很多人喜欢在天刚蒙蒙亮时到茂密的树林中进行晨练,请你结合该实验谈谈你的看法。A B( 第 24题 )答案一、1.D 2.D 3.A 4.A 5.B 6.A 7.D 8.B 9.A10C 方法规律:本题采用内涵分析法解答。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酒精挥发、海水晒盐、海水淡化、葡萄榨汁等都没有其他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而酒精燃烧、钢铁生锈、冶炼钢铁、葡萄酿酒等都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1D 点拨:托 盘 天

14、平 的 精 确 度 为 0.1 g, 所 以 用 托 盘 天 平 不 能 准 确 称 取 9.56 g 固体,故 A 错误;氢氧化钠固体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容器内称量,故B 错误;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不能俯视或仰视,故 C 错误;10 mL 量筒的精确度为 0.1 mL,故用 10 mL量筒能准确量取 9.6 mL 水,D 正确。12C 方法规律:本题运用排除法解答。首先分析前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C,可排除 A、B、D,且其后者属于化学性质。13B 方法规律:本题采用特殊值法解答。首先俯视凹液面量取 79 mL 液体,由于俯视读数时,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大,实际量取

15、的液体不足 79 mL,假设为 78 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70 mL,由于仰视读数时,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小,实际剩余的液体比 70 mL 多,假设为 71 m L,则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78 mL71 mL7 mL,小于 9 mL。14D 方法规律:本题采用对比分析法解答。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空气 15 s,石灰水不变浑浊,是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低;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人体呼出的气体 15 s,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不是只含二氧化碳;该实验无法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氧气。15A 方法规律:本题采用筛选法解答 ,逐一分析各选项,找出符合

16、要求的选项。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故错;不能直接把鼻孔靠近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错;取用放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故错;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将容器放在桌子上,用力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故错;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放在试管口的上方,不能伸进 试管内,故错。二、16.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实验17(1) (2)烧杯;玻璃棒 (3)酒精灯;胶头滴管 (4) 否18(1)0.1 (2)2/3 (3)1/3;1/3;45 (4)1219提出问题 得出结论 猜想与假

17、设 收集证据(或进行实验)设计实验 反思与评价;20(1)10 mL 量筒 (2) 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4) 试管、酒精灯、试管夹 (5)立即用湿抹布盖灭三、21.(1)B (2)A 造成药品污染 C 打破试管底部 (或 D 容易引起灯内酒精失火) (3)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标签被腐蚀 点燃酒精灯时用另一只燃着的酒精灯引燃,造成酒精洒出燃烧失火点拨:(1)滴管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试管内,A 不正确;向试管中加入块状或颗粒状药品时试管要先横放,故 C 不正确;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 D 不正确。(2)A 中胶

18、头滴管伸入试管内,容易污染试液;C 向试管中加入块状或颗粒状药品,试管要先横放,把固体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地竖起来,防止打破试管底;D 中用嘴吹灭酒精灯,易引起灯内酒精失火。(3)只有正确操作才不会发生危险或破坏仪器、浪费药品,故(3)答案可以为: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标签被腐蚀;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易使酒精洒出,引起失火;用手接触药品,易腐蚀手,污染药品;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口对着有人的方向,液体喷出伤人(选择其中两个即可)。22(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 有强氧化性 可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消毒 (2)化学 (3)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但过多也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合理即可)四、23.(1)小烧杯; C(2)100 mL;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3)不正确,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4)烧杯底部没有垫石棉网 酒精灯内酒精太多24(1)氧气;光合 (2) 二氧化碳;呼吸(3)植物经过一个晚上的呼吸作用,使得清晨树林里二氧化碳的含量偏高,故不适宜过早在茂密的树林中进行晨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