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康复科彭娜2011年10月,面瘫治疗研究概况,内容大纲,周围性面瘫基本知识 周围性面瘫治疗近10年来研究概况 讨论分析,一、周围性面瘫基本知识,病因病理现代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的最常见病因是茎乳孔内发生的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面神经水肿为其早期主要的病理改变,同时可有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神经髓鞘或轴突变性,茎乳孔有自发性疼痛及压痛。面神经受损后,神经内压变化是面神经病理改变的重要特征之一。面神经损伤后第3天,面神经内压即明显升高,伤后1周末达高峰,为正常的45倍。面神经内压的升高与神经水肿有关。面神经损伤的早期大多为生理性或功能性麻痹,为可逆性传导阻滞,此时积极治疗可促进功能恢复。一般于发病后2
2、周开始恢复,大多数于13个月内好转康复,有的需要612个月,也有一部分患者不能彻底恢复,6个月以上无恢复迹象者预后较差。肌电图检查可提供预后估计。,一、周围性面瘫基本知识,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多于数小时或13天内达高峰,单侧发病,中青年最多,表现为一侧面神经完全或不完全瘫痪;患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睑闭合不能而眼裂增宽,不能闭眼,用力闭眼时可见眼球上翻,称Bell氏现象;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因口唇不能闭合,鼓气或吹口哨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易存留在颊齿之间,同时可伴流泪和流涎;茎乳孔有自发性疼痛及压痛;面神经在不同水平受累还可出现其他伴随症状。,一、周围性面瘫基本知识,运动检查抬眉运动:检查
3、额枕肌额腹的运动功能。重度患者额部平坦,皱纹一般消失或明显变浅,眉目外侧明显下垂。 皱眉:检查皱眉肌是否能运动,两侧眉运动幅度是否一致。闭眼:闭眼时应注意患侧的口角有无提口角运动,患侧能否闭严,及闭合的程度。耸鼻:观察压鼻肌是否有皱纹,两侧上唇运动幅度是否相同。 示齿:注意观察两侧口角运动幅度,口裂是否变形,上下牙齿暴露的数目及高度。努嘴:注意观察口角两侧至人中的距离是否相同,努嘴的形状是否对称。 鼓腮:主要检查口轮匝肌的运动功能。,二、周围性面瘫的治疗 近10年来研究概况,1、周围性面瘫治疗的整体思路,急性期应及时治疗, 如不及时或措施不当, 易留后遗症。赵琛等的临床研究表明, 与面神经麻痹
4、的自然过程相比,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缩短面神经麻痹的病程, 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急性期治疗以尽早控制炎症水肿、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主。可用药物配合针灸、理疗等,眼睑闭合不全角膜暴露者, 可用眼药水或眼膏,并配戴眼罩, 保护角膜及结膜。急性期茎乳突孔处疼痛剧烈者, 可行茎乳突孔或面神经管减压术。长期不恢复和肌电图检查无明显改善者, 可行面神经修复术或面神经-舌下神经、面神经-副神经吻合术。恢复期治疗主要是尽快恢复神经肌肉功能,尤其是面肌的主动被动锻炼。,2、周围性面瘫治疗的具体方法,神经内科常规方法在急性期给予糖皮质激素以抗炎和减轻水肿, 同时给予扩张血管药物、营
5、养神经药物。如口服强的松片、维生素B1、维生素B12、地巴唑或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红外线 距离皮肤2040cm加热,灯距、温度以舒适不烫皮肤为准, 30min/次, 1次/d。红外线的温热作用能明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有消肿、 消炎的作用。 超短波两电极分别置于患侧耳前区及乳突区, 微热量, 15min/次, 1 次/d。超短波透入组织的深度优于其他物理因子, 能显著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消炎、消肿,减轻面神经受压,加速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还有助于乳突部疼痛缓解。,2、周围性面瘫治疗的具体方法,He-Ne激光治疗波长632.8nm,输出功率10nW, 照射距离1m, 15min/次,
6、1次/d。激光能穿透皮下16mm直达病变部位,可产生热效应、光效应和电磁场效应使毛细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 改善微循环, 增加血氧含量,达到镇痛、消肿、抗炎的作用。赵春娜报道,用He-Ne激光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明显提高疗效,且疗效巩固。 中频电疗方法同超短波, 耐受量, 20min/次, 1次/d。电脑控制中频电疗可松解肌肉粘连, 加强肌肉收缩, 使失神经支配的瘫痪面肌得到训练, 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提高组织代谢能力,促进神经再生。,2、周围性面瘫治疗的具体方法,推拿取下关、地仓、颊车、太阳、丝竹空、翳风等穴,以双手拇指为主, 食指为辅, 在穴位上按压, 每穴5min, 以达到针得刺气
7、目的。在用大鱼际或掌根推揉眼轮匝肌、额肌、皱眉肌、咬肌、颊肌等表情肌部分,反复推揉,直至整个患部发热发红。注意不能用力过猛, 避免造成面部皮肤破损,可适当使用润滑剂。轻柔的手法可使面神经产生兴奋, 增强肌纤维的收缩。 灸法例:康明非等通过灸热敏点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60例,操作:用纯艾条在翳明、翳风、下关、牵正附近用回悬灸及雀啄灸两种灸法探查热敏点,灸该点直到扩热、透热、传热然后消散为止,两个疗程后,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达76.67、93.33。,2、周围性面瘫治疗的具体方法,针刺面部常用穴位 + 风池、合谷、曲池、外关 + 辩证选穴。可择时选用普针、电针、温针。有常规针刺法、透刺法、缪刺法、毛
8、刺法。例:冉光明等针刺脾经要穴治疗周围性面瘫中顽固性眼睑闭合不全患者,均在常规选穴基础上加补脾的足三里、阴陵泉,结果10例患者全部治愈。作者指出,根据中医五轮学说,眼胞在脏属脾,为肉轮;脾主肌肉,脾虚则肌肉失养,眼胞失收而不闭合。针刺补益脾气,使脾胃功能恢复,水谷得化,气血得生,皮肉、筋脉得养,继而眼睑得以闭合。,2、周围性面瘫治疗的具体方法,针刺例:周云霞采用毫针轻刺法治疗急性期患者,与急性期后使用针刺治疗进行对照,结果急性期内针刺组炎性水肿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水肿期限明显缩短,针刺组在疗效与疗程上都优于对照组。例:方美善等以发病7天以内的急性期患者为治疗组,发病7天以上的静止
9、期和恢复期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认为在周围性面瘫的急性期给予面神经良性刺激,会大大提高治愈机率,故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为急性期。例:李建波研究,面神经点结合运动点针刺治疗面瘫,总有效率93.1%。面神经总干点位于下关穴;面神经上、中、下三点分别位于太阳、颧缪、颊车三穴;皱眉肌运动点位于鱼腰穴与丝竹空穴之连线中点上2分处;口轮匝肌运动点位于口角上下各3分处,眼轮匝肌运动点位于外眼角直下3分处;鼻肌运动点位于攒竹穴直下与四白穴做的水平线之交点处,上下各1分处为其上下两点。面神经点采用直刺法,进针深度11.5寸左右。各肌肉运动点采用透刺法
10、。,2、周围性面瘫治疗的具体方法,梅花针疗法用梅花针叩刺患侧头面部及颈部两旁,然后在叩刺部位拔罐,起罐后TDP照射患侧局部。 穴位注射 中药内服:如牵正散,三、讨论分析,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 面瘫急性期是否应用激素治疗? 面瘫急性期是否应介入电针治疗?,三、讨论分析,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中枢性面瘫:颜面上部肌肉并不瘫痪,闭眼扬眉皱眉均正常,面下部肌肉出现瘫痪,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动作时口角歪向健侧。 周围性面瘫:病灶同侧全部颜面肌肉瘫痪、眼睑不能充分闭合、口角下垂、抬眉受限、额纹变浅或消失、眉毛较健侧低、睑裂变大、眼泪时有外溢、示齿或笑时口角向健侧牵引、口呈斜卵圆
11、形、说话发音不清楚,吃饭挟食。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面部无表情,双侧额纹消失,双眼不能闭严、双侧鼻唇沟变浅、口唇不能闭严、口角漏水、进食腮内存留食物、言语略含混不清。,三、讨论分析,面瘫急性期的治疗中,关于激素药物的运用,各同医家观点不一。有一部分医家认为激素如类固醇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面神经局部水肿等功能,对面瘫治疗效果好,但有一部分医家认为,一旦在急性期应用激素治疗,如果一个疗程没有较明显治疗效果,再介入针灸治疗的疗效就很差,且病程远比没有应用激素的长,所以他们提出在急性期就介入针灸治疗而不用激素效果较理想。也有学者认为,激素治疗很有必要,但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5天。,三、讨论分析
12、,治疗周围性面瘫,电针疗法介入的时机,各位学者看法不一,观察结论不一。部分学者认为,面瘫急性期面神经正处于急性炎症水肿阶段,此期不宜电针治疗,会使神经组织水肿加剧,进一步损害面神经,应该从静止期开始治疗。例:彭晓虹等将60例周围性面瘫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平补平泻针刺组)和对照组(电针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取常用穴位:翳风、合谷、颊车、攒竹、迎香、人中、阳白、四白、外关、足三里等。1个疗程后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认为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早期取常用穴,平补平泻针刺法的临床效果优于电针疗法。,三、讨论分析,但也有学者认为,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不仅可以电针治疗,而且越早越好。例:瞿群威等将120例处于急
13、性期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在同时进行超短波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在急性期和静止期行电针治疗。结果显示,A组痊愈率为51.7,总有效率98.3,B组分别为30.O和91.7,即在急性期接受电针治疗的患者其疗效明显优于静止期的病人,说明电针使用越早疗效越明显。现代医学认为电针透刺治疗可以缓解血管痉挛,改善局部淋巴和血液循环,促进炎性产物的清除,使局部水肿炎症的吸收消退,从而避免面神经的进一步受损并缩短其受压时间,改善了受损神经的面肌的营养状况,同时局部针刺可使麻痹的面部神经和面肌兴奋性增强,利于其功能的恢复。存在争议可能是在针灸时针刺针的方向、角度、深度、强度和电针的刺激量、波型及刺激时间
14、长短的选择问题上存在差异。,三、讨论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黄文娟等认为,电针对病变部位来说是一种良性刺激,当毫针与电针结合使用在受病变神经支配的肌肉上时,相当于针刺了靶肌肉,通过一定频率的振动,引起内源性各种因子的变化;电针产生的有规律的振动对病变部位来说是一种机械短暂性的挤压,起到按摩的作用, 对神经肌肉是一种适宜刺激, 可以有效治疗运动功能失常的局部肌肉,促使面部肌肉功能恢复。 成都中医药大学李金存等认为,急性期电针治疗是可行的。疗效的关键是刺激参数的选择, 早期过大过强的刺激可能加重面神经的负荷, 使其易疲劳, 使血管收缩痉挛, 加重面神经损伤, 加之面部表情肌的过度兴奋收缩加大了氧耗量, 同时对血管产生过强的挤压作用, 使局部血流量下降, 从而影响疗效及预后。针刺一般以浅刺为主, 平补平泻, 避免重刺激手法;电针以疏密波为主, 频率多选2040次/min,刺激强度以患者感觉舒适或面部肌肉微微跳动为宜, 时间103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