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金融一、金融及其涵盖的领域二、金融范畴的形成及其界定三、金融学科体系一、 “ 金融 ” 及其涵盖的范围1、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 “ 金融 ” 概念大体包括: 与物价有紧密联系的货币流通 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 短期资金拆借市场 资本市场 保险系统 国际金融等方面 2、近年,有一种理解,即认为 “ 金融 ” 仅指资本市场。稍宽一些,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微观领域。二、金融范畴的形成及其界定1、古代相互独立发展的货币范畴与信用范畴 w 在现代市场经济之前,货币范畴的发展同信用范畴的发展保持着相互独立的状态。w 货币在以实物形态存在时,不是信用的创造;金属铸币的体制也不依存于信用。w 在前
2、资本主义社会,信用一直是以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两种形式并存;由货币借贷发展而出现的信用流通工具,也非流通中货币的主要形态。 2、现代银行的产生与金融范畴的形成 w 随着现代银行的出现,有了银行券和存款货币。w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是银行券和存款货币完全占领流通的转折点。w 这时, 任何货币的运动都是在信用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独立于信用活动之外的货币制度已难以设想。 w 同时,任何信用活动也都是货币的运动:信用扩张、紧缩和资金调剂,就意味着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速度的调剂。 w 当 货币的流通与信用的活动变成了同一过程时,在经济生活中又增添了一个由货币与信用这两个范畴长期相互渗透所形成的新范畴。
3、我们习惯使用的 “ 金融 ” 词义正好符合这一范畴的外延。3、金融范畴的扩展 w 金融范畴,在自己形成的过程中,也同时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资本市场)和保险等领域覆盖。此外,信托、租赁等,或大部分,或完全与金融活动结合,也成为金融所覆盖的领域金融体系 w 现代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有: 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 金融机构:通常区分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 险市场,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场,等等; 金融工具: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对象,一般是信用关系的书面证明、债权债务的契约文书等; 制度和调控机制。 三、金融学科体系1、金融学科的基本内容w 有关金融诸范畴的理论论证:这包括货币、信用、利息、利率、汇率以及金融本身;w 金融的微观分析:这包括对金融市场、 中介机构以及它们 相互渗透发展 的分析; w 对金融的宏观分析: 这包括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金融震荡与国际金融协调等方面的研究。金融学科内容金 融 的 范 畴 分 析金融的微观分析金融功能金融市场分析金融中介分析金 融 的 宏 观 分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