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 )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 秦王恐其破壁。 (廉颇蔺相如列传 )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 “我(自己) ”或者“你的” “你” 。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赤壁之战 )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 )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
2、这” “这个” “这些” 。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 )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 、 “还是” 。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 、 “或许” 、 “大概” 、 “可能”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 “难道” 、 “怎么” 。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
3、,相当于“是还是” 。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 【何其】译为“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6.【且】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例: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陈涉世家 ) 3让步关系,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示赵弱且怯也。 (廉颇蔺相如
4、列传 ) (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 游褒禅山记 ) 2暂且,姑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 “况且” , “再说”。例: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 过秦论 ) 【且如】就像。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文言虚词练习:其一、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定正确的一组是( )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则或咎其欲出者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5、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 C相同,相同 D不同,相同 二、判断“其”中在文中的意义。人言,蔺相如徒以 1 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 2 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3 其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吾 4 其与之.”焉敢如此?归国,将相失和。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 5 其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观古今英杰之所为,6 其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 7 其勿以他人之言为2训。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 8 其一二。9 其是耶,其
6、非耶?10 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 11 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 12 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且】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例: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并且在他们的墓门立碑,)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陈涉世家壮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死得轰轰烈烈, ) 3让步关系,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面对死我都不退让,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我推辞呢?)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示赵弱且怯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就表示赵国 弱小并且害怕(秦国)) (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有个
7、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 2暂且,姑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还生存的,希望他能够偷生吧;死去的,就永远没有了!)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 “况且” , “再说” 。例: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况且我们的天下没有变小变弱,雍州和肴函的城池牢固,也依旧没有变化) 【且如】就像。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就象今年已经是冬天了,关系守卒没一个回家休息。 )一 解释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1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2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3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4、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8、5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6、 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7、 不出,火且尽 8、 驴一鸣,虎大骇,以为且噬己也,甚恐9、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0、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二 下列加点的“且”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吾攻赵,旦暮且下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E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F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 三 判断“且”在文中的意义。“存者 1 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此岂石壕一地,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声歌,2 且委政非人。则李唐 3 且亡,必矣。于斯世,河水清 4 且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
9、纵有“死 5 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3答案文言虚词练习(十三)且一、12 连词,表递进“况且、而且” ;34 连词,表并列;56 连词,让步, “尚且” ;78,副词, “将要” ;910 副词“姑且、暂且” 。二、9CEF(A 将近。几乎 B 暂且,姑且 C 将要,马上 D 尚且 E 将要,马上 F 将要,马上)三、1、 副词,可译为暂且 2、 连词,可译为递进,并且3、 副词,可译为将要 4、 连词,可译为并列 5、 连词,可译为尚且一 解释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1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况且燕赵是处在秦(把别国)消灭得差不多的时侯2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
10、五六万,且已久疲:曹操所带的中原士兵,最多十五、六万,而且是经过长途跋涉、疲惫不堪之众3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又好像有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4、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银河流水清清亮亮可以见底,织女牛郎就相隔这点点距离5 、臣死且不避,卮 zh 酒安足辞; 面对死我都不退让 怎么会推辞一杯酒呢6、 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 古代的圣人,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7、 不出,火且尽:“不出洞,火把就要烧完了。 ”8、 驴一鸣,虎大骇,以为且噬己也,甚恐;(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认为驴子将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惧。 )9、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活着的人暂且偷生,死去的人
11、已经长逝了)10、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你只好暂时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回太守府里办事)译文:人们都说,蔺相如只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的功劳而名垂青史, (但是)依我看来,却不只是单凭口舌而已。 (当时)蔺相如看秦王并不想给赵国城池,就退后几步然后站立,斜视着柱子(装作要与和氏璧一起碰碎在柱子上的样子) ,秦王害怕他撞破和氏璧,于是答应他斋戒(然后以正式的仪式交接和氏璧) ,因此(蔺相如才)能够完璧归赵, (这)难道仅仅是口舌之功吗?如果(我们)与一般人讨论此事,他一定会说:“我一定会给他(和氏璧)的。 ”一般人怎么敢这样做呢?回国后,将即廉颇,相即蔺相如。两人失和。相如路上遇见谦颇,即退让。在
12、那个时候,谁能做到这点?相如门客问原因,相如说: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看古今英雄豪杰所做所为,大概都是这样吧。所以我认为:你们一定不要随便听别人的话就相信,接受类似的教训。况且我觉得。相如的才能,没有能比的上的。古今英杰只有一二个人可比。他们是对还是不对?如果对,就是看见雪纷纷无边无际也没有什么遗憾。我也不会有“后悔他跟着我,而不能尽游玩的乐趣了” 。 文言虚词练习(五)其一、14 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他的” “他们的” “它的” ;57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 “它” ;8 第一人称代词“我” ;912 指示代词“那” “那些” ;13 指示代词“其中的” ;1415 表示推测、估计语气“恐怕、
13、大概” ;1617 表示祈使语气“应当” ;1821 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哪里” ;22 表示商量语气;23 表示假设“假如” ;24 表示选择“或者、还是” ;25 表示让步“尚且” ;26 相当于“然”,用在形容词后;2729 在单音节形容词和象声词之前,起强调作用;3032 句中无实意,凑足音节;33(ji)表示疑问语气。 二、B(他的 其中的 那 那 其中的 他,他们 我,自己 他,他们) 大概4三、1、代词,可译为“他”2、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可译为“他”3、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 4、副词,表示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5、指示代词,可译为那 6、副词,表示推测语
14、气,可译为“大概”7、副词,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一定”8、代词,可译为“其中”9、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10、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11、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12、代词,可译为“我,自己”一 1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况且燕赵是处在秦(把别国)消灭得差不多的时侯, 2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他率领的中土士兵,不超过十五六万人,况且军队早已经疲乏不堪了。 3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若:好像 且:而且,并且 或:有的人 又有(发出 )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的动物), 4、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牵牛星啊相隔得那样遥远,银河
15、那边洁白的织女盼你5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面对死我都不退让,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我推辞呢? 6、 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7、 不出,火且尽 (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8、 驴一鸣,虎大骇,以为且噬己也,甚恐(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认为驴子将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惧 9、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还生存的 ,希望他能够偷生吧;死去的,就永远没有了! 10、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你只好暂时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回太守府里办事“存者 1 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此岂石壕一地,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声歌,2 且委政非人。则李唐 3 且亡,必矣。于斯世,河水清 4 且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纵有“死 5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译文 :活着的人暂且偷生,死去的人已经长逝了.这并不是仅仅发生在石壕一个地区,整个唐王朝统治的地方都尽皆相同.像这种情形,皇帝还能每日声色歌舞,并且将政事委托给不当的人.那么李唐王朝的将亡,是必然的.在这世上,河水清澈而有涟漪泛起,还算过得去,朝庭中的人如果像这样,则必将危殆.纵然有“我死尚且不怕,一怀酒哪里值得推辞“的豪气,也没有用武之地,还能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