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件第一章 概述一、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我国修辞学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先秦两汉,古人就已经注意到了修辞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1.先秦: 孔子:“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孔子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易乾卦 文言 :“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 “修”和“ 辞”的连用 的最早出处2.两汉西汉的学者曾经热烈地讨论过诗经最基本的修辞手法比、兴、赋。 所谓比,就是比喻和比拟;所谓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有时兼有比喻,有时起象征作用,有时只是为了押韵;所谓赋,则是平实地铺叙事实。 先秦两汉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可以称作萌芽时期,它对后代修辞理论的发展起到开创、引导的
2、作用3.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有了重大发展,文学批评也十分活跃。这些都推动了与之关系密切的修辞理论的探讨。 陆机文赋:“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 ”主张排除用滥的命意和文辞,就像丢弃已经枯萎的晨花;开拓前人没有运用的命意和文辞,就像振发没有开放的晚蕾。 刘勰文心雕龙 “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 ”它主张内容和形式的结合,认为一篇文章在强调情感志趣、思想内容的同时,提出还必须有优美的文辞和动听的声律。该论著对文体和风格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对文章的词句、篇章结构和辞格等等,也都有独特的见解。 文心雕龙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4.唐宋 唐代刘知几史通我
3、国最早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 . 他从史传文体的特点出发,主张“ 言必近真” ,用今语记事;提出 “拨浮华,采真实”,反对雕章琢句;倡导“文约而事丰 ”,以简要为工。这些对后世都有一定影响。宋代陈骙文则第一部专门论述修辞的著作,它的出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该书涉及的修辞研究范围较广。包括文体与修辞、语法与修辞、消极修辞、辞格、风格等。他强调词语的运用要注意语境 。陈骙还深入地研究了辞格比喻,分作十类,虽然有点烦琐,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比喻之法,大概有十一曰直喻二曰隐喻三曰类喻四曰诘喻五曰对喻六曰博喻七曰简喻八曰详喻九曰引喻十曰虚喻。 ”5.元明清时代元代结合戏曲来讲修辞,有它的特
4、色;明代讲修辞的以李腾芳的文字法三十五则比较突出;清代讲修辞的以桐城的文论有新见解。 元 王构修辞鉴衡 陈绎曾文说明 告其文章一贯 归有光文章体则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 唐彪读书作文谱刘熙载艺概-文概 薛福成论文集要这些著作虽然并不是专讲修辞的,但是比较系统地接触到了大量的修辞问题。历代的诗话、词话、文论中,也有不少修辞方面的论述。1950 年后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 开创了语法修辞融为一体的新风,重视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它的目标不是建立修辞学的理论系统,或讲授修辞学知识,而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力求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解读者感兴趣的有实用价值的东西。这是它吸引读者的
5、重要原因。 张瓖一(张志公)的修辞概要 生动活泼,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通俗简明,比较实用 张弓的现代汉语修辞学 自成体系,在理论上作了一些探索,是很值得注意的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陆续出版了一些写作于“文革”时期的著作 郭绍虞的汉语语法修辞新探 倪宝元的修辞 王希杰的汉语修辞学 三部作品汉语修辞学研究的一个新阶段开始了。第二节 修辞的性质一、何为修辞给修辞和修辞学下定义时,首先应当分清三个不同的概念修辞活动:即交际活动 ,是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活动 在交际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总不会是消极的,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为了达到预期的最佳表达效果而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的过程,
6、就是修辞活动。 修辞:运用语言的方法、技艺和规律,也就是针对特定的的表达内容,选择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获得最佳的表达的手段和规律。千变万化的修辞活动中包含着种种规律规则,它是共同的、稳定的,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事件都是适用的,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这些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规则,就是“修辞”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语言科学,是以修辞活动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它是语言学的组成部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的社会功能,是如何有效地使用的问题。 它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比语音学、语义学和语法学更有实用价值。 它是内部的微观的结构语言
7、学同社会之间的桥梁,它是语言学面对社会的一个窗口,它同文学、美术、文章学、逻辑学、诗律学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逻辑的关系一个句子,一段文章的正误,概括说决定于四方面的内容【事例、逻辑】 【规矩、习惯】 【情味、色彩】 【声音、语气】(一)修辞同语音的关系语音以语言声音的性质、结构规律为研究对象。修辞则把语音的双声叠韵、谐音、轻声、儿化、押韵、字调、重音等作为语言手段加以调用,使之在特定的题旨情境中以声传情,以音达意,收到良好的修辞效果。(二)修辞同词汇的关系词汇研究的是词义,词的构成,词汇的形成、发展变化及其规范化等内容。修辞则从筛选、锤炼的角度,就声音、形体、
8、意义、色彩、用法等方面对词语加以选用,使语言材料成为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 (三)修辞同语法、逻辑的关系语法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逻辑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修辞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因此有人提出,语法管的是“通不通” ,逻辑管的是“对不对” ,修辞管的是“好不好” 。修辞和语法、逻辑三者是有区别的,不能把它们混同起来,但它们之间又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1一般地,修辞要在合乎逻辑的基础上,切合语法的条件下进行。2修辞的特点同语法的特点密切相关。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某些修辞现象会转化为语法现象,而汉语修辞手段的特点有一部分是由汉语语法的特点所决定的。3对同一语言事实的分析,往往同时涉及语法、
9、逻辑和修辞三个方面。当然,有些修辞现象是不能机械地用逻辑和语法的尺度去衡量的。因为修辞有时会突破语法规则或逻辑原则。三、修辞与题旨、语境(一)修辞与题旨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提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 ,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什么是题旨?题旨就是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大致包括主题思想和写说目的两个方面。 修辞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总是为了表达特定的内容,因此,修辞与题旨的关系,就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形式与内容是辩证地统一在一起的。内容必须用形式表现出来,形式也必然有其表现的内容。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修辞所要表达的内容决定了人们采用与之相适应的
10、修辞形式,适合内容的修辞形式可以更好地来表达内容。 (二)修辞与语境 语境就是语言环境1)狭义的语境指语言交际时的上下文或前言后语。 2)广义的语境是就语言外部环境而言的,既包括交际者的身份、职业、水平、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又包括语言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背景等客观因素。 语境构成因素1.主观语境因素指包括身份、地位、思想修养、处境、心情等在内的说写者的自身因素,它直接制约着个人的语言特色和语言风格。2.客观语境因素指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时间、地点、场合、听者、读者等动态因素。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普通作文书上有所谓“六何”说:何故、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如。 指的也就是构
11、成语境的客观因素。 语境因素的类型1)语言工具:共同语言工具是语境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共同语言,交际无法顺利进行。2)话题:话题是谈话的主题。话题常常关系到交际的进展和方向3)上下文:上下文是具体言语片断中的前言后语。言语交际过程中有许多省略的现象,就是因为借助上下文提供的信息保证了的交际顺利进行4)情景:情景语境对言语具体含义关系重大。即使很平常的话,离开语境也常常难以确定5)交际双方关系:交际双方的关系直接规定了言语行为的方式和话语含义。双方关系包括年龄、性别、亲密程度、知识背景、文化传统等等因素。6)民族心理:民族心理和风俗习惯不同,对于语词的理解和运用也不同(二)修辞同语境的关系(1)
12、语境是人们进行修辞活动、选择表达手段的依据。(2)语境往往会赋予词语种种语境意义,从而使语义表达丰富多彩,富于变化,是理解话语的根据。第三节 修辞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一)修辞活动的基本原则1.码本共通的原则:码本共通的原则是一切修辞活动所应当遵守的前提【环节:编码、发送、接收、解码、反馈;一种言语交际活动之所以能顺利进行,关键在于“编码”与“解码”所使用的“码本”是共享的。 】2.角色认同原则 3,。合作原则4.得体原则:这一条原则可以看作是一条修辞的总原则或最高原则。5.收效原则(二)修辞活动的注意事项第一,修辞要切合题旨,要从表达的需要出发,为特定的思想内容服务 第二,修辞要切合语体的需要,
13、同一定的语体相适应第三,修辞必须适应和切合语境的需要。 (三)修辞的基本要求准确;鲜明;生动;简练在修辞的四个基本要求中,准确是鲜明、生动、简练的基础第二章 对不起,没有第三章 词汇修辞我们说话、行文总是从运用词语组成句子开始的,运用词语的好坏,最先影响到修辞的成败大量的修辞实践也证明,只有在积累丰富词语的基础上,精确地掌握词语的涵义和用法,在说话写文章时才能运用得当,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第一节 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一、准确朴实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商务活动频繁,有关的合同、字据等等,用词一定要准确明晰,含混模糊会带来严重后果。 文艺作品中很重视词语运用的准确性,以此作为刻画人物的手段。 词语的准确
14、与朴实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的词语朴实无华,但却十分精当。 二、简洁有力简洁有力是要求文字简省,但蕴含深厚,感情鲜明,表述具有力度。它是我国古代文论中所崇尚的一种很高境界。 文章标题和新闻标题受字数限制,在简洁有力方面要求丰富 三、新鲜活泼语言,特别是标志事物的词,作为刺激物正是如此。所以人们特别重视词语的新鲜活泼。 新鲜活泼的文章是和作家的创造精神联系在一起的 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同样要求语言的新鲜活泼,尤其是新闻标题,记者是很下功夫的,因为这样才能吸引人们阅读。 四、生动形象生活是异彩纷呈、千姿百态的,艺术家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多种艺术手段,如声韵、色彩、线条等等去反映生活。使能具有艺术形象
15、的具体可感性。 语言文字是抽象的概念符号,它所描述的对象不能以直观的形式置于读者之前,但是唤起读者的形象感同样是极其重要的。 文学被称为语言艺术,更讲求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它要求反映生活、描写人物,能做到细腻生动,真实可感。 第二节 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几种方法一、寻常词的选用寻常词语是指普通平易的词语,本不引人特别注意,但经过精心选用,放在句中恰当的位置上,却会产生很好的修辞效果。 修辞学家张弓提出的“寻常语言艺术化” ,指的就是一些寻常的言语表达式在寻常用法中却获得了不寻常的效果。1.动词的选用传统和现代的语言学理论都十分强调动词在结构句子和传递信息中的独特作用。因为主谓句的语义重点常常谓语部
16、分,在动词上从修辞的角度看,我们在叙事、写人或描绘景物时,用好动词往往也显得特别重要。 2.形容词的选用形容词是描绘人或事物性质状态的词,从修辞角度看,它在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与生动性上有独特的效果。 一般说来,在一定场合用形容词或不用形容词,在修辞效果上会产生很大差别。3.名词的选用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是什么名称就叫什么,似乎没有什么可锤炼的。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同一人或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名称,因此,从修辞的角度看,选用恰当的名词,能够准确得体地说明事物。4.副词、量词的选用词语的选择不限于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量词、副词乃至于代词及虚词的使用也都应精益求精二、色彩词语的选用我们这里所说的
17、色彩词语指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这些词语除了具有一般的词汇意义之外,还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风格色彩这些色彩是在人们长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同样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 恰当选用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褒义词和贬义词在汉语词汇系统中,有些词语除了它们的基本意义之外,还附加有喜爱、赞美的感情色彩或带有厌恶、贬斥的感情色彩,前者称为褒义词,后者称为贬义词。 2.口语词和书面语词有一部分词语适用于一定的交际场合、一定的语体,而不适用于另一些交际场合、另一些语体,这就是词的语体色彩的作用。 现代汉语中的大多数词是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的,有些词语则带有明显的语体色彩,要注
18、意准确选用,以免产生不协调的表达效果。 3.古语词和外来词古语词是指现代汉语中少用而多见于古代文献的词,一般只见于书面语中。 【多用于公文语体外来词是指从外国或其他民族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它是由于汉语同别的民族语言相互接触而产生的,使普通话的词汇更加充实和丰富起来,如“迪斯科” 、 “冰淇淋” 、 “沙发” 、 “景气”等。恰当选用外来词,可真实而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增添情趣,有时可收到幽默讽刺的表达效果。4.方言词与俚俗语方言词是指在方言区通用而没有在普通话里通行的词。方言词具有鲜明独特的地方特色。恰当选用方言词,可增强表达的乡土气息和地方情味 俚俗词是一种带有鄙俗、粗鲁色彩的口头语词。恰当
19、选用,可生动传神地表现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一般只在刻划人物的文艺语体中才用,要注意适用场合,不可过多过滥使用。三、词语的配合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是句子,句子又是词语与词语配合使用的结果。要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思想,就一定要处理好句子中词语的配合关系1.同义词的配合同义词的运用是语汇修辞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在语句的某一处选择运用同义词之外,人们常常将一组同义词同时在多处运用,互相配合,效果明显。 同义词不仅可以在多处使用,而且还可以连续使用。这样,接连而下,互相配合,以加强气势,协调音节,增强效果。 2.反义词的配合反义词的使用可以揭示事物的相反或相对的关系,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同时表意周到,所以
20、人们在语汇修辞中经常运用反义词。 反义词往往是成双成对地配合使用的。 修辞上所讲的反义词,还包括临时反义词。临时反义词指的是有些词语本来不具有直接的相反或相对的关系,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人们为了表达的需要而使它们临时具有了相反或相对的关系。 3.类义词的配合类义词是表示同类概念的一组词,或者说指同一类属语义场中的一组词类义词的运用在语汇修辞中是很有特色的,它既有相同点(同类)以显出整齐,又有不同点(不同的事物或形状)以显出错综。 四、词语的变用语言中的词语一般都有固定的意义和用法。但在人们的言语表达中,有时故意临时改变某些词语的用法或词性,取得一定的修辞效果,这种方式,就是词语的变用。(一)
21、改变词语的用法1.改变词语的搭配关系2.改变词语的适用语境3.改变词语的音义结合关系4,。改变词性(二)词语的调整合成词和成语分别由语素和词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和次序组成。根据表达需要,人们有意对合成词和成语的组织次序进行调整 1.拆离词语拆离,又称词语拆用,将原来习惯于结合在一起的词或语素拆开使用。2.倒次词语的倒次指为了增强语言的音乐性或节奏感,临时将原来词语中的语素安排次序颠倒过来。第三节 骈立四字格和成语一、骈立四字格由两个二音步组成的四音节是汉语使用者长期以来非常喜爱的语音段落,也是汉语里一种重要的节奏倾向现代汉语里有大量“22”式四音节熟语和成语。新产生的成语,绝大多数也是四音节的。
22、这是四音节占优势的一种表现。一般管这种四音节的格式叫“四字格” 。熟语和成语里的四字格都有很强的生命力。有些成语在书面上使用了几千年,并且早已渗透到口语里了。例如诗经小雅采菽里的“优哉游哉”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曾经引用过,后来渗入了口语。有些熟语、成语的成为四字格,是经过加工而定型化的结果,或者采用衬垫抻拽的办法扩充为四个字,或者采用压缩摘要的办法简缩为四个字。 四字格里有一种代表汉语骈体性的骈立格式,在四音节熟语、成语和四音节复合词里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我们管它叫做“骈立四字格骈立四字格包括骈立的四音节熟语、成语和复合词。这种汉语所独具的形式整齐、节奏和谐的格式,是汉语骈俪性在构词上和词组组
23、合上的特殊表现汉语自古以来构词造句讲究对偶。而对偶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是由汉语的特点决定的。 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很适于构成音节相等、抑扬交替、意思对称的对偶。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这些双音词的词素多半是古汉语的单音词,它们虽然已失去独立活动的能力,但在构词和组合词组时,作为有意义的语言成份,仍然有相对的独立性,仍然适宜于构成音节匀称、对仗工整的骈立四字格。 骈立四字格里最常见的是由骈立的前后两截组成的格式(音节相等、抑扬相反,意思般配) 。 骈立的前截和后截各自内部结构多种多样,基本上跟词组和复合词一致。 如:偏正式:穷凶极恶(形+形)青山绿水(形+ 名)述宾式:接二连三(动+数)拖泥带水(动
24、+ 名)述补式:跌倒爬起 主谓式:眉开眼笑 联合式:抑扬顿挫骈立四字格前后两截之间的意义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同义联合:胡思乱想 ;互相映衬:人面兽心前后相承:否极泰来; 因果关系:有备无患目的关系:抛砖引玉四字音节重叠式骈立复合词也是一种分前后两截的骈立四字格,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格式: AABB ; ABAC; ABCB第一,前后两截合起来代表一个浑然一体的意思,前一截、后一截的意思都不是实有所指,而是一种比况性的说法。因此,整个骈立复合词的意义并不是前后两截意义机械的相加。 第二,这种骈立格的语法功能跟由它所组成的前一截或后一截也不一致。 有些能产型的骈立格便于套用现成的格式派生新的骈立格。
25、由格式化而派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体现。 严整的格式体现骈立格的定型性,格式化中的派生体现能产型骈立格的灵活性。这也是骈立格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泛使用性的一个原因。骈立四字格前后两截各自内部的结构关系和两截之间的意义关系虽然多种多样,但都是对仗工整,意思般配、自成一套的。 它把整齐和错综、匀称和变化、具体和抽象巧妙地结合起来,达到整齐而不雷同,匀称而不呆板,精练而不晦涩,集中地、具体而微地体现出汉语整齐的美和抑扬的美,是形成汉语音乐性、精练性的重要因素。二、成语成语是一种简练精美的固定词组,它是在社会演进和语言发展的历程中形成的,也是经过长期使用加工而约定俗成的结果。 它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
26、固性的特点。 成语在意义上的定型性主要表现在每个成语,表示的是一个特定的整体意义,不管组成成分原来表示什么意思,在成语里它所表示的意思由这个成语的整体意义而定。 意义的定型性使成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也不总是一成不变的。 有些成语的含义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展,现在所表示的总体意义已经跟原来不一样了。 成语意义上的定型性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并固定下来,大家都这样理解,这样运用,没有确切理解成语约定俗成的意义,用起来就难免出毛病。成语在结构上的定型性表现为组成成分和结构关系的固定 这是长期使用、加工而约定俗成的结果。固定下来成为规范的形式,大家都这样运用,一般不容许任意变动(包括增减、替换、颠
27、倒) 。 成语的组成成分也会在相对稳定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有些前后两截都是联合关系的骈立格,可以倒换前后两项的次序,两种形式并存,意思相同,声调次序不同,使用时,往往从声调上决定去取。 有些由联合式合成词拆开来组成的联合式骈立格,合成词原来的次序不能掉换,骈立格前后两项的次序也不能变动 前后两项是相承、因果、目的关系的骈立格,也不能倒换次序。成语的活用成语的活用是为了语言表达的需要,将成语灵活地加以运用,这是一种重要的常见修辞手段。 原来的成语称为原形,活用的成语称为变体。有的一个原形有几个变体,即有几种不同的运用方式。 (一)成语活用的几种方式1.易字:更换原形中的成分2.谐音:这实际
28、上也是一种“易字” ,但变体与原形更换的成分字音相同或相近。 3.拆用:将成语中的原形拆开运用4,。易色:指借用成语原形,但感情色彩不一样 5.易序:改变成语原形成分的顺序6.别指:原形指的是某一种事物,变体借用来改指另一事物成语活用的修辞作用1.文字简洁变体借助于原形的映衬作用,只需变动不多的几个字,甚至一个字,人们便可以理解变体的意义,文字非常简洁,有的变体甚至是在通常情况下不能这样组合的。 2.内涵丰富有的活用的成语,往往将原形略加改动,便显得寓意深长,给人启示。 3.色彩多样成语加以活用可以表示褒扬,感叹,讽刺、贬斥等多种多样的感情色彩。 4.富于趣味变体与原形字面上相近或相同,但原形
29、说的是一个意思,而变体成了另一个意思。它借助于原形的映衬,显得饶有趣味成语活用中要注意的问题1.要理解成语原形的意义2.活用要恰当第四节 词形的规范与偏离词形规范包含构成要素的规范与结构关系的规范。 任何一种语言,其词语形式是相对稳定的,在一般语境中,使用者应该遵守词语形体上的规范要求。当然,修辞在追求规范这一表达效果的同时,也追求更高的目标,即生动、形象等。在文艺等提倡个性表达色彩的修辞行为中,为了实现超常的表达效果,可以有条件违反词形规范。 (一)结构关系的合理扭曲任何一种语言,其词汇形式一定有相对固定的形式特征。对现代汉语而言,词语大多数是双音节的,而且就其构成方式来看,主要有复合与附加
30、两种。但不管哪种形式,一般来说,词语的结构关系较为紧密,不能随便拆开 但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者可以故意扭曲词语的内部结构关系,以使表达具有新奇等效果。 修辞手段中有仿词和别解格,其中有些就是利用了对词语结构关系扭曲而获得的。 (二)特别词汇成分的有效借用为了实现特定的修辞目的,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与现时语体或表达场景不完全吻合的词语。这种修辞行为就叫特别词汇成分的有效借用1.古语词的借用2.方言词的借用3.外来词的移用(三)词语形体的故意偏离每个合成词语都是运用已有语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我们在规范层面使用时,必须遵守其形式与意义的固定性特征,而不能歪曲其形式结构上的固定关系与内容上的整体抽
31、象特征。 但修辞活动中,完全可以违反词语的这种规范。词语形式和意义的这种约定属性给偏离带来了表达的价值:与已有词语的特点与固定理解形成对比,使得表达产生出人意料的奇曲美感。这种对词形与意义的整体偏离产生了仿词修辞格在一定语境中,根据已有的词语,相对应地仿照出一个词语,以取得讽刺、幽默等效果,这种修辞手法叫仿词。 被仿的词可能不在话语中对应地出现,但一定是较为大家所熟悉的;仿照出的新词从规范的角度上看,一般是不符合词语结构或意义常规的,脱离具体语境不会被普遍理解和接受。 1.反义仿用2.比照仿用3.谐音仿用第四章 语法与修辞在语言规范层面上,修辞行为必须遵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每种词类有自己的语法
32、功能,因此在充当句子成分以及组合时就应该照章行事; 词语的搭配有句法和语义关系的制约,表达者当然也要首先服从这些规则。否则,就会产生种种病误。但任何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既有强制性的一面,这就是规范层面;也一定有灵活性的一面,这就是修辞层面。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如形态化不明显,语序和虚词是两个重要语法手段等等) ,为语言表达中的灵活性提供了条件,如倒装、省略、插补等句子变化形式就是其典型表现。 不同的思想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样的句式可以表达各种不同的内容,同 样的内容也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从修辞学的角度来说,可以表示基本上相同或 相近意义的两种或多种在表达效果上具有细微差别的
33、不同句式,叫做同义句式。 所谓句式的运用和转换,就是能在一组同义句式中自如的转换,并能根据语言环境选用最恰当的句式来增强表达效果。 句式的选择和运用,跟词语的选择和运用一样,都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功 表达时,如果句式选择运用得好,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事物和现象,更有效地表达思想和感情,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增添文章的文采,收到更好的修辞效果。第一节 短句和长句短句是指句子的形体短,词语的数量少,比较简单的句子,包括短的单句和复句里结构简单的分句 长句是指句子的形体长,词语的数量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包括结构复杂的单句和复句里包含着长分句的句子。 一、短句的特点(一)明白易懂短句词语不多就能表达一个相
34、对完整的意思,显得简单明了。短句在口语中用得较多。 叙述文字常用短句,说理、议论文字用短句的也常见。 (二)感情色彩多样短句每句的词语较少,而一段文字中的停顿较多,所以可以构成缓慢和急速、滞重和跳动等不同的节奏。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 (三)实用性强短句内容单纯明确,易于记忆流传,所以应用的范围很广。我国群众中一些充满智慧,富于教益的谚语就是多为短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题词、标语、口号等,一般都用短句一些有关思想道德、精神文明、交通安全的宣传口号以及商品广告等,也多为短句。 二、长句复句一般比较长,这里所说的长句主要是指单句和复句中的分句,它的特点是结构复杂、层次多,容量大,可以用来精确地表
35、达丰富的思想内容,一般用于书面语,尤其在政论文和科技文献中用得较多。 长句之所以长,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常见的主要有:(一)句子带有修饰语,有的修饰语还比较长。 (二)句子的某个成份是由并列词组充当的。(三)句子的某个成分是由连动词组充当的 (四)句子的某个成分也是句子的形式 长句主要有以下特点:(一)信息量丰富长句词语较多,结构复杂,所以负载较多的信息,它除了告诉读者主要的信息外,还附带有一些次要的信息,这多为有关的背景、情况介绍。长句在书面语中用得较多;长句因为负载的信息量大,所以叙述、阐明的内容往往比较详细、全面。(二)气势充畅长句内容较多,常常蕴蓄丰富的情感,读来显得很有气势。 (三)脉
36、络分明运用长句可以使句子的脉络清楚地显示出来。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突出句子的主要信息;另一种情况是运用长句可以使其他内部的关系表现得很明显,这多存在于复句。三、长句化短长句由于结构复杂,语音的段落过长,往往读起来比较紧张,加以语音的停顿与意义的段落不尽一致,理解起来也比较费劲,写时稍不注意,就容易犯语法错误。 一般说来,叙事的文字多用短句,在语言上下工夫的小说家都喜欢用短句,不大用长句; 掌握化长句为短句的方法,把长句拆开来,化成几个意思相当的短句,使它更顺口,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这是一种很有用的训练 把修饰语或插入语抽出来,化成说明性的成分 有的长句子的基本结构并不复杂,但是修饰语多,
37、犹如大树的主干被众多的枝叶遮掩了,人们不容易看清楚,必须从开头一口气读到结尾才能理解它的意思 把句子基本结构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和修饰成分所表达的意思分开来说。句子拆开时,有时需要加上一些连接的词语,否则语气接不上。当然,不能改变原来的意思。 (二)运用叠用句有的句子长,是因为句中某个词语后面带有好几个并列的成分,这些并列的成分因为较多,人们往往不容易弄清楚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像这样的情况可以重复运用一下前面共同的词语,即把一般的句子改成叠用句。 (三)合叙改分述有的有搭配关系的句子成分,各自都包含几个并列的词语,前面成分并列词语的各项和后面成分并列词语的各项分别存在对应关系。 这两组并列词语,按
38、顺序一一存在对应关系。这种句子格式 把有关各项合并起来叙述,它比分开来述说简洁、经济 要注意的是,这种合叙的句子入一般说来往往较长,不能让读者感到理解困难,否则还不如拆开分头述说的好。第二节 整句和散句整句和散句是从结构形式上对句子一种分类在一个话语结构体中,如果表达者故意将两个以上的句子组合成结构整齐、形式划一的句群模式,在修辞上将这类句式称作整句。 这类句式往往能产生形式整齐美观、语势连贯铺排等修辞效果。具有上述效果的整句一般多见于具有文学色彩的语体中。 获得整句效果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有排比、对偶、反复等几类辞格就是常用的手段。 在一个话语结构中,作者故意用零散的句子结构去组织话语,以
39、取得灵活多变、错综多彩的表达效果,修辞上将这类句式称做散句。 散句主要用在叙事性文学表达中。它变化多姿,表达效果表现在无拘无束,自然活泼。 整句有整句的长处,散句有散句的优点,但是,如果全用整句,会显得单调、呆板,甚至显得做作;如果全用散句,会影响语言的气势,甚至显得散乱。在实际运用中,人们常常把整句和散句结合起来使用,整中见散或散中见整,整散结合,错综有致,以同时收到这两种句式的修辞效果。 一、对偶对偶又称对仗,俗称对子,是指形式上对称均衡,意义上互相关联的两个语言结构并列在一起对偶,这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颇有民族特色的一种语言形式。人们所熟悉的对联就是一组对偶句在比较工整的对偶里,词同词对
40、称,词组同词组对称,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类相当,平仄相对,意义上也要求有一定的联系。互相补充,互相映衬,合在一起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对偶这种形式,从上下两个结构所体现的语义关系看,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类型(一)正对: 前后相对部分从不同的侧面描写某一个事物、行为,两个部分在意义上有补充的关(二)反对: 前后相对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描写两个事物、行为或一个事物、行为的两个侧面,以获得对比映衬的效果。 (三)串对:前后相对部分之间具有先后关联或因果、假设等关系,并通过这种逻辑关系描写或陈述某个事实、道理等对偶在汉语中应用得非常广泛,它也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族形式,汉语有许多骈立的成语、俗语
41、,就是用对偶的方式构成。 古代的诗词歌赋中,运用对偶式也是十分普遍,尤其是律诗中的中间四句,要求严格的双双对偶。 流传在人民群众口头的谚语中,对偶句也很多,其中许多思想深刻、含有哲理。 对偶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对应关系的艺术概括,是人们在语句组织上的巧妙运用。 二、排比用三个以上字数大体相等、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小句,表达相关意义,以获得形式整齐、增强语言气势等表达效果,这种辞格叫排比。 从形式上看,排比辞面需有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小句,并且在句法上构成单位有相同或相似的结构,短语或小句中的成分允许部分重复; 从语气上看,构成单位必须保持一致;从内容上看,各单位之间的意义需有密切的内在关系,如并
42、列、递进等。 根据构成单位之间的内容关系,将排比分为平排和递排两种1.平排:排比的构成单位之间在内容上具有并列平铺的关系。 2.递排:排比的构成单位之间在内容上具有逐层递进的关系。 排比和对偶一样,工整匀称,具有语言的整齐美。但信息量比对偶大,而且所列各项鱼贯而下,语意饱满,笔墨酣畅。 在一般文章中,排比的运用要比对偶少,但在新闻标题中排比常见,它常常用于概括报道的主要内容,清晰醒目,整齐美观,对读者有更大的吸引力排比还常常与对偶结合着用,常见的也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在排比的基础上用对偶来作结,这样即能使文气纵收自如,又能使文意层次清楚,文字整齐匀称,达到多方面的艺术效果。 ; 另一种是寓对偶
43、于排比之中,即排比本身就是由一连串的对偶结构组成,这种方式,往往兼有语势顺畅和对比鲜明的双重修辞作用。 三、叠用叠用是一些基本结构相同,并有意识地叠用某个或某些词语的句子、词组。它是一种类似排比,但比排比自由的格式。 1、排比的各项要求匀称,叠用的各项不作强求;2、排比要求尽是避免字面上的重复,叠用则有意重复某一个或某几个词语。 在整句中,和对偶、排比相比,叠用整齐的程度最低,但适用的范围最广。有的修辞著作把它归入排比,也有的把它与排比合作一类,称“排叠” 。 叠用的形式非常灵活,可以只有两项,也可以多于两项;可以是词组,也可以是句子;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重复运用的词语可以只有一个,也可
44、以有几个;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叠用各项之间的关系相互关系以并列关系最为常见,但表示其他关系的也有。 叠用和一般句子相比,有以下修辞特点:第一,整齐一致;第二,集中突出;第三,醒目清晰。第三节 肯定句与否定句肯定句和否定句是就句子的语气说的,肯定句表示肯定的语气,否定句表示否定的语气。句子里带有“不、没、没有、未、非、无”等否定词的句子是否定句。同样一个意思往往可以用肯定句,也可以用否定句。一般说,肯定句的语气比较直率、明确,否定句的语气比较委婉、灵活肯定句和否定句在修辞色彩上的差别 同样一个意思,可以用肯定句来表达,也可以用否定句表达,但它们只是基本意思相似,在语义的深浅、口吻的轻重等方面
45、仍有不少差别,修辞就是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这种差别。 在反义词前加一个否定词以造成同义形式的方法,这是改肯定句为否定句的常用方法; 有时在一个句子中也可以并用肯定与否定两个成分来分别说明不同程度的情况双重否定的修饰作用: 如果一个判断句或陈述句中先后用了两个否定词(如“没有人不去” “不是不知道” ) ,它们之间又不并列关系(如“他不吃不喝” )的话,那就成为了双重否定句,这种双重否定句,就像数学里的“负负得正”那样,大都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它们之间的情味色彩也不完全一样。 有的双重否定句在意念上跟相应的单纯肯定句基本相同,只是在语气上委婉一些。 也有一些双重否定句,它们虽也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在意念
46、上跟与它相应的单纯肯定句不完全一样。 双重否定句所表现的肯定语义,都不是简单的“负负得正” ,而是略有变化和增益。 双重否定式是在反问句中加上一个否定词,它也表示肯定的语义,语气上也比单纯肯定句要强烈。 两种虚化的否定句: 句子中虽然用了否定词,但实际上并不表示否定,而是只是运用否定的形式来起陪衬、补充的作用,这种形式的否定句,我们称它为虚化的否定句。 一种是前面用“不必说 ”“且不说” (或“先不说”“暂不说” ) 、 “不为”等否定词语来列举事物,把它们作为后面打算着重阐述的某一事物的补充或陪衬。 另一种是先举出一件事物,然后用“不”这样一个独词句来作表面上的否定,然后再引出“更正”的内容
47、。 这种“更正”从修辞的角度看,可大别为两类 :一类是从概念上加以“更正” ,使它表达得更确切。 还有一类是从内容或道理上加以“更正” ,使它表现得更加丰富或更加深刻。第五章 辞格分析第一节 辞格的定义与确立依据一、辞格的定义与分类在言语行为中,人们常常不满足于常规的词语组合、句子构造等语言规则和表达原则,而是在符合语言表达常规的基础上,运用一些在词语、句子组合及语义实现上有所“违规”的表达手段,来取得特定的修辞效果,这种在言语行为中对语言规则或语言运用规则进行有效偏离形成的具有特定表达价值的固定模式,就是辞格。 辞格分为 辞面(辞体【辞格得以传载的表层结构辞里:通过辞面所指称的对象(如借代、
48、借喻等)或能实现的修辞功能或深层意义(如反语、双关、排比)等 有的辞面与辞里的关系较为直接,如借代、比拟、明喻、暗喻等;有的辞面与辞里的关系就很隐晦,如借喻、反语、双关等从辞格的形成特点看,有的辞格是在词、句组合以及语义表达上故意偏离一般语言规则构造的,其目的是强调语义内容的超常表达。这类辞格没有特别明显的辞面识别标志。 有的辞格则主要是在语义表达的具体形式上刻意求美而故意偏离一般语用原则构造的,其目的是在不违反一般词、句组合等语言规则的前提下达到强调超常形式表达的效果二、辞格确定的依据 1.形式特征:指辞格在外在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每一种修辞格都应该有其特有的形式特征,差异只在于表现的样
49、式不同。 2.功能特征:辞格之所以形成并有表达价值,关键在于每一种修辞格都是经过长期的语言实践产生并凝固成一个特殊表达手段,因此,它们都有其独特的修辞功能。 不同的修辞格的修辞功能是不同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能取得规范表达形式所不能取得的审美价值,能取得平常表达所没有的附加信息,具有明显的超常性或偏离性 3.语言特征:不同辞格的形式或功能可以是不同的,但它们必须是凭借着语言符号要素这一手段来完成的;语言特征是确定辞格的落脚点,也是判断辞格的最终形式依据第二节 常用辞格一、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日常人们所说的“打比方” ,也就是用某一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另一事物。 它是建立在心理学所说的类化作用基础上的,利用已知经验引起新的经验,通常是以易知描述、说明难知,以具体描述说明抽象,轻车熟路,从而便于理解。比喻是汉语中最常见,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段,很早就为人们所重视比喻是人们交际生活中运用得最应得了频繁的修辞方式之一,有些比喻,由于长期频繁运用,甚至具有了某种固定的含义,人们已不觉得它是一种比喻了。 比喻的四个要素(1)本体,就是被比喻的事物(2)喻体,就是用来打比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