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狮子育儿法去一位韩国朋友家做客,正谈笑间,朋友那不满 3 岁的儿子从楼上下来,一脚踩空,从楼梯上滚了下来。我本能地站起身要去扶起孩子,却被他们夫妻俩有礼貌地制止。更让我不可理解的是,正在孩子旁边的保姆竟也无动于衷,好像没有看见一样,仍然在做她自己的事情。见我不解,朋友向我解释说,这就是韩国国内正在流行的“狮子育儿法” 。所谓“狮子育儿法 ”,就是像森林里的狮子一样去教育、养育孩子。狮子是“森林之王 ”,尽管如此,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它们仍然不敢掉以轻心。刚出生不久的幼狮经常被公狮推下石崖,再让小狮子自己寻找出路,自己想办法爬上来。而公狮和母狮只是站在一旁,保持一种相对安全的距离,只要幼狮没有生
2、命危险,决不伸出援助之手。我故意取笑朋友说,你们韩国人学狮子,都把孩子从楼梯上故意推下来,然后再让他们自己爬起来,摔伤了也不管,也不许哭。朋友说,是否摔伤了,他起来后一走路你就看出来了。他摔痛了也不哭,不是你不让他哭,是因为他知道哭了也没用,没人能帮他,他需要自己来解决问题。韩国小学的大门口,没有中国学校那么多的接送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路途远的有校车接着;路途近的,教他遵守交通规则,自己走回家去。在游乐场,即使是空中缆车这种大型的、危险刺激的项目,也要让他自己去玩、去感受,决不容许大人陪伴。如果你觉得孩子还小,还难以独自面对这种惊险和刺激,那就等他长大一些再让他去冒险。朋友的话,让我想起
3、在国内的儿童医院,一个宝宝病了,即使是流鼻涕咳两声的普通感冒,也时常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个大人深更半夜地忙前忙后,这个削苹果。那个买饮料,这个抱一抱,那个摸摸后脑勺,一遍一遍地问烧不烧,渴不渴,六个大人都有活干,都关心备至,都忙活不开。结果是大人越关注,孩子就越感到病痛的厉害,就越发哭闹,本来就不宽敞的病房就越加热闹、越加拥挤。有的医院只好贴出告示:家长陪护只限两人。我还亲眼看到一个高中学生,在餐桌上把一个鸡蛋递给母亲,母亲把鸡蛋剥好了皮放回到他的碗里,而这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觉、自然而然之中完成的!经了解,这个学生竟然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三好学生 ”。我们的家庭,还有学校教育究竟是
4、怎么了?狮子是群居的动物,每只幼狮都受到族群的保护。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无忧无虑的幼狮整天玩耍、打闹,正是这种玩耍、打闹,还有争斗,锻炼了他们坚强的体魄、灵活发达的四肢,同时也学会了群体间的相互忍耐、谦让,相互间的欣赏和帮助。韩国人崇尚“ 狮子育儿法 ”,是认为孩子也像幼狮一样,不可能一生都在家长的羽翼之下生存,他们必然要走进社会,走向竞争,需要自己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甚至有的问题是家长也未曾碰到和解决过的。正如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 儿童的性格发展是儿童自我努力的结果,它与外部因素无关,它取决于儿童那旺盛的创造力和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障碍。 ”障碍是孩子成长的必要先决条件,
5、面对障碍,我们不能回避,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抱着孩子代替他跨越障碍。韩国人认为:养育孩子其实并不复杂,非常简单,就像大狮子养育小狮子一样。要相信孩子的成长欲望、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孩子所面对的一切,即使面临生命的危险。请把紧攥孩子的手松开,再松开,让孩子自己去走,摇摇晃晃走在今天,结结实实走向未来。要清醒地知道,松手并不容易。而此时此地松手,又会在彼时彼地无意识地把孩子的手拉得更紧。“狮子育儿法 ”体现在事事处处、点点滴滴之中,也体现在观念的改变、生活习惯的改变之中。那么,就让我们从今天的改变开始吧!时下,韩国人崇尚“ 狮子育儿法 ”,认为孩子也像幼狮一样,不可能一生都在家长的羽翼下生存,他们
6、必然要走进社会,走向竞争,需要自己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甚至有的问题是家长也未曾碰到和解决过的。正如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 儿童的性格发展是儿童自我努力的结果,它与外部因素无关,它取决于儿童那旺盛的创造力和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障碍。 ”障碍是孩子成长的必要的先决条件,面对障碍,我们不能回避,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抱着孩子代替他跨越障碍。“狮子育儿法 ”就是养育孩子如同大狮子养育小狮子一般,让孩子面对现实、从逆境中找出解决方法的一种教育态度。越是爱孩子就越该放手让他自己去摸索。把紧拽着孩子的手松开,再松开,让孩自己去走。摇摇晃晃走在今天,结结实实走向未来。要清醒地知道,松手并不容易
7、。而此时此地松手,又会在彼时彼地无意识地把孩子的手拉得更紧。如今国内多数是 421 家庭,对于孩子来讲,六个大人侍候着他,日趋严重的溺爱孩子现象,将会使这些独独苗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纵观周遭的育儿现象以及自己的切身育儿经验,不妨试试“狮子育儿法 ”的五种教育观点来完善亲子教育。1.以“安全距离 ”来守护孩子常常可以见到很多母亲出门在外,一直以手机来“遥控” 孩子的行动“你下课回来要先洗手,换好衣服后,只能看 30 分钟电视,然后要乖乖做功课,妈妈回去会检查,做完可以喝果汁,但不可以吃太多零食”下达类似这种指示与规定。也许站在母亲的立场,一方面是确定孩子的安危;另一方面是提醒孩子一个人在家做好该
8、做的事。不过,像这样每件事都得按妈妈的安排指示去行动,孩子本身的思考能力不仅会下降,甚至逐渐养成依赖性,一旦有一件事没处理好,还会可能怪罪母亲“ 没事先交待好 ”!许多妈妈们常督促孩子帮他做好每件事或干涉他的做法,还抱怨自己的孩子为何“太被动 ”,却不曾想想为何自己 “太主动”?也许人类也该学学狮子,把孩子适时推到“ 第一线” ,让他们直接去体会 “发生了什么事?”、 “该怎么去解决?”,让孩子培养出属于自己的生活能力。在韩国小学的大门口,没有中国学校那么多的接送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路途远的有校车接送;路途近的,教他遵守交通规则,自己走回家。再看看我们国内的儿童医院,一个宝宝病了,即使是
9、流鼻涕咳两声的普通感冒,也时常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个大人深更半夜地忙前忙后,这个削苹果,那个买饮料,这个抱一抱,那个摸摸后脑勺,一遍一遍地问烧不烧,渴不渴,六个大人都有活干,都关心备至,都忙活不开。结果是大人越关注,孩子就越感到病痛的厉害,就越发哭闹,本来就不宽敞地病房就越加热闹,越加拥挤。有的医院只好帖出告示:“家长陪护只限两人!”孩子需要在父母的信赖下成长发展,首先要信任孩子并交付他自我决定或选择权,尽管孩子做得很笨拙,也要耐着性子让他自己完成;但是在孩子需要被保护或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就该给他帮助。也就是所谓的站在“安全距离”处来守护孩子,疼爱他的同时也适当地保持“爱的距离
10、” ,这样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自主独立性。2.用间接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赞美” 与“责备”英国的心理学者哈德菲尔德表示:“人在自信的情况下,可以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 500%以上;相对于没有自信且自卑的人,只能发挥出自己能力的30%。 ”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赞美,从孩子会走路以后就开始减少,甚至于到了“3岁任性期”还责备多于赞美。其实只要是人类,不论任何年纪都需要别人的鼓励来加强内在的肯定,更不要说年幼孩子了。韩国的世界著名小提琴家郑庆华的母亲养育了 7 名优秀子女,当问及她的教养秘诀时,她只是笑笑地表示:“多给孩子赞美。 ”赞美的语言可以让孩子自觉强大,而对任何事情都保持跃跃欲试的上进心。不管是多么小
11、的事情,只要是有一点进步,都不要吝啬给予赞美。父母的肯定可以直接造就孩子无限的自信感。赞美与责备并不如想象的容易,尤其是针对孩子。赞美能把孩子的能量引导出来,并且让孩子更加积极;而责备可以让孩子清楚知道错误在哪里,能引导孩子面对、处理、解决事情。不论赞美或责备所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都会深刻影响孩子的内心。如孩子表现优异时,与其只是夸奖“好棒!” ,还不如直接而诚意地说: “你真的做到了,爸爸妈妈好高兴啊!”;或者责骂时,与其只是骂道:“ 不对!不行!”,还不如间接而明确地指正:“你这么做会如何如何” 。不过必须注意的是,赞美或责备都应避免直接针对孩子的人格,夸大其词的赞美或无理谩骂的责备,都不
12、是好的处理方式。3.坚持“不行”的原则答应比较容易,因为能讨好孩子;拒绝比较困难,因为还得面对孩子不肯接受的负面情绪。常常在百货公司见到这样的场面,一个被父母拒绝买玩具的孩子任性地躺在地上号啕大哭,而一旁的父母在不想打扰别人也不愿丢人现眼之下,有的干脆顺应孩子的要求或给予恐吓来阻止,这都是不良的处理方式。这种现象的发生其实是家庭生活的延长线,平常父母们就没有明确的是非态度, “对与错 ”或“可与否”的态度总是暧昧不明,即使有确立 “家规”也无法坚持原则,造成孩子敢“ 以身试法 ”来挑战父母的坚持底限。平时,若有与孩子约法三章面对生活上的协定,无论什么状况发生都要严守协定的内容,否则父母心软自己
13、先毁约,就别想再要求孩子恪守律己;此外也常见很多父母偶尔会“ 放水 ”给予弹性变更,这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具有 “人情味”,但实际上这只会养成孩子投机的心理。想要不给孩子压力是对的,但别用错地方,人格教育与生活道德是无法给予弹性的坚持。当有类似的事情再发生,身为父母的您请一定斩钉截铁地说:“你必须遵守诺言,我们出门前不是已经定好了吗?这是不容商量的。不然以后谁也不会相信你了。 ”孩子尽管不情愿,但也只好老老实实地听话了。这就象母狮一样,要教他的小狮子学会通用的规则,而且,坚守原则,毫无弹性可言。4.对孩子说话要坦白不少家长都存有“ 父母情结 ”,不轻易把自己内心的事与孩子分享,或者在子女面前无法坦
14、然面对自己的失误等,以至于让孩子内心积怨“不要总对我们做错事发火,您好做错的时候,我们也没吭气呀。 ”而导致隔阂。亲子平等是一个很重要的家庭教育理念,它可以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具有无形的教育威力。 实际上,如果自己真的做错了,还不承认的话,才会对自己的权威和尊严造成影响,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威严不是建立在经常性的随意主观臆断基础之上,这样只会让孩子怀疑你的洞察力,伤害亲子间的感情,最终也会降低父母的威信。所以,在孩子面前知错、认错、改错,既是父母必备的品行,也会给孩子树立好榜样,教给孩子对待错误的理性处理方式。不妨放下父母的架子,诚实的向孩子解释你当时的想法、感受和批评他的用意,孩子是
15、很容易原谅父母的。一天晚上儿子在画画儿,说是在课堂上没有完成的作业。我觉得这个时候应该学习语文或是数学,他这么说纯粹是借口,并恼怒地撕了他的画纸,孩子伤心地哭了。事后,我很后悔,但又怕丢份,没敢承认自己的偏见。我告诉了爱人,希望他能替我向儿子道歉。结果,儿子倒像小大人似的回答“人非圣贤,孰能无错?!”孩子只要会说话就有理解能力,如果身为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小心出错,学会适时地说句:“ 对不起! ”,孩子也能更体谅父母,甚至了解原来父母也是常人,也有不懂和犯错的地方。只要父母本身也习惯于表达自己的感觉给孩子知道,让孩子学习倾听,日后也不会出现代沟。5.让孩子尽情地玩韩国及亚洲国家的孩子们,大部分的童
16、年都是在“补习班” 或“才艺班”中度过的。早上从幼儿园开始,到下课后的钢琴、美术、英语甚至游泳,安排得比大人还要忙碌,试想我们大人是否愿意这样从早压缩到晚,一点自由玩乐时间也没有?那么又何苦把我们也不愿意做的事,逼孩子们去完成呢?老师问“生活中我们还缺什么?” ,15 岁的赵隽光在日记里写道: “三年级时数学考了 60 分,我声泪俱下地说,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然后被迫无奈去上那该死的补习课、艺术课。我们缺少的是童年。 ”另一个学生冯立岚写下:“我们缺少充满活力的教育。现在竞争激烈,我们小小年纪也感到力不从心,有时好像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多想放松自己,有一个安静的心理。 ”一个小孩子的主要任
17、务就应该是玩,趁孩子的脑部发育还没有停滞、可塑性还很大之前,尽量给孩子自己灵活运用的玩乐时间,给孩子空间去让他发挥想象力,比把孩子安坐在教室里填鸭式的学习,更能增进孩子的脑部发育和四肢灵活。自己发现的有趣尝试,与别人告诉你的既定知识,前者造就的是发明家,后者则只是产出很有办法考试的好学生。虽然早期教育有相当程度的需要,但在现实的速成教学方式下,不如让孩子有更多属于自己玩的机会,玩得尽兴、精神也越好,身体也越健康。“狮子型育儿法 ”是“让孩子面对现实、从逆境中找出解决方法”的一种教育态度。越是爱孩子就越该放手让他自己去摸索。韩国一位女性作家,有感于韩国国内日趋严重的溺爱孩子的现象,认为在这样的教
18、育方法影响下,将会使下一代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她纵观自己周围的育儿现象以及自己的切身育儿经验,呼吁妈妈用“ 狮子型育儿法” 的 11 种教育观点来完善亲子教育。何谓“狮子型育儿法 ”森林中百般险恶,连被誉为“森林之王” 的狮子也不敢轻忽怠慢,即使是幼狮也从一开始便迅速地让它面对所谓的真实生活。刚出生不久的幼狮经常会被公狮推到石岩下,让幼狮从跌倒的困境中想办法挣脱找到爬上来的路。公狮或母狮即使看见幼狮遇到困难都只远观而不干涉,只在面临生命危险时才伸出援手。所谓“狮子型育儿法 ”就是像狮子在教育幼狮时所使用的“让孩子面对现实、从逆境中找出解决办法” 的一种教育态度。这也和日本的古谚“ 让可爱的孩子
19、去旅行 ”有着同样的道理,越是爱孩子就越该放手让他自己去摸索,而旅行是个很好的自我成长的方法。当然以目前的社会环境,敢让孩子太早独自去旅行的父母可能不多,但这种观念却可以成为日后对子女的教育态度。狮子型育儿 11 法1.以“安全距离 ”来守护孩子在韩国常常可以见到很多母亲出门在外,一直以手机来“遥控” 孩子的行动“你下课回来要先洗手,换好衣服后,只能看 30 分钟电视,然后要乖乖做功课,妈妈回去会检查,做完可以喝果汁,但不可以吃太多零食”下达类似这种指示与规定。也许站在母亲的立场,一方面是确定孩子的安危;另一方面是提醒孩子一个人在家做好该做的事。不过,像这样每件事都得按妈妈的安排指示去行动,孩
20、子本身的思考能力不仅会下降,甚至逐渐养成依赖性,一旦有一件事没处理好,还会可能怪罪母亲“ 没事先交待好 ”!许多妈妈们常督促孩子帮他做好每件事或干涉他的做法,还抱怨自己的孩子为何“太被动 ”,却不曾想想为何自己 “太主动”?也许人类也该学学狮子,把孩子适时推到“ 第一线” ,让他们直接去体会 “发生了什么事?”、 “该怎么去解决?”,让孩子培养出属于自己的生活能力。孩子需要在父母的信赖下成长发展,首先要信任孩子并交付他自我决定或选择权,尽管孩子做得很笨拙,也要耐着性子让他自己完成;但是在孩子需要被保护或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就该给他帮助。也就是所谓的站在“安全距离”处来守护孩子,疼爱他的同时也
21、适当地保持“爱的距离” ,这样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自主独立性。2.毫不吝啬地赞美孩子当孩子在尝试新的事物时要不断地对孩子说:“你一定会办得到的!” 给不安的孩子一个定心鼓励。英国的心理学者哈德菲尔德表示:“人在自信的情况下,可以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 500%以上;相对于没有自信且自卑的人,只能发挥出自己能力的 30%。 ”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赞美,从孩子会走路以后就开始减少,甚至于到了“3岁任性期”还责备多于赞美。其实只要是人类,不论任何年纪都需要别人的鼓励来加强内在的肯定,更不要说年幼孩子了。韩国的世界著名小提琴家郑庆华的母亲养育了 7 名优秀子女,当问及她的教养秘诀时,她只是笑笑地表示:“多给孩子
22、赞美。 ”赞美的语言可以让孩子自觉强大,而对任何事情都保持跃跃欲试的上进心。不管是多么小的事情,只要是有一点进步,都不要吝啬给予赞美。父母的肯定可以直接造就孩子无限的自信感。3.用间接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赞美” 与“责备”赞美与责备并不如想象的容易,尤其是针对孩子。赞美能把孩子的能量引导出来,并且让孩子更加积极;而责备可以让孩子清楚知道错误在哪里,能引导孩子面对、处理、解决事情。不论赞美或责备所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都会深刻影响孩子的内心。如孩子表现优异时,与其只是夸奖“好棒!” ,还不如直接而诚意地说: “你真的做到了,爸爸妈妈好高兴啊!”;或者责骂时,与其只是骂道:“ 不对!不行!”,还不如间
23、接而明确地指正:“你这么做会如何如何” 。不论赞美或责备都应避免直接针对孩子的人格,夸大其词的赞美或无理谩骂的责备,都不是好的处理方式。4.让孩子多与同龄孩子往来现代的家庭几乎是“ 少子化 ”,而家中的幼儿也几乎都在家自己玩耍,很少与同龄的幼儿交流,因此总在大人身后跟进跟出,无法自处,时时要大人作伴,也往往造成大人疲劳,小孩也不开心。更因为大人的处处迁就,造成孩子眼中只知道自己。未上幼儿园的孩子,也能多与同龄幼儿往来,虽然刚开始同伴之间无法顺利交流,总为了争宠抢玩具而吵闹大哭,但千万别因此放弃了给孩子上人际关系课程的机会。因为只要假以时日,孩子之间便会自然的理出一个相处之道,也间接学习忍耐、谦
24、让或懂得欣赏别人的情操。5.坚持“不行”的原则答应比较容易,因为能讨好孩子;拒绝比较困难,因为还得面对孩子不肯接受的负面情绪。常常在百货公司见到这样的场面,一个被父母拒绝买玩具的孩子任性地躺在地上号啕大哭,而一旁的父母在不想打扰别人也不愿丢人现眼之下,有的干脆顺应孩子的要求或给予恐吓来阻止,这都是不良的处理方式。这种现象的发生其实是家庭生活的延长线,平常父母们就没有明确的是非态度, “对与错 ”或“可与否”的态度总是暧昧不明,即使有确立 “家规”也无法坚持原则,造成孩子敢“ 以身试法 ”来挑战父母的坚持底限。平时,若有与孩子约法三章面对生活上的协定,无论什么状况发生都要严守协定的内容,否则父母
25、心软自己先毁约,就别想再要求孩子恪守律己;此外也常见很多父母偶尔会“ 放水 ”给予弹性变更,这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具有 “人情味”,但实际上这只会养成孩子投机的心理。想要不给孩子压力是对的,但别用错地方,人格教育与生活道德是无法给予弹性的坚持。6.教孩子学会尊重别人只因为孩子可爱、年纪小或因为是独子就无条件宠溺,虽然这是天下父母的难免心态,但为了避免孩子日后成为小霸王,必须及早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存在,否则将造成孩子在行为上的各种偏差,说谎、未经许可乱拿别人的玩具或者随便殴打别的孩子等。一旦出现问题行为时,孩子本身又是否具有自省与面对的能力?父母本身也切勿因为孩子还小、问题还不大,就不忍对孩子苛责
26、;甚至有不少父母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没吃亏,就不去纠正孩子对别人的不当行为,这样的私心将使得孩子更加自私自利。教孩子如何尊重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由父母本身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尊敬长辈、遵守公共秩序、对他人礼让亲切父母的行为就像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不仅在看,也在学。7.拥抱孩子并说“ 我爱你”从婴儿到幼儿都需要与母亲之间的拥抱肌肤之亲,借此来安抚孩子的心灵,并且要常常对孩子说“ 我爱你 ”之类的亲密语言。3 岁以前,孩子被亲吻或拥抱的次数越多,因为觉得被爱而会更加爱惜自己,也无形中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拥抱也能影响孩子的人格和个性的形成。有被父母拥抱习惯的孩子对于他人的反应也比较敏锐,如自己做错事时马上
27、就可以从父母的严厉态度中,判断自己行为不当的程度,往后也懂得警惕自己的行径。虽然有时孩子也因为想引起父母的注意而故意捣蛋使坏。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除了责骂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责备之后表达“父母是爱你的” ,来加深亲子间的心理联系,也安抚孩子做错事之后的不安。8.对孩子说话要坦白不少家长都存有“ 父母情结 ”,不轻易把自己内心的事与孩子分享,或者在子女面前无法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误等,也许是不想让孩子担心,也许是考虑孩子还小不懂事。但这样的强者不败形象,会让孩子长大懂事之后,只要父母出现一点错误变会感到极度失望。孩子只要会说话就有理解能力,如果身为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小心出错,也能适时地说句:“ 对不起!
28、”,孩子也能学会更体谅父母,甚至了解原来父母也是常人,也有不懂的地方,让孩子了解“走自己的路” 的重要性。只要父母本身也习惯于表达自己的感觉给孩子知道,让孩子学习倾听,日后也不会出现代沟。9.让孩子尽情地玩韩国及亚洲国家的孩子们,大部分的童年都是在“补习班” 或“才艺班”中度过的。早上从幼儿园开始,到下课后的钢琴、美术、英语甚至游泳,安排得比大人还要忙碌,试想我们大人是否愿意这样从早压缩到晚,一点自由玩乐时间也没有?那么又何苦把我们也不愿意做的事,逼孩子们去完成呢?一个小孩子的主要任务就应该是玩,趁孩子的脑部发育还没有停滞、可塑性还很大之前,尽量给孩子自己灵活运用的玩乐时间,给孩子空间去让他发
29、挥想象力,比把孩子安坐在教室里填鸭式的学习,更能增进孩子的脑部发育和四肢灵活。自己发现的有趣尝试,与别人告诉你的既定知识,前者造就的是发明家,后者则只是产出很有办法考试的好学生。虽然早期教育有相当程度的需要,但在现实的速成教学方式下,不如让孩子有更多属于自己玩的机会,玩得尽兴、精神也越好,身体也越健康。10.建立对于教育的自主观念越来越多韩国母亲,连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都要拿别人的做法来参考。不论上哪一家幼儿园、用哪种教科书都要打听别人的情况再来做决定。这虽然是担心孩子出了门“ 没跟上社会的潮流而被排挤 ”,但某种程度也可解释成家长本身的无知与虚荣。孩子的学习课程要如何安排,适合的教育环境如何
30、选择,这些都应该根据父母本身对孩子的了解程度来做判断,就算周围的孩子们都学习同样的才艺课程,如果孩子本身兴趣不在于此,就没有牺牲孩子的感受去赶流行的必要。不了解孩子的父母,即使买了昂贵的教材也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了解孩子的父母,即使是废物利用的教具也能教出灵活聪明的孩子。给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父母对孩子的了解所建立起来的具有自主性的教育观念。11.教导孩子注重礼节常会看见孩子们在餐厅或地铁里到处走动,甚至穿着鞋子踩在坐垫上,纵容孩子们这样不当行为的韩国年轻妈妈越来越多。她们不轻易给孩子压力,给孩子自由的教育态度给错了方向。“管孩子的行为,不去管他的功课” 才会养育成有自主及自
31、制能力的孩子,但大部分母亲的做法刚好相反。孩子的人格在幼儿时期便已经形成, “孩子还小不懂礼貌也没关系” 的想法是错误的。当然,与其口头要求孩子要有礼貌,还不如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父母温和有礼的行为表现,让孩子也跟着潜移默化。抱怨孩子没礼貌之前,请先想想平时自己的行为是否已经给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请为幼童多提供尝试的机会德国儿童擅长做家务在西方国家中是出了名的。据悉,有的德国孩子甚至早在牙牙学语时便开始在家长的指导下学做一些最简单的家务活,如在用餐前帮助大人把餐具摆放端正等,尽管有时候仅仅是象征性的,他们干完了大人还得重来一遍。但常此以往锻炼下来,德国儿童的动手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出类拔萃了。其
32、中值得总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国家长普遍愿意为孩子提供种种尝试的机会,因为他们明白一个浅显的却又被许多人忽视的道理没有足够的尝试,也就不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一、让孩子尽早地开始“第一次”一个发育生长正常的儿童,到了 2 足岁后大多数会自然地出现摆脱母亲“控制”的倾向(在这些孩子们的眼里,他们总是将母亲的呵护视作是对自己的“ 控制”)。他们往往会大声嚷嚷:“妈妈,让我自己洗脸! ”“妈妈,我不要你喂饭,我自己会吃饭!”虽然孩子第一次学习洗脸极有可能洗不干净,甚至可能边洗脸边忘乎所以地玩起水来。但德国家长见此并不会沉起脸收起毛巾,或干脆代劳了事。大多数的妈妈会在耐心具体指点的同时,对孩子的表现大加
33、赞赏:“真了不起!我们的宝贝会自己洗脸啦!”孩子第一次自己动手吃饭也许会弄脏了新衣服,或者搞得满桌狼藉,然而德国家长往往对此“ 视而不见 ”,反而满怀喜悦又诚心诚意地高声赞美道: “我们的宝宝真聪明,看他饭吃得多好,学得又多快!”3 岁的小奥妮第一次学习扣自己衣服上的那一排扣子。不是扣错了,便是笨手笨脚地老也扣不上。此时,在一边的母亲没有显出一丁点儿不耐烦,也没有上前取而代之,而是耐心地等候。孩子终于把最后一颗扣子扣好了,一看时间,足足花了一刻钟。但做妈妈的仍然感到这点时间花得值得,因为这毕竟是女儿第一次学扣扣子呀!二、鼓励是很重要的4 岁的小费特十分喜爱爸爸给他买的那双有漂亮鞋带的运动鞋,可
34、他到底还小,老学不会系鞋带,有好几次还系成了解不开的死结。妈妈有点心烦,主张去商店换一双不用系鞋带的“方便鞋” ,但爸爸不同意。他鼓励小费特说: “系鞋带并不比吃饭难学,只要多练习几次,你肯定就能学会。 ”他还细心地将一条旧领带拴在椅背上以便孩子可以更多、更方便地练习打结。果然,不出 3 天,小费特不仅学会了系活结,而且还学会了好几种系鞋带的方法。5 岁的小赫娜不仅聪明伶俐,而且十分勤快。她已经学会了整理自己的床铺,折叠自家衣服,甚至可以帮着妈妈洗菜了。不过以大人的目光来看,小赫娜做家务的“ 质量” 自然还不够理想。但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尽量放开手脚让她多作尝试。在婉转地指出她的不足的同时,
35、更多的是对她取得的进步的充分肯定,他们还不无幽默地宣称, “我们的小赫娜以后长大了一定是个巧媳妇!”三、专家的分析和建议德国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舒马赫在对那些不愿为幼童提供尝试机会的家长的心理作分析时指出:首先,有些家长特别是一些年轻母亲,总认定“全面” 照顾孩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因而事事处处总想“ 包办代替”。殊不知这么一来反而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长此下去孩子不仅可能手脚笨拙,而且还可能产生强烈的依赖性,丧失宝贵的自信心,对今后的生活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其次,不少家长对孩子缺乏耐心,他们往往不现实地要求孩子“一蹴而就”,而在孩子出现挫折时便强迫孩子放弃努力。此外,也有的家长对孩子尝试
36、各种事情的“标准” 要求过高,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最后就往往索性完全由自己代劳,还认为这样反而省事、省时、省心。舒马赫总结说:说到底,给孩子多多提供尝试机会也是实施挫折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原因很简单: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也就等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因此也不可能迈向成功之路。德国另一名儿童教育专家威茨格则提醒家长说:要让孩子的尝试取得成效,还必须注重循序渐进,注重孩子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注重各个孩子的不同个性,并充分了解和尊重他们各自的兴趣喜好以及心理需求。他主张一开始让孩子作一些难度较小的尝试,以便孩子取得成功后自信心上升。接着再渐渐增大尝试的难度,目的是让孩子在失败和挫折中培养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他还特别强调,孩子的种种尝试必须出于自愿,勉强或强迫只会事与愿违或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