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胡适方法论(人文学院哲学系 101 班 )【摘要】胡适晚年说:“我治中国思想与中国历史的各种著作,都是围绕着方法这一观念打转的。方法实在主宰了我四十多年来所有的著述。”他把他的治学方法简洁地表述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并誉之为“科学方法”,终身不遗余力地宣传、阐释和辩护。这个“科学方法”它对中国现代学术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直到现在,仍然获得许多学者的信服。本文通过对胡适的生平,求学经历,以及对方法论的梳理,以巩固所学,加深对其的理解。【关键字】胡适 实验主义 方法论 怀疑 假设 求证胡适,1891年生人,字适之,安徽省绩溪县人,1910年到美国留学,先在康乃尔大学农学院学习,191
2、2年转至该校文学院。在此期间,他在留学生中积极提倡白话文、白话诗,主张文学改良。1917年1月1日在新青年二卷5号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八不主义:(一)不用典;(二)不用陈套语;(三)不讲对仗;(四)不避俗;(五)须讲求文法;(六)不作无病呻吟;(七)不摹仿古人;(八)须言之有物。在现在看来,这“八不主义”非常平淡,但在当时却成为新文化运动初期掀起狂风巨浪的白话文运动第一炮,胡适也因这一文章而一举闻名,终身显赫。1915年9月至1917年5月胡适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学习,该系系主任为杜威,胡适曾有言:“杜威教授更是对我有终身影响的学者之一”,杜威对胡适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17年
3、胡适通过博士学位考试,博士论文是中国名学发展史。1917年,新文化运动发动了,胡适应蔡元培、陈独秀的邀请,回国任北京大学文科哲学系教授。新文化运动的一个主要课题便是评论历史文化中的一些观念,看其适于不适于新时代的需要,就是对文化作重新估价。评论、估价必须有一个方法,一个工具,胡适适逢其时,带来了在美国很盛行的实验主义,这就如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可以大加应用了。抗日战争期间任中国驻美大使至1942年,后移居美国从事学术工作。1943年应聘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开始作水经注考证工作。1946年6月回国,9月就任北大校长。1948年后北平解放前夕,离职往南京。1949年4月由上海乘船到美国,
4、寓居在纽约,1958年4月离美回台北定居。10月就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一职。1962年去世。纵观胡适的一生,他在中国现代史上的贡献大体可以分为这样三点:一,提倡文学革命,倡导白话文;二,整理国故,以中国哲学史大纲、红楼梦考证为代表;三,企图在哲学上介绍和提倡一种方法论,即所谓实验主义。而在中国现在哲学史上,胡适的方法论具有重大的意义,其影响是巨大。严复是在中国引进英国经验派的首要人物,王国维和蔡元培是引进欧洲大陆派理性主义的首要人物。而胡适则是把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引进中国的首要人物。美国哲学的主流就是实用主义,或称实验主义。胡适没把pragmatism译成实用主义,而是沿用日本人的译名,译成“实
5、际主义”。 而且在他看来,实际主义若换成实用主义与实验主义是有区别的。胡适认为实际主义注重实际效果,而实验主义虽然也注重实际效果,但它更能点出这种哲学所最注意的是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方法就是科学家在试验室里用的方法,所以,实验主义和工具主义是一种方法论。对待科学实验室的态度和历史的态度构成了胡适论实验主义的根本观念。一方面,从前的人有一种迷信,以为科学的律例都是一定不变的,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实验主义者继承了近代科学思想,认为科学上的许多发明都是运用“假设”的结果。科学的律例不过是一些最适用的假设,不过是现在公认为解释自然现象最为方便的假设。这些科学律例用来解释事物现象,若解释得令人满意,就是真的
6、;解释得不令人满意,便不是真的,便该寻求别种假设来代替之。实验主义认为科学律例:首先,是人造的;其次,是假定的,全根据它解释事实能不能令人满意,方才可定它是不是适用的;第三,并不是永远不变的天理。总之,实验主义认为,我们所假设的律例,不过是记载我们所知道的一切自然变化的“速记法”,这种对于科学律例的新态度,是实验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的根本学理。实验主义绝不承认我们所谓的真理是永远不变的,它只承认一切真理就是应用的假设,假设的真不真,全靠它能不能发生它所应该发生的效果。这就是“科学实验室态度”。另一方面,进化论认为物的种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一个由来,都经过了许多变化,方才到今日的种类。实验主义认
7、为,不但种类变化,真理也变化。种类的变化是适应环境的结果,真理不过是对付环境的一种工具,环境变了,真理也随时改变。实验主义认为没有永久不变的真理,没有绝对的真理。它只承认具体环境中的这个真理或那个真理,这一类的“这个真理”是实在,是具体的,是特别的,是有凭据的,是可以证实的。实验主义者把进化论观念拿到哲学上来应用,便有了一种“历史的态度”。这就是要研究事物如何发生,怎样来的,怎样变到现在的样子。上述是实验主义两个最根本的观念。第一是科学实验室态度,第二是历史的态度。胡认为这两个态度都是19世纪科学发展的影响,实验主义就是此种科学方法在哲学上的应用的结果。实验主义反对虚玄思辨的哲学,主张哲学要能
8、解释生活,应付环境,要适应环境,应付环境,就要能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所以,实验主义注重方法。胡适曾说道:“我治中国思想与中国历史的各种著作,都是围绕着方法这一观念打转的。方法实在主宰了我四十年来所有的著述。从基本上说,我这一点实在得益于杜威的影响。” 胡适把杜威的五步说概括为三步:第一,发现种种问题,找出疑难之处;第二,提出解决疑难的假设;第三,通过实验加以解决。但是胡适更经常的做法是把上述的两种说法归结为如下的“十字真言”,即“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其实,胡适的方法论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留下深刻影响的,就是他所谓的“十字真言”。胡适的方法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怀疑;疑难
9、与困惑的产生就是由怀疑产生的。胡适十几岁时就有较为强烈的怀疑精神,并在寻求解决怀疑的方法。受到杜威,赫胥黎的影响,他强调了这一点。他说:“我思想受两个人的影响最大,一个是赫胥黎,一个是杜威先生。赫胥黎教我怎样怀疑,教我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杜威先生教我怎样思想,教我处处顾到当前的问题,教我把一切学说、理想都看作待证的假设,教我处处顾到思想的结果。”其实这种怀疑精神是从事思想研究、学术研究的必要条件,没有怀疑精神,就没有真正的思想,真正的学术。有了这种怀疑精神就能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就能促进思想发展,变化。哲学思想发展的真正动力就是怀疑精神,而不是什么经济变革和社会变化。这一点在西方哲学
10、思想发展历史上看得很清楚。第二个层次,假设;要解决疑难,就得设计或提出理论假设。胡适认为,假设是从以往地经验里产生的,根据杜威的五步说,假设不只是一个,而是有多个,这样我们才能从中选出一个最令人满意的解决疑难的假设。胡适强调假设一定要大胆。“假设不大胆,不能有新发明”。当然这里所谓的假设的大胆是针对着所产生的疑难而说的。只有大胆地假设前提,才有可能寻觅到解决疑难的方法。胡适的大胆假设的思想实质上受到了“小心求证”的制约。胡适大胆假设的问题在于,我们有什么样的标准来在数量众多的假设中进行选择,胡的方法论没有提供这样的标准。所以,这样选择有盲目性。第三个层次,求证;胡适反复强调,求证要拿出充分证据
11、来检验假设是否可靠。求证一定要小心,细心,对于证据要问:“这种证据是在什么地方寻找的?什么时候寻出的?什么人寻出的?什么地方和时候看起来,这个人有做证人的资格吗?这个人有证人资格,而他说这句话有作假的可能吗?”证据一定要可信。当然,胡适的方法论也存在着问题,比如,过分强调了自然科学方法,而没有突出人文社会科学本身的特色。比如,胡适的方法主张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这样的方法是自然科学的特色,却不能运用来分析解决当时中国社会变革的大问题。再比如,因为它忽视了理论思维的作用,所以作为方法论,实验主义本身也有着不可克服的困难。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胡适的方法论在一个不讲方法论的中国哲学界来说,是有很重大
12、的意义。人文科学界如季羡林先生曾多次说“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是“是不刊之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针。古今中外,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概莫能外。”自然科学界如神经科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蒲慕明先生,在一次演讲中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如果能严守这两个座右铭,你将成为一个好的科学家”。“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是严肃的科学方法,是实验主义所要求的实验室态度,这一方法尽管简单,但其影响在当时还是很巨大的。时至今日,在悉心学习胡适方法论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结合实际,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意义,哲学的思想就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参考文献】沈寂 主编胡适研究(三辑)北京:东方出版社 闻继宁胡适之的哲学上海三联书店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道德胡适的科学方法简析,自然辩证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