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目录第一部分: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分析 21.1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分布 .21.1.1 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与分布概述 21.1.2 我国各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产量 .31.1.2.1 水稻秸秆资源分布 61.1.2.2 小麦秸秆资源分布 61.1.2.3 玉米秸秆资源分布 71.2 秸秆的组分 81.3 生物质的燃料特性 91.4 秸秆资源利用现状 91.5 几种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 101.5.1 作能源 .101.5.2 作饲料 .111.5.3 作肥料 .121.5.4 作工业原料 .121.5.5 作基料 .131.6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建设流程 14第二部分 秸秆综合利用的
2、国家支持政策、补贴政策 141.1 秸秆综合利用的支持政策 151.2 秸秆综合利用相关补助政策 171.3 秸秆发电相关优惠政策 201.4 秸秆发电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三免三减半) .211.5 秸秆发电项目的相关标准 221.6 其他优惠政策 22第三部分 各省市生物质综合处理扶持政策 232第一部分: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分析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以及一些农产品加工后剩余的皮壳(如稻壳和花生壳等)。但近年来,随着秸秆产量的增加、农村能源结构的改善和各类替代原料的应用,加上秸秆资源分布不集中、体积
3、能量密度低、收集运输成本高,以及综合利用经济性差、产业化程度低等原因,秸秆出现了地区性、季节性和结构性的过剩,大量秸秆资源未被有效利用。1.1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分布1.1.1 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与分布概述中国是世界上秸秆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截止 2009 年,我国秸秆资源产量达 8.2 亿吨,折合标准煤量 4.1 亿 t(俩吨秸秆可折合 1 吨标准煤), 占全世界秸秆总量的 30% 左右。并每年以 0.12 亿吨的速度稳步增长。从品种上看,稻草约为 2.05 亿吨,占资源量的 25%;麦秸为 1.50 亿吨,占 18.3%;玉米秸为 2.65 亿吨,占32.3%;棉秆为 258
4、4 万吨,占 3.2%;油料作物秸秆(主要为油菜和花生)为 3737 万吨,占 4.6%;豆类秸秆为 2726 万吨,占 3.3%;薯类秸秆为 2243 万吨,占 2.7%,具体见图 1。3图 1.1-1 各种农作物秸秆占资源总量比例从区域分布上看,华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的秸秆资源最为丰富,资源量分别为 2.33 亿吨和 1.93 亿吨,占总量的 28.45%和 23.58%;其次为东北区、西南区和蒙新区,分别为 1.41 亿吨、8994 万吨和5837 万吨,占总量的 17.2%、10.97%和 7.16%;华南地区和黄土高原区的秸秆资源量较低,分别为 5490 万吨和 4404 万吨,占总量
5、的6.7%和 5.37%;青藏区最低,仅为 468 万吨,占总量的 0.57%。1.1.2 我国各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产量农作物秸秆资源量是依据农作物产量进行估算的,具体公式为:S=SjDj式中,S 为秸秆资源量;S j为某种农作物产量;D j为某种农作物的草谷比。常见农作物的草谷比见下表:4表 1.1-1 常见农作物草谷比作物种类 草谷比 作物种类 草谷比 作物种类 草谷比稻谷 1.0 薯类 0.5 花生 2.0小麦 1.4 豆类 1.5 糖类 0.1玉米 2.0 棉花 3.0 麻类 1.0根据以上数据及中国统计年鉴 2012,可估算出历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总量,见表 1.1-2。我国农作物产量
6、大幅提升的同时,秸秆总产量也显著提高,从 1990 年的 5.69 亿吨,增长到 2008 年的7.92 亿吨,再到 2011 年的 8.61 亿吨。稻谷、小麦和玉米秸秆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作物秸秆,占 2008 年秸秆总量的 24.2%、19.9% 和41.9%,占 2011 年的 23%、19% 和 45%。表 1.1-2 我国历年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与总量 (单位:万吨)年份 稻谷 小麦 玉米 薯类 豆类 棉花 花生 糖类 麻类 总量1990 18933.1 13752.1 19363.8 1371.7 - 1352.3 1273.7 721.5 109.7 56877.91995 18522
7、.6 14309 22397.2 1631.3 2681.2 1430.3 2046.9 794 89.7 63902.22000 18790.8 13949 21200 1842.6 3015 1325.2 2887.3 763.5 52.9 63826.32005 18058.8 13642.3 27873.1 1734.3 3236.5 1714.3 2868.3 945.2 110.5 70183.32008 19189.6 15745 33182.8 1490.1 3064.9 2247.6 2857.2 1342 62.5 79181.72009 19510.3 16116.1 3
8、2794.8 1497.8 2895.5 1913.1 2941.6 1227.7 38.8 78935.752010 19576.1 16125.3 35449 1557.1 2844.8 1788.3 3128.8 1200.6 31.7 81701.72011 20100.1 16436.1 38556.2 1636.5 2862.6 1976.7 3209.2 1251.7 29.6 86058.7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无论在资源总量还是种类上都存在巨大的地区差异。2011 年我国各省市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及总量见表 1.1-3。由表可知农作物秸秆产量最高的省份依次是河南 11%、黑龙江9.
9、92%和山东 9.39%,而秸秆产量最少的省份为西藏和青海,年产量 仅为 44.86 万吨和 109.06 万吨。总体上看,我国秸秆资源的主要分布特点是中东部和东北地区资源量大,沿海、直辖市和西部地区资源很小。表 1.1-3 2011 年我国秸秆资源分布状况 (单位:万吨)省份 稻谷 小麦 玉米 薯类 豆类 棉花 花生 糖类 总量北京 0.2 39.76 180.6 0.65 1.8 0.3 2.6 0 225.91天津 10.7 75.88 188.8 0.3 2.55 21.6 1 0 300.83河北 60.2 1784.54 3279.2 52.3 53.55 195.9 257.8
10、4.65 5690.24山西 0.5 336.24 1709.2 15.1 36.6 18.9 4.4 3.24 2124.36内蒙古 77.9 239.26 3264.2 102 256.95 0.6 6.2 15.77 3962.88辽宁 505.1 5.18 2720.6 32.5 55.5 0.3 233 0.78 3553.96吉林 623.5 1.82 4678 27.25 151.95 3.6 72 1.63 5559.75黑龙江 2062.1 145.32 5351.6 67.35 866.7 0 11.4 27.5 8533.17上海 88.9 33.74 5.6 0.4 2
11、.25 1.5 0.4 0.11 132.9江苏 1864.2 1432.48 452.4 19.3 124.2 74.1 74 0.96 4041.84浙江 649 37.8 29.2 22.7 47.4 9.6 10.8 7.11 813.61安徽 1387.1 1701.98 725.2 23.25 172.5 113.4 168.6 2.16 4396.79福建 514.1 1.12 33.2 59.85 29.85 0 51.4 5.6 695.12江西 1950.1 3.08 21 29.95 43.05 42.9 87.4 6.28 2184.76山东 104 2945.46 3
12、957.4 94.05 64.95 235.5 677.2 0 8078.56河南 114.6 4372.2 3393 69.64 142.8 114.6 859.6 2.67 9433.42湖北 1616.9 482.72 552.4 49.9 59.25 157.8 137.4 3.25 3062.52湖南 2575.4 14.28 377 59.4 61.65 68.1 64 7.22 3231.25广东 1096.9 0.42 157.8 82.1 27.3 0 181.6 139 1685.12广西 1084.1 0.28 489.4 33.9 43.35 0.6 95 727 24
13、74.83海南 145.381 0 20.6 15.15 3.45 0 19.6 38.78 242.78重庆 493.5 59.63 514 142.1 65.25 0 20.2 1.18 1296.99四川 1527.1 610.4 1403.2 220.8 144.3 4.5 125.4 8.8 4050.656贵州 303.9 70.56 487.4 119.6 33 0.3 12.2 4.36 1031.47云南 668.7 138.46 1196.4 89.45 188.55 0 14 189.9 2486.54西藏 0.6 34.86 5.6 0.2 3.6 0 0 0 44.8
14、6陕西 84.5 575.26 1101.4 40.15 66.9 20.1 18.6 0.02 1907.03甘肃 0 346.5 851.2 114.5 52.2 22.8 0.6 1.81 1389.76青海 0 49.56 30.4 18.45 10.65 0 0 0 109.06宁夏 70.8 88.2 344.8 22.25 7.05 0 0 0 533.1新疆 60.6 807.24 1035.4 12 43.65 869.4 2.6 51.9 2885.38全国 20100.2 16436.1 38556.2 1637 2862.8 1976 3209 1252 86058.4
15、51.1.2.1 水稻秸秆资源分布2011 年我国的水稻秸秆资源量 2.01 亿吨,主要分布在湖南(13% )、江西(10%)、江苏(9% )和湖北(8% )等长江以南 8个省区,占全国总量 65%,东北地区只有黑龙江水稻秸秆资源量较大,为 2062 万吨,占总量 10%。具体分布图见图 1.1-2图 1.1-2 我国水稻秸秆分布图1.1.2.2 小麦秸秆资源分布2011 年我国小麦秸秆资源量为 1.64 亿吨,我国小麦秸秆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南(26%)、山东(18%)、河北(11%)和安徽7(10% )等 6 个省区,资源总量 1.28 亿吨,占全国总量 78%。具体分布见图 1.1-3图 1
16、.1-3 我国小麦秸秆分布图1.1.2.3 玉米秸秆资源分布2011 年我国的玉米秸秆资源量为 3.86 亿吨,我国玉米秸秆资源主要分布在吉林(12%)、山东(10%)、黑龙江(14%)、河南(9% )和河北 (9%)等 7 个省份,总资源量 2.67 亿吨,占全国总量69%,其中东北三省的玉米秸秆资源量最多,占全国 33%。具体分布图见图 1.1-48图 1.1-4 我国玉米秸秆分布图1.2 秸秆的组分生物质种类多种多样,其组成成分也多种多样。除灰分之外,木本生物质主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草本生物质基本也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但组成比例不同,且含有少量淀粉、粗蛋白和提
17、取物等。而谷物含淀粉较多,污泥和禽畜粪便则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和脂质。具体组分成分见表 1.2-1表 1.2-1 部分秸秆和木屑的组成组分 (单位:wt%,干基)种类 木质素 半纤维素 纤维素 灰分 组蛋白玉米秸秆 4.6 32.5 32.9 7.0 9.3稻草 6.3 34.3 39.6 19.4 3.2麦秸 9.5 22.4 43.2 6.4 2.6高粱杆 7.6 31.6 42.2 6.0 3.4甘蔗渣 20.2 38.5 38.1 1.6 1.3烟叶杆 6.5 5.1 39 5.7 5.5软木屑 19.5 35 39 0.4 硬木屑 27.8 24 41 0.3 由于生物质的基本组成物又
18、都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故表 1.2-2 列出了碳、氢、氧三种元素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淀粉和植物油中的统计比。为了与化石燃料进行比较,还列出了石油和煤的碳、氢、氧原子统计比。表 1.2-2 生物质基本组成物及石油、煤的碳、氢、氧原子统计比品名 C H O纤维素 1 1.6 1半纤维素 1 1.6 1木质素 1 1.3 0.3淀粉 1 2 0.8植物油 1 2 0.1石油 1 1.6 0.05煤 1 0.8 0.0891.3 生物质的燃料特性生物质燃料的燃烧是强烈的放热化学反应过程,燃烧的进行处理要有燃料本身之外,还必须有足够的温度和适量的空气供应。燃料的燃烧过程可以分作预热、水分蒸
19、发、析出挥发分和焦炭燃烧等几个阶段。表 1.3-1 列出了几种生物质在自然风干情况下的热值,一般分析计算时可认为秸秆的平均热值大约为 14MJ/kg。表 1.3-1 几种生物质在自然风干情况下的热值 (单位:MJ/kg)种类 玉米杆高粱杆棉花杆豆秸 麦草 稻草 稻壳 谷草 杂草 树叶高位热值16.90 16.37 17.37 17.59 16.67 15.24 15.67 16.31 16.26 16.28低位热值15.54 15.07 15.99 16.15 15.36 13.97 14.36 15.01 14.94 14.84生物质的热值除了与它的种类有关外,还与其含水量有较大关系,含水量
20、越高燃烧时水分蒸发摄取的热量也越多,净热量就越少,低位热值也就越低。1.4 秸秆资源利用现状长期以来,秸秆一直是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资料,是保证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生生不息的宝贵资源,可用作肥料、饲料、生活燃料、食用菌基料以及造纸等工业原料等,用途十分广泛。我国秸秆用途占资源量比例见图 1.5-1101.5 几种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1.5.1 作能源1)秸秆直燃供热。作为传统的能量转化方式,直接燃烧具有经济方便、成本低廉、易于推广的特点, 可在秸秆主产区为中小型企业、政府机关、中小学校和相对比较集中的乡镇居民提供生产、生活热水和用于冬季采暖。2)秸秆制沼。秸秆制沼历史悠久, 它是多种微生物在厌氧条
21、件下, 将秸秆降解成沼气, 并副产沼液和沼渣的过程。沼气含有50% 70% 的甲烷, 是高品位的清洁燃料, 它可在稍高于常压的状态下, 通过PVC 管道供应农家, 用于炊事、照明、果品保鲜等。因此, 秸秆制沼不仅可优化农村能源结构, 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还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生态效益。3)秸秆固化成型。秸秆有机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通常在200 300 下软化, 将其粉后, 添加适量的粘结剂和水混合, 施加一定的压力其固化成型, 即得到棒状或颗粒状“秸秆炭”, 若再利用炭化炉可将其进一步加工处理成为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生物煤”。4)秸秆气化。秸秆气化是高效率利用秸秆资源的一种生物能
22、转化方式。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后作为原料, 经过气化炉热解、氧化和还原反应转变成为CO、H2、CH4 等无尘、无烟、无污染的可燃气体, 再经过净化、除尘、冷却、加压储存, 通过输配系统或储气罐送往用户, 作为生活燃料或生产用能源。一11个四口之家用1 吨秸秆就可生产2000 m3 的秸秆气, 能满足全家一年的生活用气。5)秸秆液化。2006 年6 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质洁净能源实验室研制的秸秆冶炼生物油技术通过了中试, 出油率高达60% , 生产成本约为7900吨。另外, 2006 年8 月, 由山东泽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联合启动的秸解发酵乙醇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示范工程
23、项目, 已通过清华大学教授费维扬院士组成的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 认为该项目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进水平。这个年产3000t 秸秆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示范工程, 与传统的酸水解方法不同, 首创了秸秆无污染汽爆等技术, 并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110m3 固态菌种发酵反应器, 形成了工业生产工艺体系。6)秸秆发电。2003 年以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批复了江苏如东、山东单县和河北晋州3 个国家级秸秆发电示范项目, 总装机容量8 万千瓦, 拉开了我国秸秆发电建设的序幕。在可再生能源法及其配套政策的支持下, 我国秸秆发电迅速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 到2006 年底, 全国在建农作物秸秆发电项目34 个, 分
24、布在山东、吉林、江苏、河南、黑龙江、辽宁和新疆等省(区) , 总装机容量约120 万千瓦。1.5.2 作饲料农作物秸秆可以直接用作食草动物的饲料, 但存在适口性差、消化率低的问题, 而经特殊工艺加工的秸秆饲料, 可以提高采食率和消化率, 使秸秆的营养价值得到充分利用。近年来我国秸秆饲料化利用主要有以下4 种途径:1)秸秆氨化。秸秆氨化是一种比较成功的处理方法, 利于牲畜消化吸收, 更重要的是氨化可使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实践表明, 用含氮的化学物质(如氨水、尿素等) 处理秸秆, 可使采食率提高20% 30% , 消化率提高20% 左右, 能量价值提高80% 左右, 粗蛋白含量提高了4%
25、6% , 总营养价值提高1 1. 8 倍。2)秸秆青贮及微贮。秸秆青贮是在农熟期完成种子或果实收获后, 即刻进行秸秆粉碎, 随即装入塑料袋或青贮池中, 压实、排除空气并保持适当的含水量, 最后密封保存。这种方法能使植物中的营养成分得以保存, 并能提高适口12性和消化率。秸秆微贮是在贮存秸秆的过程中加入微生物菌剂或者微生物与酶的复合生物添加剂, 通过这些有益微生物和酶的作用, 使秸秆发酵变为质地柔软、膨松润滑、酸香适口的粗饲料。3)秸秆颗粒饲料。将晒干后的秸秆粉碎, 加入其它添加剂并搅拌均匀, 经研磨、挤压等程序加工成仅为原来体积5% 的秸秆颗粒饲料不仅为储存、运输和销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同时
26、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摩擦加温, 使秸秆内部深度熟化, 硬度降低, 适口性、采食率和营养价值显著提高。4)秸秆单细胞蛋白饲料。目前, 秸秆经微生物发酵转化生产蛋白质饲料或单细胞蛋白有一定进展。以玉米秸秆为原料, 利用混菌发酵技术使发酵后玉米秸粗蛋白含量达到了11. 45% ,接近了小麦的蛋白质含量, 同时经混菌发酵后玉米秸中的粗纤维含量降低, 有利于动物的消化吸收, 大大提高了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1.5.3 作肥料1)直接还田, 即在农作物收获时或收获后, 使用联合收获机械把秸秆就地粉碎均匀抛撒, 然后进行耕翻掩埋;2)覆盖还田, 即在作物生长期间株间或行间覆盖作物秸秆, 既可保温, 又可增肥;3)
27、残茬还田, 在作物收获时有意识地留出高茬, 作为下一季作物的肥料; 4)堆沤还田, 就是将秸秆粉碎后, 与牲畜粪便混合然后添加一定量的生物腐熟剂,利用生物发酵原理, 缩短秸秆熟化周期制成有机肥;5)烧灰还田, 即将秸秆烧后的草木灰当钾肥还田;6)过腹还田, 即用秸秆饲喂畜禽, 然后将畜禽的粪尿作肥料还田。利用多种形式的秸秆还田, 不仅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 培肥地力, 缓解氮、磷、钾肥比例失调的矛盾; 调节土壤物理性能, 改造中低产田;形成土壤有机质覆盖, 抗旱保墒; 还可以增加作物产量, 优化农田生态环境。1.5.4 作工业原料1)造纸工业的主要原料, 目前用于造纸的麦草量占可提供
28、资源量的20% 左13右, 仍有相当潜力;2)建筑装饰材料, 如秸秆轻体板、轻型墙体隔板、粘土砖、蜂窝芯复合轻质板等, 这些材料成本低、重量轻、美观大方, 且生产过程中无污染, 在建材领域内的应用已相当广泛, 很有发展前景。3)生产可降解的包装材料, 如一次性餐具, 快餐盒和筷子, 制造包装缓冲衬垫材料;4)生产工业原料, 生产淀粉、酒精、糠醛、木糖醇、羟甲基纤维素等; 五是用于编织业, 用于草帘、草苫、草帽、草席、草垫等多种工艺品和日用品, 编织的草帘、草苫可用作蔬菜温室大棚的保温材料。1.5.5 作基料农作物秸秆含有食用菌生长所需要的碳、氮及矿物质等营养素, 通过机械粉碎可作为培养食用菌的
29、基料。此项技术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 生产的品种主要有各种平菇、香菇、金针菇、白蘑菇、白木耳、黑木耳以及兼有药用价值的猴头、灵芝等二十多种。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 随着石化资源的日趋枯竭和秸秆焚烧污染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水平, 实现深层次、多途径综合利用方式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循环经济的追求。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分布广、种类多、产量大、质量高, 其综合利用潜力巨大, 发展前景十分广阔。141.6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建设流程第二部分 秸秆综合利用的国家支持政策、补贴政策项目单位提交报告政府组织联合审查发改委核准登记 政府签意向协议工商局注册公
30、司签订特性经营协议书项目选址、地质勘查可行性研究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专 家 评 审发改委批复环保厅批复住建厅批复国资厅批复水利厅批复开 工 建 设政府签订项目开工建设承诺书151.1 秸秆综合利用的支持政策1.1.1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主席令第 33 号(2005)国家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物价局对生物发电上网电价单独定价,国家财政设立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财政贴息的优惠贷款,给予税收优惠。1.1.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 号要大力推进秸秆产业化,加快建设秸秆收集体系;建立以企业为龙头
31、,农户参与,县、乡(镇)人民政府监管,市场化推进的秸秆收集和物流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建设必要的秸秆储存基地鼓励发展农作物联合收获、粉碎还田、捡拾打捆、贮存运输全程机械化,建立和完善秸秆田间处理体系。1.1.3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发改能源【2005】2517 号用农作物秸秆、林木质直接燃烧发电进入技术改进、项目示范阶段;用于配套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系统,技术性能和规格需适用于生物质的直接燃烧进入技术改进阶段。1.1.4关于编制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09378号16秸秆资源要得到综合利用,力争到 2015 年,在全国建立较完善的收集、储运体系,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 80%
32、。1.1.5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发改能源20121207 号 “十二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到 2015 年,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 4.78 亿吨标准煤,其中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 4 亿吨标准煤,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 9.5%以上。各类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指标是:到 2015 年,水电装机容量达到 2.9 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 2.6 亿千瓦,抽水蓄能电站 3000 万千瓦;累计并网运行风电达到 1 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 500 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达到 2100 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累计集热面积 4 亿平方米;生物质能年利用量 5000 万吨标准煤;各类地热能开发利用
33、总量达到 1500万吨标准煤,各类海洋能电站 5 万千瓦。1.1.6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发改能源20072174 号秸秆发电的建设重点为:在粮食主产区建设秸秆电厂,或将已有的燃煤小火电机组改造为燃用秸秆的发电机组。自 2006 年到2020 年,新增 2800 万秸秆发电装机,总投资约 2000 亿元。171.2 秸秆综合利用相关补助政策1.2.1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8735 号补助对象和方式:1 从事秸秆成型燃料、秸秆气化、秸秆干馏等能源化生产的企业;2 对企业秸秆能源化利用项目中属于并网发电的部分,按国家发展改革委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试行办法(发改价格【
34、2006】7 号)规定享受扶持政策,不再给予专项补助;3 补助资金主要采取综合性补助方式,支持企业收集秸秆、生产秸秆能源产品并向市场推广。支持条件(申请补助的企业需满足以下条件)a. 企业注册资本在 1000 万元以上;b. 企业秸秆能源化利用符合本地区秸秆综合利用规划;c. 企业年消耗秸秆量在 1 万吨以上(含 1 万吨);d. 企业秸秆能源化产品已实现销售并拥有稳定客户。补助标准18对符合支持条件的企业,根据企业每年实际销售秸秆能源产品的种类、数量折算消耗的秸秆种类、数量,中央按一定标准给予综合性补助。补助申报企业在申报时,应按要求填报秸秆能源化利用财政补助资金申请报告及申请表,并提供以下
35、材料:1 秸秆收购情况,包括:收购秸秆的品种、数量、价格及水分含量等有关凭证。2 秸杆能源产品产销情况,包括:各类产品产量、销量及销售价格等,并提供销售发票等凭证。3 秸秆能源产品质量及检测报告。4 与用户签订的秸杆能源产品长期供应协议。5 单位产品能耗、环保、安全等有关材料。申报流程 申报企业按属地原则将资金申请报告及相关材料报所在地财政部门,省级财政部门组织检查、核实并汇总后,于每年 3 月 31 日前报财政部。1.2.2 可再生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6237 号19“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是指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依法设立的,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专项资金。申请对象:可再
36、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和示范工程。渠道: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需要申请国家扶持的,通过“863”、“973”等国家科技计划(基金)申请。申报流程:申请使用发展专项资金的单位或个人,根据国家年度专项资金申报指南,向所在地可再生能源归口管理部门和地方财政部门分别进行申报。1.2.3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财政【2006】702 号实施弹性亏损补贴,确保秸秆发电的正常运行;税收优惠,以增强相关企业竞争力。1.2.4 财政部关于印发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原料基地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7】435 号)林业原料基地补助标准为200元/
37、亩;农业原料基地补助标准原则上核定为180元/亩。201.3 秸秆发电相关优惠政策1.3.1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发改价格20067 号)。生物质发电(包括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和气化发电、垃圾焚烧和垃圾填埋气发电、沼气发电)补贴电价标准为每千瓦时 0.25 元。发电项目自投产之日起,15 年内享受补贴电价;运行满 15 年后,取消补贴电价。 1.3.2 关于完善农林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发改价格20101579 号) 对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实行标杆上网电价:未采用招标确定投资人的新建项目,统一执行 0.75 元/kWh(含税)的标杆
38、上网电价;通过招标确定投资人的,按中标确定的价格执行,但不得高于统一标杆上网电价。 对已核准的项目:上网电价低于标准的,上调至 0.75 元/kWh(含税);高于标准的,仍执行原电价。 1.3.3 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发改价格200744 号) 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上网电价高于当地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当地省级电网脱硫燃煤机组标杆电价)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量)、国家投资或补贴建设的公共可再生能源独立电力系统运行维护费用高当地省级电网平均销售电价的部分(公共可再生能源独立电力系统21运行维护费用-当地省级电网平均销售电价公共可再
39、生能源独立电力系统售电量),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接网费用(50 公里以内为每千瓦时 1 分钱,50-100 公里为每千瓦时 2 分钱,100 公里及以上为每千瓦时 3 分钱)等。 1.3.4 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电监会令第25 号(2007)规定电网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电量。1.3.5 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发改能源200613 号1)秸秆电厂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或审批,并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2)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申报。3)秸秆发电的上网电价,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确定。4)秸秆电厂项目建设应注重
40、节约用地,满足环保、安全等要求。1.4 秸秆发电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三免三减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生物质发电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根据条例,企业从事前款规定的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22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 90%计入收入总额。1.4.1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6 号) 对销售下列自产货物
41、实行征增值税即征即退的政策:以垃圾(城市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树皮废渣、污泥、医疗垃圾)为燃料生产的电力或者热力;对销售自产的综合利用生物柴油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 1.5 秸秆发电项目的相关标准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762-20121.6 其他优惠政策1.6.1 绿色示范县关于印发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政部、能源局、农业部,财建2011113 号)对于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项目年产量 10 万立方米以上。补助资金用于支持沼气提纯处理设施、储气罐、输送管网建设; 对于生物质气化工程:项目集中供应居民生活燃气 200 户及以上。补助资金重点支持燃气清洁净化处理设施、储
42、气罐及输送管网建设; 生物质成型燃料工程:项目年产能在 5000 吨及以上。补助资金用于支持生物质炊事采暖炉具购置,生物质生活用锅炉、炕具及炕具改造。23第三部分 各省市生物质综合处理扶持政策1.上海市关于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相关扶持政策为加快推进本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防止秸秆焚烧产生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 号)、上海市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010 年2015 年)(沪发改环资200991 号)等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1.1 支持范围 1) 对本市(含域外农场)水稻、二麦(大麦、小麦)及油菜秸秆的综合利用给予支持。具
43、体范围如下: 2) 对秸秆实施机械化还田的本市农机户、农机服务组织及相关农业企业。 3) 对秸秆实施综合利用(除还田外)的本市单位。 4) 对市级层面在项目评审、资金评估和审核所涉及的工作经费,在专项资金中给予安排。 1.2 支持标准和方式 1 对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本市农机户、农机服务组织及相关农业企业,给予 45 元/亩的资金补贴。 2 对收购本市秸秆,并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的单位,按实际秸秆收购量,给予 200 元/吨资金补贴。 243 对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的项目,给予固定资产投资额 30%的资金补贴。其中,市级资金支持部分具体参照上海市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专项扶持办法(修订)(沪发改环
44、资201031 号)执行,市级财力给予固定资产投资额 20%的配套资金补贴,补贴最高不超过 500 万元。区县级财力给予固定资产投资额 10的配套资金补贴,补贴最高不超过 250 万元,补贴办法由区县自行制定。 4 对购置秸秆机械化还田机具给予定额补贴,具体参照上海市农机购置补贴实施细则(沪农委200583 号)执行。 1.3 申报方式 1)申请秸秆机械化还田资金支持,由区县农委和市属单位依管辖权限分别受理;申请秸秆综合利用(除还田外)资金支持,由区县农委受理;申请单位的材料必须包括所在区县环保局出具的“本地区秸秆禁烧工作完成情况良好”的书面证明;区县农委和区县财政局对受理资料汇总审核后联合上
45、报市发展改革委和市农委。 2)申请秸秆机械化还田资金支持,由各区县农委、市属单位报送秸秆机械化还田情况汇总表。 3)申请秸秆综合利用(除还田外)资金支持,由各区县农委报送秸秆综合利用(除还田外)情况汇总表和各项目单位资金申请报告。 2、安徽省生物质综合处理扶持政策为加快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经省政府同意,近日省财政厅、省发改委制定印发关于对农作物秸秆发电实施财政奖补的意见皖政201452 号,鼓励和支持省内生物质电厂利用秸秆进行发电。2.1 补助标准意见规定,按照“奖补和利用挂钩,谁利用、奖补谁,利用越多、奖补越多”的原则,对秸秆发电企业利用我省农作物秸秆发电实行财政奖补
46、,对在自然含水率以内的秸秆按照实际利用量实行分类补贴,其中水稻秸秆每吨补贴 50 元左右、小麦秸秆每吨补贴 40 元左右、其它农作物秸秆如油菜、玉米、25豆类等每吨补贴 30 元左右。秸秆发电企业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秸秆发电财政奖补政策,从秸秆禁烧奖补资金中筹集和兑现补贴资金,并与秸秆发电企业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及权利义务,对秸秆发电企业年度秸秆收购量、利用量及财政奖补条件和标准等进行约定。秸秆发电奖补资金直接补给秸秆发电企业,由企业统筹用于秸秆收购、弥补发电成本等方面开支。同时,要求享受补贴的秸秆发电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农作物秸秆在电厂燃料中的比重。 3、河北省生物质
47、综合处理扶持政策3.1 生物质目标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关于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及粮棉主产区秸秆综合利用的通知(发改环资2014116 号)文件要求,我们编制了河北省 2014-2015 年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冀发改环资【2014】410号。2014 年利用量比 2013 年提高 300 万吨,达到 5430 万吨;利用率提高 5 个百分点,达到 88%。2015 年利用量比 2013 年提高 800 万吨,达到 5930 万吨;利用率提高 12 个百分点,达到 95%。3.2 政策保障积极争取国家秸秆养畜示范县项目,对每个示范县补贴 100 万元,重点支持秸秆青贮池建设,购置秸秆
48、青贮处理机械,秸秆压块、秸秆处理物资,开展秸秆饲料科技推广、培训等。2014 年至 2015 年,重点建设 98 个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 78.96 亿元,年新增秸秆综合利用规模 1015 万吨。4、江苏省生物质综合处理扶持政策4.1 生物质目标 根据江苏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010-2015),到 2012 年,全省建成秸秆并网发电机组 710MW,秸秆利用量达 500 万吨;2015 年,全省建成并网发电机组 800MW,秸秆利用量达 600 万吨。2012 年,全省秸秆固化成型与炭化利用秸秆量 250 万吨,2015 年固化成型与炭化利用秸秆量 400 万吨。 到 2012 26年,
49、全省建设一批秸秆沼气与气化集中供气示范点,利用秸秆量 20 万吨以上;到 2015 年,利用秸秆量 25 万吨以上。4.2 政策保障 各级财政部门要将秸秆综合利用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对秸秆还田、秸秆能源化、秸秆饲料化、秸秆工业原料化利用等给予扶持。金融机构要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对利用秸秆发电、加工板材等综合利用的企业,税务等有关部门要根据秸秆实际利用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税收、电价补贴等优惠政策。农机部门要加快研究制订全省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作业标准,并监督标准实施工作。同时,尽快研究出台全省机械化全量还田作业补贴标准。 财政部门对秸秆有机肥生产企业、秸秆饲料加工企业、秸秆食用菌生产企业、规模化秸秆养畜及其他农艺方式利用秸秆、秸秆收贮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大户,以及秸秆板材加工、秸秆新型墙体材料、秸秆化工、秸秆造纸等工业化利用重点项目等,要加快研究制定具体扶持政策。4.3 税收优惠政策对秸秆综合利用重点企业,要积极落实国家现行的秸秆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同时研究制定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给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