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毛概选择简析题题库大全.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7031229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选择简析题题库大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毛概选择简析题题库大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毛概选择简析题题库大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毛概选择简析题题库大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毛概选择简析题题库大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毛概复习资料-应该比较全了 作者: 徐亚军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B)A、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B、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C、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D、 “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2、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的命题是(D)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C)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中,是在(C)A、1987年党的十三大 B、19

2、92年党的十四大 C、1997年党的十五大 D、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5、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B)A、酝酿产生阶段 B、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阶段 C、走向成熟并形成理论体系阶段 D、不断创新与发展阶段6、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并形成理论体系的标志是(C)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 C、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 D、1997年党的十五大二、多项选择题:1、邓小平理论是(A C D)A、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B、改造了的马克思主义 C、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统一 D、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E、全面、准确地继承了

3、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2、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邓小平理论(A C D E)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D、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E、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3、邓小平理论是一个(A、B、E)A、比较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 B、开放、创新的理论体系 C、指导当代世界发展的创新性理论体系 D、指导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E、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4、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并形成理论体系的时期

4、,这一时期提出了(A、B、E)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E、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三、辨析题1、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本人思想的理论概括。答:错误。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核心的邓小平,对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伟大的理论源于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包含着广大人民生机勃勃的伟大创造,是邓小平理论的源泉。2、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答:正确。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5、,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它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在基本立场、思想基础、基本原理以及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认识等是一致的。因此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3、邓小平理论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答:正确。邓小平理论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统一;既坚持、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又发展了

6、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因此,邓小平理论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4、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辩证否定。答:错误。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没有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不能否定,也不容否定。 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否定了毛泽东晚年的某些错误的理论观点,但不是否定毛泽东思想。四、复习思考题: 1、如何认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

7、景与社会历史条件?答: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主要是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判断一些认识、论述是否构成理论体系。一要看这些认识、论述是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性质;二要看这些认识、论述是否揭示它所论证的对象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三要看这些认识、论述是否从它的研究对象中提出并回答了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形成一系列观点、概念、原理等理论要素;四要看这些

8、理论要素之间是否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三)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四)确立改革开放政策。 (五)明确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 (六)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七)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八)确立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九)提出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9、(十)重申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十一)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3、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答: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这个命题指出了邓小平的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即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坚持;另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在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1)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0、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3)邓小平理论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4)邓小平理论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战、党建等方面,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体系。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A)A、坚持与时俱进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廉洁奉公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B)A、坚持与时俱进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廉洁

11、奉公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C)A、坚持与时俱进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走群众路线4、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B)A、解放与发展我国的先进生产力 B、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C、确立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D、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5、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高度重视(A)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发展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 C、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 、执政党的建设问题6、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是始终保持(A)A、同人民群

12、众的血肉联系 B、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D、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7、中国共产党八十年来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是为了(B)A、中华民族的独立 B、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夺取政权、使自己成为执政党二、多项选择题:1、在新的形势下,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是(A B C)A、推进现代化建设 B、完成祖国统一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D、反对霸权主义 E、反对恐怖主义2、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A C D E)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把对社会主

13、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D、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E、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2、贯彻好“三个代表”要求,必须( A B C D )A、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B、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C、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D、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E、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 A B C )A、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B、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

14、 C、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D、核心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E、基础在走群众路线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我们对( A B C )A、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C、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D、社会主义市场规律的认识 E、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关系的认识三 复习思考题 1、如何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为了应对当代世界政治、文化、经济形势的变化,为我们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问题、新趋势,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而全

15、面展开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所做出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有利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率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不断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一个辩证统一的科学体系。 (一)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江泽民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16、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这一论述,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二)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江泽民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

17、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 (四)、 “三个代表”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 “三个代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因果。 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是前提和基础,是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的决定性因素。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明确提出了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任务,真正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基础和决定性因

18、素,使经济建设得到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进步。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和保证,是促进其他各项工作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弘扬和坚持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才能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核心和目的,是推动其他各项事业的强大动力,不论是生产力的发展还是文化的进步,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个代表”思想共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辩证地统一于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19、之中,构成了一个辩证统一的科学体系。只有在三者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中坚持协调发展,整体推进,才能达到三者的有机统一,无论实际生活种种矛盾如何复杂,都要坚持三者的有机统一,而决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3、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又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揭示了党的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 (一)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20、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二)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了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的根本立场,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中国的新发展。同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概括新思想的基本成就。 (三)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

21、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要求全党把这一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贡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4、怎样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答: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做到: (一)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三个代表”思想,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是理论创新的典范。贯彻、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关键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2、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这是我们坚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前提和决定性因素。 (二) 、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要求、社会的特征, “发展是硬道理” 。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鉴于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相对落后的状况,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显得重要而紧迫。只有发展,才能有效解决我们前进中的各种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反映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三)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增添现代化建设的新力量。 调动一切积极性,要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

23、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都应当得到承认和尊重;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都应当得到保护。 (四) 、以改革精神推动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党的建设,关键是要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的审视党、建设党,不断克服过时的、保守僵化的思想观念,实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推进理论创新相统一,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统一,使党成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党的建设,就是要不断总结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领导广大党员和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

24、建设的水平和驾驭复杂国际、国内形势的能力,不断增强广大党员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自觉性,使党在执政过程中,永不满足,永不停顿,奋斗不止,不断成熟。同时,党要敢于正视和克服自身的错误,善于记取失误的教训,并能借鉴、吸取其他执政党的经验教训,使党能在挫折中奋斗,在不利条件下争取主动,在战胜困难中不断强大。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D)A、唯物辩证法 B、科学社会主义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邓小平理论的灵魂和精髓是(D)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 “实事求是”被

25、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在(B)A、古田会议 B、延安整风时期 C、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4、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在(A)A、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 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1982年党的十二大 D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5、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C)A、政治路线 B、组织路线 C、思想路线 D、工作作风6、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C)A、提出理论联系实际 B、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C、强调解放思想 D、强调与时俱进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同(A)A、党内教条主义的斗争中

26、形成的 B、党内“左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形成的 C、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形成的 D、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形成的二、多项选择题:1、解放思想就是(B C D)A、使手段与目的相符合 B、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 C、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D、实事求是 E、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A B C D E)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C、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不能离开实事求是 E、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3、邓小平在重新恢复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过程中,提出( A B C D E )A、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B

27、、不大大解放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C、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D、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 E、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 A B C D )A、哲学基础 B、根本立场和方法 C、灵魂和精髓 D、强大生命力所在 E、区别于其他理论学说的根本标志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是( A B C D E )A、尊重群众 B、尊重实践 C、确立科学的创新精神和求实神 D、处理好主观预想与实际需要、实际可能的关系 E、注重调查研究三、辨析题 1、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答:正确。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的: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本

28、国的实际出发,敢于和关于走自己的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党的思想路线。第二,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必须靠实事求是;要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传统就必须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第三,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为了达到新的实事求是。如果解放思想离开了实事求是的轨道,就有可能出现“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第四,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并不等于随心所欲,必须同实事求是相联系,不能割裂和对立起来。四、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与指导意义?答:解放思

29、想是针对思想僵化的教条主义和个人迷信等错误倾向提出来的。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是要从教条主义、错误的观念和“左”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努力开拓进取;就是在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实事求是最根本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使思想符合实际,主观符合客观。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每一个重要理论观点的提出和创新,都是

30、源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科学地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完整准确地理解、掌握、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构;民主法治理论与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科学技术与教育发展理论的提出;独立自主的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党的领导和建设理论的完善;江泽民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全面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确立,等等,都是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中孕育并逐步开展的。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经济改革与发展理论、政治

31、改革与政党建设理论到科技、教育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理论,都体现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2、说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答:参见本章辨析题“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的答案3、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和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灵魂和精髓,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始终,是这一理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理解这一理论体系的钥匙。 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邓小平分析了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改变了世界战争不可避免的判断,作出了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主题的新判断;总结了以往在经济建设和

32、生产关系改造方面超越历史阶段的经验教训,作出了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的新判断。这两大判断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立论根据。 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线路,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新概括,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从而确立起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 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为我国社会主

33、义现代化建设规划了一整套新的蓝图。他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具体国情,提出了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社会发展战略。强调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既要改善又要加强党的领导以及自身建设,他从中国实际和世界形势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积极推进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外交战略。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指明了方向。 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确定了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判断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

34、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每一个重大理论问题的提出、形成和发展,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成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他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这一理论的各个方面,是这一理论的思想基础。只有掌握这个理论的思想精髓,才能深刻理解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坚持这个精髓,才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4、联系当代社会实际,说明为什么我们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答: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多年来,实际生活变动之剧烈和深刻,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

35、程度。特别是进入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国际局势跌宕起伏,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人类社会处于一个大变化、大转折的阶段。从总的来看,国际范围的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社会多样化发展,相互交错、变化多端。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的道理所在。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结晶,从来就不是一个凝固不变、自我封闭的体系,而是始终与自己所处的现实世界紧密接

36、触并相互作用,不断吸收人类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关注和研究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在回应时代的挑战中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 与时俱进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也是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规律。党要践行“三个代表” ,就必须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决不能停留在已有的水平上。党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除了拥有各种先进条件外,最根本的是要靠自身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和创造力。失去先进性、创造性,无论拥有什么条件,终归站不住,终归要失败。因此,坚持党的先进性,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而与时俱进则是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我们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第四章一、单项

37、选择题1.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核心是: (B)A.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B. 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 C.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D. 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突出了( ) 的基础地位(D)A. 共同富裕 B. 消灭剥削 C. 消除两极分化 D.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C)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 B. 改革开放问题 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D.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4.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是: (A)A. 互为条件 B. 互相独立 C. 前者是过程,后者为基础 D. 互相排斥5.消灭

38、剥削的物质条件是(D)A. 实行公有制 B. 实行按劳分配 C. 市场经济高度发达 D. 生产力高度发达6、社会主义时期,解放生产力要通过( )这一根本途径实现(D)A. 社会革命 B. 政治斗争 C.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D. 社会主义改革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D)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C. 提高人民的收入 D. 发展生产力8、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终体现在( )这一根本目标上(B)A. 人民群中摆脱贫困 B. 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 C.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 按劳分配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由( )决定(C)A阶级矛盾 B意

39、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C社会需求同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 “先富”和“后富”的矛盾二、多项选择题:1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我们过去(B D E)A. 已经搞清楚 B. 没有完全搞清楚 C. 什么也不清楚 D. 不是完全清醒的 E. 处于摸索之中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 B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E.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3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时,提出(A B C D E )A.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

40、也是发展生产力 B.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C.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D.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E.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4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 A B C D )A. 同等富裕 B. 同步富裕 C. 两极分化 D. 平均发展 E.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5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其中有( A B D E )A. 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B.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C. 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思想 D. 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E. 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6.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 A C

41、 )A. 前者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后者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体 B. 前者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后者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 前者以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后者不可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D. 前者搞计划经济,后者搞市场经济 E. 前者有国有企业,后者没有国有企业三、辨析题 1.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答:对.革命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从而使生产力得到发展.改革是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把不利生产力发展的旧的体制,传统思想观念及价值标准等改掉,这同样会使生产力得到发展.2. 消灭剥削的物质条件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答:错. 消灭剥削的物质条件是生产力高度发达.只有生产力得到高度发达,我们

42、才可能消灭剥削.四、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答:(1)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科学内涵和价值目标上是完全一致的,(2) 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 抓住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2.试述改革与发展的关系.答:(1) 通过改革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来解放生产力的问题,通过改革落后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等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及其他体制,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所以改革是第二

43、次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2) 发展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从而把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3) 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第五章一、单项选择题1 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B)A. 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 B. 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C. 中国的资源状况 D. 中国的人口状况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B)A. 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然经历的起始阶段 B. 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

44、经历的阶段 C. 走向社会主义的阶段 D.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3 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D)A. 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 B. 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高 C. 自然条件差,资源相对短缺 D. 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 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在(B)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 1979年的理论工作务虚会议上 C 党的十二大上 D 党的十三大上5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C)A 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 B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

45、产之间的矛盾 D 经济发展同人口众多、资金短缺、资源贫乏的矛盾6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A)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 坚持自力更生不动摇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B)A 基本路线 B 基本纲领 C 基本方针 D 基本原则8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D)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B)A 发展生产,解决人

46、民生活的温饱问题 B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 发展生产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D 实现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向产品经济的过渡二、多项选择题: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A B C D E)A 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B 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决定的 C 这是有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D 它的历史任务是要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和现代化 E 它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至少需要一百年2.根据邓小平的论述,改革是( A B C D E )A.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B. 中国

47、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C. 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D. 解放生产力 E.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3.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的保证作用主要是(A B C D)A. 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 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 C. 保证有一个共同的意志 D. 保证有统一的行动 E. 保证现代化建设一帆风顺4.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为( A B C D E )A. 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B. 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C. 是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D. 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E.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揭示了我国当前的( A

48、 B C D )A. 社会性质 B. 社会发展水平 C. 社会发展程度 D. 社会发展阶段 E. 社会发展模式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 A B C )A.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B.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C.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D.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 E.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7.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为( A B C D E )A.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B. 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使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 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D

49、. 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 E. 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8.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A B E )A. 改革是动力 B. 发展是目的 C. 发展是手段 D. 稳定是目的 E. 稳定是前提三、辨析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揭示了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模式.答:错.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指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 它反映了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2.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答:错.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经济建设.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四、讨论题: 1. 为什么我国在相当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1) 它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2) 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所决定的.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答:(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3) 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