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7029576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和近代中国级班:学号:姓名: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它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引起了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一方面,工业革命推动生产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机器生产本来可以用来减轻工人的繁重劳动,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它却成了更多榨取工人劳动血汗的工具。机器的使用,使劳动分工更为细致和专门化,

2、工人掌握的技术日益简单。资本家常常用大批非熟练工人代替熟练工人,用女工、童工代替成年男工,以减少工资。工人随时面临着失业的危险,工人的处境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恶化了。工人运动随之兴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的变革,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 的变革。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它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从社会关系说,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 产阶级。17 、18 世纪 ,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生

3、产力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明,为向机器大工业过渡准备了 条件。随着市 场的扩大,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资产阶级为追求利润,广泛采用新技术。工业革命 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于英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80 年代因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继英国之后,法、美等国也在 19 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巩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引起了社会结构和东西方关系的变化,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政治背景: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政治背景。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已

4、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具有鲜明的政治斗争性质。在此以前,工人阶级有时也参加政治斗争,但在那些斗争中无产阶级是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反封建斗争。而现在,工人阶级是为了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去进行斗争,并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工人们从斗争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自己的处境,就必须 改变政治上的无权地位,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这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独立的工人运动需要科学 理论的指导,同时也为科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俞思念.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中国经济出版社

5、,2005 19 世纪 20 年代,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正在为他们的理想四处奔走,而工人阶级已经在酝酿着自己的实际斗争了。从 16 世纪起,在里昂城的中心,可以看到整洁的大街、林立的店铺和穿戴讲究的行人。可是在工业区,情形就完全不同了。这里街道狭窄,遍地垃圾,街道两旁密布着低矮破旧的作坊。在作坊里干活的都是面色苍白、骨瘦如柴的纺织工人,其中有许多是妇女和儿童。这样的生活把工人们逼得走投无路,他们开始了反抗。他们最迫切的要求是增加工资。 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文化背景 :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文化背景。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 古典政治经济学 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

6、义的三个直接来源。社会主义思想是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理论表现。早在十六七世纪资本主义兴起时,就出现了以英国人莫尔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9 世纪初,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法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又出现了以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19 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更多的欧洲有识之士怀着急迫的心情,深入地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问题。 胡辉华.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 念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1(11) 四、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产生的背景: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产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上

7、的变革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是从对 政治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开始的。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差别中,就反对神本主义价值观并对人的自由与必然等问题的探讨, 表现出对价值问题的极大关注。1843 1844 年(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导言和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表达了全新的共产主义社理想和价值观念的核心内容,并考察了价值和人的价值问题 的一些深层理论基础。娜日莎. 试论马 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12) 共产主义价值观念的形成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成熟的显著标志。后来在资本论 、 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和其他经济学著作中对各种不同意义的价值概念进行全面的考察和研

8、究,马克思对一般“价值”概念的词源和涵义作了充分的考察和肯定。马克思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为一个更高级的, 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创造现实基础。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已明确提出了我们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 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有益的工作,给 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 这里充分体现了共产主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的制度之间的必然联系。 娜日莎. 试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 12) 综观马克思主义在整个 20 世纪的发展,我们看到, 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百年争执集中在民主与市场两大理论

9、焦点上。如何对待资产阶级民主的遗产及其在 20 世纪的发展,如何看待市场经济及其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是贯穿 20 世 纪社会主义实践始终的重要问题。五、马克思主义与近代中国:尽管西方各种 “新”马克思主义派别林立,但是, 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以来西方的民主传统和人文理想,是其批判的共同理论背景。批判苏联现实社会主义体制的非民主化和非市场化造成的弊端,是“新”马克思主义贯穿始终的历史线索。同时,在战后资本主义长期繁荣的背景下,东方社会主义各国陆续走上了以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为指向的改革之路。尤其是中国 20 多年来进行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践,是在国家和制度的层面实现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的一次重大尝试。 周穗明. 马克思主义:西方与东方20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变及其 21 世纪的前景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3(1) 简要分析 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国情之间找到了一个桥梁,那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在此期间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找到了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