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压颈实验(奎肯):压迫颈部观察脑脊液的压力变化。2、Froin 综合征:当脑脊液蛋白含量极高,脑脊液离体不久后自发凝固3、蛛网样凝固:脑脊液放置后有纤维蛋白膜形成,见于结核性脑膜炎4、Horner 征:一侧瞳孔缩小伴有同侧眼裂变小,眼球内陷和面部少汗,可因同侧脑干病变所致5、Hunt 综合征:周围性面瘫时伴有耳鼓膜和耳壳后部疱疹是,见于膝状神经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6、三偏征:内囊损害时出现的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7、Gerstmann 综合征:大脑半球优势侧顶叶损害时出现失算,手指失认,左右失定向和失写失读。8、Weber 综合征:中脑大脑脚病变,表现为病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下半部,
2、舌及肢体瘫痪。9、Milloard-gubler 综合征: 脑桥腹外侧部病变,表现为病侧眼球不能外展与周围性面瘫,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10、Wallenberg 综合征(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延髓背外侧病变,表现为病侧面部痛温觉减退,角膜反射丧失,horner 征,软腭与咽喉肌瘫痪,咽反射消失,小脑性共济失调,对面半身痛觉丧失,伴呕吐眼震。11、闭锁综合征: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累计双侧皮质脊髓束和三叉神经核下的皮质延髓束,出现对侧中枢性面舌瘫痪和四肢中枢性瘫痪,意识存在,只能以眼球运动示意。12、脊髓半切损害(Brown-Sequard 综合征):病侧损害平面以下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深感觉缺失,
3、对侧痛温觉障碍。13、Willis 环: 由前交通支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起始组成。14、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RIND):临床表现较轻,但持续时间常超过 24 小时,在三周内可完全恢复,为较轻的脑血栓形成。15、Bendikt 综合征:又称动眼神经和椎体外系交叉瘫综合征,病变在中脑基底部,表现为病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面下部及舌肢体瘫痪。16、Foville 综合征: 病变在脑桥基底内侧,表现为病侧凝视麻痹,周围性面瘫,对侧肢体偏瘫。17、Parinaud 综合征(导水管综合征):病变部位在中脑背侧,表现为眼球垂直性凝视麻痹,双眼上视不能。18
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发作,典型的症状不超过 1 小时,最多不超过 24 小时。19、猝倒发作(drop attack):迅速转头时,双下肢突然无力而跌倒,意识清楚,可自行站起,可能由于脑干网状结构缺血使肌张力下降20、短暂性全面遗忘症(TGA):一过性逆行遗忘为主,常 24 小时内环节,多认为是大脑后动脉颞支或椎基底动脉缺血,累计边缘系统如海马,穹窿等与近记忆有关结构。21、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是一组脑和脊髓脱髓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22、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好发于青年女性,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病理
5、表现为炎细胞浸润及髓鞘脱失。临床为时间空间多发性。23、脊髓休克现象:脊髓受到急性严重的横贯损害时,早期首先出现表现为肢体迟缓性瘫,肌张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引不出病理反射,尿储留。24、节段性体征:当脊髓某一节段发生病变时,该节段支配的肌肉出现迟缓性瘫,与该节段相关的反射消失,在所支配区域内可出现根性神经痛或感觉障碍。25、节段性分离感觉障碍:节段性痛温觉消失或减退,而触觉深感觉正常或接近正常。26、Lhermitte 征:脊髓后索损伤时,屈颈时可有触电样刺痛感觉,可沿脊柱向下放射至驱赶或上肢。27、脊髓炎(myelitis):是指由于感染或变态反应所致的脊髓灰质和(或)白质的炎性病变。
6、28、脊髓压迫症(compressive myelopathy):是由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引起脊髓受压的一组疾病。29、锥体外系疾病(extrapyramidal disease):又称运动障碍疾病,是由于基底神经节病变所导致的随意运动调节功能障碍,肌力、感觉或小脑功能不受影响。30、铅管样强直:当关节被动运动时,可感觉到各个方向的肌张力均增高并始终保持一致。31、齿轮样强直:如合并震颤,则在被动运动肢体时感觉有均匀的顿挫感。32、路标现象:帕金森患者由于腕关节伸肌肌强直,垂腕时腕关节保持直立。33、写字过小征:前臂手指的强直造成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受累,表现为书写困难,字越写越小。34、面具脸:面肌
7、运动减少,面部无表情,眨眼动作减少。35、慌张步态:步伐变小变慢,起步困难,迈步不能,但一旦迈步就以极小步态向前冲,不能及时停步或转弯困难。36、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 Wilson 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由于铜在体内过度沉积,尤其是脑、肝和角膜而引起相应的症状。37、痴呆:脑功能障碍致获得性持续性智能损害,并在记忆、认识、语言、视空间功能和人格 5 项心理活动中,有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和另外三项中的一项受损,足以影响其生活功能者。38、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后组运动神经元、皮质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上
8、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与锥体束征不同的组合,感觉和括约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39、周期性瘫痪:一组以发作性肢体无力为临床特点的离子通道病。40、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神经肌肉接头疾病,也是一种获得性钙离子通道病。41、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急剧发生呼吸无力,不能维持换气功能时,称重症肌无力危象。42、疲劳试验:是受累肌肉重复活动后症状加重后的试验。43、华勒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是指神经轴索因外伤断裂后,其远端的轴索发生由近端向远端的变性。44、轴索变性(axinal degeneration):通常由中毒、营养缺乏和代谢障碍等原因,胞体内营养物质合成障
9、碍或轴浆运输阻滞,远端的轴索不能得到必要的营养而导致变性。45、神经元变性(neuronal degeneration):是指神经元胞体变性坏死,并继发其轴突在短期内变性解体。临床上称为神经元病。46、节段性脱髓鞘(segmental demyelination):指髓鞘破坏而轴索相对保持完整的病变。47、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既蛋白含量升高而白细胞数量正常。48、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FP):又称 Bell 麻痹或面神经炎,为面神经管中的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49、Bell 征:闭目时眼球向外上方转动而露出巩膜50、格林-巴利综合征(AIDP):是一组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病理改变
10、为周围神经炎性脱髓鞘,临床表现为四肢对称、弛缓性瘫痪的自身免疫病。51、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CIDP):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性周围神经病。52、癫痫(epilepsy):是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和通常为刻板性的脑功能失调综合征。53、癫痫发作(seizure):是脑神经元过度同步放电引起的短暂脑功能障碍,通常指一次发作过程。54、Todd 麻痹:癫痫局灶性运动性发作后,严重者可留下短暂性肢体瘫痪。55、Jackson 发作: 异常运动从局部开始,沿皮层功能区移动。56、自动症:看起来有目的,但实际上没有目的的发作性行为异常。57、癫痫持续状态:一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大大超过了
11、该型癫痫大多数患者的发作时间,或反复发作,发作间期患者意识状态不能恢复到基线水平。58、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特点为发作性单侧头痛,少数为双侧,常伴恶心呕吐或畏光畏声,有些人发作前有视觉感觉等先兆,可自发缓解,反复发作,间歇期正常。59、丛集性头痛(CH):是发生于眶、眶上、颞或这些部位的任何结合部的重度、严格的单侧头痛发作。60、三叉神经痛(TN):是一种单侧的神经功能障碍,特点是短暂的电击样疼痛,突发突止,仅局限于三叉神经 1 支或多支分布的区域。61、一个半综合征:表现为病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也不能外展,对侧眼球向患侧注视时不能内收,但可以外展且有水平性眼震。62、骨骼肌疾病:是一组遗传性获得性以肌纤维或神经肌肉接头损害为主的疾病。63、神经病学 neurology: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64、血脑屏障 BBB:正常情况下,在血液与脑脊液之间、脑脊液与脑之间存在机械性和渗透性屏障,血液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只能选择性地进入脑脊液中,这种功能称为血脑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