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山西省新绛县第二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含解析)第卷 阅读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每当谈起战争话题,总有人觉得推崇谦谦君子的中国文化缺少铁血霸气的一面。从史实上看,中华文明崛起于中原农耕地带,四面受攻。特别是北方毗邻草原游牧民族,战争频仍。相对于扛锄牵牛、单独劳作的农耕民族而言,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就是骑马射猎、团队合作,有巨大的天然军事优势。然而,从黄帝北逐荤粥开始,历经夏、商、周、秦,直到汉武帝、唐太宗分别击败匈奴、突厥,中原文明始终经受住了强悍的游牧民族的军事冲击,不断发展壮大。显然,谦谦君子也绝非任人宰割的懦弱者。那么,中
2、国文化对战争有什么看法呢?第一,不推崇战争。中国文化爱好和平。孔子说, “仁者,爱人” 。以爱护别人为己任的仁者,当然不会热衷于剥夺别人的生命。汉传佛教强调“慈悲为怀” ,主张吃素,连动物的生命都不愿剥夺,遑论战争。老子关于战争的论述更充分。他说,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武器、战争都是不祥之物,也非君子所喜欢的,只有在不得已时才会用它;“若美之,是乐杀人”如果喜欢武器、推崇战争,就是以杀人为乐;“夫乐杀者,不可得意于天下”以杀人为乐的人,不可能真正得到天下人的认可。第二,不惧怕战争。中国文化重视精神,追求正义,有重义轻死的一面。比如,孔子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
3、身以成仁” ,玄奘说过“宁可就西而死,岂东归而生” ,文天祥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体现在战争上,就是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一般的征服者战争,能胜则愿战,不胜则愿降;必胜则必战,必败则必降。而中国文化更推崇的是:无关正义,必胜亦不战不打不正义的战争,不欺凌弱小;正义所在,必败亦必战即便敌强我弱、明知必败,也会勇于亮剑、绝不屈服,甘愿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自恃武力强大而敢于言战,不是真正的勇敢;重义轻死,明知必败亦必战,才是真正的勇敢。这也是中华文明不灭的关键之一。第三,战争胜负的根本是民心。虽然不推崇战争,但中国文化对战争的研究非常深入。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是什么
4、?中国文化很早就对此做出明确论述民心。 尚书泰誓说,商纣王“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商纣王虽有亿万臣民,但人人离心离德;周武王“有臣三千,惟一心”周武王虽只有三千臣民,却众人一心,因此周武王就有能力战胜- 2 -商纣王。 孙子兵法提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包括道、天、地、将、法五方面。其中,道是居于首位的决定要素。道是什么呢?就是得民心。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 ,也就是说执政者能让老百姓与自己同心同德、同生共死,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首要条件。(摘编自文运不推崇也不惧怕,胜负根本在民心浅谈中国文化对战争的看法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骑马射猎、
5、团队协作为生活常态的游牧民族,与耕地种田、个体劳作的农耕民族相比,自然具有明显的军事优势。B. 中华文明在中原农耕地带崛起之后,经受住了北方强悍游牧民族长时间的军事压迫以及战争的考验,一步步地发展壮大。C. “仁者爱人” 、 “慈悲为怀”及“兵者,不祥之器” ,儒、释、道三家直接表达对战争看法的言论,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战争观。D. 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中有为追求正义而视死如归的基因,体现在战争上,就是为了正义的事业不畏强敌、不怕牺牲。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推崇谦谦君子的民族心理,决定了中国文化奉行的是不推崇战争的理念,而这也正是中华民族曾经任人宰割的历史根源。B.
6、 中华民族为追求正义,明知必败亦勇敢应战,这种“重义轻死”的精神传统,成为了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一个关键因素。C. 不推崇战争,并不意味着中华民族对于战争缺乏研究,如尚书泰誓就有民心向背与战争胜负关系的相关表述。D. 孙子兵法将得民心为内涵的“道”放在决定战争胜负诸因素之首,这是本民族“胜负根本在民心”战争观的有力证据。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帝北逐荤粥,汉武帝、唐太宗分别击败匈奴、突厥,表明军事优势并非只由兵士的军事技能、武器装备所决定。B. 中华民族反对一切战争,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华民族惧怕战争,只是本民族不好战尚武,不以战争杀伐为乐。C. 中华民族重义轻死的文
7、化人格,演化为中华儿女面对战争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呈现出不恃强凌弱的民族品格。- 3 -D. 中国文化推崇“正义所在,必败亦必战”的理念,宣扬“舍生取义”的精神,说明相较于战争结果,中华民族更看重战争的正义性。【答案】1. C 2. A 3. B【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 选项与原文内容不符。选项所引并不是儒、释、道三家“直接表达对战争看法”的言论。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
8、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 选项“这也正是中华民族曾经任人宰割的历史根源”的说法在文中没有依据。3.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 项,曲解文意。 “中华民族反对一切战争”说法有误,不推崇战争并不意味着中华民族反对一切战争,中国文化推崇的是“正义所在,必败亦必战” 。点睛:理解和分析文中信息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
9、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古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
10、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4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
11、,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范增数目项王”的“目”相同的一项是( ) 常以身翼蔽沛公 吾得兄
12、事之 沛公欲王关中刑人如恐不胜 越国以鄙远 沛公军霸上A. B. C. D. 5.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6. 下列句中“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A. 沛公默然 B. 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C. 沛公然其计,从之 D. 使之然也7.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樊哙“夫秦王有虎狼之心”等等一番话,表面上是抨击秦王,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指责项王。B. 樊哙有的话同前文所写刘邦与项伯的对话几乎完全一样,这表明刘邦方面上下一致,同- 5 -心协力。C. 樊哙引怀王与诸将相约的话,意在提醒项羽,应该当王的
13、是刘邦,而不是你项羽。D. 司马迁的笔下,樊哙绝不仅是一个其忠可嘉、其勇可贾的勇士,而且是一个机警干练、能言善辩的智者。8. 翻译下列句子 (1)不然,籍何以至此?(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答案】4. D 5. B 6. B 7. A 8. (1)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样对你呢(2)特意派遣将领守护函谷关(的原因) ,是(为了)防备其它的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发生) 。【解析】4. 试题分析: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儿的翅膀一样;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王,动词,称王;刑,动词,杀;军,动词,驻扎。.6. 试题分析:例句与 B 项中的“然”都是“但是”的意思。A 项,形容词词尾
14、。C 项,认为对。D 项,这样。7. 试题分析:樊哙的这一段话,借机讽刺项羽,却又替刘邦求赏,暗寓尊崇项羽之意,很投合项羽居功自傲的心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太宗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曰:“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选自唐刘觫隋唐嘉话 )9. 对下列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会杀此田舍汉 会:应该 B. 安敢不贺 安:怎么C. 每廷争辱我 辱:辱骂 D. 故魏征得直言 故:所以10. 下列句子与“皇
15、后何为若是?”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6 -A. 谁触忤陛下? B. 微斯人,吾谁与归?C. 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D. 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11. 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每廷争辱我”相同的一项是( )A. 烛之武退秦师 B. 沛公欲王关中 C.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D. 渔人甚异之12.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皇后何为若是? (2)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答案】9. C 10. B 11. C 12. (1)皇后为什么像这样(呢)?(2)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就会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当面直言。【解析】9.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
16、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 C.辱:解释为“羞辱”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1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句式的题目,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文言句式有省略句、
17、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例句和 B 是宾语前置句,例句“何为”应为“为何” ,B“谁与”应为“与谁” ;AC 是疑问句,D 是定语后置。11. 试题分析: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例句是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C 名词作状语“像对待长兄一样” ;A 使动用法“使退去” ,B 名词作动词“称王” ,D 意动用法“认为奇异” 。12.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
18、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何为”为什么、 “若是”像这样。(2)“闻”听说、 “故”所以、 “得”能够。- 7 -参考译文: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文德皇后问:“谁惹陛下生气了?”太宗说:“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我,弄得我经常不自在。 ”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太宗震惊地说:“ 皇后为什么像这样呢?”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劝告。我
19、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默写13. 完成下列各空。(1)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所宜深慎。(2)大行不顾细谨,_。 (3)今两虎相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_!(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_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_ ,不武。【答案】 (1). 载舟覆舟 (2). 大礼不辞小让 (3).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 因人之力而敝之 (5). 以乱易整【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载” “覆” “敝” 。点睛:名句名
20、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 ,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 “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
21、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14. 这一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8 -A. 举例论证 B. 举例和比喻论证 C. 举例和类比论证 D. 比喻论证15. 本段文字批判了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他们分别有怎样的表现,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第一种人:_。第二种人:_。第三种人:_。16. 本段最后说“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请结合文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拿来主义”者是怎样做的。【答案】14. D 15. (1). 一、 “徘徊不敢走进门”: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2). 二、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割断历史、盲目排外的虚无主义者
22、 (3). 三、 “接受一切” , “欣欣然大吸剩下的鸦片”: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16. “占有,挑选” ,即以科学分析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解析】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论证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类试题,考生首先要明确几种常见的论证方法的论证特点,例如本题从段落的开头“譬如” ,可以看出本段文字是属于比喻论证,因此答案就很明确选 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的理解类试题。举例论证,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比喻论证法,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类比
23、论证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其逻辑形式为:A 具有 a、b、c、d 的属性,B 具有 a、b、c 的属性,所以,B 可能具有 d 的属性,属于形式逻辑中的归纳推理。类比论证属于或然性推理,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式,其结论不一定为真,只有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在某些情况下,有时无法获得更确切的论据。运用类比论证,有时是有效的。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的理解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考生要注意根据文段中内容加以概括,根据对文段的理解,第一种人徘徊不敢走进门:作者认为是孱头,特点是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第二种
24、人“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作者认为是混蛋,可以理解为割断历史、盲目排外的虚无主义者。第三种人“接受一切” , “欣欣然大吸剩下的鸦片” ,作者认为是废物,根据理解这种人特点是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 9 -投降主义者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中心概括能力的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全文去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者在文中的观点:不是完全的占有,也不是不顾一切的抛弃,而是以科学分析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老实人老张赵心瑞下了好几场连阴雨。家住六楼的老张,已是满脸愁云。房子漏雨,老伴儿叨叨着让老张想法子修房顶。老张是在单位办公室的普通科员。老张的父
25、亲在“文革”期间,由于说错话,站错队,被批斗,后打入牛棚。父亲的教训,让他刻骨铭心,环境的压抑,使他没了说话的底气,久而久之,性格变得沉默寡言,唯唯诺诺。这几天房子的事情搞得老张心烦意乱。有一天临明,老张忽然想起朋友的儿子是泥瓦工,眼睛一亮,抓起床头电话就拨,一旁老婆发话:“天还没亮,你发什么神经?”老张才意识到自己的鲁莽,放下电话又钻进被窝睡了个二觉。泥瓦工来了,爬上六楼顶察看,谈妥工钱,议下周日来处理,临走嘱咐老张,一定让楼下的住户把太阳能热水器拆卸下来,否则不能挑油毡,抹泥灰。老张送走了泥瓦工,阴沉着脸,好像又有一场雨到来了。安这太阳能热水器的,是从办公室提拔起来的付副局长家。让人家付局
26、长拆卸热水器,老张犯难了。上班时间,他不好意思找付局长谈自己的私事,下班又怕打扰人家休息。每次上下楼路过付局长的门口,他都尽量放慢脚步,想碰巧遇到付局长走出家门,借机说出自己的要求。修房的日子越来越近,老张愣没瞅中个机会。眼看着第二天工人要来了,晚上老张决定去一趟付局长家。他看着墙上的挂钟,算计着局长吃晚饭看电视的时间,时钟指到九点,老张硬着头皮下了楼,站在局长门前。他先深深地长出了一口气又咽了一口唾沫,这才抬起手用指头肚慢慢地敲了三下门。他敲得太轻太轻,医院的大夫敲病人的肋条,也不过是这种样子。等等,没人来开门。他在指头上加了些力,又敲了四下,还灵机一动地咳嗽了两声,然后前合着身子侧起耳朵听
27、。好的,里面有脚步声过来了。他稍微地直了直腰,脸笑笑地做着说话的准备。付局长在单位值班,太太正集聚了一伙人打麻将。付局太太一贯骄横,老张平日里见着- 10 -她就躲着走,今儿个面对面,很简单的事情,吞吞吐吐说了好半天。这时,正巧赶上付局太太输了牌,心里乱乱糟糟的,老张的话,让她气不打一处来,柳眉倒竖,说:“这大晚上的,明儿个再说!”“咣当!”老张被冷在了门外,站了半天,灰头土脸上了楼。第二天一大早,泥瓦工带着一帮人来了。老张向他们道歉,说往后推推修顶日期。泥瓦工急了,好容易纠集齐人,怎能说推就推呢?问清楚原因,是楼顶上的热水器没拆卸。泥瓦工说这好办,咱给拆了,抹好灰后,再安上不就得了。老张担心
28、地说:“那是局长家的,不能随便拆。 ”老张示意泥瓦工一帮人稍坐坐,自己忙不迭地跑下楼,再次敲开付局长家的门。付局太太打了一夜牌,临明才钻进被窝里,敲门声搅了她的好梦,不情愿地爬起身,睡眼惺忪地开了门。老张急切地询问拆卸热水器的事,付局太太给了一句:“问我家老付去吧。 ”说完打着哈欠转身回屋里。老张如实地向泥瓦工做解释:“局长不在家,太太不管事,能不能改天干。 ”泥瓦工不依不饶发了话:“局长咋啦,局长也得让百姓过日子吧!老伯,你别管了,有事找我!”泥瓦工有一副侠义心肠,不管三七二十一,带着一帮弟兄上了六楼顶,嘁哩喀喳拆下热水器,挑开油毡干开了。也不知谁多事,跑去报告付局的太太。付局太太披头散发满
29、脸怒容冲上楼,一把拽住老张说:“平常看你是个老实人,老实人就这样办事?啊!走!和我家老付说去!”众目睽睽之下,老张涨着红脸,慌忙挣脱她的纤纤玉手,惶恐地跟着她上了楼。付局太太拨通付局长的电话,连珠炮似的向线的那头传达着不满。老张听得汗珠子也渗出来了。这些日子,单位的正局长离休了,班子要调整,付副局长一心想把副职转成正局,正等着单位搞民主测评,在这节骨眼上,他可不想出半点纰漏。电话那头传来轻描淡写的声音:“拆就拆吧,省得我们找人,过后让他们安上就是了。”一旁的老张听得清清楚楚,悬到嗓子眼的一颗心一下子跌到肚里。接着付局长让老张听电话, “老张,给你添麻烦了。还是我关心你不够啊,请多多原谅。有什么
30、困难尽管说,咱们是邻居嘛。 ”“给您添麻烦了。给您添麻烦了。 ”老张诚惶诚恐,点头哈腰,感激涕零。还有就是,仿佛那个太阳哟,照得自己浑身热乎乎的。- 11 -(摘自赵心瑞祈祷)1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老张是单位办公室的普通科员,由于受父亲“文革”时经历的影响,他的性格变得沉默寡言,唯唯诺诺。B. “老张送走了泥瓦工,阴沉着脸,好像又有一场雨到来了” ,老张的表情反映了老张不想惹怒局长,影响自己升迁。C. “那是局长家的,不能随便拆” ,说明老张的心里有很强的封建等级观念,这也是导致其老实为人的本质原因。D. 局长太太是小说中的一个关键人物,她的出现使得
31、小说矛盾冲突激烈,也使主人翁的形象变得鲜明、突出。18. 请从表现人物性格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部分。19. 你是否赞同老张的这种“老实”行为?请结合文本和你的经历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7. D 18. 文中画线部分采用了描写的手法。作者主要从动作描写的角度揭示人物心理、性格。 “长出了一口气又咽了一口唾沫”写出了老张的紧张, “敲得太轻”写出老张的谨慎, “咳嗽”写出老张的不失灵活, “直了直腰,脸笑笑地”写出老张的谦虚。19. (示例)观点一:赞同。老张的“老实”里透着传统的本分和朴实,他谦虚谨慎,他的低调隐忍正是中华文明传续千年的美德,老实,虽然看似吃亏,但能收获和谐。一个人如果有这种老实
32、的精神,就能做到有礼有节,问心无愧,如此“老实” ,未尝不可。观点二:不赞同。老张的“老实”攘挟着功利主义、本本主义和好好主义。由于受父亲的影响,加上长期在办公室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生存,老张深谙保身之道,因此,他的“老实”本质上是一种明哲保身的生存法宝,长此以往,老张的“老实”就会演变为不知变通盲目跟随的本本主义,“老实”的老张就会变成一个不敢发表任何意见的好好先生。因此如此“老实”不敢恭维。【解析】17. A 项, “由于受父亲文革时经历的影响”不准确,还有现在环境的压抑;B 项, “不想惹怒局长,影响自己升迁”于文无据;C 项, “说明老张的心里有很强的封建等级观念”有拔高之嫌, “这也是导
33、致其老实为人的本质原因”属主观臆测。18. 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时,要结合小说内容,把握老张的动作,如“长出了一口气又咽了一口唾沫” “敲得太轻” “咳嗽” “直了直腰,脸笑笑地”等。- 12 -19. 熟读文本,结合文本,分析“老实”的含义,评价老张的这种“老实”行为。点睛:高考探究题作为一种新型考查方式,较好地在文本、考生和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便于考生作思维拓展和实践思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语文能力,又是语文学习方法,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一、命题特点:题干有标志,一般出现“探究”字样,有时出现“你的理解” “你的看法”等字样;思考有依据,要求依据文本内容作一定程度的
34、探究;观点有创新,要求有自己的思考,有不同于作者的看法;答题有层次,要- 13 -求考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思考。二、主要题型:大体可分正反对立类;深层剖析类;拓展启示类。三、探究角度:围绕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三个方面进行考查,答题可从小说的要素入手。 (一)探究人物:1.探究小说的主人公;2.探究人物的塑造意图;3.探究人物的个性品质;(二)探究情节:1.结尾的合理性;2.情节的合理性;(三)探究主题:1.探究主题的丰富意蕴;2.探究主题的启示。 (四)探究题目。四、答题技巧:观点要鲜明正确;内容要有理有据;形式要层次井然。探究有方向,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放得开又收得拢,自然可以拿高分。语言文字运
35、用20.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最强音节目一推出,就受到各方诟病。有人认为简单地模仿电视台同类节目并不一定会产生好的效果,邯郸学步只会丢掉自己的长处。参加我是歌手节目的选手们风格各异,演唱的歌曲也各有特色,曲尽其妙 ,整个现场激情澎湃,让歌迷们完全沉浸其中。整节课几乎是学生的天下。每一位发言的同学都侃侃而谈 ,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对别人的看法提出异议,或补充说明,显示出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着眼当下,土地仍然是很多农民维持生计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新一轮城镇化浪潮中,我们从制度上保留承包权就相当于保障了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已经路人皆知的品牌为何还要铺天盖地地投放广告?
36、因为不管一个品牌知名度多大,品牌的轻度消费者是非常重要的,此为提醒和转换品牌的轻度消费者。在西方英美法系国家,著名法官其实就是法理功底深厚的学者,法官的判决书往往连篇累牍 ,一篇精彩的判决书甚至堪称出色的法学。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与句中“模仿”语境相符。曲尽其妙:把其中的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现的手法非常高妙。此处用来形容歌曲望文生义。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的谈论或演讲。与句中“显示出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等语境相符。
37、- 14 -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依托。句中说从制度上保留土地承包权于农民来说是安身立命之本,符合语境。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不用于修饰“品牌” ,望文生义。连篇累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是贬义词,与“一篇精彩的判决书甚至堪称出色的法学”语境不合。2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是指采用数字处理、数字存储、数字采集、数字展示和传播等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成可共享的数字形态并加以保存。B. 运营商自从宣布实施流量不清零政策以来,不少网友吐槽流量消耗速度太快,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相关报道不属实,手机流量不会“跑得快” 。C. 1
38、2306 网站提醒登录网站或使用手机客户端购票的旅客,不要将个人信息提供给第三方网站和手机客户端,以免给个人信息泄露带来风险。D.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 “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 项,语序不当,应改为“采用数字采集、数字存储、数字处理、数字展示和传播等技术” 。B 项,中途易辙,将“自从”移至句首。C 项,不合逻辑, “以免给个人信息泄露带来风险”应改为“以免带
39、来个人信息泄露的危险”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注意重点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句子,放回原文中,验证其恰当与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先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2.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后的老师写的信,最后的
40、致敬语是:进祝痊安。B. 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15 -C. 本报欢迎批评指正。恳切希望大家帮助我们,为办好科学小报尽一点绵薄之力。D. 别人送给我的东西即使不值钱,我也敝帚自珍,因为礼轻情意重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A 项, “痊安”, 指痊愈平安。前面常加“敬祝” ,用于对病人的问候,与前面“刚刚病愈后的老师”语境不合。B 项, “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不能使用在这里。C 项,“绵薄之力”指微不足道的力量。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常用作自谦之辞。D 项, “敝帚自珍”意思
41、是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不能用来说别人送的礼物。23.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家庭出身,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富裕家庭物质生活优裕,会导致精神生活远远滞后。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缺少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一旦走向社会,会因为自身家庭条件优越而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一个“拼爹”的时代是病态的,一个民众都默许“拼爹”的社会是可悲的。物质生活优裕不一定就导致精神生活滞后。_【答案】 (1). 富裕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一定缺乏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 (2). 自身家庭条件优越不一定就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解析】试题分析:注意
42、文段中表述绝对的语句“缺少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 “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 。作文24.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交流就是将别人想知道的和自己不了解的地方告诉对方并回答对方不解的地方;相互沟通。进入高中将近一年了,很多同学不注意交流,尤其是学习上的交流,其理由总是很多,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认为“现在强调竞争,帮助别人的提法不现实。 ”根据上面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答案】学会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与人交往的桥梁,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纽带,如果在人际交往中,缺少了- 16 -沟通就如同折翼的鸟,无法满足交往的
43、要求,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孤独与寂寞。如果交往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不仅会影响人的心理和精神的健康,甚至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林奇在寂寞会致命中写道:“一个人的生命很可能因为缺乏人际情谊而缩短。 ”并且在杨宏飞的拥有好人缘中也有这样一篇文章:在法国巴士底监狱,曾有一位被单独囚禁的囚徒,除了一日三餐能看到狱卒外,他见不到任何人,更谈不上和他人说话,和他人沟通交流了。但是在囚室的墙缝里长着一株小草,他精心地呵护它,并对它诉说自己每天的思想感情。有一天狱卒发现了他这个“怪癖” ,于是便把小草拔掉了。从此,囚徒变得郁郁寡寡欢,不久便死去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詹姆斯林奇的话是多么正确,人如果交往的
44、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的生命都可能因此而缩短。与人沟通也是有方法的,在我们与人沟通时要尊重他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侮辱他人,而尊重要求我们要宽容与理解他人,关心与互助他人,而最重要的是要有礼貌。在人际交往中,怎样才能有礼貌呢?首先要学会使用“您好” “请” “谢谢” “对不起” “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在中国不是也有一句谚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赫尔岑也曾说过:“在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一切学习,一切智慧都重要。 ”其次在交往中我们还要懂得微笑,因为微笑是社会交往中最富有吸引力,最有存在价值的面部表情。它如同寒冬中的暖阳,可融化人与人之间的寒冰,它如同酷暑中的
45、清泉,可滋润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只要有真诚的微笑,人际交往就可能会变的温馨和顺畅。比如我们在乘车时,碰到踩了一个陌生人的脚,如果你没有微笑,仅仅是硬邦邦的一句“对不起!”我相信,对方肯定不会有什么好脸色;相反,如果能够用和煦的微笑和诚恳的道歉,那结果肯定不一样呢!在我们的生活中,沟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朋友需要沟通,它才能更亲近;师生需要沟通,它才能有更多收获;家庭需要沟通,它才能更亲密;社会需要沟通,它才能更和谐。我们一定要学会沟通善于沟通。【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的词语“交流” “沟通” “竞争” ,通过关键词语进行立意,可以单独谈某一个方面,也可以辩证的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点睛:关系型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我们认为,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对立统一关系、是非取舍关系、并非绝对关系、并列共存关系,此题为并列共存关系,注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