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护理查房主题:颅脑外伤后的气道管理主讲:徐灿患者 4.19 高处坠落,头胸部外伤,CT 示右颞 SDH,左颞脑挫裂伤,双肺挫伤,右侧多发肋骨骨折,右肺少量积液。急诊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返回病房后口插管接呼吸机,CPAP模式,氧浓度 40%。GCS2-5-插。4.21CT 双肺渗出影,两肺胸腔积液,脑外伤术后改变。4.25 患者行气切,接呼吸机。4.27 痰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 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4、肺炎克雷伯菌 3。5.8 患者 GCS4-6 切。5.13CT 示右侧胸腔积液伴右侧部分压缩性肺不张,行胸腔引流,当日引流出 800ml 血性液体。5.23 患者撤机,气切接氧气。5.27 行纤
2、维支气管镜检查,CT 示右侧液气胸伴右下肺部分不张,左侧少量胸水。5.29 拔除胸腔引流。5.30 更换金属套管。6.1 封管并拔管。6.3 出院。建立人工气道,及时准确地应用机械通气能迅速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氧供应,防止重要脏器的组织损害和功能障碍。而作好人工气道管理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人工气道的种类口咽、鼻咽通气道,临时及简易的改善通气方式经口气管内插管,尤其适用于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插管时患者往往处于无意识状态经鼻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置管ICU 患者常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气管插管是对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建立有效通气最有效的方法,因此紧急气管插管多,困难插管也较多
3、见,常至少出现一种并发症,且过长时间和过多插管均会增加 ICU 患者病情恶变的危险。气管插管并发症:误入食管;误入一侧支气管;心律失常;低氧血症;误吸;口腔、牙齿、声带损伤;低血压。减少 ICU 患者气管插管出现并发症的风险(1)加强对气管插管用物的检查,使之处于备用状态,一旦发现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要及时要查找原因,当血氧饱和度低于 90%时做好插管用物及药品的准备,尽量缩短插管时间。(2)护士要熟悉气管插管的工作流程,常见并发症的处理要点,对医师在插管时碰到问题要及时给予协助处理。(3)做好插管时的病情观察并做好记录,尤其要注意心电及血氧的变化,发现心跳骤停要迅速进行心肺复苏术的抢救。(4)
4、ICU 的患者在入室时签好紧急置管协议,以免在需在紧急置管时须向家属详细交待病情而延误插管时机。(5)接收术后患者应检查导管插入的深度、经口气管插管深度一般在 2224cm,气囊的充盈度,听诊两肺呼吸音,做好交接班,及时发现导管滑入一侧支气管或脱出。重新固定导管时要防止导管插入过深或脱出。如患者一般情况好转,病情稳定,自主呼吸增强,常与呼吸机对抗,可撤机观察,如患者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呼吸平衡,血气正常,可予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前先向患者做好解释,吸尽气管内及口鼻腔内的分泌物,解开固定导管的胶布,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内至气管,再将气囊放气,边吸引边拔出导管,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并给鼻导管或面罩吸
5、氧,以防低氧血症。拔管后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会厌炎、喉痉挛等并发症.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1 造成患者意外拔脱管的原因1.1 缺乏有效的约束 (1)约束带绑的过松、位置过高,患者可以自行解开。(2)患者的双手未包裹。1.2 舒适的改变 (1)内源性的因素:活动受限、人机对抗、口干口渴、痰分泌物过多、疲劳、噩梦、睡眠障碍等均可造成患者不适。(2)外源性因素:吸痰、物理约束、抽血、不关灯、多人睡眠互相干扰、噪声、不能说话缺乏信息,医护的服务和探视制度等亦可造成患者不适。1.3 缺乏有效的沟通 (1)气管插管患者无法进行语言交流,其需求得不到满足,加重了焦虑不安的情绪。(2)当身体出
6、现不适,而护理人员又不在床旁监护时,患者表现急躁的神情,不断扭动躯体,想通过吐管、拔管以引起护理人员的注意。1.4 缺乏有效的镇静 (1)气管插管后鼻腔或口腔异物、导管对咽喉壁黏膜的刺激和局部压迫、失音使护患交流障碍。(2)患者意识不清、烦躁、躁动,难以接受和耐受气管插管,如不予以持续镇静可导致自行拔管。1.5 缺乏有效的固定 (1)油渍、汗渍可使胶布黏性减弱;(2)剧烈咳嗽,吸痰过程中固定不牢也可使插管脱落。1.6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巡视不够1.7 意外拔管的高危时期 (1)大脑皮质在夜间一般处于抑制状态,中枢神经敏感性降低。(2)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故夜间患者睡眠时易出现神志恍惚、乱动
7、现象,容易发生意外。有报道 23000200,06000800 是患者拔管的高危时段。2 护理对策2.1 加强有效的约束 (1)清醒且烦躁者,有拔管倾向时用约束带固定四肢并加手套固定。约束患者时手腕的松紧度要适宜,以能容纳下一指为宜。要经常检查约束带有无松散。(2)约束带放置位置不能离头面部太近,不要轻易相信患者而解除约束带。2.2 加强有效的交流 (1)向患者和家属解释,了解插管的必要性、引起不适和不能说话的原因,了解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性。(2)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2.3 加强有效镇静 (1)长期留置气管插管患者,若神志清醒且烦躁不安,可给予异丙酚或安定镇静。(2)术后患者创口疼痛要给
8、予止痛处理,长期带管者要气管切开。2.4 规范护理操作 (1)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2)搬运途中要合理固定插管,动态掌握病情及拔管指征,如病情许可及时建议医生给予撤机、拔管。2.5 预见性护理 (1)根据病情的进展及患者的心理反应,确定护理要点,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2)在意外拔管的高危时段,应提高警惕,加强巡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增加该时段的护理人员,以减少意外的发生。2.6 开展业务学习 分析讨论意外拔管的原因、过程,制订有效防范措施。3 意外拔管的应急程序(1)立即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通知医生。(2)患者如有自主呼吸,立即准备好置管用品,应重新置管。(3)严格监
9、测心率、呼吸、血压、氧饱和度。(4)神志清醒患者做好心理护理。(5)检查意外脱管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痰液的湿化及超声雾化气管插管一般可置 37 天,超过者应行气管切开。气切后,呼吸道水份丢失增加可达 800ml1000ml/d 。气管对吸入气体的过滤加温及湿化作用降低甚至消失,长时间吸入干燥的气体可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遭到破坏,导致肺顺应性下降、缺氧加重、肺部炎症,还可使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使分泌物粘稠结痂不易排出,甚至形成痰栓阻塞气道,导致窒息 。所以要加强湿化,使用机械通气者,经常检查呼吸机湿化器是否工作正常。调节加热器使气道口气体温度维持在 3235,气流进入呼吸
10、道后,渐升至体温水平,可使相对湿度达到维持纤毛活动的生理要求,不宜超过 40。自主呼吸者可向气管内持续滴入生理盐水 200250ml/d。湿化效果归为以下三种:湿化满意 痰液稀薄,能顺利吸引出或咳出;导管内无痰栓;听诊气管内无干鸣音或大量痰鸣音;呼吸通畅,患者安静。湿化过度 痰液过度稀薄,需不断吸引;听诊气道内痰鸣音多;患者频繁咳嗽,烦躁不安,人机对抗;可出现缺氧性紫绀、氧饱和度下降及心率、血压等改变。湿化不足 痰液粘稠,不易吸引出或咳出;听诊气道内有干鸣音;导管内可形成痰痂;患者可出现突然的吸气性呼吸困难、烦躁、紫绀及脉搏氧饱和度下降等。超声雾化吸入能使药物随深而慢的呼吸均匀地达到终末细支气
11、管及肺泡,充分发挥稀释痰液的作用,使痰液及时排出,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有效地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常用雾化药物:、氨溴索、糜蛋白酶、庆大霉素、普米克令舒等。普米克令舒是一种非卤化的糖皮质激素,具有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从而降低气道反应性,修复气道上皮炎症损伤,改善临床症状和通气功能。局部选择性高,起效快,作用时间长,抗炎作用强,全身吸收少,不良反应少,可缩短病程,不增加气道阻力,直至迅速减轻粘膜水肿作用。氨溴索是祛痰药物,它可以使黏痰溶解、痰液稀释,恢复纤毛活动空间,增强纤毛的摆动频率和强度,使痰液易于排出,改善呼吸功能,还能刺激肺泡型细胞合成和分泌表面活性物质,维持肺泡稳定。它还有协同抗生素作
12、用,以增强其抗感染能力,缩短抗生素治疗时间。糜蛋白酶为蛋白分解酶,能分解变性蛋白质,促进脓性分泌物和坏死组织液化清除。庆大霉素属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为一广谱抗生素,对多种革兰阴性杆菌如肺炎杆菌、绿脓杆菌、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通过雾化吸入,可直接作用于支气管肺部,从而对预防和控制支气管肺部感染具有较好的作用。气管切开后护理1 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血压、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出入量等并及时记录。观察潮气量、呼吸频率、每分通气量、人机是否协调等。听诊两肺呼吸音,常规检查血气,调整呼吸机参数,保持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及时处理呼吸机报警的原因。术后要注意有无出血现象,术后数小时内从气
13、管内吸出少量血性分泌物是正常的,如持续局部渗血,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切口处如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术后 24h 无出血现象应及时拔出纱条,同时换气管纱布垫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动作要轻柔、敏捷,防止切口出血。术后 12d 内应观察颈部及胸部有无气肿。2 金属套管导管护理 如使用的是金属套管导管,外套管固定应打死结,松紧要适宜,以通过一指为限,系带发现污染随时更换,内套管每 6h 消毒 1 次,消毒方法是煮沸消毒再煮沸。管腔清洗完毕应检查是否通畅,以防棉球遗留在管腔内,放回时应先将外套内壁的痰液吸净再放入。3 加强营养支持,改善内环境,提高机体抵抗力 加强静脉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14、;早期(伤后 2 d3 d)下胃管行胃肠道营养支持 ,鼻饲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耗流质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保存自体呼吸道免疫功能。4 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阻断脑肺脑的恶性循环 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抬高床头 1530。以利于肺部通气,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加强气道管理和雾化工作,进行充分有效吸痰,吸痰时要选择适宜的吸痰管,动作要轻柔,吸痰要彻底,对于昏迷较浅的患者可刺激胸骨上凹处的颈部气管,诱发咳嗽反射,促进排痰。5 控制口咽部细菌定植和误吸 加强口鼻腔护理。对分泌物多者,用吸痰管吸净,下胃管鼻饲时,应抬高床头 30,鼻饲前充分吸痰,确实证实胃管在胃内方可鼻饲,鼻饲后 0.5
15、h 内禁止翻身,叩背、吸痰,以免引起胃内容物返流而误吸入气管内导致吸入性肺炎。6 心理护理 对于神志清楚的患者应说明机械通气的目的、需要配合的方法等。询问患者的自觉感受,可用于手势、点头或摇头、睁闭眼等方法交流。经常和患者握手、说话,服务态度和蔼,操作轻柔,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有书写能力者可以让其把自己的感觉和要求写出来。转运途中呼吸道不安全因素和安全管理不安全因素1 人工气道的移位 转运过程中由于体位改变、搬动时牵拉或固定的胶布松动等原因,易致管道扭曲,或与气管内壁成角,或移位(深度不够或过深至一侧支气管),从而影响到气道的通畅,致气体交换受损。2 气道阻塞致通气障碍 其主要原因为呼吸道分泌物
16、抽吸不彻底,搬运时体位改变或牵拉人工气道刺激患者咳嗽致使分泌物涌入主支气管,或因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套囊充气不足,口鼻分泌物流入气道引起阻塞。3 肌松药物的应用 镇静肌松药物可抑制中枢和呼吸肌致使自主呼吸不规则甚至消失,且易出现缺氧。4 原发疾病的影响 脑挫伤、脑内血肿等患者由于牵拉气道等原因刺激患者咳嗽或搬动、转运时震动使颅内压上升,诱发脑疝。颈椎损伤累及颈髓时,可因延髓呼吸中枢受损或受到刺激而致呼吸抑制,亦可因膈神经、肋间神经功能受损而使呼吸运动受限。安全管理1 转运前评估 重症患者转运可能发生呼吸、心血管、神经系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因此,转运前需主管医生认真权衡,作为责任护士也应充分评估转
17、运的可能性,如果患者转运前生命体征不稳定,必须检查或治疗,责任护士应坚持有医生同往并做好充分准备。2 呼吸系统评估 包括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痰液量、性状、气道有无阻塞、呼吸音是否对称,对建立人工气道者,应妥善固定,气囊适度充盈,评估脉搏、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值、临床症状(如皮肤颜色)和状态,判断氧合是否有效,转运前充分吸净痰液及口鼻腔分泌物,呼吸不稳定者应暂缓转运,或认真权衡利弊后再做决定。3 循环系统评估 通过心电图所示心率、心律、外周脉搏以及血压、皮肤颜色等来评估,对转运途中持续用药或补液的患者,还需要评估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必要时保持两路静脉通道。在转运前,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循环系
18、统不稳定应得到处理。4 神经系统的评估 通过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应、肢体活动等进行评估。急性颅脑损伤、颅脑手术、脑室引流 48 h 以内者尤应注意观察,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做应急处理。烦躁者适当镇静。5 全身其他情况 如有无应用影响呼吸的药物,如镇静、肌松药;胸腔闭式引流,脑室外引流,负压球等的妥善固定。6 用物准备 便携式监护仪,充足的氧源,简易呼吸气囊以及连接设备,必要时备肾上腺素、利多卡因、脱水剂、注射器等抢救药品、物品。7 转运中护理 转运途中注意保护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使用简易呼吸气囊时注意与自主呼吸同步。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氧饱和度、心率、意识状态、瞳孔等变化,呼吸道
19、有分泌物时应及时吸痰,如患者烦躁不安,手足躁动时用约束带进行协调约束,以防坠伤、擦伤、碰伤。保持管道通畅,发现管腔阻塞、皮管扭曲、受压等情况及时处理。搬动患者时先夹闭引流开关再搬动,防止引流液逆流。颈椎患者搬运时应注意搬运方法;搬运时至少 3 人,1 人在头顶双手托住下颌及枕,保持轻度向头方向牵引,另 2 人在患者身旁一侧,1 人手托住胸背部,1 人在头顶双手托住臂部及下肢,3 人同时将患者平抬移动,防止头颈伸屈及旋转。一旦发现呼吸不规则等情况,应严密观察,必要时做紧急处理。胸腔积液,肺不张形成原因及处理机械通气可以引起胸腔血液和淋巴回流障碍,可促使胸腔积液的形成。气管切开行呼吸机支持通气患者
20、原发疾病严重,需要较长时间的机械通气。出现胸腔积液后,加重了患者的呼吸困难。并发胸腔积液时患者常出现气促、胸闷、呼吸加快、潮气量偏低,应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更改通气模式,改呼吸机自主模式为控制模式,减轻呼吸疲劳,保证潮气量,改善缺氧。注射安定、吗啡等镇静剂,应对胸腔积液患者在有效全身治疗及改善全身状况的基础上,充分排除胸腔积液,解除胸腔压迫,促使肺膨胀。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胸水蛋白含量很高,易发生堵管现象。故应协助患者改变体位,常挤压引流管,观察波动,使其保持通畅。导管外用胶布盘好,防止牵拉、滑脱。引流管固定在床上,引流瓶始终保持在低于胸腔引流口 60100cm 的位置,并妥善安置,以免被踢倒。
21、保持穿刺部位清洁,经常观察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液、渗血等情况,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防止感染。 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性质的变化。每次引流量不超过 1000ml,每小时维持在 50100ml,防止复张性肺水肿发生。肺不张 支气管阻塞是导致肺不张的主要原因,造成阻塞的物质主要有浓稠的分泌物、痰栓及血凝块。其形成的原因多见以下几种:1 长期卧床或机械通气导致和加重肺部感染,气道分泌物增多2 外伤及手术创伤导致支气管粘膜水肿,管腔变狭窄,并可能残留血凝块3 胸腹部手术后麻醉剂和伤口疼痛对咳嗽的抑制4 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易误吸入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COPD 患者消耗性脱水使
22、气道分泌物粘稠易形成痰栓,且肺功能下降导致排痰能力减弱5 外周神经、肌肉疾病导致呼吸肌和膈肌功能障碍,减弱了咳嗽能力以上原因所致的肺不张,临床上经口鼻或气管导管吸痰的常规方法难以有效彻底地清除痰液和痰栓,且仅使用抗生素及祛痰药物治疗不易好转,甚至可导致呼吸衰竭。纤支镜是目前临床上对于肺部和支气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其操作简单、安全、创伤性小。在直视下经纤支镜吸痰及灌洗,可避免盲吸时负压造成的黏膜损伤。对黏稠液及痰栓进行灌洗稀释后再抽吸,能彻底吸净细支气管及肺泡内分泌物,对局部黏膜的刺激,可增加患者咳嗽反射,有利于痰液排出,解除阻塞。灌洗后注药可提高局部抗生素的浓度,能直接迅速杀菌,促使炎
23、症吸收。纤支镜术后护理(1)检查术后 23 h 方可进食,因为咽喉部麻醉后患者的吞咽反射减弱,易使食物误入气管造成误吸,并指导患者检查后的第一餐以半流质少辛辣刺激性饮食。(2)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和口唇的颜色,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3)痰中带血或少量的血痰,是因为检查中支气管黏膜擦伤,一般不必特殊处理,13 天可以自行愈合,如出现大咯血,立即报告医生,及时治疗抢救。疗效判定 气急、气促症状缓解,咳嗽、咳痰量减少;患侧肺呼吸音增强,肺部痰鸣音减少或消失;PaO22.6kPa;复查胸部 X 线片肺部病灶消散,肺复张范围50%。具有以上任何 3 项为显效,2 项为有效,少于 2 项为无效。颅脑外
24、伤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感染病因,病原菌及护理对策下呼吸道感染是颅脑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可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及早明确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原菌及选择敏感抗生素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增加,尤其是蛋白质呈高分解使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因禁食、高热等因素,致机体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细菌蔓延。2 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使定植于鼻咽部的正常菌群有所减少,而耐药菌株易于繁殖,这些细菌或真菌吸入下呼吸道引起感染。激素的应用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3 呼吸道堵塞
25、致排痰不畅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吞咽及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潴留,使细菌易于繁殖;患者卧床使肺活量减少,肺泡膨胀不全,致分泌物不能排出引起坠积性肺炎;脑干或下丘脑功能受到影响,内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神经源性肺水肿,肺部对细菌的清除功能减弱。4 咽部细菌定植和误吸 上咽部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开口之处,鼻腔滞留的分泌物常成为肺部感染的直接原因。患者因意识障碍,各种反射减弱或消失,呕吐物吸入下呼吸道。昏迷患者行气管切开后经鼻饲胃肠道营养过程中,胃液返流误吸与肺炎有密切关系。5 侵袭性操作及污染 吸痰时无菌操作不严格,雾化器及其管道、呼吸机环路、吸引器贮液瓶等消毒不彻底;病室内空气
26、污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者尤其是行机械通气者易损伤呼吸道黏膜,导致呼吸屏障功能降低,使肺部感染机会增加,据报道,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 30%。颅脑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氏不动杆菌为主。这与细菌普遍存在于医院环境中和常寄生于人的呼吸道、消化道中,同时对理化因素耐受力强等特性有关。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优势,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真菌的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主要原因可能与患者基础病严重,机体低抗力下降,长期使用高效广谱抗生素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关。鲍曼不动杆菌来
27、源及感染率不动杆菌属非发酵革兰氏阴性菌,只有醋酸钙不动杆菌一个种,由 DNA 杂交研究确定 17 个杂交群,其中 6 个已命名,11 个尚未命名。鲍曼不动杆菌是 6 个已命名的杂交群之一,其氧化酶呈阴性、无动力,能在 44环境中生长。近年来,不动杆菌在 ICU 的医院感染率不断增高。已成为医院肺部感染的重要致病菌。据文献报道,ICU 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中不动杆菌的比例高于 20。鲍曼不动杆菌往往与其它病原菌(如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真菌等)形成混合感染,容易被忽视。约 70%的阳性标本来自呼吸道、尿液、分泌物、血液、脓液、脑脊液,甚至胸、腹水中也有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报道。由于不动杆菌为人体
28、的正常菌群,常寄生于皮肤、泌尿生殖道及肠道,约 7%的正常人咽喉部能检出不动杆菌,医护人员手部的带菌率约为 29%。在水、土壤、医院等环境均有广泛的分布。鲍曼不动杆菌对湿热、紫外线、各种化学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常规消毒只能抑制其生长而无法将其彻底杀灭。因此,家属、探访者、医护人员甚至消毒不力的医护用具都可能携带该菌。当各种原因导致病人体内菌群紊乱形成菌群替代及进行侵入性操作(尤其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时,不动杆菌易成为致病菌,导致下呼吸道感染。护理对策1 加强专业知识的教育与培训 在 ICU、呼吸科等鲍曼不动杆菌易爆发性流行的护理单元,对全体医护人员、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相关预防知识的宣教,为有
29、效控制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奠定知识基础2 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和激素 尽量避免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用药时间不易过长,避免耐药菌株形成及菌群失调,出现肺部感染征象,早期行痰细菌学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激素的应用则应权衡利弊,应小剂量使用,且时间不宜过长,尽量不超过 1 周。3 对易感染人群作好保护性隔离 由于鲍曼不动杆菌为条件致病菌,存在的环境很多。因此,应严格病房管理制度、降低病人陪护率、减少病房人流量,对易感人群做好保护性隔离以预防感染。4 严格各项消毒灭菌措施 加强医护人员的手部消毒及效果检验,对不同病人进行护理时应该严格执行洗手、戴手套等基本隔离措施,以防止交叉感染。严格各类医
30、护用具的消毒灭菌工作,尤其是呼吸机、雾化器等重点设备。定期进行空气微生物监测及空调、空气净化器、湿化器等相关设备的消毒、微生物监控工作;严格控制进入的人员和数量,进入 ICU 要更衣、换鞋、戴帽子、戴口罩并清洗双手,病室定时开窗通风,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保持室温 24 左右,用含氯消毒液拖地,拖把固定使用,用后洗净悬挂晾干备用;用消毒液擦拭桌椅床架;病人转出 ICU 后做好终末消毒处理等。5 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各项医护活动 对自身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差的易感人群尤其应注意实行保护性隔离措施,在进行侵入性诊疗或监护活动频繁时,应尽可能减少对病人的损伤,减少或预防感染的发生。及时倾倒呼吸机管路积水,防止管路受压,重视呼吸机的每一次报警。6 增强易感人群的自身抵抗力、免疫力 通过对高危人群基础疾病的积极治疗,加强营养、锻炼等增强易感人群的自身抵抗力、免疫力,并尽可能缩短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