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货币自由兑换与外汇管制,第一节 货币自由兑换的概念,411 货币自由兑换的溯源,货币兑换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是在商品交换出现后适应国际经济交往 发生后发展的,它可追溯到早期的各种金属货币之间的兑换关系,但货币 的自由兑换,传统上认为源于金本位时代。进入19世纪,西方各主要国家 先后实行了金本位制,在这一制度下,货币可在国际间不受限制地自由兑 付、流通,这就是所谓的货币自由兑换。这种货币自由兑换是金本位制度 的一个重要内容或典型特点。 货币自由兑换是指在一个统一的或健全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可以通过某种兑换机制自由地交换。 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货币自由兑换具有不同的含义
2、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它反映的是一国对内与对外结合的货币经济关系,以及一定时期里国际货币流通与国际货币关系。,一战期间,当时的各参战国为了筹集战争经费,都放弃了金本位制,对黄金的输出入进行限制, 开始对纸币实行强制性的兑换率,中央银行不再负有兑换黄金的义务,停止金币自由流通和外汇自由 买卖。 一战以后,一些国家先后恢复了金本位制,但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已不能再兑换成金币,只能 兑换成别的国家的纸币。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后,黄金退出了流通领域。货币的可兑换 及可兑换程度基本上以一国实行的外汇管制程度高低来衡量,一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就意味着该 国货币不可自由兑换,相反,如果一国实行宽松的
3、外汇管制或取消外汇管制,就意味着该国货币可兑 换或自由兑换。 二战后,1994年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核心是确定以黄金和纸币美元作为货币标 准。但由于黄金的生产与储备量的增加,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国际经济交易的需要,同时在正常的条 件下,外汇交易与外汇市场的扩大与现代化,也不需要黄金的流通与兑换,使得政府交易中纸币与黄 金的兑换关系彻底割断了。黄金在金融市场的地位削弱,纸币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这一时期,货币自由兑换的定义有了发展. 1973年2月,各国普遍实现浮动汇率制度。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牙买加协定,确认了浮动汇率制度的合法化,黄金排除出货币流通领域。这标志着纸币制度过渡的完成。在完全纸币制
4、度下,更多国家推进货币自由兑换。,412 货币自由兑换的进一步发展,4.1.3 国内外对货币自由兑换的两种定义,著名的美国经济学者D.格林沃尔德把货币自有兑换定义为:“一国通货的持有者可以为任何目的而将持有的通货按照汇率兑换成另一国通货的权利。在通货完全自由兑换的情况下,即使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的时候,也保持持有任何国家通货的任何人享有无限制的通货兑换权。”田真庸定义:货币自由兑换是指任何持有人都可以自由按照固定或者浮动汇率将本币换成主要国际储备货币。货币自由兑换权属于任何持有人,而义务由货币发行国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承担。,4.1.4 IMF对货币自由兑换的定义,一、经常项目可兑换IMF认为,经
5、常项目可兑换是取消对经常性国际交易支付与转移的各种 限制。一国的货币如果实现了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其货币在很大程度上 就成为可自由兑换的货币。 二、资本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指取消对资本流入流出的汇兑限制。相对于经常项 目可兑换而言,IMF对此类可兑换的定义以及在管辖范围内的处理方式并未 作严格定义。在协定第3条款第3节中还指出,成员国可以对国际资本流动 采取必要的控制,只是任何成员国对此类管制的实施不得限制经常性交易 的支付或过分延迟资金的转移以及各项承诺的交割。,415 完全的货币自由兑换的概念,一、定义 一国货币持有者可以为任何目的而将所持有的货币,按市场汇率兑换成他国货币的过程。二
6、、特点 无论在经常项目下还是在资本项目下,无论是何种货币持有者,只要有需要,就可把手持货币换成 另一种货币,并实现在国际间转移。 这种货币自由兑换,只有在两种条件或环境下存在: 一是已经 消亡的金币本位制,在该制度下,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金币可以自由输出入; 二是在纸币流通 制度下取消一切外汇管制,当一切外汇管制取消以后,资金往来和资本流动就没有了限制,一国货币 也就实现了彻底的可兑换。三、现行货币经济条件下的实现步骤首先,一国政府取消对经常项目支付和资金转移的限制,取消歧视性货币政策和多重汇率制度,随时兑付外国持有的本国货币,即实现货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 而后,进一步放松直至取消外汇管
7、制,扩大兑换的对象范围,以及兑换的币种、数量和区域,使货币兑换进一步向高层次发展直至实现完全的货币自由兑换。,第二节 货币自由兑换的意义和条件,421 货币实现自由兑换的意义,(一)有利于提高货币的国际地位 (二)有利于形成多边国际结算,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有利于利用国际资本发展经济 (四)有利于维护贸易往来和资本交易的公平性 (五)有利于获取比较优势,减少储备风险与成本 (六)有利于满足于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要求,改善国际间的各种经济关系,422实现货币自由兑换的条件,(一)完善的金融市场 完善的金融市场尤其是外汇市场,是货币能否实现自由兑换的一个重要前提。完善的金融市场具体包括健全的
8、市场体系、较齐全的市场运作工具、良好的市场参与者尤其金融机构等。 (二)合理的汇率制度安排与适当的汇率水平 如果一国实行多重汇率制度,且通过人为的因素影响汇率的决定,则这种制度下的汇率就无法反映实际的外汇供求关系,汇率就会出现高估或低估。一旦高估本币汇率,就会对国际贸易产生不利影响,也不利于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反之,过度低估本币汇率,又会对进口造成危害,影响必需品的进口,进而影响该国的经济发展。不合理的汇率制度与不恰当的货币汇率水平,无法使一国货币自由兑换顺利进行。 (三)充足的国际清偿手段 这里的国际清偿手段主要指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多寡是一国国力的象征,也是一国国际清偿力大小的体现。如果一国持
9、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就可随时应付可能发生的兑换要求,可以抵御短期货币投机风潮;反之,就有可能无法平衡国际收支短期性失衡,更难以抵御外部突发性事件对贸易和支付的冲击,使一国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失去根本的基础。,422实现货币自由兑换的条件,(四)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尤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果一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不当或失误,并由此造成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就会扰乱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引发通货膨胀,导致国际收支恶化,不利于兼顾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 (五)宽松的外汇管制或取消外汇管制 (六)微观经济实体对市场价格能作出迅速反应 货币自由兑换与微观经济实体如银行、企业等关系密切
10、,只有微观经济实体能对市场价格作出迅速反应,才会加强对外汇资源的自我约束能力,自觉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一国必须实现货币自由兑换。,第三节 人民币的自由兑换,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币都被国际社会归入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但随着我国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关 系越来越密切,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提到了议事日程1994年1月1日,我国推出了新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指出改革的最终 目标是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从而拉开了我国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序幕。这 次改革,我国实现了汇率并轨,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
11、 率制,取消了对中资企业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非贸易经营性用汇的计划审批,实行 以外汇指定银行为中心的结售汇制,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的可兑换。 1996年7月1日,我国又将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买卖纳入了银行结售汇体系, 取消了经常项目下尚存的主要汇兑限制。 1996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正式至函IMF,宣布中国不再适 用IMF协定第14条第2款的过渡性安排,自1996年12月1日起接受IMF协定第8条第2、 第3、第4等条款的义务,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431 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实践,432 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作用,履行了国际义务,满足了IMF的基本要求 I
12、MF 协定第8条款要求成员国在条件具备时,实现其货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 提高了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推动我国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经济 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吸引外资 有利于我国构建新型的金融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监管水平的提高,432 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特点,人民币自由兑换转型经济的特点,人民币自由兑换是在中国经济体制由中央集中计划向市场经济型转轨过程中进行的。 人民币自由兑换服务于贸易发展 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渐进式特征 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与外汇市场的建设同步 人民币自由兑换与汇率改革相协调,434 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特殊性,我国人民币自由兑换是在改革开放总的历史
13、背景下进行的,是对外经济开放总的战略部署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改革国家外汇垄断和国家外汇统收统支体制,培育外汇市场主题,重建外汇市场是我国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基础工程,并最终决定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中国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一个复杂的混合的过程,第四节 外汇管制概述,441 外汇管制的概念和性质,一、外汇管制的概念外汇管制(foreign exchange control)是指是指一国政府为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率而对外汇进出实行的限制性措施。在中国又称外汇管理。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进行限制的一种限制进口的国际贸易政策。外汇管制分为数量管制和成本管制。前者是指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对
14、外汇买卖的数量直接进行限制和分配,通过控制外汇总量达到限制出口的目的;后者是指,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实行复汇率制,利用外汇买卖成本的差异,调节进口商品结构。一般来讲,外汇管制具有强制性与内向性。,441 外汇管制的概念和性质,二、外汇管制的性质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外汇管制是其推行对外经济政策的工具。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外汇管制则是阻止垄断资本入侵与维护本国经济利 益的一种防御性的措施。 发展中国家大都比较落后,外汇资金不足,国际收 支恶化、债务负担沉重,因而外汇管制又是其稳定本币,保证国民经济独立发 展,谋求国际收支平衡,尽可能使有限的外汇资金不致任意外流的一种重要工 具。,4.4.2 外
15、汇管制的产生与发展,外汇管制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国际货币制度陷于崩溃,美、法、德、意等参战国都发生了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本币对外汇率剧烈波动,大量资本外逃。为集中外汇资财进行战争,减缓汇率波动及防止本国资本外流,各参战国在战时都取消了外汇的自由买卖,禁止黄金输出,实行了外汇管制。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时期,很多在战后取消外汇管制的国家又重新实行外汇管制,一些实行金块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也纷纷实行外汇管制。 1930年土耳其首先实行外汇管制,1932年,德国、意大利、奥地利、丹麦、阿根廷等20多个国家也相继实行了外汇管制。,4.4.2 外汇管制的产生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16、,参战国立即实行全面严格的外汇管制。1940年,在100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11个国家没有正式实行外汇管制,外汇管制范围也比以前更为广泛。战后初期,西欧各国基于普遍存在的“美元荒”等原因,继续实行外汇管制。50年代后期,西欧各国经济有所恢复,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从1958年开始,各国不同程度地恢复了货币自由兑换,并对国际贸易收支解除外汇管制,但对其他项目的外汇管制仍维持不变。1961年,大部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表示承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8条所规定的义务,即避免外汇限制而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但时至90年代,绝大多数国家仍在不同程度上实行外汇管制,即使名义上完全取消了外汇管制的国家,仍时
17、常对居民的非贸易收支或非居民的资本项目收支实行间接的限制。,443 外汇管制的作用和影响,一、外汇管制的积极作用1、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或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2、稳定本币汇率,减少涉外经济活动中的外汇风险 3、防止资本外逃或大规模的投机性资本流动,维护本国金 融市场的稳定 4、增加本国的国际储备任何国家都需要持有一定数量的国际储备资产。 5、有效利用外汇资金,推动重点产业优先发展 6、增强本国产品国际竞争能力 7、增强金融安全,443 外汇管制的作用和影响,二、外汇管制的负面影响1、严格的外汇管制,会导致市场信号失真,从而扭曲国际贸易商品的相对优势,在世界范围内降低资源最佳配置的效率。2、严格的外汇
18、管制也会扭曲资本的优化配置。3、严格的外汇管制会严重破坏国际间的经贸关系,阻碍世界经济的发展。,一、初行外汇管制阶段二、复实行外汇管制阶段三、二次大战期间的外汇管制阶段四、战后初期各国外汇管制阶段五、50年代后期松动的外汇管制阶段 总体特征:(1)外汇管制动态化。(2)外汇管制不平衡化,444 外汇管制的特征,一、外汇管制的主体外汇管制的主体,是指外汇管制的执行者。这个主体,由中央银行、外汇管理机构和大商业银行充任。由于外汇管制是金融宏观调控方面的重要手段,因此各个国家用政府名义制定外汇管理法令,牢牢掌握外汇管制权。主体随时根据客观情况和政策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外汇收支活动。,45. 1
19、外汇管制的主客体,二、外汇管制的客体1、以人为对象人可分为自然人和法人。在各国外汇管制中,通常又把自然人与法人按居住地区不同分为居民(resident)和非居民(non-resident)。对居民的外汇收支,往往因其涉及到居住国的国际收支问题而管制较严,而对非居民则管制较宽。 2、以物为对象主要是针对外汇。凡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所列的外币、有价证券和其他支付工具以及金、银及其制成品等项目,都在管制范围内。3、以地区为对象一国在实施外汇管制时,如果没有明确的地区范围,那么这种管制将是无的放失或是毫无效应的。,45. 1 外汇管制的主客体,一、直接管制指由主管外汇管制的政府部门对外汇交易直接地、强制
20、性地加以控制的一种形式。具体地说,是对外汇买卖和汇率实行直接干预与控制,带有刚性和强制性特征,产生最为直接的效果。 二、间接管制是指通过其他一些途径,如采用外汇缓冲政策,间接控制外汇的收支与稳定汇率,进而影响外汇供求或交易数量。 三、数量管制指政府对外汇买卖和进出国境的数量实行控制。通过进口限制、许可证制和管制贸易与非贸易外汇以及限定外汇市场交易数额,甚至对资本输出入和银行帐户存款调拨进行审批管理等,实现对进出口数量和非贸易外汇的统筹调节与管制。,452外汇管制的方法,452外汇管制的方法,四、价格管制也称成本管制,是对对外贸易的汇价或进出口商品价格进行管制。 五、综合管制是指同时采用上述几种
21、措施,控制外汇交易的一种方法。,4. 5. 3 外汇管制的主要措施,一、对贸易外汇的管制是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发生的外汇收支进行管制的一种措施。1、出口管制 它是国家对出口商的所得外汇进行管制。(1)对国内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及国内供应不足的商品的出口;(2)对所谓的战略物资的出口;(3)被列为自由出口的商品因国内一时供应不足,亦禁止出口或限量出口。为了奖出限入,有些国家对出口商品所得外汇,采取部分售给国家,部分自行按高价出售的办法,给出售商予以鼓励。2、进口管制 它是指国家对进口所付外汇进行管制,又称为非关税壁垒。凡是关税以外的各种限制进口的政策和措施,都包括在内。(1)进口配额制(imp
22、oet quota system) (2)进口许可证制(import licence system),4. 5. 3 外汇管制的主要措施,二、对非贸易外汇的管制对非贸易外汇管制,是指对贸易外汇收支和资本输出入外收支以外的各项收支的管制。它主要又是指对劳务收支和转移收支的管制,包括运费、保险、佣盒、利润、版税、驻外机构经费以及个人所需的旅费、医疗费、留学生费用等等。1、管制的目的:只有一个,即为了集中外汇收入,限制外汇支出2、管制的方法:规定非贸易外汇收入一律如同出口外汇收入一样,要售给国家,而非贸易外汇支出,则需由管汇部门批准后才能汇出。3、管制特点:范围广而分散,管制较困难。一般来说,收入管
23、制较松,支出管制较严,主要西方国家管制较松,发展中国家管制较严,4. 5. 3 外汇管制的主要措施,三、对资本输出入的管制一般包括对外汇、本国货币和贵金属等的管制,它对平衡国际收支起着很 大的作用。各国都极重视对资本输出入的管制,而且随着西方货币信用制度 危机的不断加深,对资本输出入的管制在外汇管制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管制的原则 对资本输出入进行管制的总原则因各国社会性质、经济水平和经济状况不同 而异,如经济状况较好的发达国家,一般都是鼓励资本输出,但发展中国家 都鼓励资本流入。,4. 5. 3 外汇管制的主要措施,2、对资本输入的管制 3、对资本输出的管制。这个管制包括禁止购买外汇作为资
24、本输出国外,禁止有价证券、黄金等的输出,有限度地限制本国货币、投资利润和股息的携出和汇出,以及限制对国外公司提供信贷,等。必须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对资本输出入管制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阻止本国资金外流,另一方面为了更快发展本国经济,在不损害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对外资又积极引进。,4. 5. 3 外汇管制的主要措施,四、对非居民存款帐户的管制1、自由帐户 2、有限制帐户 3、封锁帐户 五、汇率管制 所谓汇率管制,是通过以法定汇率代替自由汇率,并允许市场存在或实行复汇率的一种制度,其目的是扭转国际收支逆差和稳定对外汇率。1、法定汇率制度(official rate system)政府以法令形式规定对外
25、汇率,一切外汇交易必须由指定的银行按国家牌价进行买卖,否则均属非法。政府建立“缓冲体”,如外汇平准基金等,以此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2、复汇率制(multiple rate system)是指由政府规定或默许的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汇率的制度,这是西方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最直接的干预方式。,4. 5. 3 外汇管制的主要措施,六、对黄金、现钞输出入的管制 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一般禁止个人和企业携带、托带或邮寄黄金、白金或白银出境,或限制其出境的数量。 对于本国现钞的输入,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往往实行登记制度,规定输入的限额并要求用于指定用途。 对于本国现钞的输出则由外汇管制机构进行审批,规定相应的限额。不
26、允许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禁止本国现钞输出。,4. 5. 4 我国外汇管理局的主要职能,设计、推行符合国际惯例的国际收支统计体系,拟定并组织实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负责国际收支统计数据的采集,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 分析研究外汇收支和国际收支状况,提出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建议,研究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 拟定外汇市场的管理办法,监督管理外汇市场的运作秩序,培育和发展外汇市场;分析和预测外汇市场的供需形势,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供制订汇率政策的建议和依据。 制订经常项目汇兑管理办法,依法监督经常项目的汇兑行为;规范境内外外汇帐户管理。 依法监督管理资本项目下的交易和外汇的汇入、汇出及兑付。 按规定经营管理国家外汇储备。 起草外汇行政管理规章,依法检查境内机构执行外汇管理法规的情况、处罚违法违规行为。 参与有关国际金融活动。 承办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交办的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