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701702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第三卷Chinese Social History Review 中华书局,2001 年 6 月-自然经济和依附关系使中国中古社会和前后社会区别开的两大特征何兹全(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系,北京 100086)摘要:中国中古社会包括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从社会经济来看,使这一阶段与前后分开的特征是:自然经济与依附关系。在 经济方面看看,这一时期经历的是:交换经济自然 经济交换经济。从社会方面看是:自由民依附民租佃农户、小市民。关键词:社会经济;自然经济;依附关系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我所说的中国中古,是指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30 年代我写的中古时代:中国佛教寺院和中

2、古大族寺院领户研究两篇文章,所说的“中古”就明白指出是“从三国到唐中叶即从三世纪到九世纪而言” ,或说“从三国到中唐,是本题所指的中古时期” 。到今天,已 60 多年冲古的含义对我来说仍然没变。历史发展总是有阶段性的。在中国历史上,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是一个阶段,从社会经济方面看,使这阶段的社会和前后社会区别开的特征就是:“自然经济和依附关系。 ”一前此的战国秦汉,是商品交换经济、城市经济,非常繁荣的时代。现在不能详加论述。我想这里我只举出两条材料,大家就可以从中领悟三国以前战国秦汉时代城市交换经济的繁荣。一条材料是西汉元帝时,大臣贡禹上书说:“自五殊钱起以来七十余年,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

3、,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农民父子暴露中野,不避寒暑,故民弃本逐末,耕者不能丰。贫民虽赐之钱,就贱卖以贾,穷则起为盗贼。何者?未利深而惑于钱也。 ”(后汉书贡禹传 )我们当注意的是“民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 。农民一半都是逐末,留在农村耕地的不到一半人。城市交换经济在社会上,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可以想知。2又一条材料是东汉中期一思想家王符的话,他说:“今举俗舍本农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今察洛阳,资末业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什于末业。天下百郡千县,市邑万数,类皆如此。 ”(潜夫论浮侈篇 ,见后汉书王符传 )王符的话,显示东汉时期社会上城市生活和商业交换经济的繁荣。他

4、的话是有夸大的。大约贡禹的话, “耕者不能半” ,可能近于事实。但王符是位重农的思想家、学者,他的夸大也必以“语重心长”引人同情、重视为度。如果远离事实太多,只能引人一笑,也就说了不如不说,王符不会这样说了。从贡禹、王符这两段话里,我们可以玩味三国前的时代城市商业,交换经济的繁荣。汉末三国开始,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繁荣昌盛的城市交换经济,遭到彻底破坏;农田失耕,农业衰落;人口死亡流离,大量减少。用当时人的话说,就是;“中国萧条,或百里无烟,城邑空虚,道谨相望” , “以及今日,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 ,汉家帝都洛阳“街道荒芜” ,城外“二百里内,无复于遗” ,长安是“二

5、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 。直到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人口合起来有九十四万户、五百三十七万口。汉代编户齐民的数字,大约都有一千万户,五千万口上下。三国人口大约是汉代的十分之一。 三国志魏志张绣传说:“是时,天下户口减耗,十裁一在” ,是合乎实情的。商品交换的衰歇,钱币废而不用。汉代通行的货币是黄金和五株钱。三国以后,布帛、谷物代替了钱币。物品交换,储蓄财富,都以布帛计算。城市破坏,城市商业交换经济衰歇,钱币废而不用;社会经济生活,以农村为主,农业为主,自给自足为主,这就是我所说的自然经济。汉末三国出现的自然经济,大约维持了六七百年(2 世纪到 8 世纪) ,到唐中叶才又开始转化。唐中叶后,城市

6、经济生活开始复兴,商业交换复兴,钱币又出来代替布帛。五代宋及以后,城市商业经济又起来代替了自然经济。宋及以后商业交换,城市经济的繁荣,我就不多说了。中古(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前后的社会,走的是这样一条路线:交换经济自然经济交换经济自然经济,是中古社会的一项特征,使它和前后社会区别开来的一项特征。二汉代五千万人口,称作“编户齐民” 。齐,平等的自由民。汉代也有贵族,有王、侯二等。这是先秦氏族贵族、军功贵族制的残余。有二十等爵,由一级的公士到二十级的列侯,是自由民由平民起家走向贵族的阶梯,身份一步步一级级提高,直到列候已是正式的贵族。汉代身为丞相,只要没有封侯,就是平民身份。虽宰相之事,也要服摇役,

7、与编户齐民等。据我估计汉代大约有五、六百万不到一千万的奴隶。奴隶是不自由的,是财产。奴隶可以和牛马牲畜一样,编在栏里出卖。古代有两种人,自由民五千万,奴隶六七百万,不到一千万。3但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人民的身份主要是半自由的依附民。依附民有许多名称,最常见的数量多的是部曲、客、门生、故吏等。中古魏晋南北朝时期,豪族强宗,门阀士族动辄一家有数百数千乃至上万的依附人口。依附民的来源,一是奴隶的解放,一是自由民的投靠。这可以追溯到王莽改制。王莽“改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买” 。他的王田是复古,想恢复井田制,他失败了。他的改奴婢曰私属,都是成功的。私属就是依附民。王田是把私田改为公田

8、,他失败了。私属是把奴婢改为依附民,仍不离开奴隶主,他成功了。西汉商人有钱,兼并农民土地,农民破产流亡,卖为奴隶,这构成汉代严重社会问题。西汉政治家、思想家和皇帝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来解决奴隶问题,都不得解决。王莽提出的“奴婢曰私属” ,得到奴隶主的支持,解决了问题。东汉初年的豪族大家跟随刘秀起事的多是率领着千百家宗族、宾客、部曲。这里面有投靠者,但估计以奴隶解放的私属为多。汉末三国时期,晋末五胡之乱时期,小农不能自保者多投靠豪家或强者求得保护,史书中这方面的记载是很多的。投靠逐渐变成依附。依附民的属性有二,一是身份是半自由人,比奴隶高,比自由民低。他没有离开主人的自由。北周武帝解放奴隶的一个诏书

9、说:“若旧主人犹须共居,听留为部曲客女。 ”直到唐代,唐律上还规定:“奴婢部曲,身系于主。 ”大和尚释道宣也说:“部曲者,谓本是贱品,赐姓从良而未离为主。 ”二是依附民是从男家分割出来的人口,他们不在国家户籍,不向国家出租税摇役。 “客、皆属家籍” ,户籍在主人家。依附民要跟随主人出兵打仗或种田输租。他们是不属于国家政府管辖的人,他们是从国家分割出去的人口。豪族强宗、门阀士族之外,中古魏晋南北时期,佛道寺院(主要是佛) ,也都有大量的依附民。豪族寺院依附人口之多,我们从史书记载所常用的“天下户口,几亡其半” , “户口租调,十亡六七”来看,说中古魏晋南北朝时豪族、寺院的依附民,即他们分割的人口

10、,约略等于国家管辖的户口,大约或不为过。豪强门阀寺院领下的依附民之外,国家领有下的民户,其身份也在逐步向依附化上转化。30 年代我写的一篇三国时期国家的三种领民已指出,国家有三种领民:郡县民户,屯田客和士家。郡县民是秦汉郡县民户的继续。屯田客和士家身分已降落向依附民路上走。后来,我才慢慢认识中古魏晋南北朝的郡县已不是秦汉的“编户齐民” ,而是也逐渐向国家依附民上转化。三国以降,国家常常以编户民赐给臣下作依附民,或把编户民转为屯田客和兵户。通过这些转化,也就带动了郡县户身份的降低而成为国家的依附民。一般说,中古时期地多人少,是有人斯有土的时代。由于豪强家族的人口分割制的盛行。国家户口减少,于是人

11、口争夺(即劳动力的争夺)是非常激烈的。为了保护自己的劳动人手,国家加强户口管理,也就加强了郡县民的依附化。国家的编户民已不是编户“齐民” ,而被分为旧门、将门。次门,三五门等等不同身分等级的民户。门户的等差,就是依附身份的等差。中古魏晋南北朝社会是贵贱身分等级分明的社会,所谓“士庶之分,本自天隔” 。士是门阀贵族,庶是平民依附民。秦汉是以贫富来分的社会,中古是以贵贱分的社会。 宋书的撰者沈约已看出这种区别,他说:“周汉之道,以智役愚,台隶参差,用成等级;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辨。 ”把周和汉也拉到一起是错的。他把汉和魏晋以来区别开来,是对的。周代的贵族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中

12、古的贵族是依附关系为基础的贵族。4依附关系,是中古社会的基础。它是中古社会的又一特征。它使中古社会与前后的社会区别开来。隋唐时代,城市逐步复兴,商业交换经济逐步复兴。中唐以后,金属货币驱逐布帛。自然经济逐步为交换经济所代替。依附关系也逐步松懈,逐步为契约租佃关系所代替。中古(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前后的社会走的是这样一条路线:自由民、奴隶依附民租佃农户、小市民三以自然经济、依附关系作为中古社会的主要特征,使它和前后时代的社会区别开来的特征,是就主流说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什么清一色的时代,也没有清一色的地区。中古时代六朝时代的江南地区就是商品交换经济比较发达的时代和地区。北方中原地区,从魏晋到北魏也时

13、时有恢复钱币使用的意图和设施。依附民之外,也有奴隶,也有自由民。我们不能用小的掩盖大的或代替大的。The Natural Economy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DependenceThe Characteristic Distinguishing the Society of Middle Aged China from the Scoieties Before and After ItHe Ziquan(Department of History,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86,China)Abstract:the

14、mid-ancient times of Chinese history was the period including the Wei ,the Jin,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the Sui and the Tang Dynasty.Socialeconomically,the natural economy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dependence were characterstics distinguishing this historical period from that before and aft

15、er it.Economically ,this period experienced the economic course by trade off economynatural economy trade economy,Socially,there appeared in this period the development showing the changes of state of the common people:freemen and slavesappendage-tennancyurban petty bouraoirs.Key words:socialeconomical;natural economy;relationship of dependence收稿日期:2000-9-12作者简介:何兹全(1911-),男(汉 族),山东菏泽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专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