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师范大学作业题目:杜威教育思想对新课改的借鉴意义所修课程名称: 西方教育史 修课程时间: 年 月至 年 月完成作业日期: 2012 年 11 月任课教师打分: 任课教师评阅意见:任课教师签名: 年 月 日_学院_级_专业 姓名_学号_(密)(封)(线)杜威教育思想对新课改的借鉴意义教育硕士 专业研究生 指导教师 摘要 本文在概述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杜威教育思想与当今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共性之处。新课改根据我国教育现状,吸收杜威教育思想的精华,并融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如建构主义、教育生态学、多元智能理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它符合当前中国教育发展的要求,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
2、。关键词:杜威教育思想 新课改杜威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20 世纪屈指可数的教育理论和思想大师,是当代世界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杜威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育思想,曾对美国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杜威的教育思想同样对中国的学制、课程和方法影响深远。20 世纪20 年代至 40 年代,杜威来中国进行一系列讲学活动。胡适曾在杜威先生与中国一文中写道:“自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这样大。”新课改主要针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弊端,以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教育生态学为理论基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推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3、,探究学习。在当今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杜威庞大的教育思想体系、深刻而鲜明的教育思想以及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仍然具有启迪、学习和借鉴作用。虽然新课改与杜威教育思想处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所基于的教育哲学基础不同,但是再度审视,可以看出杜威的教育思想与当今新课程改革理念有许多共性之处。一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是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早在多年前,杜威就批判的认为教育只在于专门用教材去训练学生能力的“形成说”,杜威指出不应把成人的成就当作教育的固定目标,迄今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只注意传授成人已有的
4、成果、教科书中的定义、原理等,对于个人的特殊生长能力,如何适应其需要,促进其生长却予以忽视。杜威指出要尊重学生及其天性,而且要尊重到底,但也要尊重自己,从而把学生的天性引向正道。 1杜威反对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他说:“在学校里,学生的生活成为决定一切的目的,凡促进学生成长的必要措施都集中在这个方面。”他认为,由教师中心改为学生中心,“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教育的一般目的就是改造社会中的人,使人适应社会的需要。杜威指出教育必须以个人固有的活动和需要(包括天赋的本能和后天的习惯)为依据。杜威注重个人现有的能力和特殊兴趣,杜威提出“教育即
5、生长”,要求在教育中要考虑学生的本能或先天的能力,不要阻碍学生生长所依靠的器官的发育或使它们畸形发展;要发展学生应付新情境的首创精神;不要过分强调训练以免牺牲个人的理解能力,导致机械的技能。认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就在于促进学生的生长,一切都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的生长为重心。“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杜威的“教育无目的”之说,实在于强调不应该在教育过程之外强加一个目的,教育的目的和过程本就是一致的,教育目的就在教育过程之中,这就是“教育即生长”的根本意义。杜威的这一目的论恰是新课改目标主体化的体现。同时杜威也指出必须有一种环境,使人的能力得以
6、有组织又自由的发展,而应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能使教师和学生制定出一定程序的活动计划。新课程改革理念始终贯彻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认为学生不是“知识的旁观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是进行探究和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心智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主体问的差异性,充分发挥主体的潜能。 2而杜威的教育思想将学生视为经验的主体,是行动的主体,是思维的主体。同时在杜威的相关著作中,也体现了他对学习主体差异性的认同,例如他曾以柏拉图的思想为例来说明人的禀赋各有不同。综上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和新课改理念对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者之间存在差异性的认识是一致的。二 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新课改目的是
7、打破教学中机械的、接受式的、死记硬背的训练方式,鼓励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教师的逐步引导去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形成概念和理论。杜威在其所著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提出了思维的五步法,在思维五步法中,提出了情境对于思维的重要性,“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和体验。 3三 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更是呼唤各种各样的有创新意识,有探索精神,有动手能力的专门人才。杜威非常重视儿童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杜威认为儿童的能力,
8、兴趣和习惯都建立在他的原始本能上。儿童身上潜藏着以下四种本能。一是语言和社交的本能,二是制作的本能,三是研究和探索的本能,四是艺术的本能。杜威激发学生本能的做法始终贯穿着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思想中。四 在不断反省中得以成长新课改要求学生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在反省中得以成长与进步。新课改强调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元认知过程进行监控,强调教师对其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要求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以及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做认真的观察和分析,通过观察、讨论得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论述反省思维的重要性,他认为“人们往往走入一种误区,那就是认为知识学是我们视为当
9、然的东西,是已经决定的,经过整理有的,已被确认的和已受控制的东西,是确凿的、有把握的、是被批准的,于是人们不加思考地接纳,这并不是一种肯定的感觉”。五 改变教学习惯杜威认为知识不是已经决定、视为当然的东西,是要加以思考、修正和补充的,这一点对于我们新课改中的教师尤为重要。我国教育家叶澜曾经说过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4。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习惯照搬教科书和教参书,很少读书学习与业务进修,难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新课改中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若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则很容易进入到行动的“盲区”,将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旧瓶”里,使
10、新课改的效果大打折扣。发挥创造性,就是要在教学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或是当时的教学情境灵活地变通,例如若教材中所例举的事例学生不容易理解,就应根据教学内容举出一些学生身边能真实感受的例子。综上所述,杜威所提出的教育思想满足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他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如“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学校即社会”、“做中学”,摒弃了传统的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实现了教育理论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他的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的教育仍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借鉴作用。因此,学习杜威的教育思想有利于深化新课改。新课改根据我国教育现状,吸收杜威教育思想的精华,并融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如建构主义、教育生
11、态学、多元智能理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它符合当前中国教育发展的要求,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推动了教学革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良好的学习环境,经过众多教育学家、学校的管理者和广大的教师积极的理论研究,广泛的实践探索,不但可以动用现代教学手段对知识进行综合演练,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现代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现代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参考文献1 杜威著.王承绪译 .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2 叶谰著.教育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 (美)约翰 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79.4 潘洪建.教学知识论 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