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类车载硬件盘点.docx

上传人:buyk185 文档编号:7005593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5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类车载硬件盘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类车载硬件盘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类车载硬件盘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类车载硬件盘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类车载硬件盘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六类车载硬件盘点, 智能乱入,别跑偏了汽车已经成为了互联网入侵的下一个客体,汽车通过什么与网络连接成了从业者思考的话题,也成就了车载智能硬件这个广阔的创业领域。在移动互联网的思潮下,这些打着智能标签的产品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新的价值,又是否踩中了用户痛点?一、HUD:远大的理想,难产的产品虽然如 Navdy 这样的明星 HUD 上市时间一再推迟,国内模仿者也众多,但从风头比较劲的几款 HUD 和以往产品的对比中就能看出:导航、音乐、通讯 除了功能的叠加,HUD 控制方式也从最初的按键控制演变到现在的手势控制和语音交互,越来越酷炫是发展的主题。车云观点:作为一个因安全而生的产品,更多的功能被加入

2、是否有违 HUD 本质?这是消费者面对HUD 疑惑的问题,也是 HUD 尚未普及的重要原因。一些从业者试图用简化的功能来保留HUD 安全的本质,还有的用全民计划发现用户需求。不论哪一点,都是为了寻找产品和用户需求对接的途径。不得不提的是,HUD 产品因为其放置位置特殊的原因,对硬件散热的要求非常高,目前市面上的相关产品,都解决得如何了?二、OBD :盛名之下,难副其实从尾气排放检测装置发展到集合了车况监测、驾驶行为分析的车联网接口,OBD 产品一度成为车载智能硬件的代名词,下面几款去年至今年出现的产品,不管背靠产业庞大的互联网巨头,还是在垂直领域深耕多年的专业公司,发布时一度在业内引发轰动,旋

3、即又在市场上反响平平。车云观点:不管是对接保险公司、4S 店还是维修店,OBD 的商业想象空间都源于对行车数据的再利用。但当 OBD 从单一车况监测发展成多功能集成,也伴随着严重的同质化和低端化。行业壁垒、数据采集困难、成本问题、分析模型不健全等,都影响了 OBD 大数据价值的发挥,整个行业陷入普遍迷茫。最近联车科技提出总线数据开源,可视为一种新的尝试。三、内容比形式更重要:论车载网络电台的修养相比其他智能硬件,车载网络电台显得有些另类,它的开发者最初多为移动音频平台,如多听推出了车听宝,喜马拉雅发布了随车听,皆可视为互联网音频内容在车内的输出终端。不过随着创业者背景的多元化,车载网络电台也开

4、始不甘寂寞,加入了实时路况、蓝牙电话、车内 WIFI、车友对讲等功能。车云观点:音乐和导航被视为车内应用的二个最大刚需,在音频上做文章,目前流行的玩法是在车机上嵌入网络电台功能或安装音乐 APP、将手机与车机相连播放手机音乐、或直接利用以上车载硬件进行播放。最后这种方式直接从车上取电,不用消耗手机电量,而且操作过程更为安全,但由于操盘者大多缺乏硬件基因,产品上市较为缓慢,市场培育不够,用户接受度也比较低。四、披着智能的外衣,行车记录的身份逆袭行车记录仪最初是因交通事故记录、防碰瓷的实际需要而诞生,在它的诞生地台湾以及兴盛地俄罗斯和韩国,产品功能也大多集中在此。随着国外产品打入国内市场,深圳的硬

5、件生产商们看到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开始了山寨之路。继而一些大公司和创新团队加入,让现在的行车记录仪有了更多的玩法,导航、电子狗被集成其中,社交分享成了标配。车云观点:行车记录仪作为一款驾驶辅助产品,以社交功能为卖点,却淡化其本质功能,一些创新之举似乎有跑偏之嫌。未来,ADAS 化的行车记录仪或许才是真正有的玩的方向,硬件形态也会打破现在的固有思维。五、智能车充:最小的反而把本质坚持的最好随着人们在车上为手机充电的需求增加,车载充电器渐渐成为车上的一款高频硬件。这么一个带 USB 的插头,不就是电源转换器吗?还真不是。车云观点:在众多车载智能硬件中,车充原本是最没有偏离本质的一个,大多数都是在电流

6、控制和电压显示上下功夫。最近新推出的 AutoBot 的魔棒智能车充加入了记录轨迹、路况信息推送等功能,还能与手机互联,当然,你在享受这些功能的同时,也必须付出相当于普通产品五倍的价钱,这对于车充本身的定位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六:混淆了身份边界的智能后视镜后视镜作为一个汽车上的重要安全件,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但是在加入智能化概念后,从业者们不再满足于此,车企在后视镜上展示车后影像实现倒车辅助,后装把导航、行车记录、影音播放加载其中,让后视镜成了“耳朵”和“嘴”,堪称功能最为丰富的车载智能硬件。车云观点:后视镜作为一个汽车安全件,功能的扩展大有成为第二个“车机”之势。在没有想清楚的情况下,将各种功能大上快上,但哪些最终沦为鸡肋,什么需求是伪需求,可能只有厂商自己知道。而且不少产品的研发动机不是 TO 用户,而是 TO 销售,考虑渠道利益多于用户利益,在这种思维之下,也只能赚赚快钱而已。总结:目前的车载智能硬件大多仍处于拼功能的初级阶段,对用户体验的考虑并不多,一些需要适配不同车型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局限,难言颠覆。智能化的愿景确实很美好,但它的本质是为了更加方便的用车生活,而不是片面追求酷炫和华而不实,毕竟,最终为此买单的是消费者。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