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西经典人物作品赏析.ppt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7005522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经典人物作品赏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西经典人物作品赏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西经典人物作品赏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西经典人物作品赏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西经典人物作品赏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中西经典人物作品赏析,第三节 现实人物作品的典型美,“现实”人物作品-主要是指直接反映现实生活中人物形象的作品,强调美术反映身边的生活,追求真实与生动。在表现手法上,一般采用写实方法再现形象和细节的真实感。因而常常与一定的思想性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和思想意义。主要包括风俗画、肖像画以及历史画等。,步辇图 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绢本设色 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分别是:1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2 唐阎立本步辇图 3 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 4 唐韩滉五牛图 5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6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7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8 元黄

2、公望富春山居图 9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 10 清郎世宁百骏图,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内容反映的是吐蕃(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向大唐求亲,第二年到达长安。由于当时大唐帝国国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处,因此,当时竟有五个兄弟民族的首领向大唐求亲,太宗很是为难。最后,想出一个平等竞争的办法:请五位大使参加考试,谁考胜了,就把公主嫁给谁家的首领。 当时出了五道难题,吐蕃使臣禄东赞过关斩将,一路领先,最终取得了胜利。太宗非常高兴

3、, 心想:松赞干布的使臣这样机智、聪明,松赞干布自己更不用说了。于是,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传到吐蕃以后,吐蕃人在很多地方都准备了马匹、牦牛、食物和饮水,决定隆重迎接;松赞干布亲率欢迎队伍由拉萨出发直奔青海迎接。松赞干布高兴地说:“我今天能娶上国大唐公主,实在荣幸。我要为公主建造一座城,作为纪念,让子孙万代都要与上国大唐永远亲和。”他按照唐朝的建筑风格,在拉萨修建了城郭和宫室,也就是现在的布达拉宫。,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他的形象是全图焦点。 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

4、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 绢本设色 五代(原迹已佚失,今版本为宋人临摹本) 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画卷系五代南唐宫廷画家顾闳中奉后主李煜之命而画,主要人物韩熙载是五代时北海人,字叔言,后唐同光年进士,文章书画,名震一时。其父亲因事被

5、诛,韩熙载逃奔江南,投顺南唐。初深受南唐中主李璟的宠信,后主李煜继位后,当时北方的宋朝威胁着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宋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猜疑、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斗争激化,朝不保夕。在这种环境中,官居高职的韩熙载为了保护自己,故意装扮成生活上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让李后主不要怀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人以求自保。但李煜仍对他不放心,就派画院的“待诏”顾闳中和周文矩到他家里去,暗地窥探韩熙载的活动,大智若愚的韩熙载当然明白他们的来意,韩熙载故意将一种不问时事,沉湎歌舞,醉生梦死的形态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把韩熙载在家中的夜宴过程默记在

6、心,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李煜看了此画后,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一幅传世精品却因此而流传下来。,全卷分为五段,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为自然隔界。 第一段夜宴听琴描绘了韩熙载与宾客们正在聆听弹奏琵琶的情景,画家着重地表现演奏刚开始,全场气氛凝注的一刹那。画上每一个人物的精神和视线,都集中到了琵琶女的手上,结构紧凑,人物集中。 画中似乎传出了美妙清脆的音符, 引起了观众 的共鸣,,画家根据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年龄,刻划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姿态、性格和表情,显示出作者的高超画艺。此段出现人物最多,计有七男五女,有的可确指其人,弹琵琶者为教坊副使李佳明之妹,李佳明离她最近并侧头向着她,穿红袍者为状元郎粲。另有韩的门生

7、舒雅、宠妓弱兰和王屋山等。,第二段观舞“六么”描绘了韩熙载亲自为舞伎击鼓,气氛热烈而动荡。其中有一个和尚拱手伸着手指,似乎是刚鼓完掌,眼神正在注视着韩熙载击鼓的动作而没有看舞伎,露出一种尴尬的神态,完全符合这个特定人物的特定神情。,第三段宴间小憩描绘的是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人物安排相对松散。韩熙载在侍女们的簇拥下躺在内室的卧榻上,一边洗手,一边和侍女们交谈着,也是整个画卷所表现的夜宴情节的一个间歇,整体气氛舒缓放松。,第四段女伎演乐表现了女伎们吹奏管乐的情景,人物疏密有致, 韩熙载换了便服盘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个侍女说话。奏乐的女伎们排成一列,参差婀娜,各有不同的动态,统一之中显出变化,似

8、乎画面中迷漫着清澈悦耳的音乐。,第五段夜阑人散画面描绘宴会结束,宾客们有的离去,有的依依不舍地与女伎们谈心调笑的情状,结束了整个画面。完整的一幅画卷交织着热烈而冷清、缠绵又沉郁的氛围,在醉生梦死的及时行乐中,隐含着韩熙载对生活的失望,而这种心情,反过来又加强了对生活的执着和向往。,农民的舞蹈 作者是尼德兰画家彼得勃鲁盖尔,因他有两个儿子,也都是画家,故后世称他为 “老勃鲁盖尔”。 他对农民的生活怀有深切的同情,在欧洲画史上,他是最早的一位自觉的农民画家,人称“农民勃鲁盖尔”。,农民的舞蹈和另一幅农民的婚礼是姐妹篇,都作于木板上。生动刻画了一些饱受压迫,但不为苦难所压倒的尼德兰农民的形象。表现了

9、他们豪迈、乐观的性格,以及那种粗犷开朗的精神生活。农民形象有点诙谐味道,但不是讽刺他们,作者画画不拘小节,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有时竟把农民大便的姿势也画上去,似乎有一种向时代风格挑战的意味。,画中央那一对跳着舞往中景走去的农民夫妇,是背朝观众的,就像他们是偶然进入这个“镜头”里的。大概这是一个冬闲季节,辛苦了一年的农民们,在这个节日般的村口聚会笑谈,有人奏起了民间乐曲,有人用脚跺着节拍,翩然起舞,让终年劳累的筋骨松弛一下;左侧一张桌子前,一个农民正在吹奏风笛,后面两个农民在饮酒猜拳;在他们的后边,有一对情侣倩不自禁地在接吻。远处一家农舍前,一个农民急忙把女主人请出来跳舞。风俗气息浓郁,勃鲁盖尔

10、很少用调和色, 画面形象偏重于寓意性,夸张和怪相是他的绘画特点。,顾与治小像曾鲸(15681650年),是明代晚期著名的人物肖像画家,字波臣,福建莆田人。曾寓居浙江杭州、余姚等地,晚年迁寓金陵(今南京)。曾鲸的生活年代,正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东来之时,西洋画中强调的明暗阴影对曾鲸的传统肖像变革有着重大的影响。他的肖像画,在注重传统“墨骨”的方法上,融合了西洋画中阴影画法,所以多用淡墨渲染人体结构的阴阳凸凹。据说他每画一像,要用淡墨烘染多次,直到将人物的神气完全表现充足之后,才敷以淡色,所谓“每图一像,烘染数十层,必匠心而后止”,为传统的肖像画法注入了新的表现活力。他的这种画法曾在画坛风行一时,

11、谢彬、郭巩、徐易、沈韶、刘祥生等人都曾从学于曾鲸,遂形成“波臣派”。作品中顾与治正襟独坐,风姿卓著,仪态从容,双目凝视,嘴角含笑,维妙维肖地表现了顾与治温厚洒脱的个性。后人对曾鲸的肖像画评论:“如镜(中)取影,妙得神情”,夜巡 1642年 伦勃朗油画夜巡是伦勃朗一生中最著名也最受争议的作品。当时,他接受了为阿姆斯特丹射手队成员画一幅群像的订件。伦勃朗在构图上一反陈规,画面采用接近舞台效果的手法,既让每个人的形像都出现在画面上,又安排得错落有致,塑造了一个庄严有序的战士出征场面。巧妙的光线运用为画面增添了某种神秘感,两个主要人物处于照明中心,神情逼真生动,强化了画面宏伟的巴洛克风格, 但顾主们却

12、对作品很不满意,射手们每人出一百弗罗仑(荷币),各自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与别人占在同等的位置。但画面并没有为他们安排相同的位置和清晰程度。因此他们要求修改此画,但遭到伦勃朗的拒绝。为了索回画金,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将伦勃朗告上法庭,并对他进行大肆攻击,使画家陷入了艰难的处境。,画面表现了队员们纷纷涌上街头,画中两位身着不同服装的人走在队伍的前列,构成了画面的中心。他们一个身穿黑军服,头戴黑礼帽,披着红披巾,一个穿黄色军服,戴黄色帽子。二人正在沉着镇静地商议问题,准备对整个队伍的行动作出决议。其他队员跟在他们身后,有的手持长枪,有的挥舞旗帜,有的在互相议论,队伍出发时的紧张气氛跃然纸上。,在人群中

13、还有一个形象鲜明的小女孩,夹杂在人群中惊慌失措的样子,是整个画面的意外插曲,有人认为她是光明和真理的化身。整个画面除了两个队长和那个小女孩外,其他人物都被安排在了暗色调的中、后景中,光线明暗对比强烈,人物主次分明,可到了19 世纪,由于油画表面呈现了黑褐色,有人误认为画家描绘的是晚上的场景,因此取名夜巡。后经专家鉴定,画家采用的是白天的自然光线,描绘的也是白天的场景。,荷兰画派- 17世纪前期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新的文化气氛培养了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荷兰画派,荷兰画家勇敢地挣脱了千余年以来神话和宗教题材的束缚,而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绝大多数画家都

14、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中下层平民开始成为绘画中的重要角色,绘画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大为增加,这是他们对现实主义艺术的一大贡献。但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市民阶层有追求进取的一面,也有满足现状、追求安乐的一面,某些作品过多地描绘了他们的生活琐事与闲情逸致。,倒牛奶的女佣 微米尔 微米尔,又译作弗美尔,是17世纪荷兰最独特的风俗画家。微米尔的绝大部分绘画内容是他周围的日常生活。这一幅倒牛奶的女佣作于1658年,构图不很复杂,轮廓比较清晰,环境纯朴。将一个简朴的厨房画得很有感情,甚至能令不少观者产生不同的怀旧心理。女佣人是个健壮如牛的村妇,她塞起了胸前围裙的一角,正忙着准备早餐。左边墙

15、角有一窗户,一边挂着一只藤篮和一盏马灯。桌上杂乱地摆着一些食物。人和物的质感都非常强烈。,纺织女是委拉斯贵兹1599166058岁时的作品。这幅画是根据神话传说变形记创作而成。古时有位凡女阿涅克剌发明了纺纱织布,这使智慧女神雅典娜十分恼火,一气之下就把这位聪明的少女变为蜘蛛精。上帝甚感不公平,又将少女恢复原来的美貌与智慧,而将雅典娜变为丑老太婆。另一个版本则是女神巴拉斯与擅长纺织的人间少女阿莱辛比赛织布。巴拉斯因比不过阿莱辛,而恼羞成怒的把阿莱辛变成了蜘蛛。所以此画原名巴拉斯与阿莱辛。实际上是画家借题描绘了西班牙皇家壁毯工场的女工劳动场景。,全画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前景部分是西班牙马德里皇家织造

16、厂的纺织工正在劳动的情景;后景则是宫廷贵妇们正在欣赏刚织出的地毯。两个场景代表了两个不同的阶级,似乎隐含着一种对比。画家着重表现的是纺织女劳动的情景,不仅生动地描绘了纺织女的各种劳动姿态,而且有意识的通过画面右侧穿白衣的纺织女劳动时的优美体态,让人清楚地看到了劳动妇女特有的质朴的美。,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1863年,彼得堡发生了14位美术学院的青年学生反对学院的抗议事件。他们拒绝参加美术学院的命题竞赛以对抗学院的保守势力,并且宣布脱离美术学院,与学院外的更多画家联合,建立了“美术家协会”。 60年代末,分化后的协会成员与莫斯科部分画家共同组成了“巡回展览艺术协会”,1870年获政府批准,协会正

17、式诞生。 巡回展览画会的画家坚持以写实主义为目标,力图创造出为普通人服务的民族主义艺术,他们以通俗易懂的风格表现俄罗斯民众的生活,从1871年至1923年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一共举办了48次流动展览。克拉姆斯科依,14位青年学生中的“强有力的人物”,后来成为早期巡回画派的领袖。他的荒野中的基督被视为关注现实的思想者的形象,他的肖像画作品描绘了托尔斯泰、涅克索思夫等大文豪。 最能代表巡回画派成就的画家是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列宾画中列宾画了十一个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他们在炎热的河畔沙滩上艰难的拉着纤绳。纤夫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个性,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这是一支在苦难中练成坚韧不拔,互相依存的

18、队伍。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苦、无助之感。,他们中有老有少,个个都衣着破烂、面容憔悴。领头的是一位胡须斑白的老者,眼睛深陷,坚毅的面孔透出饱经风霜的智慧,但愁苦的表情仍然显示了他对艰苦生活的无奈。走在最后的纤夫低着头垂着手,麻木地随着队伍向前挪动,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日日苦役般的生活。队伍中有一位少年形象较为突出,可以看出他才开始这样的工作不久,皱着眉头还不太习惯,他直起腰想用手松一松肩头紧勒的纤绳,毕竟年轻,还不甘心忍受这样的苦楚。其余的纤夫都弯着腰低着头,似乎已没有多余的力气再来表现点什么,在他们身上剩下的,惟有贫苦、艰难与无奈。,加莱义民 罗丹208.5239

19、190.5厘米 青铜1884年,当罗丹正埋头于地狱之门的创作时,加莱市当局邀请他根据义民赴难这一事件制作一座忠魂碑。法国的历史年鉴记载:14世纪百年战争时期,英国军队围困加莱市将近两年,即将攻陷,市民的生命危在旦夕。经过双方的谈判,英王爱德华三世提出残酷的条件:加莱市必须选出六个高贵的市民任他们处死,并规定这六个人出城时要光头、赤足、锁颈,把城门钥匙拿在手里,才可保全城市。这是法国人民永难忘怀的历史悲剧。加莱市本要求罗丹制作义民中的一个,但罗丹了解到历史后,答应只收一个雕像的报酬而塑造六个雕像。,雕像分为两组,他们身材相似,站立在一起。中间一个头发稍长,眼睛向下凝视的,是最年长,最有声望的欧斯

20、达治,他迈着沉着的步伐向前走去,不看四周,也不迟疑和恐惧,他那刚毅的神情,显示了他内心的强烈悲愤与牺牲的决心。由于他的坚强,鼓动着其余的人。最右边站立的一个稍为年轻的人,皱起的双眉和紧抿的嘴流露着悲愤,两手紧握着城门钥匙,他茫然望着前方,似乎感到命运的不公平,在心中无声地抗议着。,右边第三个义民,死亡使他恐怖,他用双手遮住眼睛,似乎想驱散恶梦,但仍不能避开这个悲剧的命运。左边第二个,内心表现出无比的愤怒,那举手向天的手势,不是祈祷,而是对上帝未能主持正义的谴责。他目光向下凝视,似乎在说着什么。他身边的一个义民,年纪较轻,他被迸发出的爱国热情所冲动,但由于想到转瞬间将离开人世,不免引起生离死别的

21、悲愤情感,他摊开双手,表示出无可奈何的神态。最后一个义民,两手抱头,陷入无比的痛苦之中。,印象主义美术-印象派画作常见的特色是笔触未经修饰而显见,构图宽广无边,尤其着重于光影的改变、对时间的印象,并以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做为描绘对象。特点-印象派强调人对外界物体的光和影的感觉和印象,在创作技法上反对因循守旧,主张艺术的革新。早期印象派追求光的描写,把画架从室内搬到户外,在野外作画,因此又称为外光派。 雷诺阿是法国画家,最初与印象画派运动联系密切。他的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记录真实生活的印象派作品,到了(18世纪)80年代中期,他从印象派分裂出来,转向肖像画,特别是妇女肖像画中去发挥自己更加严谨和正规的绘

22、画技法。,夏潘蒂埃夫人和孩子们 1879年雷诺阿以“夏潘蒂埃夫人和她的孩子们”在官方沙龙获得很大的成功。这是一幅大画,并且因此而使人印象深刻。画上所刻画的人物都很秀雅,构图完全是依照上流社会的讲究安排的;穿黑色衣服的夫人平和友善,两个穿白色和浅蓝裙子的小女孩画得也十分秀丽,显得非常可爱;一条大狗、桌子上的摆设和地毯都显示出这个家庭的豪华讲究。,田横五百士取材于史记田儋列传 。田横(前250前202年)是秦末齐国旧王族,齐王田氏的后裔,继田儋之后为齐王。生于狄邑(山东高青县高城镇),是我国古代著名义士。陈胜、吴广起义抗秦后,四方豪杰纷纷响应,田横一家也是抗秦的部队之一。汉高祖消灭群雄,统一天下后

23、,田横不顾齐国的灭亡,同他的战友五百人仍困守在一个孤岛上(即现在山东的田横岛)。,汉高祖听说田横很得人心,担心日后为患,便下诏令说:如果田横来投降,便可封王或侯;如果不来,便派兵去把岛上的人全部杀掉。田横为了保存岛上五百人的生命,便带了两个部下,离开海岛,向汉高祖的京城进发。但到了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田横便自刎而死,死前吩咐同行的两个部下拿他的头去见汉高祖,表示自己不受投降的屈辱,同时也能保全岛上五百人的生命。汉高祖用王礼葬他,并封那两个部下做都尉,但那两个部下在埋葬田横时,也自杀在田横的墓穴中。汉高祖派人去招降岛上的五百人,但他们听到田横自刎,便都蹈海而死。司马迁感慨地写道:“田横之高节,宾

24、客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血衣的作者为王式廓,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山东莱州人。为了血衣的创作,他深入到生活中,收集了大量的素材、画了大量的农村人物形象,可以说,他是在大量的农民肖像写生中,经过不断的加工,提练、酝酿了血衣的人物。对于这幅巨型主题性情节绘画来说,其难度远不是小品所能比拟的。经过多年的构思和写生,1959年素描作品血衣终于完成了。,作品取材于我国土地革命斗地主的场景,画面抓住一位悲痛欲绝的妇女,正举起血衣的瞬间。描绘了激愤的人海与起伏的山峦。在沉郁浑厚的黑白色调中汇成了震撼人心的控诉。作品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1973年作者根据素描稿完成了油画稿,也是作者去世前的重要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