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7 页产前染色体数目异常相关资料检测探针 标记颜色 探针定位 探针名称 患者中常见异常类型DLEU1/DSCR2 绿/红DLEU1: 13q14;DSCR2: 21q22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A染色体数目异常CSP 18/CSP X/CSP Y 天蓝/绿/红CSP18:18p11.1-q11.1CSP X:Xp11.1-q11.1CSP Y:Yp11.1-q11.1染色体数目异常临床意义13,18,21,X,Y 号染色体异常占产前染色体异常的 80-90%,故而13、21、18、X、Y 染色体数目异常是产前筛查的重点。13 号染色体和 21 号染色体都是近端着丝粒染色
2、体,没有特异的着丝粒探针,故而选用位点特异探针:DLEU1 位于 13 号染色体,属于稳定基因,可作为判断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指标;21 号染色体特定区段(唐氏综合症判定区,DSCR)基因冗余是产生唐氏综合症的主要原因。X 和 Y 染色体异常相关疾病有 Klinefelter 综合症 (47,XXY), 三倍体-X 综合症 (47,XXX), Turner 综合症 (45,X) 及 47,XYY 综合症FISH 结果判断4-5ml 未经培养的羊水细胞可制备 2-3 张样本玻片,在样本玻片上进行 FISH 检测,考察50 个间期细胞: 正常细胞的定义:没有发生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 异常细胞的定义:
3、发生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 如果 80以上的细胞为正常细胞,那么判断胎儿为正常胎儿。 如果 70以上的细胞为异常细胞,那么判断胎儿为异常胎儿。 如果检测结果无法获得明确的判断(例如 50-60的细胞为异常细胞) ,可扩大考察细胞数目继续观察,如果还是无法获得明确的判断,则判断为 no-informational。 (FISH 检测只能判断纯合体类型的数目异常,无法对嵌合体类型的数目异常做出判断) 。说明:如果 CSP X/CSP Y 检测的是成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样本,X、Y 染色体数目常会出现 10的波动性。15-50 岁的女性 10的细胞会出现 X 染色体非整倍性; 50 岁以上的男性 10
4、的细胞会出现 Y 染色体的丢失或增加。第 2 页 共 7 页新生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异常类型 数量 发生率37799 名男性新生儿中性染色体异常总数 98 1/385(男性)47,XXY 35 1/108047,XXY 35 1/1080其他 28 1/135019173 名女性新生儿中性染色体异常总数 29 1/660(女性)45,X 2 1/960047,XXX 20 1/960其他 7 1/274056952 名新生儿常染色体数量异常总数 82 1/695(活产)21 三体 71 1/80018 三体 7 1/814013 三体 3 1/19000三倍体 1 1/5700056952 名新
5、生儿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总数 144 1/395(活产)平衡性易位Robertsontan 易位 51 1/1120其他 59 1/965不平衡性易位 34 1/1675所有染色体异常(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353 1/160(活产)唐氏综合症(21-三体综合症)第 3 页 共 7 页 21 号染色体三体, 95-97% 多余的染色体来自母亲, 唐氏综合症与母亲的年龄有关系, 无诱因 活产新生儿发病率为 1 /800 到 1 /1,100 , 唐氏综合症与文化、种族、社会阶层以及地理区域都没有必然的联系。 智能较正常儿童低,认知困难,发育迟缓。他们也有很特殊的面貌,通常双眼距
6、离较远、眼睛向上斜、鼻梁骨平坦,嘴、牙齿及耳朵均细小。肌张力低。又名“先天愚型” 。包含一系列的遗传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第 21 对染色体的三体现象,会导致包括学习障碍、智能障碍和残疾等高度畸形。这个病因在 19 世纪末,首次能描述它的病理的英国医生唐约翰朗顿(John Langdon Down)而命名。 1866 年,英国医生唐约翰朗顿在学会首次发表了这一病症。它最早叫蒙古症(Mongolism)或者蒙古痴呆症(mongolian idiocy) ,因为唐医生发现他的病人的面部比正常人较宽,眼睛小而上挑,看起来与蒙古人有类同之处。这个名称被现今医学界认为无礼和没有医学意义而没有普遍使用。 1
7、959 年,法国遗传学家杰罗姆勒琼(Jerome LeJeune)发现唐氏综合症是由人体的第21 对染色体的三体变异造成的现象。这也是人类首次发现的染色体缺陷造成的疾病。 1961 年, “唐氏综合症”一词于由 The Lancet 的编辑首先使用。 1965 年,WHO 将这一病症正式定名为“唐氏综合症” 。 唐氏综合症患病几率高低与人种,生活水准等没有直接联系,估计每 660 个新生儿就有一个患有唐氏综合症,使之成为最常见的染色体变异。高龄初产妇会加剧婴儿患有唐氏综合症的风险。在 20 到 24 岁之间,患病率为 1/1490,到 40 岁为 1/106,49 岁为 1/11。原因是随着产
8、妇年龄的增加卵子形成过程中会引起染色体不分离现象的増加。但是,另一方面,大约 80的综合症患婴是 35 岁以下产妇所生。这与 35 岁以下妇女妊娠比例较高有关系。 另外也有多余的染色体来自父亲一方的情况,父方起因和母方起因的比例为 1:4。患病的潜在高风险家庭通常会被提议进行遗传学咨询和遗传测试例如“羊水诊断”等。 随着产妇年龄的增长婴儿患唐氏综合症的风险比率唐氏综合症的小孩与不患病的小孩相比处于直接劣势。通常认为患病儿童的精神发育迟缓,智商很少超过 60 的,脑部通常过小、过轻。小脑、脑干和脑前回出奇地小。教育进度会因疾病和残疾而遭到破坏,例如不断复发的传染病、心脏病、弱视、弱听等。其他因患
9、病造成的生理特征包括猿皱等扭曲的面部特征,有的唐氏综合症患者青年期以后由于压力会引发抑郁症。但总体上显示出性格开朗的倾向。40 岁以后患阿兹海默病比率高,容易出现记忆丧失、知能持续低下、人格变化等症状。 唐氏综合症患者身体特征 第 4 页 共 7 页以下特征并非全部出现在患者身上,根据个人差异,也有身体特征上不明显的例子。 身材矮小,肌肉紧张度低下,体力低下,颈椎脆弱。头部长度较常人短,面部起伏较小,鼻子,眼睛之间的部分较低,眼角上挑,深双眼皮。耳朵上方朝内侧弯曲,耳朵整体看上去呈圆形而且位置较低。舌头比较大。脖子粗壮。手比较宽,手指较短,拇指和食指之间间隔较远,小指缺少一个关节,向内弯曲。手
10、掌的横向纹路只有一条,指纹为弓状。脚趾第一趾与第二趾之间间隔也比较大。 唐氏综合症并发症 唐氏综合症患者伴随有器脏畸形变异的几率也较高,但并非所有并发症都会出现,也有完全没有并发症的例子。 消化器官畸形,如先天性食道闭锁症,十二指肠狭窄,锁肛等 先天性心脏病,患病比率高达 40%,尤其是心内膜不全比例较高,通常如果不进行早期治疗会有致命危险。 白内障,患病率为 2% 急性白血病,患病率为 1% 环轴间接不稳定性,患病率 2-3% 甲状腺疾病,患病率 3% 点头癫痫,患病率 10% 一时性骨髓异常增生症 眼异常,由角膜,水晶体异常引发近视,远视,乱视等 浸出性中耳炎,容易在内耳积蓄液体引发耳炎,
11、影响听觉 医学研究 常染色体按照大小顺序编号由 1 到 22 号,染色体早期的检查中,曾误认为唐氏综合症患者较大的染色体是第 21 对,其后的研究表明是源于较小的染色体的异常。但是为了不引起混乱,将第 21 对与第 22 对的名称对调,现在继续沿用“第 21 对染色体三体变异”这一名称。唐氏综合症患者的第 21 对染色体多出一条变成三条。第 21 对染色体是最小的染色体,其携带的遗传信息也相对较少,比较其他染色体的三体变异现象属于轻度先天异常。所以能将患病婴儿正常产下的几率较高。目前研究发现在 21 号染色体上的关键片断包括:DSCR(基因定位在 21q22.3)15,DSCR2(基因定位在
12、21q22.3)16,DSCR3(基因定位在 21q22.2)17,DSCR4(基因定位在 21q22.2)18,D21S55(基因定位在 21q22.2)19第 5 页 共 7 页Sinet和ForsterGibson等都曾报道过21q“隐秘型”微小片段重复的病例并分析了表型与基因型的相关性,最近Barlow等 通过对8个病例的分析,将Down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之一、心脏发育相关基因,缩小到了21q一个非常狭小的候选区域,其中位于21q223的DSCR2和BACE2之间的Down综合征细胞附着分子(Down syndrome ceil adhesion molecule,DSCAM)被认为是候
13、选基因,该基因也被认为与神经系统发育有关。近几十年来,关于唐氏综合症的主流理论认为,号染色体的一个特定区段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唐氏综合症判定区 内的基因冗余,造成患者出现相关的智力和身体症候。研究者曾设想,是这一区域发生突变导致少数关键基因的反常表达促成了这一疾病。但要通过实验验证这一理论相当困难。 由于小鼠和人共享的基因,科学家可在小鼠染色体中找到与人类号染色体对应的基因片段,用其进行唐氏综合症的实验研究。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遗传学家 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正是利用小鼠胚胎干细胞,在其发育初期对其进行基因组操控,建立起了三体型的小鼠模型,用其进行唐氏综合症的病因分析。因
14、为唐氏综合症的症状包括颅骨的形状变异,而小鼠和人类控制颅骨发育的基因又非常相似,研究者将冗余小鼠、正常小鼠和三体型小鼠放在一起,通过比较它们的颅骨形状,判定何种基因情况可以导致唐氏综合症。 研究者在月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的三拷贝变异并不导致小鼠颅骨出现唐式综合症型的形状变异。也就是说,这些关键的基因片段不足以导致唐氏综合症的出现,至少对老鼠来说是这样。认为,这一结果提示,是基因和号染色体上与它距离“遥远”的其它基因的互相作用,造成了相关病变的出现。这表示唐式综合症的遗传学机制,比之前设想的远要来得复杂,对这种疾病的治疗也会比开始设想的更加困难。 “这一研究纠正了领域内一个顽固而过于单
15、纯化的理论,”法国巴黎物理和化学研究所的遗传学家 说:“我从不相信修复内的几个基因,就能治好唐式综合症。”他表示,下一步研究应对及号染色体上的其它一些基因进行细致分析,检定唐式综合症的神经学和体形上的各种症状,到底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唐式综合症在活产中的发生率及与孕妇年龄的关系发生率孕妇年龄(岁) 胎儿出生时 羊膜穿刺检查 绒毛膜活检第 6 页 共 7 页15-19 1/1250 20-24 1/1400 25-29 1/1100 30 1/900 31 1/900 32 1/750 33 1/650 1/420 34 1/500 1/325 35 1/350 1/250 1/24036 1
16、/275 1/200 1/17537 1/225 1/150 1/13038 1/175 1/120 1/10039 1/140 1/100 1/7540 1/100 1/75 1/6041 1/85 1/65 1/4042 1/65 1/45 1/3043 1/50 1/35 1/2544 1/40 1/30 1/2045 以上 1/25 1/20 1/10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Turner 综合症,TS) 两个 x 染色体的全部或者部分丢失 ,只发生在女性。 是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疾病 ( 活产女性新生儿发病例大约为 1 / 2500 ) 身材矮小、卵巢不发育、性幼稚、 蹼颈、 肾脏和
17、甲状腺有问题, 骨骼畸形等 生长激素治疗, 雌激素替代治疗, 和其他生殖技术治疗 只发生在女孩,此病不少见,约每 20002500 个活产女婴中有一个发病。该病具有生长发育迟缓的特征,给患儿带来诸多社会心理问题。 TS 是由于性染色体异常引起的。正常女性性染色体为 46XX,而此种病人的性染色体为45XO,亦可呈各种嵌合型。 第 7 页 共 7 页临床表现 患这种病的女孩,她们的外观有一些异常表现,95%100%患儿身材矮小,在 23 岁以前身高可正常,34 岁以后生长缓慢,常常比同龄儿童矮,到了青春期和正常同龄女童差别更大。此外,还有性幼稚、蹼颈、肘外翻等症状。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 TS
18、的女孩,除了矮小外,其他表现不明显,所以凡是个子比较矮、且原因不明的女孩,最好都做性染色体检查,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治疗TS 虽然是先天性疾病,但是可以对症治疗。治疗的方法有三个:1、 生长激素治疗:增加生长速度和改善最终身高。身材矮小使患者在精神上受到压抑,影响生活质量。应用生长激素来改善这些患者的身高已有很多报道。根据医生的经验,患这种病的女孩都热切希望接受生长激素的治疗,尽可能取得接近正常人的高。2、 雌激素治疗:患此病的女孩到成年时没有女性的特征。雌激素治疗可以让患者出现第二性征。但是,必须注意应用雌激素时间不能过早,因为雌激素可以加速骨骺闭合而使身高增长的时间减少,所以最好到骨骺接近闭合时使用雌激素为好。3、 其他对症治疗:有明显的颈蹼,可以做整容手术。有心脏畸型或其他疾病的,可以做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