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登上世界屋脊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分组自主、合作学习并汇报交流等方法,使学生了解青藏高原独特的环境与气候。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热爱青藏高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感受青藏高原优美的自然风光。教学准备:1 青藏高原自然风光 、 珠穆朗玛峰 、 布达拉宫图片和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方法:采用激趣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情感陶冶等方法。教学过程:一、欣赏音乐,导入课题。和学生一起欣赏青藏高原这首歌,让学生去猜这首歌的名字,
2、随机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刚才听到的是青藏高原这首歌,青藏高原那里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藏域文化及美丽的自然风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登上“世界屋脊”去看个究竟。2板书课题“登上世界屋脊”。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思考:21.青藏高原在哪儿?2.为什么青藏高原会被称为“世界屋脊”?(各小组自主交流、合作学习)(二)小组汇报交流学习内容。1汇报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教师提示 41 页地形图,学生汇报识图情况:在图上找到青藏高原。观察比较: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2)根据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了解青藏高原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屋脊”。小结:在我国的西南部有这样一块神奇的土地-青藏高原,主要位
3、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境内。这里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总面积约 250 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领土总面积 1/4,这里不仅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地方,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所以被称为“世界屋脊” 。2登上“世界屋脊”欣赏青藏高原自然风光。过渡:这么高的地方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众山之巅,众水之源。(1)教师随机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及高原雪山,帮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2)阅读教材第 41 页地图,并说一说在地图上找到的青藏高原上著名的山脉和河流。(3)思考:青藏高原为什么被称为众水之源?小结:这里有神秘的雪山,圣洁的河水,碧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和未受污染的耕地、草
4、原和空气,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上人类生活的最后一块“净土” 。(4)理解“净土”的意思,并诱思讨论:我们该如何保护这人类生活的最后一块3净土呢?3登上“世界屋脊”领略青藏高原气候。过渡:青藏高原海拔这么高,高原的气候和平原地区相比有什么不同?(1)阅读教材第 43 页,学生汇报,教师对应出示幻灯片辅助学习。“气温低” 。说明:地势越高的地方,气温就越低,海拔每上升 1000 米,温度就降低 6 摄氏度,所以地高天寒是青藏高原典型的气候特征。牦牛和青稞是适应这种高寒气候的特有物种。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汇报交流这两种物种。“空气稀薄、日照强” 。说明: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阳光辐射强,日
5、照时数多,所以这里又是全国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地方。 (学生讲述人们脸上的“高原红”成因。 )过渡:在美丽的“世界屋脊”之上,有一座政教合一的宫堡式建筑是什么?出示布达拉宫幻灯图片。学生汇报自己了解到的知识。师:今天咱们一起来亲眼目睹金碧辉煌、气势恢宏的布达拉宫。(2)交流“日光城”名称的来历。(3)启发讨论:思考:为什么到高原有呼吸困难的现象?三、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登上世界屋脊这一课,了解了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领略了青藏高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唯一不足的是我们没有走进藏族同胞的生活,没有去了解他们是如何在这种环境与气候下生活和生产的,那么老师给大家4布置一个小任务,走进藏民生活,了解他们的吃穿住行,感受他们的热情。板书设计:一、众山之巅 众水之源 珠穆朗玛峰 长江黄河源头8、登上世界屋脊 二、天高地寒 阳光灿烂气温低 空气稀薄 日照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