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农讲义2.ppt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6991793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3.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农讲义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三农讲义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三农讲义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三农讲义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三农讲义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内容安排,根据中宣部 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2010年8月6日),博士研究生政治必修课1门,名称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主要设五个专题: 当代世界重大社会问题和国际经济政治热点 当代科学技术前沿问题与科技社会问题 当代重大社会思潮和理论热点问题 当代中国重大社会问题 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研究课程负责人:张秀荣老师,专题四 当代中国重大社会问题,主讲教师:思政学院 邹世享,概 述, 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共产党党建(反腐倡廉建设) 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 民生问题 社会公平问题 社会

2、就业问题 社会保障建设问题,“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 “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由来六十年来农业发展的历程三十年农村改革的伟大实践 新农村建设目标 步骤 政策 途径 实例,一、三农问题的由来,(一) 农业问题 经过农村第一步改革,我国农村连续6年增产,1984年我国农业达到了高峰,粮、棉的绝对产量都为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也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从1985年粮食大减产后,经努力,粮、棉等主要农产品虽略有回升,但1988年的粮棉仍难恢复到1984年的水平。可是这4年人口增加了5600多万,城乡的消费水平又提高了,所以,1984年已略有剩余的粮食、棉花现在又紧张了,1987年我国又不得不恢复了粮食进

3、口。,“三农”问题,农村经济现在有四个指标:,1、农村社会总产值,包括农村工业、商业、建 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1978年农村总 产值2037亿元,1987年达到9431亿元,扣除物价 因素,1987年比1978年增长23倍,平均每年增 长142。2、农业总产值,包括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牧 业、渔业、副业。1978年农业总产值1801亿元, 1987年为3185亿元,比1978年增长768,平 均每年增长65。,3、农作物种植业产值,1978年为1327亿元,1987年为2049亿元,比1978年增长544,平均每年增长49。4、粮食总产量,1978年为6095亿斤,1987 年为80

4、38亿斤,比1978年增长318,平均每年增长31。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8146亿斤,人均占有729斤 。1987年8038亿斤,人均只有748斤。,农业形势严峻表现在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恶化。一、是耕地逐年减少,19811985年每年平均减少700多万亩,1986年减少900多万亩,1987年有关方面统计只减少299万亩,实际减少800多万亩。1987年人均耕地只有15亩了,全国有9个省人均耕地不到1亩,二、是土壤肥力减退,有机质含量减少。黑龙江省是我国著名的黑土带,有机质含量是78,现在已降到56 。 三、是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有效灌溉面积年年减少全国现在约有3亿亩农田因缺水而长年受旱。 四、

5、是农业生产工具落后,原有的农机具普遍老化、不配套,全国机耕面积1986年比1980年减少6800万亩,减少111。,(二) 农民问题,第一,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农民已 经不再是人民公社的社员,而是重新成 了土地的主人,成了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全国20168万农户,实际成了2亿多个小 小企业 。,第二,我国农民这个群体的职业结构已经变化了。解放初期,我国农村人口中,贫雇农占 70,中农占25,地主富农占5左右,经 过土改,农民分得了土地,成为商品生产者 ,到1956年绝大部分农民都成了高级合作社 的社员,不久又都成了人民公社的社员。,农村实行开放改革后,农民在职业上分化 ,1987年按统计表讲,

6、我国有农业人口 85713万人,有8776万乡镇企业的干部和工 人,有1465万个个体户从事商业、饮食业 、服务业;全国还有400多万民办教员,全 国有300万农村妇女在城市当保姆;有100 多万农村医护和卫生人员;有100多万人在 县乡两级政府和各种机关当合同工或提任 干部工作。,第三,8亿农民的生活普遍改善,一部分人 已经先富起来,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开了1978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34元,农民人 均消费粮食496斤,平均每人生活支出是116元; 198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2.55元,1987年农 民人均消费粮食508斤,平均每人年生活消费支出 为398.29元,扣除物价因素,

7、平均每年递增11%。 就全国范围而言,绝大部分农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 ,但还有8.24%约7100万农民仍在过着相当艰难的 日子。,第四,80年代农民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 同50年代相比,已有很大不同。,1、当代农民文化水平提高了。50年代时,我 国农民7080是文盲半文盲, 1982年全国 人口普查,55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占7890 ,3054岁的文盲半文盲-占433,30 岁以下的文盲半文盲占169。2、农民的商品经济观念大大增强了。,3、农民的传统观念正在迅速变化。传统的 中国农民是爱惜耕地,视地如命根的。但 经过这30多年的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不断 更迭,农民对土地的感情淡薄了。 农民重土

8、轻迁的观念也改变了,中国 传统的农民是恋乡恋家,不轻易迁移的。 但现在只要能离农,只要能进城,只要能 赚钱,哪里都去。 4、在政治上,30多年来,农民这个大的社 会群体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50年代、60年代的农民,可以用“听毛主席 的话,跟共产党走”来概括 70年代末,农民强调要求实行农村改革, 农民提出了“先交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 下的都是我们自己的。” 全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 农民商品生产者的地位逐步的确立起来。 上联,高价化肥我不买;下联,平价粮食 我不卖;横批,请政府原谅。,(三) 农村问题,现在农村不只是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人民 聚居的地方了,农村已经发生了历史

9、性的大变化。首先,农民已有很大一部分人成了乡镇企业职 工、个体商贩、乡村教员、农村医生和私营企业主其次,农村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大的变化。 1987年农村社会总产值94316亿元,其中,农村 工业总产值32848亿元,占3482;农村建筑 业7233亿元,占766;,农村运输业3342亿元,占355;农村商业、饮食服务业4132亿元,占4.38。1987年的农村的,社会总产值中,农业总产值只占492,第二、第三产业则占508。,农村的经济基础发生重大变化,但农村的上层建筑没有相应的变化,人们对于农村的观念没有相应的变化,领导管理农村的组织机构没有相应变化,领导管理农村的方式和工作作风也没有相应

10、的变化,由此产生了种种矛盾:,1、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同步、不协 调。在有些地区,经济发展了,但社会问题 突出了。文化教育没有相应发展,中小学生 流失很多,产生新的文盲;精神文明建设滞 后,些封建迷信活动重新泛滥。国际国内 的经验都证明“富裕并不等于幸福”、“经济 水平高并不等于社会进步”,2、农村基层组织瘫痪、半瘫痪。农村 在人民公社体制时,政社合一,农民实 际上是在半军事化组织管理之下,组织 严密,管理严格。 1985年人民公社改 为乡镇,机构的基本职能和工作内容变 化不大 。这种基层组织瘫痪、半瘫痪 状况,在相当多的省区约占1/3左右 。,(四) 关于农民、农业、农村现状的思考,20

11、00年8月24日,南方周末头版发表了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写给国务院领导的信。 说了三句话,“现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字字千钧,振聋发聩,很值得我们深思 !,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 制,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自80年代中期 以后 ,特别是以粮棉生产为主的地区,农民 收入增长却减缓、停滞了。19791984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提高151:1985 1988年增长幅度下降为51;1989 1991年只有1.7 。1985年以后,农民负担 逐渐加重,从报表上看,各地农民的负担也 都在纯收入的5以下,实际上,农民负担远 远超过这个比例。,1997年以后

12、,农民纯收入非但未增,反 而减少,而负担却不是减轻,真是越“减”越 重。所以,这几年农村干群矛盾紧张,社会 摩擦加剧,上访、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大量 增加。1997年以后,国家一再提出要扩大内需 ,开拓农村市场,实际是扩而不动,70的 农民,只购买了39的商品;在城乡居民存 款中,70的农民,只占19的份额。,二、60年来农业发展的历程,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兴衰直接决定着国民经济的繁荣和萧条,决定着整个国家社会政治生活的稳定。,1、三起三落波浪式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大致可 划分以下8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8年),为农业蓬勃发展的阶段19

13、501952年,全国进行土地改革,消灭了土地封 建制度,把约7亿亩土地无偿分给了无地和少地的农 民,免除了每年约700亿斤粮食的地租 。农业发展 有很大成就的,连续9年的丰收,使农业总产值由 326亿元增加到626亿元,农民生活普遍改善。,第二阶段(19591961年),为农业衰败倒退 的阶段。 由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大办人 民公社,打乱了初步建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的生产生活秩序,大办公共食堂,实行所谓 的供给制,吃“大锅饭”,一平二调,这些 都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业连续3年大减产,国民经济陷入3年 困难时期。,第四阶段(19671977年),为农业长期 停滞徘徊阶段。 在以阶级

14、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指导 下,割资本主义尾巴,没收自留地,批 “三自一包”,限制家庭副业,关闭集 市贸易,搞以粮为纲 。,第五阶段(19781984年),为农业发展的黄 金时期。1978年,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确定了党的工作重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的轨道上来。全会通过了加速农业发展 的若干决定(草案)的文件,提出了农业改 革和发展的75条政策。推广实行了以包产到 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 。使农业连续6年大幅度增产,出现了 建国后农业发展的最好时期。,第六阶段(19851989年),为农业再度出现 徘徊的阶段。1984年粮棉特大丰收,在大好形势面前 ,有些同志盲目

15、乐观,错误地做了两个决定 :一是限购粮食和棉花;二是调低粮食和棉 花的收购价格。结果1985年粮棉大减严。,第七阶段(19901999年) 为农业恢复发展的阶段,1992年党的士二大召开,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中央决定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5年承包到期后,延长承包期30年,但受到1992、1998年洪涝灾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农业在重重困难中恢复发展。,第八阶段(20002009年)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阶段,进入新世纪,党中央着力解决三农问题,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2006年废除农业税,2008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农村承包经营、统分结

16、合的经营体制长久不变,开始探索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我国农村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农业徘徊反复的症结在那里?,(1) 结构性矛盾由曲折历史原因形成的城乡二元社会结 构,城市办工业,农村搞农业、非农业户口 和农业户口的分隔管理,居民住城市,农住 农村的结构,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持续稳定 发展的桎梏,是农村诸多问题长期解决不好 的症结所在。,纵观经济发达国家发展的过程,实现 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两条:一是工业化;二是城市化。总之,城乡社会二元结构的格局已到了该反思、该研究、该解决的时候了,(2) 体制性矛盾,目前的城乡管理体制是为维护二元社 会结构服务的。农村的管理体

17、制是在五 六十年代农业合作化、公社化基础上逐 步形成的。现在主要是乡(镇)村两级。 行政村既是村民自治组织,同时实际也 是集体经济组织。,现在全国还有9亿农民(农业人口)组织 在55万个乡镇和8万个村级组织里。大约 分散居住在345万个自然村里。每人平均拥 有约15亩耕地的生产经营权 。最大的问题是限制了农村生产要素的 流动,阻碍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阻碍 了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三、三十年农村改革的伟大实践,(一)三农问题的困惑 第一,为什么我们反复强调要加强农业这个 国民经济的基础,从1959年第一次提出,已 经30多年,而至今农业这个基础仍然比较脆 弱。 第二,为什么农业发展

18、老是扭秧歌。 第三,为什么我们一贯强调要切实保护农民 利益,而农民的利益总是保护不住。,1978年到1985年农民、城镇居民收入比由 1:2:4缩小到1:1:7。但1986年后逐步 扩大,现在已超过1:2:4的差距。第四,为什么老喊要减轻农民负担,而实 际却是年年加重农民负担。1977年第一次 提出减轻农民负担时,当时农民人均负担 只10多元,而现在农民实际负担近100元。第五、为什么会产生超经济剥夺农民生产 成果的白条现象?,第六、为什么农民呼吁了多年的买难、卖难 ,总是解决不好或解决不了。第七、为什么会发生乱占滥用耕地的现象。 仅1992年就占用2400万亩,我们目前农民人 均耕地只有约1

19、.5亩。第八、为什么我们人均耕地很少,而近年来 却有不少农民抛荒撂荒耕地?第九、为什么会出现民工潮现象,越涌越多,第十、为什么农民要用几千元乃至上万元买 一个农转非的户口。据估算1992年农民买户 口的钱,约200亿元。第十一、为什么扶贫工作进展缓慢?国家和 地方政府投入的扶贫款数亿元,今年保脱贫 了,明年又返贫了。第十二、为什么我们经常强调要共同富裕, 而是实际是东西差距越来越大。,(二)30年农村改革的实践历程,1、中国的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要从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坎坷的历程说起。从1958年到1977年前后折腾了20年,结 果是人口净增长了3亿,经济没有搞上去。 19

20、58年人均粮食是612斤,1977年是600斤; 人均棉花从6斤下降到44斤。1958年前我 国是粮食纯出口国,1961年以后,成了粮食 纯进口国。,1977年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1709元。 比1957年的7295元只增加4414元。扣除 物价因素,农民的生活基本没有改善。有2亿 多人的收入在100元以下,连温饷也难以维 持,处在绝对贫困的境地。而在这30年中,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 持续增长,使我国同他们的差距拉大了。在 这种的情况下,要振兴中国,要改革开放, 要把经济搞上去。,第一,就是要把农业搞上去,解决吃饭问题 。所以先抓农村改革,这是当时领导决策层 的共识。 第二,要发展农业,就要依

21、靠8亿农民,要 靠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1960年进行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号召农业学大寨,搞人 民公社。 第三,广大农民群众强烈、迫切要求改革。 早在合作化初期,温州永嘉的农民和干部都 实行过“包产到户”的办法。,1959年、1961年、1964年各地农民都 自发实行过包产到户,都在政治运动 中被扼杀了。第四,农村、农业在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中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改革 的突破口选在这里开始,并取得成功 ,初战告捷。,2、农村改革的基本过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1)30年来农村改革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84年冬。这是改革 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恢复家庭经营,从而极 大地解

22、放了农村生产力的阶段。1978年冬,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通过 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 决定(草案),1980年11月初,全国包产 到户、包干到户的生产队占15%,到1981年,10月双包到户的生产队占45%,到1983年底 ,全国589万个生产队,实行包干到户占 97.8%,实行包产到户的占1.7%。第二阶段,从1985年到1988年。农村改革 超出农业生产领域,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城乡改革交织进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粮棉生产出现了新的徘徊。农村自普遍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 产生了两个直接后果:,一是农产品大量生产出来了; 二是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1984年批转

23、了农业部党组关于开创 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正式批准把社 队企业改称为乡镇企业 ,1978年全国社队 企业只有1524万个,职工2826万人,到 1987年企业总数就达到1750万个,职工 8805万人,达到1888万个,职工9545万人,第三阶段,从1988年秋到1991年冬。国家对 宏观经济进行治理整顿,加强了对农业的支 持。第四阶段,从1992年到1996年。邓小平南巡 讲话以后,大量农业生产要素转到非农业领 域,再度出现粮食等农产品供给紧张,物价 猛涨的局面,国家进行经济整顿。,第五阶段,1997年到2001年。1997年正是宏观经济调整后期,因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减少,国内市

24、场疲软,粮食等多数农产品卖难,农业产业化在各地兴起,乡镇企业滑坡,外出的农民工回流。 第六阶段,2002年至今,党的十六大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年取消农业税,2008年开始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我国农村的改革发展进入持续稳定、科学发展轨道。,中国农村改革的成就与中国农村改革的深入 30年来中国农村主要进行以下几项改革。1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从1980年开始有组织的试验,到1983年 底,全国已有99%的农村实行了这种体制。 1985年,全国解散了人民公社。,2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中国自1953年开始,在全国实行粮棉油 等主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切断了农民 同市场的关系

25、也切断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直 接联系。1985年首先取消了粮食棉花的统购 制度。实行合同定购制,90年代中期各省区 又陆续取消粮食统销体制,实行市场经济体 制。,3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村工业化 到1997年,全国已有各类乡镇企业2015 万个,就业职工13050万人,占国内生产总值 的282,乡镇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值占全 国工业产值的46,出口产品的38,乡镇 企业上交的税收占全国税收的25。乡镇企 业现在已是中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大大 加快了中国工业化的步伐。,4发展小城镇,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 1978年,中国96259万总人口,城镇人口 只有17245万人。占179,821的人口 在农村

26、里。1978年只有193个城市和2780个镇 。那时已形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 城乡差别很大。 10多年来,已经有1亿多农 民,转移到了小城镇。1997年668个市的建制 镇已发展到16660多个。,5、实行村民自治,推进农村政治民主化 198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 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村民 自治的基本内容是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 育和自我服务。,(3)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和启示农村改革20年所创造的丰富经验,概括 为五条:第一、必须承认并充分保障农民的自主权, 把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 出发点。核心是要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 利益,政治上保障农民的民主

27、权利。,第二、必须发展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 经济,探索和完善农村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 式,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实行 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这是农村最 基本的生产关系。第三、必须坚持以市场取向的改革为农村注 入新的活力,并逐步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轨道。,第四、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依 靠群众推进改革的伟大事业。包产到户、 乡镇企业和村民自治都是党领导下我国农 民的伟大创造,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 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的结果。第五、必须从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农业, 使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相互配合、协调发 展。,引申这五条基本经验,谈几点启示:第一,农村改革是从改革农业经营管

28、理体制 突破的。 第二,20年来,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很好, 但也不是持续稳定地增长,而是几受挫折。 拿农业最主要的产品粮食来说,至今已是三 起三落了。,第三,1996年农业特大丰收以后,粮食卖难 ,棉花卖难,其他农副产品也卖难,市场价 格下跌,已经持续两年多了,1999年的市场 预期也不好。,新农村建设,一、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步骤,第一步: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二步:农村工业化乡镇企业的崛起 第三步:小城镇建设独特的中国农村城市化之路。 第四步:城乡一体化和区域现代化,三、政策 中央的十个农村一号文件,1982年:中共中央发

29、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一号文件” 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中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发出的第一个“一号文件”,三、政策 中央的十个农村一号文件,1983年:第二个“三农”问题一号文件发布1月初,第二个“三农”问题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从理论上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全面推广。10月,农村开始实行政社(人民公社)分开,撤社建乡的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三、政策 中央的十个农村一号文件,1984年:第三个“三农”问题一号文件发布 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三个“三农”问题一

30、号文件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巩固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把主要精力转到抓好商品生产上来。3月,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开始走上“异军突起”的快速发展之路。,三、政策 中央的十个农村一号文件,1985年:第四个“三农”问题一号文件发布1月初,第四个“三农”问题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决定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我国农村开始了以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调整产业结构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步改革。,三、政策 中央的十个农村一号文件,1986年:第五个“三农”问题一号文件发布 1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第五个“三农”问题一号文件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指出,我国

31、农村已开始走上有计划发展商品经济的轨道。,三、政策 中央的十个农村一号文件,2004年:第六个“三农”问题一号文件发布 2月初,时隔18年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再一次发出“三农”问题一号文件,要求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三、政策 中央的十个农村一号文件,2005年:第七个“三农”问题一号文件发布 1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第七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 全会吹响了建设新农村的号角,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政策

32、中央的十个农村一号文件,2006年:第八个“三农”问题一号文件发布2月21日,第八个“三农”问题一号文件,提出要真正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政策 中央的十个农村一号文件,2007年:第九个“三农”问题一号文件发布1月底,第九个“三农”问题一号文件,提出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7月,国务院发出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三、政策 中央的十个农村一号文件,2008年:第十个“三农”问题一号文件发布1月底,第十个“三农”问题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指出,要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3、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党的十七大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论述,必须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三、政策 中央的十个农村一号文件,四、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

34、新农村,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一是提出了“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从认识上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二是明确了统筹城乡的基本方略,明确了指导原则。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四、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是做出了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奠定了科学的理论依据。这就要求国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四、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四是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提供了政策依据。连续出台了四个中央一号文件。国家扩大了公共财政覆

35、盖农村的范围,不断增加三农投入。五是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任务,指明了方向。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按照十六字方针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五、实例,天下第一村华西之路南街村的共产主义社区建设城乡一体化改革中的新农村,华西以钢铁为龙头的工业体系,华西的生态农业园,华西人的生活 华西之路.DAT,华西的影响 华西村吴仁宝书记讲话.MPG,南街村以加工工业为龙头,南街人以毛泽东思想为统领,南街人的生活,城乡一体化改革中的新农村,城乡一体化:以城带乡,经济商品化、专业 化;住房集约化;生活市民化;管理社区化。,成都市城乡一

36、体化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改革中的新农村,浙江嘉兴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今天的南湖,城乡一体化改革中的新农村,四川灾后新农村建设,成都 彭州灾后新农村建设,六、为什么要进行新农村建设,1、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维护社会公正。,六、为什么要进行新农村建设,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 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5以

37、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六、为什么要进行新农村建设,中国与其它国家基尼系数比较,六、为什么要进行新农村建设,以国家作为划分单位的基尼系数区段划分图 深绿色:少于 0.25 ,草绿色:0.250.29 ,黄色:0.300.34 ,浅橙色:0.350.39 ,橙色:0.400.44 , 粉红色: 0.450.49 ,大红色:0.500.54 ,深红色:0.550.59 ,超深红色:不少于 0.60,六、为什么要进行新农村建设,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贫富差距比较世界银行发表了一份数据,最高收入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20%人口的平均收入,这两个数字的比中国是10.7倍,美国是8.4倍,俄罗斯是4.

38、5倍,印度是4.9倍,最低的日本,只有3.4倍 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正呈扩大趋势。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说,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六、为什么要进行新农村建设,2、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实现全面小康,逐步实现现代化。,六、为什么要进行新农村建设,中国没有农村的发

39、展,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研究表明:2050年之前,全国将有13个省、市实现现代化,人口将占41.5%;到2050年,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整体,将全面达到当时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到2060年,全国将有27个省、市、自治区实现现代化目标。,六、为什么要进行新农村建设,中国没有农村的发展,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率先迈入现代化的城市和地区分别是:上海于2015年,北京于2018年,广东于2021年,天津于2026年,江苏于2033年。 最后实现现代化的4个地区分别是:甘肃在2062年,青海在2065年,贵州在2070年,西藏在2090年。,六、为什么要进行新农村建设,3、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促进农村发展,塑造新型农民,实现农业现代化,从而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考题,1、什么是“三农问题”?以科学发展观分析“三农问题”为什么会产生?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什么?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