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时分层作业(八)琵琶行(并序)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注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导学号:52662065】A迁谪/牵挂 商贾/辜负 赠送/铮铮然B漂沦/腈纶 憔悴/渔樵 英俊/九江郡C衣裳/霓裳 幽咽/呜咽 行伍/琵琶行D船舷/管弦 真谛/啼血 鱼虾/虾蟆陵B A 项,qin、/ 、zn/zhn ;B 项,ln、qio、jn;C 项,shan/chn、y、hn/xn ;D 项,xin、d/t、xi/h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命曰琵琶行 命:取名B凡六百一十六言 言:字C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暂时D却坐促弦弦转急 却:退回C C 项,暂:忽然,一下子。3下列
2、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导学号:52662066】A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B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C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D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D A 项,颜色:古义是容颜;今义是色彩。B 项,老大:古义是年龄大;今义是排行第一的人。C 项,衣裳:古义“衣”指上衣, “裳”指下衣;今义是指衣服的总称。D 项,良久:古今都是很久的意思。4从下面选出一个从侧面描写弹奏琵琶精彩的句子是( )A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C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D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B B 项,
3、这句话的意思是“东面和西面的画舫和游船都静悄悄的,只看见江中心映着的秋月泛着白光” 。这句话通过侧面的烘托,让读者感受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5 “左迁” “出官” “迁谪”等词涉及古代官职的变化,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52662067】A这三个词语表示白居易被贬官降职。B “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与之相反的是“右迁” “拜” “除”等。C “出官”是外出做官,不涉及官职升降。2D “迁谪”是贬官的意思。 “迁”是指官职的变化, “谪”是被罚流放或贬职的意思。C “出官”指被贬官。6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B江州司马青衫湿C使快弹数曲
4、 D妆成每被秋娘妒C C 项为省略句, “使”后省略宾语“之” ;其他三句均为被动句。7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 ,不便说,也不愿见人。B “大弦嘈嘈如急雨” ,用“嘈嘈”这个叠音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 “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拟人的手法。C “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 ,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D “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 ,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B “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比喻。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导学号:526
5、62068】(1) 琵琶行(并序)一诗中的环境描写耐人寻味,开头“_”用月光烘托了当时的惨淡气氛;听琵琶女演奏完毕又以“_”表现了听者陶醉其间如梦初醒的意态。(2) 诗人对琵琶女的演奏,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形容。用“_,_。_,_”来形容旋律舒缓流畅,忽强忽弱;用“_,_”来形容旋律由流畅婉转逐渐转为低沉凝涩;用“_,_”来形容曲调的高亢雄壮。 (3)_,此时无声胜有声。 (4)同是天涯沦落人,_!(5)其间旦暮闻何物?_。【答案】 (1) 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2)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
6、出刀枪鸣 (3)别有幽愁暗恨生 (4)相逢何必曾相识 (5)杜鹃啼血猿哀鸣二、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910 题。【导学号:52662069】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3一篇长恨有风情 ,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 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 “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伏:服气。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长恨
7、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 ,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CD C 项, “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错误,本诗是“戏赠” ,即兼有与友人戏谑的意思,这些戏辞,可见元、李、白三位诗人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关系;D 项, “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不当,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这是诗人结合自己命运遭际的牢骚话
8、,蕴含着对自己有才无任的遭遇的不平和辛酸。10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_【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从“戏赠”来看,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是自矜自许,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是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和自嘲。【答案】 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情况的无奈与自嘲。(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112 题。池上早秋 白居易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露饱蝉声懒,风干 柳意衰。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注】 825 年
9、(唐宝历元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 36 岁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自己年迈体衰。1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紧扣诗题“早秋” ,描绘了一幅秋水满池、碧波荡漾,又有荷花菱芰辉映的画4面。B “早凉生北槛”突出了早秋的天气特点,因为栏杆本身不会生凉,而是天气已生凉意。C颈联写了蝉、柳这两种对秋敏感的物象,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以衬托秋天的寂寥。D尾联的“何必更愁悲”跟刘禹锡秋词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 ,在格调上颇为相似。E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情感,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CD C 项,分析了
10、景情关系,并对所运用的手法进行鉴赏,其中“动静结合”错误,应当是虚实相生、虚实结合。D 项, “在格调上颇为相似” ,说法错误,因为本诗悲凉甚至悲苦,而刘禹锡的秋词则一反前人悲秋的伤感格调,两者极为不同。1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_【解析】 作答时,首先,根据原文诗句的字句、注释等信息,答出具有何种情感;其次,答出诗句在全诗中的结构意义,对抒发情感所起的作用。【答案】 情感:尾联表达了作者看似解脱旷达实际上却是有苦说不出、有泪不能流的悲苦之情。作用: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强调的作用,使全诗的格调更加悲苦。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314 题。闻 琴
11、唐孙氏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描写调弦的过程,琴音由嘈杂到纯净。湘妃,指舜妃娥皇、女英,运用湘妃思念舜的典故,总写琴声哀怨。B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自然界常见的声音凉风飒飒、暮雨潇潇,形象地表现琴声,化抽象为具体。C颈联写听琴感受。琴声如在耳边,仿佛带有泉水的青峰一样凝重;琴声越来越远,又如从青苍幽远的天空飞下的黑鹤的凄厉的叫声。D “远如玄鹤下青冥”中“青冥”即青天。该句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表现了琴声的急促。E尾联写弹琴结束
12、后的情景,意境幽静,突出了音乐的魅力,与白居易琵琶行的5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CD C 项, “凝重”错误,第五句中比喻重在“水”而不是“山” ;“凄厉”错误,第六句表现的是一种声音悠远的感觉,并不是“凄厉” 。D 项, “急促”应为“悠远” 。14 “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在作用上与白居易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异曲同工之妙,试说出本诗这两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_【解析】 解答此题,应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的作用。这两句通过描写月光满庭、露湿丛兰的寂静,烘托出听众沉浸在音乐中不愿抽离的情形,从侧面突出了琴声的魅力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同时借月光、院中一丛丛的兰花都被露水打湿,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惆怅之情,韵味悠长,意犹未尽。运用了“烘托或侧面描写”的手法。【答案】 烘托手法或侧面描写。通过描写月光满庭、露湿丛兰的寂静,烘托出听众沉浸在音乐中不愿抽离的情形,从侧面突出了琴声的魅力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同时借月光、院中一丛丛的兰花都被露水打湿,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惆怅之情,韵味悠长,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