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9 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优练题(4)李仕才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空巢青年”最近成为热议话题,据说规模已近 2 000 万人。这个群体远离故乡和亲人,在大城市打拼,独居生活让他们缺乏情感寄托。B艺术品市场是一个围绕品质和信赖为基础的市场,只有保持交易渠道的可信性和良好声誉,这个市场才能实现长久的稳定和发展。C作为一档贴近老百姓生活的电视节目, 天天向上在节目策划中坚持扎根基层,在全国寻找感人的真人真事,倾听老百姓的故事和闪光点。D在网购中,消费者对于质价不符、虚假打折、虚假宣传等违法失信普遍意见较大,强化行政监管、拓宽维权渠道的呼声较高。答案 A解
2、析 B 项句式杂糅, “围绕品质和信赖为基础”把“围绕”和“以为基础”两个句式杂糅在了一起,可改为“以品质和信赖为基础” 。C 项搭配不当, “倾听”和“闪光点”不搭配。D 项成分残缺,可在“违法失信”后加“行为”或“问题”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雾霾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对待雾霾不能听天由命,民间要有积极行动,政府应有更多的担当。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方在自己的主权范围内进行正常的活动,是无可厚非的。大文豪鲁迅先生怀着对儿童的爱和希望,翻译并创作了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展现出清新的写作风格,成为中国现代儿童文
3、学的始作俑者。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等人投靠日本,建立伪国民政府,这些人沐猴而冠,卖身求荣,是会被永久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守纪律、讲规矩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自中共一大通过党的第一个纲领开始,不同形势下的各种规章应运而生,不绝如缕。垄断企业设置董事会、监事会等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效率,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垄断企业已经出现尾大不掉、利益固化的现象。A BC D答案 B解析 听天由命:任凭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有时也指碰机会或听其自然。使用正确。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不合语境。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贬义词,褒贬失当。沐猴而冠:沐猴
4、(猕猴)戴帽2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表面上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使用正确。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合语境。尾大不掉:尾巴太大,难以摆动。比喻机构下强上弱,或组织庞大、涣散,以致指挥不灵。使用正确。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某校学生会的科普小报征稿启事中说:“由于我们的思想水平有限,本报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欢迎批评指正。恳切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们为办好科学小报尽一点绵薄之力。 ”B某饮料广告在广播里播放,其文字稿中这样写道:“该饮料(系成人饮品)中含有治癌物质,可以调节人体内循环。特向全国诚招经销商,欢迎垂询。 ”C某电视台
5、综艺节目主持人说:“最后,感谢这位嘉宾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欢乐的时光,也祝贺他荣幸地加入我们的俱乐部!”D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参加香港一寺庙大佛开光典礼时,面对媒体的提问说:“谁搞三违背 ,定会苦海无边,罪过!罪过!谁搞三符合 ,自是回头是岸,善哉!善哉!阿弥陀佛!” 答案 D解析 A 项“绵薄之力”是谦辞,用于对方不当。B 项“治癌”与“致癌”同音,不当。C项“荣幸”是谦辞,用于对方不当。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大运河是地球上对自然地理面貌改变最大的人类工程, , 。, 。 , 。京杭运河只是人们最熟悉的那部分在漫长的时光里,这条河流支撑生活,激
6、发灵感,启迪心智并指引未来这是中国人用了 2 500 年时间与自然共同完成的壮丽奇观亚洲大陆东部的天然大河都被它联络贯穿,支流多到无法计算中国大运河还包括隋唐运河、浙东运河在内的数千公里广阔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可以看到无数智慧、勇气、决心,还有温情A BC D答案 B解析 文段是对中国大运河的高度评价,的“还包括”紧承的“只是” ,的“这个空间”紧承的“广阔空间” ,据此可排除 A、D 两项;比较 B、C 两项,的“它”指代所给句中的“大运河” ,的“壮丽奇观”应评价与前文,其顺序应为。5、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对,指廷试、殿试,是皇帝对会试录取的举人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
7、考试。B福建路,相当于今天的福建省。 “路”是地方一级行政单位,在唐代时称作“道” ,北宋3时废“道”为“路” 。C太牢,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 ,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牢,本来是养牲畜的圈,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D太常寺,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秦时称奉常,汉以后改称太常寺。答案 A解析 参加殿试的应为会试录取的“贡士” ,而非“举人” 。举人是对乡试录取者的称谓。举人经会试录取后称作“贡士” ,贡士方能参加殿试。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 ”两句描写了下雨前乌云密布、天昏地暗的景象。(2)苏轼的赤壁赋中,写希望
8、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 ”。(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 “ ”一句描写了阿房宫沿着山势营建并折而向西的方位特征。答案 (1)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2)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3)骊山北构而西折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卢渊,性温雅寡欲,敦尚学业,闺门和睦。袭侯爵,拜主客令,典属国。迁秘书令、始平王师。以例降爵为伯。是时,高祖将立冯后,方集朝臣议之。高祖先谓渊曰:“卿意以为何如?”对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简卜。 ”高祖曰:“以先后之侄,朕意已定。”渊曰:“虽奉敕如此,然于臣实有未尽。 ”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
9、不以介怀。及车驾_南伐,赵郡王干督关右诸军事,诏加渊使持节、安南将军为副,勒众七万将出子午。寻以萧赜死,停师。是时泾州羌叛,残破城邑,渊以步骑六千众号三万,徐行而进。未经三旬,贼众逃散,降者数万口,唯枭首恶,余悉不问。诏兼侍中。初,渊年十四,尝诣长安。将还,诸相饯送者五十余人,别于渭北。有相者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_未几,拜仪曹尚书。高祖考课_在位,降渊以王师守常侍。寻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辞。寻遭母忧,高祖遣谒者诣宅宣慰。服阕_,兼太尉长史。寻为徐州京兆王愉兼长史,赐绢百匹。_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
10、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_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外叛,渊觉其萌渐,潜敕诸戍,微为之备。屡有表闻,朝廷不纳。陵果杀将佐,勒宿豫之众逃叛。滨淮诸戍,由备得全。陵在边历年,阴结既广,二州人情,咸相扇惑。陵之余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4景明初,除秘书监_。二年卒官,年四十八。赠安北将军、幽州刺史,复本爵固安伯,谥曰懿。(选自魏书卢渊传 ,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A有相者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B有相者曰/诸君皆不如此
11、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C有相者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D有相者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解析 正确标点为:有相者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 ”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12、,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 )A “车驾”本指由马驾的车,后也专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为帝王的代称。B “考课”就是朝廷依照相关法令,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C “服阕”是守丧期满除服。按封建礼制,父母死后子女须穿丧服守孝三年。D “除秘书监”指卸任了秘书监的职务。 “除”在文中是除去官职的意思。解析 “除秘书监”指被授予秘书监的职务, “除”在古代指授予官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 )A卢渊出身宦门,承袭爵位。他温和文雅,崇尚学业,后继承侯爵位,官职屡有升迁,做了始平王的老师后,按惯例降爵位为伯爵。B卢渊不惧权势,坚持己见。高祖册立冯
13、氏为皇后时征询卢渊意见,卢渊认为是朝廷大事,应择日占卜再定夺,但意见未被接纳。C卢渊方法得当,平叛有功。他处理叛乱坚持诛杀首恶,宽宥其余。在羌人叛乱时和沈陵叛逃时均采取这种方法,成功化解危机。D卢渊深受器重,屡任要职。他先后担任多任要职;高祖考核官员政绩,授予卢渊豫州刺史,因母亲去世的缘故,卢渊坚决推辞。解析 “因母亲去世的缘故,卢渊坚决推辞”表述错误,原文是“以母老固辞” ,是因为母亲年老,而非去世。同时,授予卢渊豫州刺史也与考核官员政绩无关。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5 分)5译文:_等到朝臣集中商议时,
14、卢渊像以前那样坚持自己的意见。冯诞深受皇帝宠信,对卢渊非常怨恨,卢渊不把它放在心上。_(2)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5 分)译文:_元愉年纪还小,事情不论大小,多由卢渊决断。卢渊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_解析 (1)“及” “执” “介怀”各 1 分,句意 2 分。(2)“无” “决” “御物”各 1 分,句意 2 分。译文 卢渊性情温和文雅,清心寡欲,崇尚学业,家庭和睦。他继承了侯爵爵位,官拜主客令,典属国。升为秘书令、始平王的老师。按照惯例降爵位为伯爵。这时,高祖将要册立冯氏为后,将召集朝臣商议这件事。高祖先对卢渊说:“你心里认为这件事
15、怎么样?”卢渊回答说:“这件事自古以来都很慎重,依照我的想法,应该择日卜问。 ”高祖说:“册立先皇后的侄女,我意已决。 ”卢渊说:“虽然奉命如此,但是我心中确实有想法。 ”等到朝臣集中商议时,卢渊像以前那样坚持自己的意见。冯诞深受皇帝宠信,对卢渊非常怨恨,卢渊不把它放在心上。等到高祖南征的时候,赵郡王元干督管关右各路的军事,下诏封卢渊持节领军,安南将军为副将,统帅士兵七万人准备从子午谷出兵。不久,由于萧赜死了,停止进军。此时泾州的羌人叛乱,攻城掠地,卢渊率六千步兵、骑兵,号称三万,缓缓地进军。不到三十天,叛贼们都逃散了,投降的有数万人,卢渊只将叛贼头目斩首,其余的都不问罪。受诏命兼任侍中。当初
16、,卢渊十四岁时,曾到长安。将要回来时,为他饯行的有五十多人,在渭水北边分别。有个看相的人说:“各位都不如这卢渊,虽然他的官位与实际不符,但德行声誉特别高,名望超过宰相。二十多年后,必当掌控关右地区,希望不要忘了我们。 ”此次关右之行,看相的已经年过八十,到军门求见,与卢渊叙说一生经历。不久,卢渊被任命为仪曹尚书。高祖考核在职官员政绩,给卢渊降职,凭借王师的身份担任守常侍。不久被授予豫州刺史,卢渊以母亲年纪大了为由坚决推辞。不久卢渊母亲去世,高祖派遣使者到卢宅宣旨慰问。守丧期满,兼任太尉长史。不久又兼任徐州京兆王元愉的长史,皇帝赏赐他一百匹绢。元愉年纪还小,事情不论大小,多由卢渊决断。卢渊凭借诚
17、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叛乱投敌,卢渊察觉到此事苗头,秘密地命令各处边将,暗中防备这件事。卢渊多次上表报告朝廷,朝廷没有采纳。沈陵果然杀了副将,胁迫宿州豫州的军队叛逃。沿淮一带各边关,由于事先有准备得以保全。沈陵在边关多年,私下结交的范围很广,两州的人心,都被他煽动蛊惑。沈陵的余党,很多被逮捕押送过来,卢渊都加以抚慰赦免,只将罪行归于沈陵一人,由此人心才安定下来。景明初年,授予秘书监。景明二年死于任上,享年四十八岁,追赠安北将军、幽州刺史,恢复原来的爵位固安伯,谥号为懿。6三、古诗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 夜饯于风亭刘克庄束缊 宵行十
18、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注 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 束缊(yn) :捆乱麻做火把。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起句“束缊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写连夜而行的情状,一支火把引路,来到十里长亭,点出饯别之意, “宵行”暗示远行的劳苦。B “诗囊”中的诗篇是词人的心血结晶,因而宁舍衣囊不舍诗囊, “挑得诗囊,抛了衣囊”表现了词人的书生本色和不爱钱财的高洁情操。C “天寒路滑马蹄僵” ,句中一个“僵”字写尽了艰苦之状,虽在说马,但行人颠簸于马背,冒着寒风艰难赶路的情景已
19、跃然纸上。D “元是王郎,来送刘郎”表现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刘克庄自称“刘郎” ,也有以唐代锐意改革而屡受打击的刘禹锡自比之意。E “酒酣耳热说文章”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在内容上点明两位词人志同道合,在推杯换盏间还不忘评诗论文。2词作下片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答: 【参考答案】1BE B 项“不爱钱财的高洁情操”过分拔高。E 项“评诗论文”欠妥, “说文章”含蓄地暗示二人评论时事,宣泄内心的忧愤。2(1)刻画了狂放不羁、慷慨激昂的狂士形象。(2)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人物。 “酒酣耳热说文章” “推倒胡床”等神态、动作描写,从正面刻画人物形象;“旁观拍手笑疏狂”一句通过写旁观者的表现,从侧面刻画人物形象。运用夸张、衬托等手法来刻画人物。用“惊倒邻墙” “推倒胡床”等夸张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纵情任性,借旁观者“拍手笑疏狂”来衬托人物的狂放不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