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72018 学年襄城高中高二 09 月份月考语文考试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人们日用而不自知的文化载体,那就是吉祥组合图。一些企业在院落里会有一个养满各色金鱼的池塘,实际上这不仅是因为金鱼作为观赏鱼美观,而且其中还包含了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利用汉语言的特征形成的美好祝愿:金玉满堂。吉祥图案的起源,大概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左传记载了“铸鼎象物” ,人们认为把一些妖魔鬼怪的形象或者名字铸造在青铜器上, “百物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让人们记住这些妖怪,并以此控制他们。这一时期,人们对图的崇拜,往往是出于敬畏,是为了避免灾
2、害。先秦时期是一个从图到文字的过程,有学者研究, 山海经其实就是一本巫师的工作手册,上面记载了许多妖怪的名字,并且详细描述了他们的形象,这就为人们如何避开危害,或者从“妖怪”那里获得帮助,或者祭祀他们以祈求保佑提供了使用说明书。从汉代开始,吉祥文化又进入到一个从文字转换为图像的时代,人们根据各种神仙方术的传说,在砖瓦等载体上绘制了各种用于辟邪或者祈福的图像。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道二教的兴盛,龙虎、翔鹤、生肖及神人、神话传说成为了吉祥图案的素材。唐代流行贴门神,也出现了连理枝、同心结等吉祥图案。宋元时期,吉祥图案以珍花异草,祥禽瑞兽为主题。到了明清时期,对吉祥图案的推崇达到了高潮,这一时期“图
3、必有意,意必吉祥” ,除了保有传统中对四灵、神仙、佛陀等图画的崇拜外,又生成了诸多脱离了宗教信仰、寄寓世俗美好祝愿的吉祥图案。中国吉祥图案主要以动植物形象表示。 “马上封侯”:图像是猴子骑于马上,猴谐音“侯” ,马上有“立刻”之意。 “功名富贵”:由牡丹与雄鸡构成, “雄”即是“公” ,谐音“功” ,公鸡打鸣, “鸣”又谐音“名” 。 “寿居耄耋”:由寿石、菊、猫和蝴蝶构成,菊谐音“居” ,猫谐音“耄” ,蝴蝶谐音“耋” ,指代长寿。说文云“吉,善也” , “祥,福也” ,吉祥通俗地说就是美好的预兆。中国的传统吉祥文化图式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借助动植物等实物形象,如牡丹、菊花、鸳鸯、公鸡等,以
4、借喻、双关、谐音等方式表示;二是以纹样形象表示,如龙纹、凤纹、祥云、中国结等;三是以文字来说明,如福、禄、寿、双喜等字。吉祥图案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装饰样式,是- 2 -一种特殊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传统吉祥图案作为我们文化的精髓,至今仍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摘编自赵运涛画里有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些企业院落中金玉满堂的组合图,不仅利用汉语言的特征,形成美好的祝愿,而且也利用观赏鱼的美观,起到美化环境作用。B. “马上封侯” “功名富贵” “寿居耄耋” “金玉满堂”等吉祥图案,作为约定俗成的装饰样式,已成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
5、的符号。C. 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吉祥图案,起初人们只是避免灾害,并且要记住这些妖魔鬼怪的形象,才将它们的形象或名字铸于青铜器上。D. 吉祥图案有三种表现形式:鸳鸯牡丹等动植物、龙纹祥云等纹样、福禄寿等文字。三种表现形式中以动植物形象和文字最为普遍。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通过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金玉满堂” ,引出对人们不知道的文化载体吉祥图案问题的讨论。B. 文章论述了吉祥图案的起源及发展过程,并对先秦至明清几个时期吉祥图案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C. 文中通过“马上封侯”等几个具体例子,分析了吉祥图案蕴含的吉祥含义,以及图像表现吉祥含义的方法。D.
6、 文章最后解释了“吉祥”的含义,概括出吉祥图案的三种表现形式,以及吉祥图案的形成机制和重大意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没有魏晋时期佛道二教的兴盛,龙虎、翔鹤和神话传说等就可能不会成为吉祥图案的素材,其发展可能就会是另外的样式。B. 吉祥图案至今仍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利用了汉语谐音等手法,具有鲜明的汉语特征,所以可能为其它民族所不具备。C. 吉祥图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图案中的动植物、纹样、文字等表现出美好的预兆,这是它能够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原因。D. 各个时期吉祥图案的特色不同,明清时期宗教对吉祥图案的影响逐渐减弱,许多脱离宗教信仰的吉祥图案出现表现
7、了这一点。- 3 -【答案】1. B 2. A 3. D【解析】.2. 试题分析:概念范围缩小,原文说日常生活经常见到的是“吉祥组合图” ,不是“金玉满堂” ;文本理解错误, “人们不知道的文化载体”错误 ,原文是“人们日用而不自知的文化载体” ,不自知含有不自觉的意味,常见却不自觉。3. 试题分析:强加因果,原文表述“除了保有传统中对四灵、神仙、佛陀等图画的崇拜外,又生成了诸多脱离了宗教信仰、寄寓世俗美好祝愿的吉祥图案” , “生成了诸多脱离了宗教信仰的吉祥图案”与“宗教对于吉祥图案的影响逐渐减弱”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
8、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 D 项,强加因果。(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一个多雨的夏天郭震海这似乎是一个多雨的夏天。不紧不慢的小雨就像生了根,断断续续下了三天,没有停的迹象。侯东升醒来后,听着外面滴滴答答的雨声,有些烦闷。他裹着一条毛巾被,眼睛迷茫地瞪着屋顶。简易的屋顶用横七竖八的施工模型板撑着,上面覆盖着几层黑糊糊的油毡。简易的大宿舍内散发着一股刺鼻的霉味,半碗隔了夜的剩饭放在墙角,已经变质。裸露的砖墙,湿漉漉的
9、,似乎能挤出大把的水来。地上铺着红砖,红砖上撒了薄薄的一层白石灰。十几双黄胶鞋,没有规则地摆放在床铺下。“天塌了吧!”一名工友坐起来嘟哝了一句,扑腾一声又躺下了,几根木棍支撑的大床铺发出吱吱呀呀的怪叫。- 4 -“你找死啊!”工友躺下的动作用力过猛,压住了另一位工友的胳膊,后者向他提出强烈的抗议,骂骂咧咧地抽回了胳膊。侯东升起身,去床铺头找自己的衣服,想出去走走。他从墙角找出一把破旧的雨伞,走出了工棚。外面的雨下大了,一栋高楼起了半截,无数的、长长短短的钢筋头直冲云霄,在雨中显得亮晶晶的,有点刺眼。如果不下雨,这栋起了半截的楼上肯定站满了人。无数顶安全帽,无数双劳作的手。在轰轰隆隆的机械声中,
10、他们完全可以站在高墙上,边劳作边唱信天游。有的工友已经在城里待了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他们就像一群特殊的候鸟,每年开春告别妻儿老小,来到城里,冬天又会回到乡村。他们没有走进过 KTV,但一步步升高的楼顶上,就是他们的乐场,他们可以怒吼,可以咆哮,可以唱着哭,也可以唱着笑。只要手不闲着,至于嘴,爱干吗就干吗,就是站在墙头上像一个英雄般的去演说,也没有人注意,更没有人管。他们的声音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显得异常微弱,微弱得站在楼下就完全听不到了。半夜里,无数盏大灯会将整个工地照亮,高楼一天不封顶,热闹的景象就一天不减,唯有雨能阻断这喧闹的一切。侯东升和大多工友一样,既盼雨,又恨雨。为什么呢?盼雨,是因
11、为下雨了他们可以美美地睡个懒觉,无休止的劳作可以得到短暂休息;恨雨,是因为下雨就意味着他们会没有工,工是什么,就是钱。他们从四面八方拥进这座陌生的城市,就是想多挣点工,年底多拿点钱。侯东升撑着伞,不知道该去哪里,更不知道该干什么。路过一座天桥,桥下积满了水,飞驰而来的车辆迅速通过天桥,激起很高的水花。“你找死啊!”一个撑着小花伞的女人,被车辆激起的泥水溅了一身,她怒气冲冲地骂道。侯东升突然觉得,城里人说话和他们其实没有区别,就比如这句“找死啊!”他这样说,工友们这样说,城里人也这样说。在一个玻璃橱窗前他看到一则大大的广告:“家,温馨的港湾。 ”城市里到处都是这样的广告。侯东升觉得每一则广告都与
12、他们有关又无关。他们一年四季就像蚂蚁一样在钢筋与水泥的森林中不停地修筑城市里的家,城市在一天天长高变大,而他们没有家,他们的家在乡下。侯东升给乡下的妻子打了一个电话,妻子开心地说,真好,庄稼灌浆了,下了一场难得的透雨。侯东升在电话里骂,好个屁。妻子说,你个鞭打的侯东升,你个不要脸的侯东升,你变了,变得不再爱惜庄稼,变得像城里人了,变得我真的变了吗?放下电话,侯东升想,我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他抬头望着灰蒙蒙- 5 -的天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品中的一个工友躺下时压住了另一位工友的胳膊,后者就提出“强烈抗议” , “骂骂咧咧” ,可以看出这
13、些农民工自身素质确实很低。B. 文章描写那一步步升高的楼顶上,就是他们的乐场,他们爱干吗就干吗,没人注意,更没有人管。目的是为了表现农民工平日生活的单调和无人关注的生活状态。C. 文章第三自然段简省地勾勒出侯东升及其工友的居住环境,突出其居住环境的简陋、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D. 农民工们恨雨,因为下雨就意味着他们会没有工钱,而他们拥进城市,就是想多挣钱,恨雨表现出这些农民工一心向钱看的心理。5. 文章中多次写到“雨” ,请谈谈“雨”在全文中的作用。6. 文章以侯东升的困惑“我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结尾,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理解。【答案】4. B 5. (1)多次写雨,照应标题“一个多雨的
14、夏天” 。雨是全文的叙事线索。作品写侯东升因雨而停工,因雨而心生烦恼想出去走走的所思所想,工友们盼雨而恨雨的矛盾的心理,因雨和妻子的争论,全文都是围绕“雨”而展开。 (2) “雨”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农民工让人心酸的现实处境。 (3) “雨”凸显主题,写工友们盼雨又恨雨的心理表现了农民工工作的辛劳,侯东升和妻子关于雨的争论表现了这些农民工的“边缘化”的生存状态。 6. (1)艺术效果上,以侯东升的疑问作结,留有空白,引人思考,耐人寻味。 (2)人物形象上,表现侯东升的内心的困惑,以及对前途的迷茫。 (3)小说主题上,表现了农民工边缘化的生存状态,深化了文章主旨。【解析】4. 试题分析:A 项,
15、“可以看出这些农民工自身素质确实很低”是过度推测;C 项, “简省地勾勒出”错误,应是“细腻地表现了” ;D 项,打工挣钱是农民工背井离乡的重要原因,由此说他们一心向钱看有失偏颇。5. 试题分析:小说和散文中经常见到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小说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是文章的线索。散文主要分析结构上的照应、线索,内容上的强调情感和文章的主旨。此题从文章的结构照应、气氛的渲染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分析。- 6 -6. 试题分析:首先答出“戛然而止”的结尾
16、方式,然后从艺术效果、人物的塑造额主旨的表达的角度分析作用。点睛:文章的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戛然而止” “直接点明主旨”“急转直下” “环境渲染”等方式,作用分别“结构严谨、悬念丛生” “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 “中心突出” “富有戏剧性”等,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进一步分析,此题属于“戛然而止”的结尾,注意结合文章分析作用。(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书法在中国人的文
17、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 “双姿”不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最后, “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重。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提出,1988 年成立的中国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 20 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验,各地应借着“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
18、(中国教育报2011 年 10 月 25 日 12 版,有删改)材料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目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东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接受问卷调查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职书法教师的占 1877%,由语文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的占 2718%,由美术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 256%,没有配备书法教师的占2845%。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计结
19、果中反映出来,高达- 7 -4835%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 ,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冯善亮,周凤甫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节选) ,2015 年 1 月)材料三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 ,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
20、“一种能力、两种意识” 。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 35 所中小学抽样的调查显示,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
21、。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 ,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卢中南说,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中国艺术报2017 年 03 月 06 日 7 版,有删改)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如何加强书法教育” ,材料一和材料二重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作用,材
22、料三更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B. 材料二和材料三显示,专职教师在书法教师中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最突出的问题。C. 三则材料都发表在教育部发布重要文件之后,三者都密切关注我国教育方针和政策,并及时献言献策。- 8 -D. 三则材料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8.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合理的两项是( ) ( )A.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教育迫在眉睫,亟需获得社会高度重视。B. 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能分析书法教育现状,但客观性
23、略为欠缺。C. 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考察,内容具体;材料二是调查报告,数据分析详尽客观;材料三专访专家,突出受访者个人观点。D. 材料的语言风格因读者群体而有所不同。材料二主要面向教育界,简洁严谨;材料一和材料三主要面向普通读者,通俗易懂。E. 三则材料的背后,是国家对于书法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材料具有时效性和广泛的现实意义。9.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答案】7. C 8. CD 9. 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师范生书写技能训练,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提高书法教师地位。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书法专职教师“入职名额编制” 。提高书法地
24、位。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加大奖励力度。寻求社会支持。与书法团体合作,聘请并培训有专长的人员担任学校书法教师。【解析】7. 试题分析:A 项,材料二未提到“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 ,材料三不仅“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 ,也提出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B 项,材料二显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都缺乏;D 项, “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无中生有。8. 试题分析:A 项, “迫在眉睫”于文无据; B 项,没有调查数据,不能证明“客观性略为欠缺” ;E 项,没有显示“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 。9. 试题分析:注意从“加强师资培训” “
25、提高书法教师地位” “提高书法地位” “寻求社会支持”的角度提出建议。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的观点,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 9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 ,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襄
26、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 ”夏竦罢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陛下罢竦而用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虽然,臣切忧之。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扁,难责效矣。 ”以母老,求知福州,改
27、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进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襄立石为梁,其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德。治平三年,母丧,丁忧。明年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蔡襄传 )【注】和:秦和,古代名医。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B.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
28、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C.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D.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 10 -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取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名字,如苏轼字子瞻,古代女子也有字。B. 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谏为规劝之意。C. 丁口,即男子人口,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
29、单位,也是派征丁银、徭役的依据单位。D. 丁忧,按懦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遭逢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丧,叫丁忧,古代官员在“丁忧”其间不得为官。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蔡襄体恤民情。他在福州和泉州为官期间,开塘灌田、奏减赋税、立石为桥、植松庇路,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和好事。B. 蔡襄忠心劝谏。他认为一邪被贬退其同类也应被贬退,一贤被进用其同类也应被进用,这样国家才能安定太平。C. 蔡襄是非分明。对范仲淹等四人和高若讷的过往,以及后来余靖、 欧阳修等人的升官,他均作诗表示祝贺。D. 蔡襄深受赏识。他做过留守推官、馆阁校勘,掌管过谏院,担任过知府以及转运使
30、等官职,死后被赐谥号为忠惠。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2)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扁,难责效矣。【答案】10. B 11. C 12. C 13. 卖书的人买了这首诗,也获得了厚利。契丹使者刚好到宋朝,买了此诗返回,在幽州旅馆张贴。医生虽然有高明的医术,如果不能尽用,那么病将会日渐加重,即使有秦和与扁鹊这样的名医,也难以取得效果了。【解析】10. 试题分析:“言路开”作“喜”的宾语, “谏臣”作前句的宾语。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
31、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言路开”作“喜”的宾语, “谏臣”作前句的宾语。- 11 -11. 试题分析:丁口即男女人口,清制, 凡男子自十六至六十岁称丁,妇女称口,合称丁口;丁口也可代指“子”的意思,子在古代指儿女。12. 试题分析:对于范仲淹等四人和高若讷的过往,他写诗赞扬范仲淹等四人,认为他们是贤者,讽刺了高若讷,说他“不肖” ,所以题干中“他均作诗表示祝贺”错。13. 试题分析:和足以重点词语“鬻” “适” “张” “且” “责” “效”的翻译
32、。参考译文:蔡襄,字君谟,是兴化仙游人。科举考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因为言事被贬离开京城,余靖争论要救助他,尹洙请求与范仲淹一起贬谪,欧阳修写信责斥司谏高若讷,因此三个人都受牵连被贬谪。蔡襄写四贤一不肖诗 ,京城人士争着相互传送抄写。卖书的人买了这首诗,也获得了厚利。契丹使者刚好到宋朝,买了此诗返回,在幽州旅馆张贴。庆历三年(1043),仁宗更换宰相,亲自提拔余靖、欧阳修及王素任谏官,蔡襄又写诗祝贺,三个人一同推荐蔡襄,仁宗又任命蔡襄掌管谏院事务。蔡襄为进谏之路开放而欢喜,同时也担心正人君子难以长久立于朝廷,于是上书说:“朝廷增加任用谏官,欧阳修、余靖、王素一天之间一同任命,
33、朝廷内外互相庆贺。然而任用谏官不难,听取进谏却是难事;听取进谏不难,采纳谏言、按谏言办事却是难事。他们三人都忠诚刚正,一定能畅所欲言。君主有过失,不在未出现之前去纠正,流传于天下后代,事情愈加不能遮掩,这就叫彰扬君主的过失,希望陛下明察,不要造成只有好谏的名声却没有实际的效果。 ”夏竦被罢免枢密使职务,韩琦、范仲淹在位,蔡襄说:“陛下罢免夏竦而任用韩琦、范仲淹,士大夫在朝廷祝贺,百姓也在道路上唱歌庆贺,乃至用饮酒叫喊的方式来表达欢喜之情。况且贬退一邪人,进用一贤士,难道就能关系到天下的轻重吗?这是因为一邪被贬退那么其同类也被贬退,一贤被进用那么其同类也被进用。众邪一同被贬退,众贤一同被进用,国
34、家能有不安定太平的吗?虽然这样,但我很忧虑。天下的大势,譬如病人,陛下已经得到良医了,对他信任不疑,不只使病好了,而且还使百姓长寿。医生虽然有高明的医术,如果不能尽用,那么病将会日渐加重,即使有秦和与扁鹊这样的名医,也难以取得效果了。 ”因母亲年老,蔡襄请求任福州知州,改任福建路转运使,开拓古五塘灌溉民田,上奏请求减少五代时丁口税的一半。进升知制诰,升任龙图阁直学士、任开封知府。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第二次任福州知州。移任泉州知州,距离泉州城二十里的万安渡,人们越海而渡,往来畏其险恶。蔡襄立石为桥梁,梁长三百六十丈,在基底种植牡蛎来稳固桥梁,至今人们过海仍依赖于这种方式。又种植松树七百里来荫庇道路
35、,闽人刻碑记载他的功德。治平三年(1066),- 12 -母亲去世,他为母亲守丧。第二年蔡襄去世,终年五十六岁。乾道年中,赐蔡襄谥号叫“忠惠”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辛弃疾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注】辛弃疾 21 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他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和九议 ,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爱国热忱。但他提出的抗金建
36、议,均未被采纳,却遭受排挤,经常被调来调去,先后担任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地方官。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 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 两:ling,同“緉” ,古代计算鞋的单位,相当于“双” 。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 (送郑户曹 ) ,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词中“过眼” ,是作者江行时对景物的感受;“怪” ,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往事虽然记得,却模糊,表现久别重逢的感触。B. “梦中行遍,江南江北” ,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
37、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归隐田园未得实现而形成的。C. “长为客” ,长期客居他乡,不但表现了词人长期为官他乡而身怀忧愤,而且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之感。D. “吴楚地,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国英雄,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令他钦佩敬仰。E. “旌旗未卷头先白”承前感伤,由己及人, “旌旗”指战旗,意言北伐事业未成,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了。15.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答案】14. BE 15. 作者既觉得人生如梦,又对不如愿的大半生耿耿于怀;既认为- 13 -自己是一个匆匆过客,又深深担忧国家民族的命运
38、;既苦于世事,倦于宦游,想寄情山水,又愿意不计较个人得失,坚持复国理想。【解析】14. 试题分析:B 项, “归隐田园”错,应是“雄心壮志” ;E 项, “由己及人”错,应是“由人及己” 。15. 试题分析:注意分析矛盾的具体体现,实际上是“出世”和“入世”的矛盾,结合诗歌具体的分析。点睛:分析诗歌的情感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己分析,另一种是给出分析的方向,让考生通过诗歌进行解读,答题时注意明确题干中的答题方向,然后结合诗歌进行解释。此题此题给出方向,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诗歌具体解释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滕王阁序中描写云消雨停、艳阳高照景象的句子是“_,彩
39、彻区明。”(2)逍遥游中宋荣子淡漠功名、看清内外荣辱界限的两句是“_。 ”(3)渔家傲秋思表达作者思乡和希望建功立业矛盾复杂心理的两句是“,_。 ”【答案】 (1). 云销雨霁 (2).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3).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云消雨停、艳阳高照” “淡漠功名、看清内外荣辱界限” “思乡和希望建功立业矛盾复杂心理” ,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销” “霁”的写法。三、语言文字运用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诚信是日常的
40、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随着“国学热”的升温,文言文阅读图书销售表现抢眼,市场上大概有几百个品种,但图书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令人震惊。- 14 -大学生走出象牙之塔,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置身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能真切体会舒适的生活多么来之不易。“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的规划建设正有序推进,完成这个任务,不能自出机杼,也不能只服务我们本地。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虽然老师已退休,不再教我们,但他在许多画展上不断出现的画作依然给我们以形象的教诲。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工作中提纲挈领、纲举
41、目张的重要抓手,以此扩大有效投资需求。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一言九鼎: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句,根据语境,强调的是诚信,所以“一言九鼎”使用错误。蹉跎岁月: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句,根据语境,描述的是艰苦的奋斗岁月,所以“蹉跎岁月”不合语境。象牙之塔: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小天地。自出机杼:比喻写文章能创造出新的风格和体裁。句,根据语境, “自出机杼”不合语境。山高水长: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情意深厚。纲举目张:比喻做事抓住主要的环节,带动次要环节
42、,也形容文章条理分明。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如题中的“惺惺相惜”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43、A. 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化征信模式发展自从开始成熟,征信机构向信息提供者付费获取信息,制作如个人信用报告及个人信用评分等个人征信产品,使用者需付费获得这些产品。B. 滴滴与优步中国火速合并,加上网约车新政的出台,使滴滴面临着巨大的转型考验,因此谣言应声而起,滴滴出行公关部人士对此迅速给予了回应。C. 三体被不少学者、媒体人乃至创业者、企业家热捧的原因,是它打破了严肃文学与- 15 -通俗文学界限,其中呈现的“中华形象”和宏大视野使它走出了纯文学的局限空间造成的。D. 虽然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了不少资金,但目前我国农村文化仍旧处于有阵地却缺乏后续文化建设设施完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
44、 项,语序不当,把“自从”提到“以美国为代表”前面;C 项, “的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D 项,缺少宾语。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 C“的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您约我明天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公司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只好改期再谈。B. 令郎在这次数学奥数竞赛中获得满分,多亏老师您的精心指导,
45、我们全家十分感激。C. 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一时难以定夺,望你钧裁。 ”D. 拙作奉上,自己总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A 项, “光临”是对客人用的敬辞,对于自身只能说“到” “去” 。B 项, “令郎”是对方的儿子,此处应为自己的孩子,可为“犬子” 。C 项, “钧裁”是对上级或尊长的敬辞。故选 D。点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
46、。此题主要是谦敬失当。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人在入睡后磨牙,医学上称为“磨牙症” 。_,但成年人也不少见。该病表现为下颌不由自主地上下左右及前后运动,发出“吱吱”的磨牙声,这时虽然别人听得清清楚楚,_。引起夜间磨牙的根本原因是大脑皮层支配颌骨运动区的一部分细胞不正常兴奋,进而导致三叉神经功能紊乱。_,当咀嚼肌进入非正常活动状态时,就产生磨牙。- 16 -【答案】 (1). 磨牙症虽多见于儿童 (2). 而磨牙者自己却浑然不知 (3). 三叉神经支配着人体的咀嚼肌【解析】试题分析:处,由“但成年人也不少见”
47、可知横线处所填语句应与其构成转折关系,写出相反句意即可。处, “虽然”领起转折关系从句,在 横线处写出与“别人听得清清楚楚”相反的句意即可,注意不能缺少关联词。处,上文说“三叉神经功能紊乱” ,下文说“咀嚼肌进入非正常活动状态” ,不难看出二者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处于中间横线处所填的语句能表明此二者关系即可。21.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
48、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这个寓言其实讲了两个故事,概括这两个故事,分别是:_;_。概括庄子这个寓言的寓意是:_。 (不超过 20 个字)【答案】 (1). 庄周借粮(或钱) ,监河侯用空话敷衍。 (2). 涸辙之鲋对庄周的大话十分愤激。 (3). 那些说大话空话而不办实事的人,终遭人唾弃。【解析】试题分析:这个故事源于庄周借粮,但是监河侯却开出了一张空头支票,要等到拿到金钱之后。庄子忿然作色 ,立刻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来反击监河侯。这个寓言故事后来转化成一个成语:涸辙之鲋。庄子善于通过寓言故事来说理,这个故事是用来说明求助于人是困难的,统治者是虚伪的。点睛:这是一篇文言小短文,解答这类题目,要先疏通并翻译全文,然后概括里面的故事,并分析其中蕴含的寓意,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参考译文:- 17 -四、写作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据对全国高中生“中国历代文学最具推广价值的作家”的问卷调查,他们眼中排名靠前的作家有: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王维、苏轼、陆游、关汉卿、曹雪芹、鲁迅、巴金、莫言。请从中选择两三位作家来呈现你所了解的中国文学,写一篇文章向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