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 全一册教案(打包40套) 教科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六年级科学下册全一册教案打包40套教科版.zip六年级科学下册全一册教案打包40套教科版.zip
六年级科学下册1.1放大镜说课稿教科版2019041113.docx
六年级科学下册1.2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教科版2019041114.docx
六年级科学下册1.3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教科版2019041115.doc
六年级科学下册1.4怎样放得更大教案1教科版2019041117.docx
六年级科学下册1.4怎样放得更大教案教科版2019041116.doc
六年级科学下册1.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案教科版2019041118.docx
六年级科学下册1.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教案教科版2019041119.doc
六年级科学下册1.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教科版20190411110.doc
六年级科学下册1.8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教科版20190411111.doc
六年级科学下册2.1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教科版20190411112.doc
六年级科学下册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教科版20190411113.doc
六年级科学下册2.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教科版20190411114.doc
六年级科学下册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教科版20190411115.doc
六年级科学下册2.5铁生病了说课稿教科版20190411116.docx
六年级科学下册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教科版20190411117.doc
六年级科学下册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说课稿教科版20190411118.docx
六年级科学下册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1教科版20190411120.docx
六年级科学下册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教科版20190411119.doc
六年级科学下册2.8物质变化与我们教案教科版20190411121.doc
六年级科学下册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教科版20190411122.docx
六年级科学下册3.1地球的卫星月球说课稿教科版20190411123.docx
六年级科学下册3.2月相变化教案教科版20190411124.docx
六年级科学下册3.3我们来造环形山教案教科版20190411125.docx
六年级科学下册3.4日食和月食教案教科版20190411126.doc
六年级科学下册3.4日食和月食说课稿教科版20190411127.docx
六年级科学下册3.5太阳系教案教科版20190411128.doc
六年级科学下册3.6在星空中一教案教科版20190411129.doc
六年级科学下册3.7在星空中二教案教科版20190411130.doc
六年级科学下册3.8探索宇宙教案教科版20190411131.doc
六年级科学下册4.1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20190411132.doc
六年级科学下册4.1一天的垃圾说课稿教科版20190411133.docx
六年级科学下册4.2垃圾的处理教案教科版20190411134.doc
六年级科学下册4.3减少丢弃及重新利用教案教科版20190411135.doc
六年级科学下册4.4分类和回收利用说课稿教科版20190411136.docx
六年级科学下册4.5一天的生活用水教案教科版20190411137.doc
六年级科学下册4.5一天的生活用水说课稿教科版20190411138.docx
六年级科学下册4.6污水和污水处理教案教科版20190411139.doc
六年级科学下册4.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案教科版20190411140.doc
六年级科学下册4.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教案1教科版20190411142.doc
六年级科学下册4.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教案教科版20190411141.docx
  • 全部
    • 六年级科学下册1.1放大镜说课稿教科版2019041113.docx--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1.2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教科版2019041114.docx--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1.3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教科版2019041115.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1.4怎样放得更大教案1教科版2019041117.docx--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1.4怎样放得更大教案教科版2019041116.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1.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案教科版2019041118.docx--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1.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教案教科版2019041119.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1.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教科版20190411110.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1.8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教科版20190411111.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2.1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教科版20190411112.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教科版20190411113.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2.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教科版20190411114.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教科版20190411115.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2.5铁生病了说课稿教科版20190411116.docx--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教科版20190411117.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说课稿教科版20190411118.docx--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1教科版20190411120.docx--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教科版20190411119.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2.8物质变化与我们教案教科版20190411121.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教科版20190411122.docx--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3.1地球的卫星月球说课稿教科版20190411123.docx--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3.2月相变化教案教科版20190411124.docx--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3.3我们来造环形山教案教科版20190411125.docx--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3.4日食和月食教案教科版20190411126.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3.4日食和月食说课稿教科版20190411127.docx--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3.5太阳系教案教科版20190411128.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3.6在星空中一教案教科版20190411129.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3.7在星空中二教案教科版20190411130.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3.8探索宇宙教案教科版20190411131.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4.1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20190411132.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4.1一天的垃圾说课稿教科版20190411133.docx--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4.2垃圾的处理教案教科版20190411134.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4.3减少丢弃及重新利用教案教科版20190411135.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4.4分类和回收利用说课稿教科版20190411136.docx--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4.5一天的生活用水教案教科版20190411137.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4.5一天的生活用水说课稿教科版20190411138.docx--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4.6污水和污水处理教案教科版20190411139.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4.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案教科版20190411140.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4.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教案1教科版20190411142.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科学下册4.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教案教科版20190411141.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1 放大镜1、教学设计特色和效果(一)教材分析:《放大镜》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 1 课内容。本单元是按照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顺序编排的,从放大镜到显微镜,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晶体世界和生命世界的一系列探究活动,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并不是很了解。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放大镜》一课作为“微小世界”单元的起始课,对激发学生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领悟观察工具的发展带来的好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兴趣基础和认识。(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六年级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凸起;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2、过程与方法:对比能放大图像的物体的共同点,探究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对比肉眼观察和放大镜观察,发现更多细节。3、情感目标: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教学重点:用放大镜观察到物体的更多细节,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三)教法学法:1、教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组织学生经科学探究过程,并综合运用比较法、发现法,在学生充分探究的同时运用讲解、点拨、启发、评价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源动力。2、学法:为了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力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心理素质融为一体。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让学生在探究中建立科学概念,经历过程。(四)教学策略与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学生思维发展、认知水平对教材进行了调整,使教学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吸引学生不断探究,使学习流程更流畅、自然。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2第一个环节:导入激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热身活动:视力大考验。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卡片等,让孩子们辨认图片或文字,激发学生的兴趣。微雕石的出现,使学生经历了“不可能”的任务,从而将学生思维引向本课的教学内容,明确了这节课的探究主题。第二个环节:探究活动:寻找放大工具。从“想看得清更小的物体,怎么办?”到“如果没有放大镜,你能用我们现有的物品解决同样的问题吗?”,两个紧扣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推向深处,从而开始了本课的第一个探究活动:寻找放大工具。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没有直接发给学生放大镜,而是给了装了水的塑料瓶、玻璃片等五种物品让学生进行探究,发现一些材料有放大功能,而一些材料不具备。通过能放大图像的物品互相比以及与放大镜对比,发现具有放大功能的材料和放大镜的共同特点是:透明、中间凸起。从而理解为什么放大镜又叫凸透镜。把这一活动安排在前,也期使学生经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这一伟大进程,了解到放大镜发明的历史,体验到利用工具来帮助突破人体局限的乐趣。第三个环节:探究活动: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发现更多的细节,是人类发明放大镜之后的“意外收获”。学生们经过用放大镜来观察图片、纸巾等材料,发现了原来用肉眼观察时看不到的细节。使学生在深刻理解放大镜的作用不仅仅是放大图像的同时,理解放大镜在人类探究微小世界领域的重要作用。在这个环节的活动中,我以一张“放大镜下的纸巾”图片作“导火索”,让学生猜猜图片上的是什么,点燃学生探究的激情。通过眼睛观察和放大镜观察相互对比、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对比观察,学生们在发现细节的同时,又感受到工具改进带来的新的认识。视频“放大镜的作用”,在学生充分探究后,起到了深化认识、提纲挈领的作用。第四个环节:总结延伸。《放大镜》一课是“微小世界”单元的起始课,因此在课的最后环节中,以开放式问题“你还想用放大镜观察什么?你还希望使用什么工具观察更微小的东西?”拓开学生思维,引发他们对后续课程的关注和期待。(五)教学板书:遵循“清晰、突出重点”的原则,本课的教学板书设计如下:1、放大镜↑透明、中间凸起放大图像→看清细节二、教学反思本课以“引导学生经历放大镜发明、使用的历程,理解放大镜观察的意义”为教学线索,略去了教材3中“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这一活动,把课堂时间充分留给了两个探究活动“寻找放大镜”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在活动顺序安排上,特意将“寻找放大镜”作为第一个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经历用身边的物品尝试放大物体图像的活动,来体验前人发明放大镜的过程,在充分的探究中,理解放大镜透明、中间凸起的特点。放大镜发明之后,人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许多原来意想不到的细节和信息,从此打开了探索微小世界的大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主要通过活动“放大镜下的新发现”来理解。教师在课堂中始终将“学生为主体,探究为核心”的理念作为授课的根本,以趣味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特意设疑引发学生兴趣。两个活动的环节紧凑,时间安排较合理,充分遵循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课堂教学层层深入、不断推进。教师努力创设轻松、和谐和积极的探究氛围,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以及及时的点拨、指导、评价等,促使学生以饱满的学习情绪开展活动,合作学习。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在探究中对各小组的指导时间分配不够合理,不能很好的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交流停留在表面,对一些学生的想法,不能很好地应对等。1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目标:1、会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昆虫的特殊构造和本领,并能作好记录。进一步体会使用工具观察比用眼睛观察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2、知道蝴蝶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耳、昆虫的触角等方面的特殊构造,了解蚜虫和草蛉之间的生活习性,从而获得对昆虫世界更多的了解。3、在学生获得更多昆虫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昆虫世界乃至生命世界的兴趣。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蝴蝶的外部特征,并延伸到对其它昆虫的自行探究。教学难点:如何观察到小昆虫的细微构造,并描述或记录下来。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昆虫的翅膀、耳朵、触角、复眼等知识。2、有关昆虫的图片,分组材料:昆虫标本、放大镜、简易显微镜。一、复习导入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我们知道了如何测量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还知道了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什么有关?2、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图像也就越大。我们完全可以把蚂蚁的腿,在放大镜下变得像大象的腿一样粗大,放这么大,有什么作用?(这样我们观察获得的信息也就越多)。今天,我们就用放大镜来观察这种像蚂蚁一样的动物——昆虫。(齐读课题)(评析:从昆虫的知识点入手。昆虫是学生喜欢研究的动物,直接讲述昆虫的身体构造,并画画触角,激发学生学习昆虫的兴趣,导出放大镜,顺便把课文后面的内容带上,直接明了,效果很好。)二、新课教学1、以蝴蝶为例,探秘昆虫王国。苍蝇的脚为什么能在直立的玻璃上爬行?蜜蜂如何采蜜的?世界上最小最轻的昆虫是一种卵蜂,1000万只才只有一个鸡蛋那么重……昆虫是一个有趣的世界,它的种类是最多的,约占动物种类的 4/5。这么多的昆虫,今天我们重点观察一个。有个谜语,请你猜一猜。①猜谜:长相俊俏,爱舞爱跳,春花一开,它就来到。(蝴蝶)②蝴蝶也有 14000 多种,这是其中一种,谁知道叫什么名字?(菜粉蝶,出示图片)。假如给你一个2标本,我们可以观察什么?③说说菜粉蝶的构造,它分几个部分?主要有哪些器官?④在观察时要注意些什么?(观察仔细并记录好,小心损坏标本)。我们班级今天的研究,就以菜粉蝶的触角、翅膀作为重点观察的内容,每个小组再从这两个中选一个研究。(请一学生把触角画在黑板上)⑤学生领取器材和记录表,进行观察。⑥学生汇报触角、翅膀观察到的知识。触角:前端有一个小锤,取名为棒状。讲解蚕蛾的触角:羽毛状,蝗虫的触角:丝状,天牛的触角:鞭状,说说触角的作用。翅膀上有粉末,用手拈一下,能取下来,这些粉末是什么?⑦要想观察清楚,必须要借助什么?学生领取简易显微镜,再次观察菜粉蝶翅膀上的粉末,并取下一点粉末,放在载玻片上观察,同时把观察到的图形画出来。(请一学生画在黑板上)师示范做一次。提醒:用简易显微镜观察靠近菜粉蝶时,小心碰坏标本。⑧汇报小结:菜粉蝶翅膀上布满小鳞片,这些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评析:教师提供昆虫或昆虫标本,学生分组观察蝴蝶的翅,蜻蜓或蝗虫的眼睛,昆虫的各种触角、口器等。要求先用眼睛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边观察边记录,最后通过学生交流,教师整理知识点的方法。)2、查阅课本知识,继续了解昆虫世界。这些细毛,书本上这张照片,看起来就很清楚。①看课本 P6,有放大了昆虫照片。小组讨论:从上面的彩图照片中,你知道什么?②汇报小结:复眼是有许多只六角形的小眼组成的;蟋蟀的耳朵长在前足的内侧;(放下课本)谁知道蝉的耳朵长在哪里?3、以草蛉、蚜虫为例,激发学生对研究昆虫生活习性的兴趣。我们都知道七星瓢虫是蚜虫的天敌,其实蚜虫还有一个天敌,那就是——草蛉。有个小作者专门观察了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草蛉的幼虫是怎样吃蚜虫的幼虫的,并写了一篇观察日记。①自学课文内容。了解小作者怎样观察?观察了什么?是怎样记录的?(小黑板)②你自学后,知道了什么?3汇报小结:放大镜下的蚜虫构造(图文)。蚜虫吃食的样子(图文),描述:全身蠕动,嘴顶着叶子。叶子上放大的蚜虫,没放大的蚜虫。写了一篇草蛉吃蚜虫的观察日记。③在这篇日记中,小作者重点写了什么?你最喜欢哪句?④你觉得应该向小作者学习什么?⑤在大自然中,平时看这些昆虫也没什么的,但在放大镜下,昆虫活蹦乱跳的样子是非常可爱的。老师准备了一段录像,同学们欣赏一下。⑥闭上眼睛,静静地回味。回想刚才的镜头,以前的知识,假如让你观察一个昆虫,并把它写下来,你想写什么?轻轻地告诉你的同组伙伴。⑦谁来说说你想观察的内容?(评析:对“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的教学,通过阅读课文内容,了解小作者的研究方法,从而设计自己的观察计划,其有些内容作为课外研究内容。这样的设计,完整,课文内容都涉及到。但要根据教学时间的情况而定,仅 40 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此外,放大镜这样直接观察,普通的 3 倍放大镜效果不是很好。)三、小结拓展昆虫王国的奥秘是无止境的,如果我们把观察到的发现记录下来,一个班就汇成一本《昆虫知识》集,让我们一起分享同学们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1放大镜下的晶体单元 第一单元 备课人课题内容 放大镜下的晶体 备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领学生见识周围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2.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3.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并用图进行记录,培养学生的图画能力。4.了解晶体的用途。5.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见识周围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任务定位 教学难点 引领学生见识周围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放大镜、糖、食盐、碱面、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 2.演示材料:矿物质晶体的实物和图片、实物投影仪。四、放大镜下的晶体什么是晶体:我知道的晶体:板书设计放大镜下的晶体食盐味精白糖课时目标和教学过程设计2一、引入 1.观察:教师出示一些矿物的晶体,如水晶、黄铁矿、方解石和雪花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赏。 2.描述:学生描述这些晶体的不同和共同特征。 3.小结:这些物质,虽然它们各不相同,但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体,人们把它们叫做晶体。晶体是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过去我们在“岩石和矿物”一课也曾经接触过一些晶体。在自然界中很多固体的物质都是晶体,但大部分都是我们的肉眼看不见的,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今天我们就用放大镜来看看它们的真面目。 二、观察晶体 1.谈话:白糖、食盐或碱面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今天我们来仔细观察它们。 2.观察:用肉眼观察白糖、食盐或碱面,说说它们是什么样的;再用放大镜观察看看它们又是什么样的。 3.汇报交流: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白糖、食盐和碱面的样子。 三、制作晶体 1.谈话:我们自己也来制作晶体。我们在四年级时怎样分离食盐和水?用了哪些方法? 2.小结:我们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是减少水分,即把食盐溶液风干或加热使其水分蒸发,使食盐重新析出。另外还有一种制作晶体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法,即先把某种物质的溶液加热制成饱和溶液然后冷却,使物质重新析出。课时目标和教学过程设计33.自然界中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得到的,如海水蒸发可以得到盐的晶体。有的晶体是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石晶体。今天我们在课堂上的制作方法是减少水分法。步骤如下:先制作食盐、白糖或碱面的浓溶液,然后滴一滴在玻璃片上,让其蒸发。为了蒸发得快,滴后要轻轻晃几下,让溶液扩散得薄而均匀,然后放在通风的地方。也可以用夹子夹住玻璃片在酒精灯上加热烘干,加热时玻璃片离火焰要远一些。在溶液蒸发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触摸它。 4.分组制作晶体:学生用白糖、食盐或碱面溶液在玻璃片上制作晶体。 教师巡视指导。5.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自己制作的白糖、食盐或碱面晶体,并画图记录。6.在实物投影台上展示、交流画好的晶体图案。7.对制作晶体的活动进行小结。 四、欣赏更多的晶体,介绍晶体的用途 1.欣赏更多的晶体:教师用实物或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各种各样的晶体。 2.讲解:晶体不仅美丽,用途也很广。如红宝石晶体激发后能发出激光,叫做激光晶体。例如,激光电视、激光彩色立体电影、激光雷达、激光手术刀等都是激光晶体的成功运用。半导体晶体广泛运用在电子产品中,我们今天的随身听、超薄电视和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中都使用了半导体晶体。如果没有这些半导体晶体,我们就不能看到高清晰度的电视,也不能清楚地听到远在大洋彼岸的亲人传来的声音。此外,光纤通讯技术也离不开半导体晶体。利用这种晶体做光源,人们就能在一根头发丝般的光导纤维中传递几十万路电话或几千路电视,从而大大提高信息传递的数量和质量。 3.小结:晶体的用途还很多很多。晶体是一类美丽、奇妙而又十分重要的物体。它既具有特殊的结构,又有着优异的性能。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它的认识犹如冰山之一角,还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学生课后活动和作业设计判断题(1)晶体的性状多种多样,但都是有规则的。 ( )(2)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 ( )(3)晶体都是很小的,我们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才能看到。 ( )(4)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 ( )(5)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 )41怎样放得更大【教学目标】1.通过自制显微镜的探究活动,知道两 个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的组合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阅读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并发现微生物的故事,了解显微镜发展的历史,体会技术 是不断发展的,技术的改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也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促进着科学研究的发展。3.以科学家列文虎克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不懈的探 索精神激励学生。【教学准备】不同放大 倍数的放大镜、卡纸、剪刀、胶水。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粉、青苔、蚕丝、纸纤维等,手电筒 或小 镜子【教学过程】1.引入提出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大更多的倍数呢?讨论。2.怎样放得更大探究:用两只手一前一后分别拿两个放大倍 数不同的凸透镜(如教 材上的图),反复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然后拿开一个透镜,只用一个透镜观察物体。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汇报。讲解:我们刚才经历的过程就是人们发明显微 镜的过程。在 17 世纪,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倍数,这就是最早的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观察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3.做个简易显微镜讨论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制作: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4.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只用一个放大镜时观察不清的文字和图片,看看观察效果如何。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青苔、花粉等,比较和肉眼看到的有什么不同。5.了解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阅读教材上的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微生物的故事。讨论: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了什 么?26.讲解:教师介绍显 微镜的发展历史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 能把物体放大 300 倍,使人类看到了过去从未看到的微生物世界。后来人们不断改进技术使显微镜不断改进和完善,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1500 倍左右,能分辨出百万分之一毫米的物体。但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1932 年,德国科学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由此把放大倍数提高到 1 万倍。到 20 世纪 90年代,世界上已经研制成功了放大 率 200 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人们利用它可以看到 物质内部的精细结构,知道了所有物质都是由一些肉眼看不见的极小极小的微粒组成的,从而发现了原子世界。1983 年,人们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这种显微镜比电子显微镜更先进。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研究微观世界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工具,它是人类最敏锐的眼睛。7.提出下一节课的研究任务——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1怎样放得更大课 题 4、怎样放得更大 课 型 新授(实验)具体内容 P1-2 第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2、过程与方法: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 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难点 自制简易显微镜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实验法、查阅资料法等教具准备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课件教师行为 教学素材 学生行为学习过程一、问题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二、合作探究1、探究一:做个简易显微镜(1) 、怎样放得更大?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出示导学提示一(2)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2、探究活动二:显微镜的发展史1、出示导学提示二放大镜两个放大镜纸筒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学生画一画展示交流学生尝试说一说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 10 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学生独立使用观察22、播放课件三、当堂检测 1、课件出示检测题2、学生完成活动手册四、小结评价1、说一说: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呢?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评一评:我们的小组表现的怎样?优秀小组 优秀组员(每组一个)五、课外拓展:学生制作显微镜触角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学生阅读观看说一说评一评做一做板书设计4、怎样放得更大肉眼看 希望——放大镜 看——(两个凸透镜组合) 到——光学显微镜 更——电子显微镜 多——扫描隧道显微镜 ……31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过程与方法: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2、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3、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教学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这是一个洋葱,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放大镜又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显微镜又能看到些什么?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1、师: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师演示)1) 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2、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二、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科学记录本上(或书上 13 页)2、材料员发给每位同学放大镜,大家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2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三、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1、师:如果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2 师出示显微镜,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如果学生五年级时已使用过,也可叫学生介绍老师指导更正,具体内容见 13 页)3、每 2 人一个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不会使用的同学可根据 13 页的提示进行操作。每组的材料员监督大家进行规范的操作,对不规范操作且不改正的同学取消其使用资格。同样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4、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阅读 12 页的资料,了解胡克发现细胞的故事。让学生谈谈对细胞的认识。)四、课外作业查找资料:细胞的作用板书设计:教学后记:实验指导体现实用性。尽管学生对显微镜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但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步骤相对比较复杂。在试教后,发现学生对于实验方法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因此在实验操作正确规范的前提下,适当地降低难度,将实际要用的步骤对学生进行规范指导,并用概括性的词汇表述实验步骤:“取镜——对光——放片——观察——放镜”,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地使用显微镜。31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3、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 2、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3、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的重要性。 2、发展观察研究生物细胞的兴趣。 3、懂得由于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教学难点】能认真细致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几种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显微镜。 教师演示器材: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生物细胞的观察 1、师: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洋葱表皮,发现洋葱的表皮是由一个个细胞构成的。(在黑板上张贴洋葱表皮细胞的手绘图片,尽量细致,用于给学生做示范,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记录)今天我们要继续用显微镜来观察生物不同部位的结构,看看在显微镜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 2、提供给四人小组两张相同的装片,装片上要有生物及部位的名称,组与组之间尽量不同。两人一个显微镜一个装片一张白纸。观察时可先将观察到的图画到科学记录本上,然后再用粗记号笔,画到 A4 纸上。 23、各组将所画的细胞张贴在黑板上。 4、如果先画完的组时间充裕,可与其它组交换观察用的装片,以观察更多种类的生物细胞。 5、交流我们的发现 1) 观察完毕后,各组将观察工具及材料放到规定地点,准备交流观察发现。 2) 先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发现。 3) 根据自己的观察和黑板上同学们的绘图,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4) 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阅读 16 页资料。 二、细胞的作用 1、不同的细胞对于生命体有什么意义呢? 2、观看课件或 21 页资料库的内容,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同学讨论并填写16 页的网状图。 3、集体交流,完成细胞作用的网状图 如:血液中的红细胞能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我们身体里的白细胞能和病毒、细菌作战。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细胞具有遗传作用,能使特种的特征延续到下一代…… 三、小结: 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板书设计: 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 (张贴不同细胞的绘图)课后反思:有了上节课的使用显微镜的经验,这节课上的比较轻松了,通过观察,同学们初步了解了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31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课 题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课 型 新授(实验)具体内容 P1-2 第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2、过程与方法: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教学重点 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教学难点 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观察法、查阅资料法等教具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课件教师行为 教学素材 学生行为学习过程一、问题导入故事导入: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观察记录里这样描绘:今天我们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二、合作探究1、探究一:观察水中的微生物(1) 、制作装片出示导学提示一1) 准备好一块载玻片2)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3)在池塘水或培养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上4)轻轻盖上盖玻片5)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2)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出示导学提示二(1) 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2) 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资料载玻片池塘水卫生纸学生听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 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学生独立使用观察学生分组观察画下观察到的微生物2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3) 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4)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5)初步辨别是否是生物(动物会动,生物一般都有较规则、完整的个体2、探究活动二:微生物和我们请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除了水中有微生物,哪些地方也有微生物?2)它们是如何生存的?3)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三、当堂检测 1、课件出示检测题2、学生完成活动手册四、小结评价1、说一说: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呢?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评一评:我们的小组表现的怎样?优秀小组 优秀组员(每组一个)五、课外拓展:学生制作显微镜辨别认识微生物对照 18页,22-24 页的资料,辨认所观察到的是什么生物。学生讨论,交流说一说评一评做一做板书设计7、水中的微生物(张贴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的图片)31微小世界和我们时间 月 日 课题 8.微小世界和我们 课时 1 课型 新授目标 1 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目标 2教学目标目标 3重难点 1.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2.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 教具学具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安排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运用多媒体的学生需在课前将汇报材料放到教室电脑的桌面上,并进行试演示,以节省准备时间。 学习过程与指导 备注1、自主学习1.师: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使用放大镜最多能放大 25 倍,能使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看到更多的细节;而显微镜的使用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 1500 倍左右;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 3 亿倍,2.在人类的不懈努力在观察工具越来越先进,我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请各组同学为大家介绍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成果。(nm 是纳米,um 是微米 1 千米=1000 米;1 米=1000 毫米;1 毫米=1000 微米;1 微米=1000 纳米;1 纳米=10 埃 Å)二、合作探究 1、课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 (资料内容可以是人类对微生物、细胞、晶体、电子等微小物质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及对它们的利用。 )师带领学生系统复习本单元内容。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自己整理,在小组内展现、交流。22、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自己所学的专题进行整理归类,然后以书面的方式在小组内进行展现。 (可以是文字、图片或图文结合。 )三 . 成果展示1.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展示汇报。2.听了看了各组的展示内容,大家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感想,感叹微小世界的神奇,感叹人类的不懈努力与聪明智慧)4、巩固提升1、由于___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___的许多秘密。2、人类探索___的成果,促进了___、___和___的改善。在全班展现、交流。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小组互查,全班交流。板书设计微小世界和我们肉眼 能看清蚂蚁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 能看清小于 1 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 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 能看清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课后反 思31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内容:2.1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目标:1.知道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一些物质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则没有新物质的产生;2.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变化进行分类;3.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教学重点:理解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同时物质是不断变 化的;教学难点:让同学们体会到不能触摸到、观察到的东西也是物质;教学准备:书、笔记、图片、白纸、铁钉,水杯等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日常生活经常说的东西导入,引出在科学上的概念——物质.进而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们身边的物质》。(联系实际,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二、新授1、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1) 思考:粉笔是不是物质?为什么?黑板是物质吗?为什么?进而扩展到教室,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物质(引出直接触摸到的实际存在的是物质)2)读一段文字, PPT 投示:“车厢内没有电,依着窗外透进的灯光,依稀看见对面坐着几个乡下来的.他们穿夹克衫,抽着香烟,不时地吐出几圈烟雾,发出几声重重的咳嗽声,使得本就很闷的车厢内,空气变得更加浑浊.” 说说,这段文字中,包含了哪些物质?为什么觉得它是物质?(体会到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也是物质)3)小结:无论是直接观察到,还是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2、物质在变化1)给出图片,观察并分析两种物质有何变化,分别出示易拉罐与压扁的易拉罐、水与冰、纸与纸飞机、火柴与燃烧的火柴、铁钉与生锈的铁钉。(体会变化)2)分类进行总结:有的物质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状,有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3)举例说明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质变化。3、让物质变化1)出示上组图片,讨论分析怎么让前面的物质变成后面的物质2)实验:让物质变化。让铁钉生锈和改变纸的形状(引出变化有快有慢)3)思考有几种方式让物质发生改变4)总结:物质变化可以分为人为和自然因素两种,而且变化有快有慢三.拓展探究,升华主题:出示思考题:1)自然界的岩石会发生哪些变化?2)火柴燃烧发生的变化与木条折断发生的变化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3)一些不良的人为因素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怎样不好的影响?怎样保护环境?四、总结:你学会了什么五、布置作业:你还知道那些物质的变化。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积累。复习本课预习下课内容。六、板书设计:22、1 我们身边的物质直接触摸到 实际存在间接观察到 实际存在变化——人为因素变化的速度可快可慢自然因素1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过程与方法: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教学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教学准备】:每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组合,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教学过程】:一、明确课堂内容和要求导入:今天我们的课堂将以实验为主,但需要你细心的观察作为我们这节实验课的保障。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1、实验前的观察:用豆子和沙子来做混合实验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2、学生根据观察回答,师简要板书。尽可能利用各种感官感受描绘它们的特性。3、引导推测: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依据是什么?怎么做来证实?建议:留取对比样本。4、混合实验。思考:豆子和沙子是否发生变化会和它们的搅拌程度有关么?5、混合实验后观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怎样观察的更清晰?6、分离实验:引导思考,用什么方法分离?怎样分离,根据所想方法选择实验品实验。7、观察比较:分离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们预存的实验前的样本进行比较,观察是不是2发生了变化。 (对于外部形态上出现的细微变化,教师要予以肯定,但要引导本质上的变化比较)8、小结: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如同上节课我们的易拉罐和水结冰等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板书:物理变化及其特点二、糖的加热实验1、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观察白糖特点,记录表格中。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在表格中。3、实验:a、说明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b、从实验盒取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c、教师在巡视中指导观察和记录以及安全事项。4、交流:你们都看到和记录哪些现象?引导明了:白糖在加热以后得到的物质还是以前的白糖么?5、小结并引申: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板书:化学变化及其特点 就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来看,是不是从加热那刻开始就是产生黑炭的化学变化的过程呢?(引导比较融化时是物理变化,后期才是化学变化)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6、拓延:我们在对糖加热的过程还是蜡烛燃烧的过程,蜡烛的燃烧是怎样的变化呢?三、总结: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变化不单纯属于物理或者化学的变化,有时像糖加热和蜡烛燃烧一样同时出现。做个有心人,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究竟属于哪一种。板书设计: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活动一: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 物理变化及其特点活动二:白糖的加热实验 化学变化及其特点 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3教学反思本节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混合实验和加热糖的实验,观察实验中物质发生的变化,总结归纳物质变化的特点,建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是当前科学教育的核心任务,如果设计探究活动,如何引领学生建构科学概念?在教学前是我们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观察黄豆和沙子的特点,引领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事物的特征,混合事物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留下样本,通过比较分析变化,同时利用搅拌、分离物质,做更细一步的观察比较,最后总结这个实验中物质变化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