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中土香事有着久远的传统,一是礼制中的祭祀之用,重燃蒿草和动物脂肪,使气味上达于天,祖先神灵浴室安而飨之。二是日常生活中的焚香,即焚于室内,以祛秽气;熏衣与被,以取芳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佛教东传的香事不过是融入本土固有的习俗,而非创立新制。到两宋,香事兴盛发达。元代出现线香,香事里便有了“快餐文化” ,不过追求古法和古意到一脉,却始终不曾断绝,直到明清。中土香事发展演变,有两条主要线索,一是香料的变化,二是香具
2、的变化。影响香具变化的因素也大致有两项:其一与香料相关,其一与用途相关。后者便是因供养器具与日常生活用器之别而有了香炉的样式和风格之别,或者说俗与雅之别。说于寺院为公众所用者,自然不以雅为标准;设于桌案为士人所用者,自求古朴典雅。两宋,香炉传统式样完成它最后的演变,并且新创的形制几乎都成为后世发展变化的样范。焚香以求雅韵,即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大约自唐代始,宋人则把香事的日常化、诗意化推向极致。宋代人士之分享,追求的不是豪奢,亦非点缀风雅,更没有仪式化的成分,而是本来保持着的一种生活情趣。宋代士人视焚香为日常,从水沉香的使用可知当时用香的大概情况。南北朝时期沉香已经入药,作为香料,它也被这时
3、候的合香家引入香方。不过这时候合香所用,仍以藿香、郁金、麝香为多。宋人重沉香,和合众香制作香饼,水沉香也是核心。调和众香制作香饼,从两宋多香方来看,基本原则与现代调香工艺多有相通。而宋人所喜者又有“燕沉” ,即用蒸馏香水多方法熏制水沉香,调配出个性化的香气。类似的办法宋人发明了不少。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合香之法,两宋已经完全本土化。本草学的发展此际达到一个高潮,园艺学的发达也可谓空前。牡丹、梅、菊等各有专谱, “更将花谱通香谱”乃是必然,成为宋代合香的重要特色之一。元代出现线香之后,线香并没有取代传统的沉香、合香,不过寻常所用毕竟以线香为多,大众化多佛事活动更是如此。两宋香事之清韵,始终是明清士人
4、力求保持的雅尚,然而,为诗思浸润且在友朋间往来递送多香事,却几乎不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清趣。就一般而言,乡绅仕宦贵富之家,一面多以香之祛除异味多功用为要,一面又以香具制作的日益新巧以及古器的应用蔚然时尚,而把它用作室内陈设,焚香倒在其次了。进入现代社会,香事被国人遗忘了好久。近年出现了“香文化”热,面对久违的香事,我们应去追索中土香事发展演变的始末源流,了解焚香之真味,合香之情趣。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中土 久远的香事有祭祀的传统,即熏燃蒿草和动物脂肪祭飨祖先神灵;也有实用的传统,即焚香祛除秽气,获取芳馨。B、水沉香是制作“龙涎香品”的基础原料,也是
5、宋代制作香饼的核心原料,从它的使用可了解宋代用香的大概情况。C、魏晋南北朝的合香家把时已入药的沉香也作香料使用,引入香方,沉香就与藿香、郁金、麝香等成为合香的主要原料。D、宋代把一些园艺花卉用作合香的新原料,创新了合香的制作,形成了重要的特色,这与当时园艺学空前发达密切相关。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香具的变化是中土香事发展演变的主要线索之一,而影响香具变化的因素除了香具的用途之外,另一个就是香料。B、香炉因用途不同,在式样和风格上有雅俗之别。两宋,香炉传统式样完成最后演变,新创的香炉形制对后世影响很大。C、明清官绅富豪之家应用古器以及制作新巧对香具是时尚,但这些器具
6、已失去了焚香的功用,只是被当作是室内的陈设。D、焚香历史悠久,魏晋时期就已存在于人民日常生活中,直到明清仍未曾断绝。宋代,焚香甚至成为士人对一种生活情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随佛教传入的外来香事并没有在中土自成体系,而是被吸收同化,融入到中土传统的香事习俗中。B、明清士人力求保持宋代香事的清韵,但由于宋人焚香没有仪式化成分,这种清韵仔明清士人的日常生活中变得可有可无。C、元代出现线香之后,线香在人们平常用香中居多,在大众化佛事活动中更是广泛使用,但并没有取代传统的沉香、合香。D、宋代合香技术在原料使用以及制作方法上比前代更具多样性,调和众香的
7、基本原则于现代调香工艺存在不少相同之处。二、古代诗文阅读(54 分)(一)文言文阅读(17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题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 3 -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
8、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决定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C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当时候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以前5下
9、列句子中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暴秦之欲无厌 杳不知其所之也B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C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举匏尊以相属D赵尝五战于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选文引用古人的话,以“抱薪救火”为例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B选文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C这两段文字体现了苏洵文风特点: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D两段文字均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人深思,令人警醒。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
10、子。 (8 分)(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_ _(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_- 4 -_ _(二)古代诗歌阅读(20 分)8.阅读下面诗,完成两小题题。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注释:将:岂纪:经营(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B. 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
11、彷徨。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E. “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5 分) _ _9.阅读下面诗,完成两小题。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波神:水神。准拟:准定。(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
12、两项是( )( )(5 分)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5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E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柳永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婉约一派。(2)、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5 分)_ _(三)名句名篇默写。(17 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 。(2)李白将进酒中写曹植饮酒豪情的两句是:“
13、_,_” 。(3) 阁夜中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显示地方风情的诗句是“_,_” 。(4)李煜在虞美人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为亡国之君的诸多愁绪的诗句“_,_” 。(5) 苏幕遮中把荷花写得出神入化的诗句是“_,_,_” 。(6) )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中,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的诗句是“_,_” 。(7)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本文主旨和诗人高尚节操的诗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_,_” 。四、文本阅读 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 分)老红军李国策:我亲历长征的故事李国策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 69周年。我作为一个幸存者
14、,仍旧健在的老红军战士,不禁又想起长征那艰苦卓绝的年代,想起我那些长眠的英勇战友。- 6 -我是 1917年出生在四川省苍溪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穷孩子。1933 年 16岁时参加了红四方面军,编到第三十军八十九师二六七团,1935 年 3月 28日开始了长征,先后三次过雪山草地,20 次遇险。在第一次过草地时,由于一脚没有踩上有草丛的泥疙瘩,我掉进了泥潭,人往下沉。我大声叫喊,一位剧团姓朱的战友,把笛子伸过来救我,我抓紧笛子,用力往上爬,终于爬了上来。丹巴大铁索桥时情况很危险。这种铁索桥是在大山峡谷中,由少数民族在河两岸悬崖绝壁上,用粗大的铁链固定在巨石或铁桩上,平铺数条大铁链,再在上面搭上木
15、板做成的。过桥时颤动摇晃,桥下波涛汹涌,过桥的人头昏目眩。我们红军多次过这种桥。丹巴河铁索桥特别大。我们第一次南下,第二次北上,两次过这座桥。当时桥已被敌人破坏了,铁链稀少,木板缺乏,扶手铁链也没有了。桥又长,弹力更大,我们部队要过它,战士之间的距离要拉开几米远一个人,轻走,慢走,减少震动,防止弹跳太大。即使如此,还是不时发生战士掉下河中的事。我走到桥中间,心情紧张,头昏目眩,迅速趴下来,紧抓铁链,等弹跳小一些了,平稳一些了,又站起来慢慢走,才走了过去。红四方面军在四川遭到军阀疯狂进攻时,我所在的团在百丈关一带防御。敌人天天发起攻击,敌机不断前来轰炸。有一天战斗正酣,敌人一发炮弹打过来,就落在
16、了碉堡旁边,我和另外 3个战士正在碉堡前的工事里。炮弹响了。只听一声巨响,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等我清醒过来,就想爬起来继续战斗。但两名战友压在我的身上,我动弹不得,就慢慢把他们两人从身上推开,发现他们已经牺牲了,而我也觉得腿部剧烈疼痛,坐不起来。这时才发现大腿在流血,疼痛更加剧烈。敌人又冲了上来,离我只有几十米远了。这时一名通信兵跑来,立即背着我往后方跑。下山不远处,到了师医院。医生检查我是两股骨贯通重伤,送到总部医院为我手术。由于伤残,有点文化,上级命令我留在总部附属医院任院部书记。在二次北上时,有一天在山谷中行军走错了路线,部队只有露营在山谷中,等天亮后再找大部队。到了下半夜,敌人开始袭击
17、我们,枪林弹雨,激战中我觉得有个东西打了我的背部。战斗结束后,我卸下子弹袋检查,才发现有一个弹夹被弹丸打扁了两粒子弹,这个子弹袋竟救了我一命,否则子弹早打穿我后背牺牲了。另一次在通过被封锁的危险地段时,对岸敌人在射击,山上还有“滚石阵” ,我们必须拉开距离,一阵猛跑才免得被石头砸中。但就在猛跑中,我枪上的弹夹掉了。我只有一个弹夹,没了弹夹我的小冲锋枪就没有用了。于是我决心返回去取弹夹。敌人在河对岸打枪,我跑回去,一眼就看见掉在路边的弹夹,赶快拾起来又猛跑。就在这时敌人的枪响了,我头上的军帽飞了,我只是低头猛跑,总算又躲过一劫。在第三次过草地时,由于前面过草地的部队把能吃的都吃光了,所以更为艰苦
18、,走到后来一点粮食都没有了,只好煮皮带吃。团长把他的军马打死,给每个战士分一小块肉,我舍不得吃,揣到怀里。当时的环境,有一块肉、几口粮也许就生存下来了,而没有它也许就无- 7 -法走出草地了而我就是这样,3 次过雪山草地,20 次遇险,九死一生而幸存下来的。长征胜利过去 69年了,像我一样的幸存者也一年一年地越来越老、越来越少了,怀念那些倒在长征路上的战友,就是怀念那种压倒一切艰难困苦、一往无前的红军战斗精神,就是怀念红军官兵同甘共苦的光荣传统,更是怀念红军战士革命信念坚定,一心为革命为人民,丝毫不贪恋安逸享乐的高尚情操!(节选自中国历史故事网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
19、是(5 分) ( ) ( )A.在第一次过草地时,李国策掉进了泥潭,人往下沉。李国策大声叫喊救命,是剧团姓朱的战友把笛子伸过来救了他。B.在第三次过草地时,更为艰苦。当时的环境,有一块肉、几口粮也许就生存下来了,而没有它也许就无法走出草地了。C. 李国策 3 次过雪山草地,20 次遇险,九死一生幸存下来,体现了红军战士压倒一切艰难困苦、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D. 过丹巴大铁索桥时,李国策走到桥中间,心情紧张,头昏目眩,就迅速趴下来,紧抓铁链,等弹跳小一些平稳一些后,爬了过去。E.在二次北上时,李国策背部中弹,两股骨也贯通重伤,后来术后伤好,留在总部附属医院任院部书记。12、红军老战士李国策三过草
20、地,请具体说说本文重点讲述的过草地的情况?(5 分)答:_ _ _ _ _13、请说说“先后三次过雪山草地,20 次遇险”在文中的作用。 (6 分)答:_ _ _ _14、红军战士的精神对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4 分)答: _ _ _五、语言文字运用(9 分)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8 -一旦您的网站上网,您希望访问者_,这时您可能需要搜索引擎的帮助。但是在互联网的今天,寻找搜索引擎的帮助已成了一门学问。旅行和交流的便利,再加上更宽松的国界,使得游者、员工、流浪旅行者和无国籍漂流者_的来回穿梭。花粉植物应放置于日光区,在灌木类花粉植物和树木的保护下不受风的
21、侵袭,目的在于为成年的蝴蝶提供_的食物。A纷至沓来 络绎不绝 源源不断B纷至沓来 源源不断 络绎不绝C源源不断 络绎不绝 纷至沓来D源源不断 纷至沓来 络绎不绝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A. 事实上,互联网的绝对自由已经危害到所有国家的社会秩序,所以才会出现很多国家针对本国的实际情况为互联网管理立法的事情。B.半年多来,稀土又成了中美之间一个新的交锋点,无论美国媒体和贸易官员都死盯着中国有关稀土储备和管理的政策不放。C.4月 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D. 前段经过有关部门整治,瓜渚湖上那些
22、存在不安全隐患的无证乌篷船消失了,但最近由于气温上升,这些非法营运船又冒出来了。1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3 分)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英国教育就是“放养”模式。他们认为若在“圈养”的框架下,_ 。不过,“放养”也是有规矩的。英国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并不低:社会实践,各种集训,访学实习,野外生存等,不一而足。这些活动使得学生们从小就接触实践,实现了与社会的对接。- 9 -A. 学生们束手束脚,中规中矩,虽然不得不面对未来“单飞”时能力匮乏的窘境,但营养丰富B.学生们束手束脚,中规中矩,虽然营养丰富,但不得不面对未来“单飞”时能力匮乏的窘境C.学生们中规中矩,
23、束手束脚,虽然不得不面对未来“单飞”时能力匮乏的窘境,但营养丰富D. 学生们中规中矩,束手束脚,虽然营养丰富,但不得不面对未来“单飞”时能力匮乏的窘境六写作(6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近日,一条“某市出现女性专用停车位”的消息热传于微信朋友圈:某市一条商业街的出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停车位,它比标准停车位更宽,周围没有障碍物,还用粉色颜料标出“女士专用停车位”的字样。消息传出后,引发了网友们对这种做法是“歧视”还是“关爱”的激烈争论。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0 -答案卷1 2 3 4 5
24、 6 8(1) 9(1)7、翻译 8分1)_ _2)_ _ 古诗鉴赏 10分8、 (2)5 分 _ 9、 (2) 5 分 - 11 -_ 10、默写 17分(1)、_ _ (2)、_ _ (3)、 _ _(4)、_ _(5)、_ _ _(6)、 _ _(7)、_ _11 15 16 1712、5 分 _ - 12 -13 、 6 分 _ 14、4 分_ 现代文阅读(9 分)1.答案c解析这道题是明显的增加了文章内容从而改变了句意范围的错法。回文定位可以找到在文章的第四自然段。原文为 “南北朝时期沉香已经入药,作为香料,它也被这时候的合香家引入香方。不过这时候合香所用,仍以藿香、郁金、麝香为多。
25、 ”可知选项中“魏晋南北朝的合香家把时已入药的沉香也作香料使用,引入香方”是正确的。但是“沉香就与藿香、郁金、麝香等成为合香的主要原料。 ”这句与原文相比,增加了“沉香就与”这几个字,扩大了合香主要原料的范围,因此错误。2、答案c解析这道题的错误在于改变了原文的内容,导致句意的改变。回文定位到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可以看到“就一般而言,乡绅仕宦贵富之家,一面多以香之祛除异味多功用为要,一面又以香具制作的日益新巧以及古器的应用蔚然时尚,而把它用作室内陈设,焚香倒在其次了。 ”可见,选项中的“明清官绅富豪之家应用古器以及制作新巧对香具是时尚”为正确,但是“但这些器具已失去了焚香的功用”的说法错误,原文只
26、是说“焚香倒在其次”并不是完全失去作用。3、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的错误在于强加了逻辑关系。当我们在做论述类文本的选择题时,如果看到选项中存在着逻辑关联词,就一定要注意其逻辑的正确与否。回文定位涉及“明清- 13 -士人”和“仪式化”的内容分别位于第三自然段的“宋代人士之分享,追求的不是豪奢,亦非点缀风雅,更没有仪式化的成分,而是奔来保持着的一种生活情趣。 ”,以及倒数第二自然段的“两宋香事之清韵,始终是明清士人力求保持多雅尚,然而,为诗思浸润且在友朋间往来递送多香事,却几乎不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清趣。 ”两者并没有逻辑联系,只是分别叙述了“宋代人的清韵”以及“明清士人失去了清韵”这两个事实
27、。诗歌鉴赏(20 分)8 答案:DE 解析 A 项,全诗并未生动地描写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情景,而是以描写美好的人际关系为主,最后四句以议论作结;B 项“有酒斟酌之”一句中“斟酌”应为“倒酒、喝酒”之意,并非“边饮酒边斟酌诗句”;C 项“披衣起彷徨”分析有误,应为披上衣服起来谈笑。答: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解析本诗写诗人移居之后,与邻人融洽相处的情味。以“春秋”发端,说明一年四季中常有生活的乐趣。对作者来说,新迁南村,登临胜地,更觉欣慰。除登高赋诗之乐外,更
28、有与邻人过从招饮之乐,忙时闲聚之乐91 答:DE(D 作者的想象,表乐观态度,并不是真的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E与苏辛风格相近,属豪放派)2 答:“波神留我”、“露宿何妨”、“准拟岳阳楼”均表现了词人的乐观、豁达的面对风雨的情怀。文本阅读()11、2.(1)答 c给 3分,答 B给 2分,答 A给 1分,答 D、E 不给分。(A.“救命”无依据;D.是“又站起来慢慢走,才走了过去”;E.“两股骨也贯通重伤”是第一次过草地发生的事。)(2)第一、三次过草地的情况。第一次过草地掉进了泥潭,是一位剧团姓朱的战友,把笛子伸过来救了李国策。第三次过草地粮食都没有了,只好煮皮带吃。团长把军马打死,分每个战士
29、分一小块肉,李国策舍不得吃,揣到怀里,顽强地走出草地。 (每点 3分)(3)“三次过雪山草地,20 次遇险”一句用了两个数量词,具体真实感人地展示了老红- 14 -军战士李国策的长征过程和遇到的艰险;本句放在开头部分,具有统领全文的作用;同时朴素的叙述更能引发读者对老红军的崇敬之情。 (每点 2分)(4)红军战士具有压倒一切艰难困苦、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有同甘共苦的光荣传统,他们革命信念坚定,一心为革命为人民,丝毫不贪恋安逸享乐,具有高尚的情操!(4 分)我们必须学习红军战士的崇高精神,敢于面对一切艰难困苦,对祖国、对人民要有坚定的信念,一心为祖国为人民,不贪恋安逸享乐,能同甘共苦,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努力奋斗!(4 分)语言文字13.A(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 )14.A(A.“不安全隐患”说法不合逻辑,应改为“安全隐患”或“不安全因素” ;B.“无论和”搭配不当,应把“和”改为“还是” ;C.“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有歧义)15.D 17答案为了丰富课余生活、增长见识,学校将组织国庆杭州七日游活动,要求参加者做好前期准备;到杭州的主要活动有参观游览高校、博物馆和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