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赤壁赋 在凄苦 中挣 扎和 超越 苏 轼赤 壁赋 情 感解 读 黄务海 宋神宗元丰三年春,因 乌 台诗案 贬官黄州团练副使 的苏轼到任。元丰五年 七 月, 苏轼到黄州 城外赤 鼻矶 游览,写 下 赤 壁赋, 同年 十月 他旧 地重 游再作 后 赤壁 赋 。 以他 深厚的 史学 基 础 和 广 博 的 文 学 修 养, 他 不 难 知 道 此 赤 壁 非 彼 三 国 赤 壁, 但 作 者 却 将 错 就 错, 假 托 赤 壁 抒 写 个 人 仕途 失意 后欲 求超脱 而不 得的 情怀, 赤 壁双 赋 遂在 古代 文学 史上传 为千 古美 谈。 清代 诗 人朱日 浚 赤壁 怀古 说 得明白:
2、赤壁 何须 问出 处, 东坡本 是借 山川 。 秋 江美景 引发 出 世 之 念。 元丰五年七月十六月圆之夜,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风平浪静, 心情闲适, 举酒 属 客, 诵明 月之诗, 歌窈窕 之章 , 以 待月出; 少焉, 月出于东 山之 上,徘徊 于斗 牛之 间 , 月儿 也似 被 这 一派清新 明丽的秋 江美景 迷住了,流连 徘徊, 清风、静 江、明月 三位一体, 烘 托出 一幅 秋水 共长天一色 的秋江月夜美景。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江面宽广, 游船纤巧, 在轻快而 飘忽的 江面 上, 诗人 不免 飘 飘乎如 遗世 独立,羽 化而 登 仙 ,原 先压 抑在 心头
3、的因 诗 案被贬 、 亲 朋疏离 的哀 思, 终至 寻得 一 种神游 太虚 、 暂得 解脱 的 乐趣和 宣泄 。 于是 饮酒 放歌 暗抒 不 遇 悲叹,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 由 乐 而 歌 : 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 在这样 的 欢 娱之 夜,作 者究 竟想 起了 谁 呢? 渺渺 兮予 怀,望 美人 兮 天 方 , 这 样的 诗句难 免 要让 我们 想到 离 骚 里 的诗 句来: 日月忽 其不 淹兮, 春 与秋 其 代序 。 惟 草木 之零 落兮, 恐 美人之 迟暮 。 原 来 作 者 念 念 不 忘 的 还 是 那 个 宋 神 宗 呀! 而 此 时 天 各 一 方 , 山
4、高 皇 帝 远, 欢 乐 只 能 是 暂 时 的, 不遇 的忧愁却常驻心 间。于是就连那吹洞箫的 客人,都分明从中听出了歌 者的忧伤而吹 奏出 呜呜 然 的箫 声与之 相和,否则 哪有歌者 欢唱而 奏者悲鸣 的道理 呢! 一代文 坛巨星如 今谪 居 黄 州 一 隅, 不 就 像 潜 伏 在 深 渊 的 蛟 龙? 失 去 皇 帝 的 信 任, 不 就 像 妇 女 失 去 了 丈 夫 的 宠 爱 吗? 舞幽 壑之 潜蛟, 泣孤 舟之 嫠 妇 两句, 不单 是用 视觉 形 象写 箫声 的凄 绝, 更 是作 者 哀怨 之情 的真实 写照 呀 。 既 然面 对 如此美 景也 难忘 屈辱 的过 去, 如
5、何排 遣内 心郁 闷呢? 与客 问答 权 作自我 宽慰 。 箫声 的凄 绝 不仅使 蛟龙 起舞 、 寡妇 泣 下,也 使苏 子内 心 愀然, 正 襟危坐 。 是 呀, 当 内 心 隐 蔽 的 忧 愁 不 期 然 被 他 人 觉 察 时, 苏轼也忍不住惊问: 你的箫声为何如此悲凉呀? 于 是文章自然由写景、抒情 转入一场有关人生、宇宙 的议论。苏子以水与月为 例, 逝者如斯, 而 未尝往 也; 盈虚 者如彼,而卒 莫消长 也 ,阐 述变与 不变 的道理,因为 自其变者而 观之, 则天 地 曾不能以 一瞬; 自其不 变者 而观之,则 物与我 皆无尽 也 。万物是 变化的, 也可以 说是不变 的,变
6、 化中尚 有瞬 间的 不变。 这 就很好 地回 应了 客由 吾 生 之须臾 与 长江 之无 穷 的 对比后 而产 生 的哀叹 。作为 个体的 曹操 早已烟 消云散, 而作为 整体 的人类 繁衍生 息绵绵 不绝, 故长江 无穷人 类 亦无 穷, 又何 羡乎 ! 表面看 作者 是积 极乐 观的,但 乐的 目的 何在? 物 各有 主, 苟非 吾之 所有, 虽一毫 而莫 取 , 此时 诗人 所 谓 莫取 的 还能 有什 么呢? 官被贬 、 名 已败, 所能 取的 便只剩 了 江 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 月 ,实实在在 的是一种无奈之举啊! 主客问答 本就是赋体文章的典 范手 法,苏 子之 劝慰, 与其
7、说是 对 客,莫 若谓 对己 ,是 一种典 型的自 我宽 解 。 在 这一 番自 慰后诗 人枕 藉舟中 暂得 一时 解脱 。 宽解 之后, 赏月 观景 已退 居次 要, 杯盘 狼籍 , 只求 一醉 解千 愁,赢 得一 晌 贪欢, 便成 为情 理中 的结 果 。 但表 面的乐难 掩内心的悲。正 如诗人的 水调歌头一 样, 个 人情怀的 表达始终徘 徊在 佛老之间,出世与入世的矛 盾冲突最终要落定在 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式的 对现实无奈的 祝愿上 。 现代 学者 余秋 雨 在 苏东 坡突 围 中说 得 好: 苏东 坡在 黄州 还是 很 凄苦的,优 美的 诗文,是对 凄苦的 挣扎和 超越 。苏
8、东 坡在黄 州的生 活状 态, 已被 他自己 写给李 端叔 的一封 信描述 得非常 清楚。 信中说, 得罪 以来,深 自闭塞, 扁舟 草履, 放浪山 水间,与 樵渔 杂处,往 往为醉 人所推 骂,辄 自喜 渐不 为人 识。 平 生亲友,无 一字 见及, 有书 与 之亦不 答, 自幸 庶几 免矣。 这是一 种真 正 精神上 的孤 独无 告, 对于 一 个文化 人, 没有 比这 更痛 苦 的了 。 正 是这 种难 言的 孤 独, 使 他彻 底洗 去了人 生的 喧闹,去 寻找 无 言的山 水, 去寻 找远 逝的 古 人。 苏东坡这种内心的痛苦矛 盾在其之后所作的后赤 壁赋中更是表露无遗: 划然长啸, 草木震 动 。 山 鸣谷应,风 起 水涌 。 予 亦悄 然而悲, 肃 然 而恐, 凛乎 其不 可留 也。 反 而登舟, 放 乎中 流,听 其所 止而 休焉。 时夜 将半, 四顾 寂寥。 适有 孤鹤, 横江东 来, 翅如 车轮, 玄裳 缟 衣, 戛 然长 鸣, 掠 予舟而西 也。 真情难 掩, 即便欲 纵情山 水也不得,这才 是一个真 正的苏轼 。但无 论如何,作 为一个 封建 士大 夫, 能以 如 此辩证 的态 度看 待仕 途 、 人生, 纵有 悲观 也是 人之 常 情, 依 然值 得我 们称道! ( 摘自 中学 语文 )